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政策密集助推分級診療,誰的市場機遇最大?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1775.html

作為“十三五”規劃中公立醫院試點改革的地區之一,青島將從今年7月1日起,正式全面啟動公立醫院改革計劃。青島市衛計委主任楊錫祥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與其他試點城市一樣,青島市的這次改革最重要任務是推進分級診療制度的落地。

而在兩周之前,國家層面曾密集出臺相關措施,意欲通過醫療大數據以及家庭醫生的政策雙推動來加速分級診療的落地:6月6日,包括國務院醫改辦、國家衛計委、發改委等在內的國家七部委聯合下發《關於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全覆蓋”的目標。兩天後,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了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發展和規範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的措施,並提出重點推進網上預約分診、檢查檢驗結果共享互認、醫保聯網異地結算等便民惠民應用,發展遠程醫療和智能化健康醫療設備。

從家庭醫生到醫療大數據,以及即將實行的城市公立醫院改革,新的政策在瓦解盤根錯節的體制“硬骨頭”的同時,會給哪些醫療子行業帶來發展契機?

信息系統供應商的蛋糕

數據不通,從社區到三甲醫院之間的醫療資源就無法合理分配,在包括政策制定者以及行業人員的眼中,醫療信息化能否打通成功成為了此次分級診療改革的關鍵。

根據咨詢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提供的數據,相對於發達國家來說,目前中國的醫療信息化程度還處於較低的水平。國內醫療行業每年投入IT的規模約占衛生機構支出的0.8%左右,而發達國家則達到3%~5%的水平。

“一個醫院要想信息化做得成功,必須要院長親自帶頭才行,否則步步難推進。”在提及醫院信息系統普及化的難易程度時,山東省級醫院的一位信息科人員說。

企業聞風先行,可以看到的是,包括萬達信息、東軟集團、衛寧健康、創業軟件等上市公司都已經開搶這一業務的份額。

在青島案例中,作為此次改革的承載者之一,在青島擁有2所三甲醫院、3所專科醫院,27所基層醫療機構的青島市立醫院集團成了摸索改革的先行者。在青島,市立醫院集團每年的門診量約為200萬次,承載了青島市診療量的四分之一。

由於市立醫院集團擁有了從三甲到基層的各級醫療機構,如果試行集團內的“分級”可以成功,那麽這樣的模式就有可能在全市、甚至全國來進行複制。

“我們的第一步是打造所有機構可以公用的平臺。按照青島衛計委的規劃,我們先是與青島銀行合作,率先實現了診療一卡通和全市區域診療平臺的對接。然後再打造智能化的雲平臺,將結構化電子病例全面上線,這樣各醫療機構可以實現互聯互通,區域醫療中心診療信息也可以協同與共享。”青島市市立醫院(集團)總院長宣世英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承接此次雲平臺項目的是隸屬於百洋醫藥集團旗下的菩提醫療集團,作為青島的“本土企業”,在醫院資源和政府溝通上,相比較其他的機構他們有著天然的優勢。

“主要是通過電子檔案和電子病例的雲端共享記錄打破院間的信息壁壘,分級診療就有了綠色通道。”菩提醫療集團董事長付鋼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在全國範圍內,承接某一城市的信息化建設或多或少與企業的“本土淵源”相關,由此帶來的難題是,未來這些數據如何在更大的範圍內打通,解決醫療數據信息孤島的問題?

在市立醫院集團的嘗試中,他們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專門設立了一個HIP集成平臺。在這一平臺下,不管醫院內部有多少系統,都可以用HIP連接,以此消除醫院內的信息“孤島”,讓醫院內部的信息完整起來、流動起來。

 “一個醫院正常的運作需要電子病例,又需要影像、病例、供應鏈等各個系統。而中國最大的供應商占有市場份額不到10%,是非常分散的。醫生想運用這些數據和信息,要打開不同的系統很不方便。由於大量的信息‘孤島’存在,醫院的管理者難以對整個醫院的整體運營狀況有及時準確的了解,所以我們通過HIP不僅可以打通我們服務的醫院內的信息,未來與外界醫院的信息也可以鏈接。”付鋼表示。

數據打同,市場也就隨之打開。

弗若斯特沙利文大中華區總裁王昕表示,在未來以電子健康檔案為核心的區域衛生信息化將成為醫療信息化細分行業中發展速度最快的領域,上市公司代表包括衛寧健康、用友軟件等。與此同時,基於電子病歷的醫院信息系統發展也將步入快速通道。醫用醫學影像(PACS)系統在縣級醫院能力建設由於存量巨大,也會在短期內得到高速發展,包括衛寧軟件、東軟集團、萬達信息等是這方面的先驅者。

制藥企業掘金家庭醫生

通過醫院信息建設對患者進行分層,繼而將慢病患者、常見病患者留在基層,大病、疑難雜癥交給三級醫院,這是分級診療制度推進的最核心訴求之一,在窺探包括移動醫療、制藥企業的布局時不難發現, 把握未來定位為“家庭醫生”的社區入口,已成企業規劃的關鍵。

自去年以來,包括賽諾菲、阿斯利康在內的巨頭制藥企業紛紛宣布牽手本土的移動醫療企業,其最終目的是獲取綁定其中的基層醫生資源,進而獲取布局基層慢病市場的主動權。

這一戰略規劃救活了曾經難以變現的移動醫療企業,眾所周知,由於三甲資源難以撼動,移動醫療企業曾經因為只能在基層醫院徘徊而備受詬病,但如今,這一資源卻反倒讓他們成為了香餑餑。

但在基層醫療資源方面,真正的需求方——制藥企業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只有你的患者能夠信任這個醫生,他才會真正選擇在縣域或者是基層醫院進行首診,並一直待下去。”賽諾菲中國制藥運營總經理彭振科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賽諾菲自五年前開始布局縣域、城市社區的基層規劃。根據他們的規劃,到2020年賽諾菲的社區項目要覆蓋全國的42個城市,8500個社區中心以及3萬名基層醫生。他們預計在四年後,這42個城市的慢性病病人數量將達到2300萬。

“2011年開始,我們在縣域開始做基層的工作,已經取得了初步成功,接下來另外一個新的重心,就是放在城市的社區衛生中心,進一步提高他們慢病管理的水平,這將成為我們未來新的戰略的重心之一。”他說。

之所以如此重視基層社區布局,與與之帶來的巨大的慢病市場不無聯系。根據賽諾菲公布的今年一季度財報,作為目前在慢病市場排名第一的跨國藥企,中國區今年第一季度的增長接近18%。

“首診的慢性病病人去了社區,未來的分級診療,社區就是第一站。而對於在大醫院已經診斷治療的患者,他們會需要到社區做後期的改善、保健、跟進的治療。我們需要通過社區來發現這些病人。”彭振科說。

“在我國推進分級診療,改變醫療習慣,涉及人才、醫保、法律、政策等多種政策引導與杠桿調節,需橫向多部門協調,才能打通這‘最後一公里’。”中國社區衛生協會副會長王煒對此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9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