ZKIZ Archives


一本幫助你將金融業納入能力圈的好書 孫旭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0pnfr.html

一本幫助你將金融業納入能力圈的好書

——評《金融長尾戰略》

(本文發表在《證券市場週刊》2011年第7期)

 

對投資者而言,金融企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不久前,巴菲特為自己挑選了一位接班人——托德·康布斯。康布斯之所以能在眾多的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有一種觀點 認為康布斯專注於投資金融行業,且業績斐然,用價值投資的術語來說,金融業在他的能力圈範圍內。與此同時,金融業在很多國家都是市值最大的行業,伯克希爾 資金規模龐大,掌管其投資業務必須對金融行業有深入的瞭解和超常的防範風險的能力,從這個角度來看,康布斯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

然而,投資者不可能都像康布斯一樣有過在金融機構工作的經歷。其實,巴菲特本人也沒有在保險公司工作過,但他對保險行業的瞭解無人能比,他只是善於學習而已。如果您也想將金融業納入自己的能力圈, 杜麗虹博士和姜昧軍先生的新著《金融長尾戰略——金融創新的長尾風險與後全能銀行時代》是不可多得的好書。

這本書從對次貸危機的回顧開始,闡述了金融創新時代中小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應對策略,以及金融創新時代的產融戰略。書中有大量的案例和紮實的分析,主要觀點令人信服。

本書的特色在於對風險的認識。作者認為,「金融創新本身就意味著風險,而且是那種平常看上去很安全,但由於人們對它的認識不足、準備不足,所以一旦爆發就 會導致巨額損失的風險,我們將這種風險稱為『長尾』風險。」與長尾風險相對的是「短尾風險」,即發生頻率高,但每次損失有限,從而可以對總體損失進行相對 準確估量的風險。

從書名來看,作者顯然認為對長尾風險的防範更為重要,這與巴菲特的觀點一致。巴菲特曾經這樣說,「我們需要天生就能識別和避免嚴重風險的人。我把它們用斜 體標了出來『包括以前從未出現的風險』。我的意思是說隱藏在投資策略中的某些風險不能被現在金融機構通常使用的模型識別出來。」

一段時間以來,A股市場上銀行股一直是投資者爭論的焦點。有人認為銀行股被極度低估,也有人認為其股價尚未完全反映風險。我發現,多數人將關注的焦點放在了房地產貸款和地方融資平台貸款上,分析如果短期內房價下跌一定幅度銀行當年的利潤會怎樣。這種分析當然是必需的,但還不夠。

作為價值投資者,我們必須用長期視野來看問題,銀行股的估值也是如此。很多重倉銀行股的投資者當初買入時可能沒有想到銀行股會低迷這麼長時間,然而這又不 足為奇,畢竟按格雷厄姆的名言,市場只有從長期來看才是稱重器。因此,關注銀行股的長期前景,關注其未來發展戰略,關注其對待風險的基本態度,對投資者而 言是必修的功課。

本書的作者是以長期視野來看待銀行業風險的,「中國金融機構的長尾風險更大……信用卡和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等消費信貸業務也面臨同樣問題,從中國台灣地區到 韓國都出現過信用卡的泡沫和危機,美國歷史上也出現過多次住房抵押貸款危機,中國也難以逃脫這些危機,只是風險的積累需要時間——從新興市場看,信用卡泡 沫的積累至少需要六到七年的時間,中國地域更廣,積累所需的時間可能更長,但無論怎樣,在上述風險充分釋放前,再低的違約率也不能反映真實的風險。」

可貴的是,作者不僅提出了問題,還給出了解決方案——現代金融集團業務構建需要遵循三項原則,即風險隔離、資本獨立和有限協同;中小金融機構的生存空間在於精準的定位,大膽地摒棄傳統的大而全的業務模式,從金融價值鏈的一個環節入手,聚攏行業資源、成就「金融新貴」……

其實,不僅是投資者,金融機構的管理人員讀此書更會開卷有益。不久前,我在一篇報導中看到了這樣的話:「前 述股份行高管稱,銀行擺脫再融資魔咒實施轉型亦有相當難度。在利率管制條件下,銀行可輕鬆獲取豐厚利差收入,沒有動力轉型去做費時費力的中間業務;部分銀 行希圖增加中間業務收費項目,還遭遇了公眾的抵制而不了了之。」將發展中間業務直接理解成為增加收費,這樣的銀行高管或許還不在少數,該充充電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10

拉卡拉總裁孫陶然:投資人對創業者最大的幫助是經驗點撥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4/21/226048.html

其實我非常感謝雷軍,因為他是我的天使投資人,我認為對於現在的創業者來講,其實蠻幸福的,因為有這麼多人願意出來做天使,尤其是咱們天使會。其實天使會的創辦人,像何伯權何總,包括薛蠻子、開復、雷軍等等,有一些人我非常的熟悉,有一些人不是特別熟悉,但是我知道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其實都是百戰歸來再天使,他們自己都曾經做過非常出色的企業,那麼這個時候他來投你,投給你的不僅僅是錢,而是很多的歷練和經驗,那這些歷練和經驗也許對於創業者,你可能吃三塹都長不了這個智,但是天使投資人可以點給你。如果大家有幸能夠選到一個好的天使,像汪總說的給這個孩子找到一個好的父親,那這個孩子就非常容易出息,首先這個孩子基因好,家教好,當然如果碰到壞的天使就自認倒霉就行了。

當時我其實是被天使,被雷軍投了。當時我在從商務通的常委副總裁的位置下來以後,我打了兩年球,天天遊手好閒。後來很多朋友就講說你這麼年輕得再幹點事,不能就這麼退休了,我決定再去幹一點事,這個時候就非常巧,投資開始盛行,首先有一個朋友就介紹了一個香港的基金,很有名,應該是李嘉誠下面的一個基金,說要跟我談一談,投資給我,當時我玩心很重,說再說吧,因為我以前做的所有公司我都沒有融過一分錢的投資,剛好中間人很熱情,我剛好帶著家裡人去香港,他說你去香港就去見一下,然後我就見了一下,我見面是人家一個行政主席,很大的職位,我穿著大褲衩,穿著拖鞋,穿著T恤我就去了,去了往那一坐就進了長江大廈裡面的辦公室,空調開得很冷,說孫先生談一談你的項目,我說沒有什麼項目,就介紹了一下自己的經歷,當時我的一些部下做了電子詞典的項目,我就重點把電子詞典講了一下,後來沒多久人家就開始跟進,說要投這個公司,當時我就開始犯疑慮。

因為這個項目其實我自己也不是特別覺得靠譜,我說籤了之後受不了,因為最後萬一這個事做砸了,丟中國人的臉,丟我自己的臉,我就跟人說,這個項目我不太想做了,別投了。剛好這個時候碰到了聯想的一個朋友,說你再創業,聯想開始做投資了,你認不認識朱立南,我說我不認識,他說你太老土了,聯想三少帥,你不認識,然後就介紹我跟朱總見了一個面,我那個時候因為已經經歷過這些,所以對於重新創業這些事已經有了想法,我就跟朱總見了一次面。講了一通,朱總可能覺得我這個人比較靠譜,但是不太熟,覺得我的想法不一定好,有一點疑慮,就給雷軍打了一個電話,就說雷軍你認不認識孫陶然?因為當時他們一塊兒投資卓越,雷軍說我認識啊,就問了一些東西,就是雷軍剛才講的那個故事,當時他給雷軍打電話我不知道,結果他們打完電話以後,雷軍給我打了一個電話,說陶然,朱立南給我打電話了,問了很多東西,他說想投資你,我跟他講了很多的好話,他說最後朱立南說了一句話,雷軍,既然你覺得這麼好,那你要不要一塊兒出錢?因為雷軍當時把這個卓越賣給了亞馬遜之後剛拿到一筆錢,雷軍說當時我也只能硬著頭皮說投,聯想投一百萬美元,雷軍五十萬美元,我也五十萬美元,就這麼出的,雷軍當時講的很客氣,說孫陶然你再次創業讓兄弟跟著掙點錢。但是事實上後來雷軍對我的幫助非常大,在我身上我覺得充分了印證了雷軍說的幫忙不添亂,我舉兩個例子跟大家分享,第一個就是在我們確定各種方向的時候,雷軍確實永遠是這句話,你做什麼我都支持,這個我認為對創業者來講是非常大的一個支持,雖然錢人家出了,但是人家充分相信你,甚至他覺得你這個方向可能有些問題的時候,他願意讓你去試。

第二個例子就是在我們第二個融資的時候,當時我記得在聯想的會議室,我們開了個會,說咱們要第二個融資了,什麼估值能值多少錢,然後雷軍在白板上寫了一個數字,然後聯想的朱總都認為很合適,我當時很不憤,我說不行,我就寫了一個數,這個數比他們的數高了一倍,當時雷軍和朱立南就講,說孫陶然你有經驗,企業是你做的,你覺得是這樣我們支持你,後來我就出去了,見了大概二十多個投資人,之後都沒有人投,當然有的人說如果你說什麼數,什麼價格就投,有的人說孫總你很厲害,再聯繫,沒有什麼消息了。

後來我說復盤,雷軍跟朱立南就說,其實我們認為你當時期望這個數是不對的,但是你很有經驗,你也是一號人物,我們也不好意思說想讓你出去,實際上就是不想支持你,讓你出去走一走,最後按照他們的建議,其實我們就完成了這個第二輪的投資,所以我覺得就是這樣的天使投資人,他既能夠給你建議,又去顧及到你創業者親身的感受,其實是非常非常難得的,我也非常感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22

企業加速器是如何幫助創業公司融資的?

http://xueyuan.cyzone.cn/chouzi-vcangle/235759.html
編者按:企業加速器與企業孵化器的區別:企業加速器將服務對象定位為成長性企業,他們準備進入或者發展國內或國際市場,而企業孵化器的服務對象為初創型企業。總的來說,企業加速器是企業孵化器的一種優化形式,具有加速作用的孵化器。

企業加速器為創業企業提供成本低的空間、業務指導、人才以及那些能幫助尋找客戶的合夥人,作為交換會獲得一些創業公司的股份。

企業加速器有很高的選擇標準。但當你的創業企業獲得最好的加速器的認可時,這也意味著你在這場創業競賽中離成功更近一步。儘管有很多創業企業會失敗,但還是很值得的。

作為一名投資創業企業的投資人,我曾聽過一種說法,即投資10家公司中只有1家能獲得成功,剩下的不是失敗就是投資回報率很低——而我的投資案例中,成功率達到50%。

在《創業公司的飢餓策略——用有限的資源與無限憧憬創建公司》(Berrett-Koehler,2012)這本書中,那些被我採訪過的風險投資家已經明確表示,他們每年會與1000家創業公司接洽,但卻只會投其中的一兩家公司。

但是如果讓你的公司獲得企業加速器的認可,當你去接觸這些投資人時,企業加速器就會給你很大的幫助,而你就很有可能被投資人選中。這是因為,當一個創業公司被企業加速器獲得認可時,它將會有三個月的時間去開發出一個原型產品並尋找到客戶。

如果這些創業公司在這三個月中有傑出的表現,那麼它就有機會通過企業加速器所擁有的投資人資源獲得融資。而對風險投資機構來說,加速器具備了寶貴的價值——在他們決定投資前,企業加速器會讓創業公司證明自己的產品能找到客戶。

越是選擇性高的企業加速器,他們選擇的公司越有可能成為未來最火的公司,而這些公司則會受到那些最富盛名的風險投資機構們的爭奪。

哪些是最好的加速器?在福布斯推出的2012年10家最好的孵化器榜單中,Y Combinator位居榜首,之後是TechStars、DreamIt Ventures、AngelPad等等。

今年4月份,Y Combinator的172家公司的總價值為77.8億美元,平均每個公司的價值在4520萬美元左右,這其中包括最有價值的Dropbox、Airbnb以及其他很小或已經關閉的公司。

2012年3月份,從Y Combinator畢業創業公司都競相獲得融資,而他們的估值也都在1000萬美元到1500萬美元之間。而像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以及 Facebook 早期投資人 Yuri Milner、 Ron Conway 和 Andreessen Horowitz等都有提供高達15萬美元的保證金給這些創業公司。

來看看進入Y Combinator的這兩位創業公司,他們在三個月後都獲得了風投公司的支票。

David Lieb 是Bump Technologies的CEO以及聯合創始人,他之所以開發這個項目的原因是他對使用智能手機存儲不同聯繫人的紛繁複雜的信息很反感,因此他開發了這樣一個移動應用,只需要輕輕碰撞一下就可以交換名片信息以及照片。

David Lieb以及其他兩位聯合創始人一起花了一年的時間開發這個應用,在應用發佈後進入了Y Combinator加速器。在經過三個月的培訓後,它的下載量超過400多萬次,並成功獲得了300萬美元融資。

曾在Facebook前工程師Eric Frenkiel與合夥人聯合創建提供快速數據庫服務創業公司memSQL。他發現,市場上存在對更快數據庫服務的需求,這樣可以更快的分析社交網絡產生的巨大的數據。在進入Y Combinator三個月後,Frenkiel找到了客戶,並尋找到合夥人——Nikita Shamgunov,一起開發這個技術。

Frenkiel以及其他我採訪過的Y Combinator其他創業者都表示,他們會從同期的其他創業者的項目進展上獲得激勵。這些年輕的創業者們都面臨著同樣的挑戰,同伴們的成功迫使他們更加努力。Y Combinator的合夥人、投資人以及顧問們都會為創業者們提供非常有價值的建議。

當Frenkiel 和Shamgunov在Y Combinator展示他們的產品時,他們獲得了Milner 15萬美元的投資。Milner 當時還是俄羅斯,他發佈了這個好消息。Frenkiel開玩笑地說道,「我還從來沒想過機器人會給我錢。」

就像Lieb和Frenkiel所認識到的,並不是機器人會給他們錢,這正是企業孵化器的魅力,它將創業公司推薦給頂級風險投資機構。它們清除了風險投資機構投資的障礙:給創業者時間讓他們開發產品並找到用戶。(作者/Peter S. Cohan 編譯/喬立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979

Y Combinator新成員:Lawdingo幫助用戶即時聯繫律師,一家在線法律諮詢初創公司!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5421.html

我曾經在11月份寫過關於Lawdingo的報導。您可以在這個網站上瀏覽各個律師的工作資歷,背景及其所在的地區,如果您找到一個您喜歡的律師,你可以在網站上進行預約或者有時您可以點擊即時交流的按鈕在線交流。網站的目標是希望幫助用戶找到一位方便溝通並且收費適中的律師。(在紫金承擔能力方面,許多律師提供在線免費諮詢,如果您能夠大範圍進行搜索和選擇,或許你能夠找到更優惠的價格。)

創始人兼CEO Nikhil Nirmel告訴我說,他之前並沒想過與YC合作。這聽起來似乎是一種虛偽的謙遜,但作為一個唯一的非技術的創始人,對於他們的創業孵化器而言,他的存在真的算是比較特別。——所以他們一定是在YC上看到一些他們真的很喜歡感興趣的東西,才會同意接受YC的投資。(他的工作團隊在東歐,不過Nirmel仍然是唯一的一個Lawdingo在美國地區的全職僱員)。

目前網站上有超過450名律師。正如他所說,「我們規模擴張的速度要快於任何一家律師事務所。」

公司的商業模式也在發生變化。最初Lawdingo想要向律師收取一定費用,但因為不同資歷程度的律師收費標準不同,而不同層面的客戶帶來的價值也大不相同,所以統一收費對律師們並不適用。於是,對於那些希望特定的潛在客戶關注自己的律師,Lawdingo會採用拍賣的形式,隨著網站上的律師人數不斷增多,律師之間的競爭也逐漸激烈起來,那麼如果有律師希望自己受關注程度更高,他就需要出更高的價拍賣。

原文作者:Anthony HA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898

產品設計的精髓:幫助用戶完成「想要做的事」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0181.html

你或許聽過營銷大師Levitt最經典的句子: 「People don't want to buy a quarter-inch drill. They want a quarter-inch hole!」,句中含意如同文章〈你設計思考了嗎?〉提過的,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是一種讓人們生活更好、解決人們問題的方法。

像是汽車業巨擎Ford 也講過「If I had asked people what they wanted, they would have said faster horses.」,重點都在於如何解決人深層的需求與渴望,而非單純的工具改良。

而設計思考核心概念在使用者導向設計(User-centered design ),白話來說就是「以人為本」。

为何我的产品总是吸引不了人? 传统市场区隔的致命错误- 来报这reBuzz
 

不要以條件區分使用者,而是想如何幫人們完成「他們想要做的事」

當以使用者為中心時,用以往的營銷概念去區隔你的顧客(像是地區、性別、年齡……),進而開發你的產品與服務,往往很容易「失準」。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是一家餐廳經營者,如果用以前的營銷觀念,你可能會以年齡層來鎖定你的客群(TA, target audience)。而你決定選擇的目標市場是年輕學生族群,你的產品與服務開發可能會全部圍繞在「俗又大碗」打轉。

這邊不是說原有的區隔方式不好,而是限縮了產品發展的可能性。破壞式創新大師Christensen曾提過 Jobs-to-be-Done Theory,主旨在於如何幫助人們完成他們「想要做的事」(Job),這概念其實跟前面提到的使用者導向設計概念一樣。

为何我的产品总是吸引不了人? 传统市场区隔的致命错误- 来报这reBuzz
 

延續上述例子,如果你是餐廳業者,但你不是先以年齡、性別區分你的TA,而是用人們需要完成的任務(job)去思考的話。你可能會發現來餐廳的人,很多因為生日慶生想找間好餐廳,幫重要的人留下美好的回憶。這時候以年齡、性別去開發餐廳的產品與服務,就侷限你的可能性,因為不論男女老少都會有「慶生」的需求。

這時候你將發現,你的競爭對手不再僅僅是一般餐廳,可能是KTV業者、遊樂景點、生日禮品商家。因此可以看到現在許多餐廳,都有提供很棒的生日服務,像是特別安排好座位、生日壽星優惠、壽星送蛋糕、幫你唱生日快樂歌……。

產品開發最重要的還是,找到對使用者來說重要的任務,並協助他們完成這個任務。

你知道你的顧客有哪些待解決的job 嗎?快去找出它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402

如何用O2O的方式,幫助餐館突破距離消費者的「最後一公里」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528.html

從家到餐館中間隔著一萬個懶惰。

今天,人們在出門吃飯之前早已習慣了先用大眾點評查餐館,甚至還能順便獲得一些折扣;與此相對的是,叫外賣的體驗卻似乎十年如一日,沒什麼顯著變化。其實,在這些年裡,這種情況正在悄然發生改變。

孟超是外賣網站「外賣庫」的創始人,2009年他還在做其他項目,進度很緊張,整個團隊每天的吃飯問題基本都靠外賣解決,他們發現手上沒什麼留下來的外賣單,於是只能叫麥當勞、肯德基這種快餐,但吃一段時間就膩了,想找點別的。那時候他在學校已經接觸過一些外賣訂餐網站,於是上網看能不能找到。找了一圈後,最後只在一家網站上找到兩家外賣店,並且叫了後發現還不好吃。

3年過去,外賣這件事再也不是當初的樣子了。打開外賣庫,點擊「附近外賣」,周邊的大小外賣店按照距離順序一溜排下來,隨便找一家點進去,就能看到這家店的菜單和起送價格。選好餐品後,可以直接撥打電話訂餐。

而在其他應用中,連打電話這步都可以省去。「餓了麼」是一家上海的創業公司,他們已經支持部分餐館的在線下單。打開網頁或手機應用,選擇一家餐館,花幾秒鐘勾幾個菜,點擊提交,那頭的餐館就能看見,開始製作並將食物送到你的手上。

在「吃喝的最後一公里」這條路上,還有人提供更一站式的服務,比如「點我吧」。這是一家起源於杭州的第三方外送公司,他們也有自己的網站和應用,你只要花幾秒鐘在上面下單,剩下的都由他們完成:先通過一套系統通知餐館訂單情況,再由外送員上餐館取餐,並送到消費者手中。餐館自己送餐往往無法保證服務質量,相比起來,點我吧的服務更標準化。

除此之外,這個領域還出現了其他新模式。比如偏傳統產業玩法的友寶,他們通過鋪設互聯網自動售貨機,解決白領的吃飯問題。還有去年才成立的連咖啡,他們只送咖啡,卻又不僅是一家咖啡外送公司。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在《禮記》裡寫「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吃喝是人最基本、最頻繁的需求,一堆人瞄準這個需求,都向著吃喝的最後一公里發起衝擊。儘管現在一切都還剛剛開始,但已經看到了值得關注的方向……

輕公司的平台夢

「到最後大家都是殊途同歸,只是做的順序不一樣。」孟超說,他在後面又很嚴肅地加了一句,「但是順序很重要。」外賣庫只提供外賣信息,它已經有35萬用戶,收錄2萬家餐館信息。

他所指的「殊途同歸」,用點我吧上海公司總經理蔣磊的話說,就是「做平台」。點我吧除了送外賣外,也涉足超市和跑腿業務,最終想成為「本地化生活服務平台」。目前,它在上海已經跟700多家門店合作,每天訂單量2000左右。維持這個業務的是140多名員工,其中70%都是配送人員,而外賣庫一共只有5個人。

這是一家輕公司。在外賣行業,當其他公司都在紛紛開拓線下的時候,它選擇先從線上做起。

其實最開始,孟超也嘗試過做線下。最初他一個人跑遍北京1000多家外賣店,一點一點把信息搬到互聯網上。之後,他也嘗試跟一些外賣店談合作。

每家外賣店都要發傳單,不僅需要印刷成本,還得僱人去做這件事,按照孟超的計算,一年下來需要9000元左右。「如果放在我的網站上,一天收10元,一年才3000元,而且很省事兒。」孟超抱著這樣的想法去跟外賣店老闆談,卻發現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

「外賣店老闆的群體跟一般群體不一樣,比如跟Costa這種連鎖店談,他們本身會對廣告這件事感興趣,而外賣店老闆則對廣告沒有概念。」 孟超說。不僅如此,外賣店老闆還會問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問題,如「你那網站上還有別的店,大家去了別的店怎麼辦?」而為了一單幾千塊錢的生意,不僅得專門安排一個人去跟進,而且幾乎不可能見一兩次面就達成合作。「我們沒時間做這件事」,孟超很快就放棄這條路。

即便如此,把餐館菜單搬上網也不是一件輕鬆事,外賣庫曾有10多名市場人員,他們的主要工作內容就是去一個個餐館拿外賣單,但後來孟超把他們都辭退了。

「這要感謝移動互聯網」,2012年下半年,外賣庫推出移動端,目前已經有30萬下載量。其中有一個欄目叫「外賣星探」,用戶在餐館用餐時,順手拍下餐館的菜單並上傳,經審核通過就可獲得2元獎勵。

「UGC」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這讓人想起大眾點評早期的模式,都是將用戶的價值用UGC的方式釋放,並以滾雪球的方式不斷壯大。目前孟超已經基本放棄網頁端,精力都投在移動端上。

一直以來,外賣行業都沒有一個大平台,這跟該行業的特殊性有很大關係。由於外賣生意的時間跟餐廳生意的高峰期重合,當餐館很忙的時候,平台控制不了餐館到底能不能按時出餐。而整個中國餐廳的信息化程度很弱,基礎設備非常不完善,平台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建設,卻受限於餐館從業人員水平,仍然舉步維艱。更重要的是,這個行業的利潤很低,所投入的成本與收入不匹配。

外賣庫選擇了一個互聯網公司更熟悉也更擅長的玩法,以極低的成本獲取線下餐館信息,滿足用戶能叫外賣的需求,從而黏住一群用戶,再去跟餐館談就會更有底氣,也更有針對性。

「我知道哪家餐館被電話打的最多,那我就去找這些生意最好的餐館談,我不需要在那99%生意不好的餐館身上浪費時間。」孟超的這個思路有利於在外賣行業利潤率很低的情況下節約成本,而這是很多外賣網站能否活下來的關鍵。

但目前這樣只做平台面臨兩個問題。一是無法保證用戶體驗的穩定性,網站的口碑完全依賴於小飯店的服務,如送貨質量、時間、禮貌等,而這幾乎是不可控的。另外,線上信息很輕鬆地就能被某些平台抓取,如何保持用戶黏性和忠誠度至關重要,而這又取決於給用戶提供的服務。

無論如何,在商戶還普遍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這種純線上的平台思路確實滿足了用戶需求,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在不花一分錢推薦的情況下,外賣庫的手機端已經有30萬下載量。儘管還不夠完善,但這種做法至少能讓自己活得更久,等到出現轉機的那一天。

幫助餐館互聯網化

不是所有人都在等,比如餓了麼創始人張旭豪。這位85年的上海交通大學學生,在校期間就開始創業送外賣,如今在上海閔行區起點創業營的辦公室裡,他管理著200多人的隊伍,他要做的不只是送外賣了。

「其實我們是餐館界的淘寶網」,張旭豪在母校畢業典禮的演講中如是說。

從用戶一端看,「餓了麼」也只是一家外賣信息平台,但背後,卻是在餐館一端的深耕細作。餓了麼開發了一套餐館管理後台系統,市場人員將這個系統安裝到合作餐館。通過這個系統,不僅可以直接外賣下單,還可以滿足餐廳的日常管理需求。

如果餐廳想更改菜單,只要在後台上做簡單操作就可,以往卻需要重新印發傳單。在這套系統裡,還能看到每日的交易情況和統計,餐館能查看一段時間內的營業數據,如哪個菜最受歡迎,便可以相應地對菜單做出優化。

「用了我們的餐廳後台管理系統,以前接外賣還得有人接電話,現在只要半個人就能處理。」張旭豪堅信一家好的餐廳,6分靠管理,3分靠口味,1分靠運氣,所以他要提高餐館的管理水平,讓餐館用數字來決策。

理想狀態確實如此,現實卻有另一套邏輯。

拿沙縣小吃這種店來說,老闆壓根沒電腦,也沒覺得需要電腦。張旭豪也承認,很多餐館第一台上網的電腦是餓了麼帶老闆去買的,買完還得安裝,出問題了,老闆還會找餓了麼維修。即便有電腦了,也未必有網絡。所以至今在餓了麼所覆蓋的所有商家中,裝了這套系統的只佔30%。這意味著,還有70%的用戶必須通過電話來訂單。

餓了麼專門有一個客服人員辦公室,一到訂餐高峰期,此起彼伏的電話聲讓這些客服沒有片刻的休息。從這個方面看,餐館全面互聯網化還太過遙遠,尤其是外賣行業中的一些低端餐館。在此之前,大家做的其實是教育市場,包括剛剛入場的淘寶。

6月17日,淘寶低調上線淘寶點點,首先在北京、上海、杭州三個城市試點,用戶能自助點餐並通過二維碼下單。據報導,這款產品就是阿里巴巴本地生活事業部負責人張建鋒口中的 「足以改變行業現狀的、革命性的本地生活類產品」。

淘寶點點直接與入駐餐廳的系統打通,消費者下單後,餐廳的點餐後台系統將直接同步。跟國內其他點餐軟件的到店人工下單不同的是,淘寶點點支持直接掃瞄餐廳二維碼下單。

在點菜網站「嘩啦啦」CEO王濟民看來,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大公司所擁有的龐大用戶基數和雄厚的資金實力,對於推動餐飲O2O的發展有著積極意義。對於在餐飲領域深耕多年的一批企業來說,他們深知推動餐飲O2O發展的教育市場的成本和困難是巨大的,單靠個別企業或某一個大佬是很難推動行業進步的。」

但不可否認的是,大公司的進入對小的創業公司而言是一個潛在的威脅。儘管餓了麼已經耕耘多年,並終於開拓到8個城市,但跟淘寶這種量級的平台比起來,在渠道能力上很難有競爭力。一家餐館改採用的系統之間是有排他性的,使用一種系統來管理就很少去用另一種,那麼,商家為什麼要選餓了麼而不是淘寶?

更何況還有大眾點評。儘管目前大眾點評沒有涉足外賣業務,但在會員卡業務中,大眾點評也為餐館裝入了一套管理系統,接下來,大眾點評也將開始訂位業務,很難說以後這套系統是否會與其他業務整合。

另外,在做用戶的同時將餐館接入互聯網,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用張旭豪自己的話說就是,「我們是整個互聯網裡最苦的一段」,這也是他不可能再涉足物流的原因。即便如此,對一家創業公司而言,它的風險依然很大。作為市場的教育者,意味著你必須先投入,但卻不能保證能活到產生收益的那一天。

在將餐館接入互聯網的道路上,從團購到優惠券,再到現在的外賣,各方力量都在角力,作為一家創業公司,餓了麼面臨很多挑戰。

移動互聯網武裝外送員

如果說餓了麼模式在外賣行業是競爭最激烈的一種,第三方物流也不相上下,它需要有過硬的核心競爭力才能生存。

在所有物流種類中,餐飲對物流的要求最為苛刻。快是最基本的要求,而這並非物流一方就可掌控,還得依賴於餐館的製作時間。一旦一家餐館慢了,會直接影響下一單的遞送;其次得乾淨,中式餐飲很多湯湯水水,怎麼才能不濺灑出來?另外還有物流團隊的調配問題,怎樣一套系統才能既快又有效率?

點我吧的外送員都叫「騎士」,每名「騎士」都配備一台智能手持機,裡面裝有「點我吧」自己開發的訂單系統軟件。這些「騎士」分散在全城各地,一旦「點我吧」的訂餐系統收到訂單,會根據訂單的距離結合「騎士」的GPS定位來分配。並且,「點我吧」還會有一個專門的計算公式,來測算一個訂單的送達需要多長時間。在訂單送達過程中,用戶還可以查看和跟蹤訂單狀態。

這樣做的不止點我吧一家,兩位來自搜狐、朗訊的技術男也在北京進行著類似的探索。他們的「生活半徑」不只是送外賣的,而是以45分鐘內送達的速度覆蓋本地生活服務的外送。

據報導,清華畢業的CTO王超為快遞人員設計了一個定製的Android app,每位快遞人員可以在app中查看最適合他派送的訂單,並且還能看到商家和訂餐用戶的地理位置等信息,並在訂單完成時同步訂單狀態。

借助移動互聯網的東風,他們結合一套專門的系統,試圖用技術實現更快更有效率。而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光靠物流一方的信息化還不夠,還需要餐館的深度配合。

點我吧會給合作餐館安裝一個訂餐終端,一旦點我吧收到訂單,餐館終端會自動將訂餐信息打印出來。點我吧上海區總經理蔣磊透露,之後也會幫助餐廳建立Wi-Fi環境,實現網絡訂餐。此外,點我吧還跟餐館簽訂合作協議,保證餐館能按時出餐。

生活半徑則給商家提供GPRS訂單打印機、Android Pad 或網頁端管理系統,用戶直接從網上下單到達商家,節省以往電話下單再告知商家的中轉時間。他們也和商家簽訂協議,確認商家優先處理「生活半徑」的訂單,半小時內必須完成,超過時間則以五折出售,商家自擔損失。

不論是點我吧還是生活半徑,他們的服務範圍都很有限。點我吧早在2009年就開始從杭州做起,2012年後才謹慎進入南京,直到今年才打入上海市場。並且,它只服務於中高端餐飲企業。

而目前生活半徑的服務範圍為北京擁有大量住宅樓的回龍觀、五道口、天通苑等幾大商圈,為平時愛宅在家裡的家庭住戶提供外送。而這些住戶聚集的商圈最大半徑都控制在2.5公里以內,有利於通過算法解決快遞人員的調配問題。

除了外賣業務外,他們也都無一例外的開展了其他業務,如超市業務和點我吧的跑腿業務。跟普通的同城快遞比起來,「點我吧」的跑腿業務是以分鐘來計算的,並且可以根據距離進行測算,最快在40分鐘左右。而生活半徑還可能涉足獻花遞送業務。由於外賣送餐的時間比較集中,一般都是中午和晚上的用餐時段,只要與此不衝突,有很多想像空間。用生活半徑CEO徐偉昊的話說是,「如果縱向上在一個商圈可以打深打透,那麼在橫向上品類的拓展將不是難事。」

以往我們談論物流,無一不是大物流的概念,動輒投入數十億的規模,但如今,專注於細分市場的精益物流也是一種稀缺的能力。在本地生活服務越來越本地、蜂窩狀往下深入的時候,正需要這樣的物流來落實。相信隨著本地生活服務的進一步深入,他們會有更多機會。

離用戶越近能做的越多

他們知道你的姓名、電話、職業、家庭住址、公司地址,知道你買了什麼,你喜歡吃什麼,用什麼牌子的化妝品……他們是快遞員,是你最熟悉的陌生人。

現在有另外一種快遞員,他們會在送上東西的時候說一句「張小姐,今天你的衣服真好看」,或者給你送上一個親手折的摺紙,他會經常送給你一些小禮物,比如咖啡杯、紙杯蛋糕,你們會互相關注微博並加彼此的微信,你會將你們的合影發到微博上……

這就是連咖啡的外送小哥,他們已經成了用戶生活的一部分。

連咖啡是一家專門的咖啡外送公司,目前遞送星巴克和Costa的咖啡,很快將與太平洋咖啡合作。用戶通過微博私信或微信公眾平台下單,連咖啡小哥去咖啡館購買咖啡,再送到用戶手中,每單收取2元外送費。

這些「小哥」一般都是大專或本科學歷,夏天穿統一的白色T恤和牛仔褲,T恤上會別上「連咖啡」的徽章,他們每人都有一個專門的外送背包,所有這些都是統一配置,看上去乾淨漂亮。

「把咖啡送到只做了30%的工作,剩下的是怎麼跟用戶有效的溝通,讓用戶瞭解連咖啡。」創始人王濤對小哥的要求是,要能對用戶的問題自如的對答,做咖啡領域的專家。

有的用戶點美式咖啡,既不加糖也不加奶,所謂「清咖」。碰到這種用戶,「連咖啡」的小哥會建議用戶在裡面加一點牛奶,因為不僅能增加口感的柔滑,還能保護胃黏膜不受刺激。王濤解釋之所以這樣做,是「希望通過專業的咖啡知識跟用戶建立聯繫,讓他們感覺我們是專業的咖啡服務公司。」

在對王濤的採訪中,他提到最多的一個詞是「服務」,想通過這種服務「讓用戶信任我們」。

因為這種服務,連咖啡能深度介入用戶的生活。比如男朋友會給女朋友訂早餐,告訴連咖啡女朋友的辦公桌在哪裡,要求早上送上一杯咖啡和一個三明治。

王濤要做的並不是送咖啡,而是跟生活密切相關的一切事,咖啡只是一個媒介。今年的3月14日被稱為「白色情人節」,「連咖啡」採購30份日本的白色戀人餅乾,與咖啡一起組成套餐售賣,一份100多元,並不便宜,但用戶很喜歡,很快就賣完。

這並非咖啡行業特例,類似做法的還有一個校園快遞團隊。

不管是北大、清華,還是其他的二、三線高校,校門口都有一道共同的「風景」:「地攤快遞」。一輛輛的小金盃車後蓋打開,快遞公司的人站在前面發快遞,周圍圍了一圈取件的高校學生……學生是網購的一大群體,但由於要上課,並沒有固定的取件時間,再加上學校不允許快遞進校園,便催生了這一奇葩現象。

三位剛畢業的大學生正是發現了這個商機,在校園外租賃一個門面,幫「四通一達」等完成快遞投遞業務,每個包裹向快遞公司收1元費用,同時向要上門投遞的學生收1元費用。

一段時間後,他們註冊了微信公眾號,其中一位技術能力強的合夥人通過微信開放接口,建立了一個快件信息平台,同學可以通過微信隨時查件,到件了也會得到微信通知。他們在每個快遞上都貼上二維碼,並告訴每一個來取件或送件的學生關注他們的微信號。

之後,他們利用微信賣學生需要的商品,比如鮮花,並且幫你送到女生手裡。平時還會賣飲料、水果、小吃等。據說現在還代理駕校報名,GRE、托福、雅思培訓推廣等業務。

「離消費者越近,機會便越多。」,說這話的是友寶媒體部的李舒。不只是快遞員可以接近你,自動售貨機也可以。只是你平時用的自動售貨機只能買飲料和零食,友寶還提供快餐盒飯。

位於北京東三環的銀泰中心地下一層裡,有一家友寶自助便利店。一到中午,成排的盒飯便被擺放在了快餐區的貨櫃中,有永和大王、和合谷等快餐,透明、鋥亮的櫃體顯得乾淨整潔。

上班族們提前在友寶的手機端上訂餐,一到飯點,只要來到這些快餐貨櫃前、輸入取貨碼,餐格的門就會自動彈開。整個過程幾秒鐘就能完成,所以儘管取餐的人不少,卻幾乎沒有排隊的情況。

「我們解決的是白領吃飯問題,但其實是個人服務的終端」,李舒介紹。

它能24小時聯網監控系統,讓供應商實時監測銷售數據;同時,還採用分眾和維洛城模式,不僅作為廣告展示屏幕,還提供優惠券服務;另外,在O2O互動營銷領域也很有作為。比如你在線上註冊為銀泰網會員,送你一杯可樂,以往這種營銷因為缺失了線上到線下一環而很難實施,友寶剛好填補了這個空白。接下來友寶會拓寬業務範圍,如能直接通過友寶購買電影票、進行公共服務繳費、音樂下載等。

之前,我們談本地生活服務,更多以一個城市或城區為單位,比如團購。現在這群人讓本地生活服務的單位變成某個小區、某棟寫字樓、某座醫院、某所學校……如果說以前的本地生活服務是分子型,現在則正處於原子化的過程中。它更加碎片化,極度離散化,成蜂巢結構無限往下深入,是真正的本地。

這群人試圖打通從線上到線下的最後一公里,讓整個消費決策不再斷層。不僅如此,他們還試圖補上O2O「失落的半圓」——線下到線上的反推,真正加速信息在用戶與商戶之間的雙向流動,而不再是之前單純的「挾用戶以令商戶」。

他們都抓住最後一公里,因為這離人最近。在流量價值已經越來越小、用戶時間越來越碎片化的今天,大家搶佔的其實是用戶時間和跟用戶接觸的機會。誰能不斷地接觸到用戶,誰就能從中挖掘價值。就像智能手機中的應用一樣,一款應用的裝機量並非決定性因素,而是用戶打開並願意停留在上面的時間。

但目前來看,這個行業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中國餐飲業水平參差不齊,信息化和文化水平都偏低,這導致餐飲是最難被互聯網撬動的行業之一。所以儘管不斷有人在嘗試,如今各家仍處於原子狀的游離狀態,每一家都各自為戰,都只解決了極小一部分人的需求。不知這些小趨勢何時、通過什麼方式才能轉化成更大的商業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279

國務院: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 業內稱為樓市監管提供幫助

http://www.infzm.com/content/96134

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1月20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建立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台,推動建立不動產登記信息依法公開查詢系統。

會議指出,整合不動產登記職責、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是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的重要內容

會議做出如下三個決定:

一,由國土資源部負責指導監督全國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不動產統一登記職責,基本做到登記機構、登記簿冊、登記依據和信息平台「四統一」。

二,建立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台,實現不動產審批、交易和登記信息在有關部門間依法依規互通共享,消除「信息孤島」。

三,推動建立不動產登記信息依法公開查詢系統,保證不動產交易安全,保護群眾合法權益。

目前,包括土地在內,不同城市間的不動產信息查詢並非完全通暢,這也致使一些監管政策在執行上不能實現預期效果。比如樓市限購政策,監管部門可以掌握購房者在本區域的房屋信息,但對其外地房屋擁有情況的信息可能不能詳盡瞭解。

此次不動產信息登記被提上議程,個人住房信息聯網和相關的房產稅不可避免的再次受到關注。有專家以及業內人士認為,將促進住房信息聯網建設,為樓市監管提供幫助。

將促進住房信息聯網建設

近些年,在房價高漲和「房叔」、「房姐」頻出的背景下,住房信息聯網成了社會關注的焦點,也被寄予了監控異地炒房、房產稅徵收,甚至是反腐的希望。

2010年4月國務院發佈《關於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首次提出加快建設個人住房信息系統。據《人民日報》報導,原計劃是在2011年底實現40個主要城市聯網,但直到2012年6月底,才實現這一目標。此外,住建部曾有消息稱,計劃於2013年6月底前,將聯網擴展到縣市一級,聯網城市達到500個,而這一計劃至今未有消息。

有專家認為,聯網遭遇困難原因複雜:一是一些城市住房信息聯網工作起步比較晚,信息的完整性和整合度不夠,有些地區的住房信息還是紙質檔案,未錄入電子信息庫。二是各地技術標準、平台條件及人才素質不統一。三是一些地方或部門不願意主動配合。

而據《新京報》報導,北京大學法學院房地產法研究中心主任樓建波表示,此次明確不動產統一登記後,對於個人住房信息的聯網,技術上是可以支持的,比如採用統一軟件、統一的登記規範等。「可以說,實行不動產統一登記對於住房信息聯網會有促進,但不能說,實行不動產統一登記後,個人住房信息就一定會馬上成功聯網,畢竟住房信息聯網還需要解決很多問題。」

「首先,需要跨地區的共享,各個地區的不動產登記信息應該共享,這對於徵稅、住房保障的認定都是非常需要的。」樓建波說。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中原地產研究總監張大偉認為,不動產登記系統及房屋價值動態評估系統,是房產稅全面開徵的兩大必要技術前提。目前看一、二線城市的房屋價值動態評估系統都在網簽後逐漸完善。如果不動產登記系統能夠建立,房產稅的推進將會明顯加速。

張大偉表示,建立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台,將為樓市監管提供幫助,會進一步推動房產稅的開徵。「這一政策類似於人口普查,將是其他所有長效調控政策的基礎。一旦不動產統一登記可以實現,那麼其他政策的出台將非常快,對市場投資者的心理影響非常大。」

「建立全社會房產、信用等基礎數據統一平台,推進部門信息共享,也會對市場部分灰色房源存量有威懾作用,可能會出現部分拋售。一旦房產稅試點增加,對多套房擁有者的心理影響將非常大,也有可能給部分市場帶來一定的存量供給。」張大偉說。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還指出,該登記制度,從不動產的識別、認定、管理和交易上都會發揮較大作用。「統一登記制度建立健全了,對類似『房姐』、『房叔』肯定會產生巨大的震懾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638

全球青年失業率創歷史新高,複蘇沒能幫助就業市場改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268

全球年輕人失業率達到歷史最高,緩慢的經濟複蘇沒能有效提升勞動力市場。據國際勞工組織(ILO)數據,全球15-24歲年齡段的失業率去年達到13.1%,幾乎是4.6%的成年人失業率的3倍,同時每一個地區的年輕人失業率展望都在惡化。2012年全球年輕人失業率為12.9%,2007年金融危機爆發前為11.6%。ILO稱盡管企業利潤增長,但是獲利主要流入了資產市場和不是實體經濟,這損害了長期就業前景。據聯合國的全球就業趨勢報告,2013年所有年齡段失業人口增長了500萬達到2.02億。ILO總幹事 Guy Ryder說:“現在最緊急的問題是重新思考政策。需要做更有力的工作促進就業增長,幫助那些能創造工作崗位的企業。”Ryder說即將召開的達沃斯經濟論壇能夠開一個好頭,因為目前的經濟複蘇比設想的要快。IMF總裁拉加德上周警告,與日俱增的收入不平等正在威脅全球經濟。她說“很多國家的濟增長帶來的福利,僅僅被極少數人所享受。”達沃斯經濟論壇已經確定把貧富差距作為重要議題之一。2013年年輕人失業率增長最快的是中東地區,當地27%的年輕人勞動力沒有工作。中南歐、前蘇聯國家、東亞和南亞,環太平洋,以及北美地區的年輕人失業率均有顯著增長。ILO報告稱,非正式雇傭關系在發展中國家仍然普遍存在,勞動質量狀況改善緩慢。ILO說這意味著發展中國家里擺脫“工作貧困”的人數實際在減少。報告稱2013年極端貧困工人(日工資低於1.25美元)數量僅僅下降了2.7%,速度降至過去10年來最低水平,僅略好於金融危機高峰期表現。ILO認為總需求缺口是導致勞動力市場複蘇緩慢的主要原因。許多發達國家大幅削減公開開支,同時提高所得稅和消費稅嚴重影響了企業和私人部門消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601

幫助三家企業IPO的律所幹貨分享:怎樣和投資人談判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08/58420.html

58同城、500彩票網、蘭亭集勢這三家2013年上市公司的背後站著同一家律所,黑馬營4期企業漢坤律師事務所。1月25日,該律所高級合夥人郭世棧從“創業企業怎麽和投資人談融資”的角度為涉黑成員帶來了一場幹貨分享,以下為郭在黑馬營微信群的口述。創始人和投資人的矛盾與生俱來打個不完全恰當的比方,創始人和投資人就是拉車和坐車的關系。創始人造了一架車――企業,創始人既是造車人、趕車人,又是拉車人,三位一體。投資人給你一筆錢,讓你可以把車做大一點,車跑快一點,裝貨量也加大一點,希望到縣城賣了貨自己能分點錢。坐車的人和拉車的人是利益的共同體,他們都要到縣城,都想把企業做大、都想讓企業增值很快、公司上市或者能賣給別人,但他們又在很多方面有巨大的差別。創始人和投資人的目標不一樣。投資人的最終目的就是退出,從上車那一刻起就想著什麽時候下車、怎麽下車。而對創始人來講,企業就是自己的孩子,自己並不想跑,而是希望把企業做大、做強、做遠,甚至成為百年老店。創始人和投資人的角色不同。投資人將錢投給公司,但是自己並不參與經營。投資人對公司過去的了解來自於律師、會計師出具的報告,對公司未來的期待依賴投資協議,投資人投了大把大把錢,其實只換來了幾張紙。公司騙了他怎麽辦?創始人卷款潛逃怎麽辦?不管投資人嘴上怎麽說,其實他心里還是在防著創始人,反映在協議上即是很多“防”創始人的條款。創始人和投資人的矛盾與生俱來。投資機構本身也是個企業,很多情況下他的錢來自於LP,投資機構要對LP有個交代,萬一投錯了會血本無歸,自己的下一輪融資也難以達成。所以被投的公司一旦有風險,投資人就希望自己可以先跑掉,但是從創始人的角度看,投資人不能不擔或少擔風險。矛盾怎麽解決?那就得通過談判,達到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各自感覺比較舒服的地方。公司融資時應把握的3個基本原則原則一:創始人要對誠信負責。投資協議里面有很多約束條款要求創始人誠信,這點創始人理應承諾。保證陳述真實和完整,保證以後不和公司競爭,不侵占、挪用公司財產,等等。原則二:經營風險,投資人和創始人應共擔。原則三:以有利於公司的發展為出發點,創始人保持公司經營的獨立權,不要受投資人大的影響。融資中的10個重要問題1、融資架構問題。融資是融美元還是人民幣?以境內架構還是境外架構為好?公司在早期融資時就需要考慮這個問題。公司要有個方向,公司將來上市適合在國內還是國外?如果在國內上市則搭境內架構,最好接受人民幣融資;如果是境外上市,則應該搭境外架構。互聯網企業到目前為止在中國上市還是比較困難(盡管證監會最新的表態不盈利也可以在國內上市,但實際落地還需要時間),大多在境外上市,所以適合搭建境外融資的架構。例如百度、騰訊、360、58同城、唯品會都搭建境外架構。一些生產制造型企業,短期內收入和利潤比較好的企業,在國內上市比較好,市盈率高。2、估值問題。經常有人在估值上有誤區:比如投資人說企業估值1億,投資人投資3千萬,占30%的股份,這是不對的。這個概念混淆了投前還是投後的估值。投資者說估值1個億指投資後的估值,那麽投資前對公司的估值只有7千萬。如果是單講估值應該指投前估值1億,投資者實際所占的股份是1.3億中的3千萬,也就是23%的股份。4、獨家談判期。一般企業融資時都會接觸不同的投資人,可能會有幾家給Term Sheet,每家都進行實質性談判。投資人怕你在幾個投資人之間來回中擡價,所以約定獨家談判期,獨家期內只能和他談。這種情況比較常見,可以接受,但是獨家談判期的時間不宜過長,如果太長,最佳投資的時機點可能在獨家談判期錯過。5、Term Sheet的效力。大家知道,Term Sheet一般都是沒有法律效力的,但不出意外的話,一般都會得到遵守,並且成為後面正式協議的基礎。所以Term Sheet還是要給予足夠的重視,自己這邊能想到的需要體現到正式協議的,盡量在Term Sheet中要體現。6、對賭,或者叫估值調整。大部分接受過投資的公司都面對過這個條款,很常見,企業想完全不賭有比較大難度。話說回來,投資人提這個要求也有一定道理,因為他對你公司估值的基礎是你講的故事――商業計劃,你的商業計劃中,估算有未來可能的盈利、用戶數、上市的時間等,達到這些指標,你公司就值這麽多錢;如果達不到,當然就不值這麽多錢,投資人就要對估值金額進行調整。對賭的條件可能是賭業績(如凈利潤),也可能是賭哪一年必須上市,或者賭後續融資的估值,如一年之後融資時估值達到多少。對賭的結果,一是賭股份,一是賭錢。前者是投的錢不變,但是投資者所占的股份要增加;後者是投資者的股份不變,但是投資人要求連本帶利退回錢。怎樣的賭法需要具體談,但是有一點提醒大家,還在創始階段的企業創始人千萬要避免賭錢。根據中國的法律判例,股東和公司對賭無效,股東間對賭有效。如果達不到目標,只能有股東去承擔還錢的責任。融錢的時候是給了公司,創始股東個人並沒有落著;而賠錢的時候卻要創始人承擔,要從自己的口袋中掏錢還給投資人,可能因此背上幾百萬、幾千萬甚至上億的債務。公司沒有做起來,自己反而欠投資人一屁股債,這對本來就苦逼的創業者來講是個不可承受的負擔。7、陳述與保證條款。投資人要求公司的陳述的所有內容是真實、完整的,沒有隱瞞。如果有一天發現陳述是假的,不完整的,導致公司利益受損,投資人利益受損,投資人會要求你賠錢,承擔相應責任。8、綁定創始人。投資人投錢給你,很重要的原因是看中了你拉車,所以他會用很多要求來綁定你,讓你不能中途跑了、不能自己另造一部新車。由此延伸出競業禁止協議、不離職條款、不能賣股份條款等等,這類條款符合基本原則一,屬於誠信的問題,合理的要求是應該答應的。但是可以就競業限制的範圍、不離職的年限等與投資人進行談判。9、公司經營瑕疵的處理。公司經營早期不太可能完全規範,總會有些問題,如員工社保沒有繳足、欠稅、經營收入兩本帳問題,甚至經營地址與註冊地址不一樣也算一個問題。投資人進來之前這些都是小問題,但投資人要進來,就指著你公司將來能上市,就會按照未來要上市的標準來要求你,這些就當做“問題”來對待。投資人會要求原始股東承諾,如果將來某一天因為這些問題造成公司、投資人利益受損,原始股東要承擔責任,給予相應賠償。10、業務合作與資源導入。我們選擇投資人不僅是投資者能給公司錢,還有投資人的人脈資源、業務資源、用戶資源。比如阿里、騰訊、百度,如果願意傾斜,都能給你倒用戶、倒流量。這些可以和投資者談判,雖然不會寫在投資協議,但可以單獨地業務合作協議,同時簽署。(郭世棧同學此舉堪稱豁出去了,因為漢坤很大一部分項目是代表投資人,它們的談判對象就是創業公司。郭的自評是,“我今天和大家聊很多很具體的內容,下一次我們黑馬營里的同學和投資人談融資時,沒準兒我們就成了對家,我談判的難度就很大了。”)如何處理投資人經常會提的6項特殊權利大家都知道一個說法叫“同股同權”,但股權投資者沒有幾個投資人會和你完全同股同權。投資人往往會要求一些特殊權利,實踐中這些權利中有些可以和投資者談判:1、派董事。個人的經驗,如果投資人占的股份超過10%要求派董事是合情合理,如果低於10%,則可以和投資人談。2、優先購股權。將來公司增發股份時或原始股東賣股份時,同等條件下,投資人有優先購股權。我國公司法本身就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老股東享有優先購股權,所以不是太特別,但要註意有幾個投資人時大家權利要盡量一致,否則股東會鬧矛盾的。4、優先清算權。公司有一天要清算了,投資人要求先拿走本金和投資收益,還剩下的原始股東才能拿。這個從原則上說不公平,但事實上大部分時候公司清算時基本上也不值錢,投資者拿也拿不了多少錢,這個可以談,也可以作為一個妥協的條件。6、回購。如果公司沒有達到和投資人的對賭條件如上市,創始人需要連本帶息回購股份。對於公司預期業績不會受到很大影響,且有經濟基礎的創始人有支付能力的,可以考慮這種條款。但對於大多數還苦逼著的創業者來說,就相當於簽訂了一份賣身契,除非公司被逼到絕路上,否則不應該答應。公司經營成功與否,創始人的主觀努力只占一部分的因素。融資時一定要請自己的律師建議大家在融資時,一定要請自己的律師。原因很簡單:因為投資人有律師,且投資人的律師費一般還是從由公司出的。公司出錢幫投資人請律師來對付自己,自己卻不舍得花點錢請律師來保護自己,不是很傻嗎?你也可能說,投資人也沒有律師所以我不用請了,但是你要知道,投資人發出的協議一定是律師制定的模板,是最有利於投資者的條款。不要省這點錢,有經驗的專業人士不僅能幫你談判幫你把關,還能在業務上、經營上甚至是管理上、戰略上給你很多的建議和意見。本文為黑馬在線分享會第四篇。i黑馬刪掉了“6項特殊權利”段落中兩項可能會導致創始人失去公司的闡釋。《創業家》銷售總監馮良玉女士(電話:13520720175)會告訴你如何加入黑馬會/營。 相關公司: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作者:i黑馬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756

沒有人需要幫助主場 蔡東豪 Tony Tsoi


2014-05-07  NM
 
 

 

《主場新聞》將近兩歲,其間對主場有興趣的人,反應由好奇變為關心。關心者關心主場的程度,視乎他們跟主場的關係,當中包括旁觀者、讀者、朋友。這一陣子,關心者特別關心主場的將來,特別是能否擁有一個將來。關心者都在為主場計數,計收入支出、計市場規模、計競爭環境。大家不用猜測,主場條數我最清楚。

新媒體不臉紅用上「新」這個字,反映這市場未算成熟,很多事情仍在發展中。從最成熟的美國市場的經驗看,不論是影響力或賺錢能力,新媒體已從另類走入主流。新媒體入行門檻低,經營者不需要是傳媒大亨,不一定需要以大眾市場為目標,小本經營者專攻小眾市場,也可做得有聲有色。讀者樂意見到百花齊放的媒體市場,以眼睛和手指熱烈擁抱。互聯網和手機鼓勵市場由大份切為細份,讀者口味,大眾或小眾,各適其適。例如以教育水平較高讀者為目標市場,這些新媒體賣點是較有觀點和較深入的內容,雖然是小眾,在媒體以外其他領域,這種市場定位也能吸引到廣告商。可是,美國經驗告訴我們,在其他行業行得通,不代表在新媒體行得通,原因是廣告商傾向保守。廣告人走在時代尖端,但為客戶選擇投放廣告支出的時候,卻變成「數佬」。

廣告市場側重大眾,大眾市場優勢是擁有龐大數據,這些數據客觀,不依賴主觀成分,而這些數據遠遠把小眾市場比下去。美國的經驗是,小眾新媒體或可吸引為數不少讀者,製造影響力,但旺丁不旺財,這是令人苦惱的錯配。廣告人自己可能是小眾新媒體支持者,但建議客戶怎分配廣告支出時,卻選擇擁有客觀數據的大眾媒體。香港新媒體情況和美國經驗相近,據我所知,《蘋果日報》佔新媒體市場瀏覽量和廣告收入,同樣是一半以上。在「大即是美」的媒體市場立足,新媒體經營者須知己知彼,正視市場現實,找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錢途」。談這麼多關於新媒體的經營環境,無非是為了傳達一個訊息:主場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成立到今日的每一日,我都清楚主場的身份:主場是一盤生意,而主場的營運模式只可能是作為一盤生意。過程中我當然有考慮過其他模式,例如不少人建議主場呼籲讀者捐錢;主場沒有這樣做,也不打算這樣做,因為老實說,依賴捐款模式,我不懂得怎樣做。

從入大學的一刻,我夢想是進入商學院。後來如願以償,獲工商管理學位,畢業後近三十年工作歷程,都在商界。我不單相信市場,還尊重市場。市場不是萬能,它有失衡時候,需要監管和制衡,但大部分時間,由眾多為自己尋求利益的單位組成的市場,是我們最可信賴的依歸。我相信媒體市場不是例外,最合適模式是正常商業模式,即是媒體生意應該是一盤正常生意。讀者是否支持主場,跟街坊會否光顧街口麵包店,決策過程應該是一樣。麵包店高喊怎樣每朝兩點起床辛勤工作,怎在社區議題與街坊站在同一陣線,因此街坊「需要」幫助麵包店,這些情緒不可能是支持麵包店經營的重點,重點永遠是麵包的質素。情緒或可製造短暫支持,但長遠而言,情緒是信不過的決策基礎。

我相信傳媒應該是一盤生意。一盤生意,為更好的產品和服務製造穩固根基,有助持續營運下去。傳媒作為一盤生意,我不認為與新聞工作構成衝突;相反,在一個商業世界的現實中,時以商業原則,時以非商業運作,作為營運信念,只會製造一個混亂情況。百多年來,歷史證明媒體和商業原則可共存,新媒體不會是例外。主場清楚自己在做什麼,這是指我認為主場只可能是一盤正常生意。主場在市場現實中,推銷自己的優點,沉著做好分內事,找出一條最適合主場的路途,重點是持續力。閣下喜歡主場,我們很高興,但沒有人需要幫助主場。主場的將來,維繫在主場出爐的麵包是否好食。

蔡東豪 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http://www.facebook.com/TONYTONGHOOTSOI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5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