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微軟為何敢砸天價 買一個賠錢貨? 明知LinkedIn去年虧52億 卻溢價50%購併

2016-06-20  TWM

在網路的世界,花俏吸睛、會炒聲勢才是王道? 全球最大專業人才社群網站LinkedIn證明, 吃苦隱忍、低調放長線,也能打出漂亮的一戰。

花二六二億美元(約新台幣八四六四億元)現金,買下一家十年來總虧損上億美元的公司,值得嗎?對於微軟總裁納德拉(Satya Nadella)而言,這筆交易一分一毛都價值非凡。

六月十三日,微軟宣布將收購專業人才社群網站LinkedIn,比提案時市值溢價近五成,不但是微軟歷史上最大手筆的購併案,也超越臉書在二○一四年買下WhatsApp的一九○億美元,成為史上網路公司發起的購併案中金額最高的。這一切,都像是灰姑娘變公主的故事。

搶手!競標者不只一個

LinkedIn就像「職場版的臉書」,相較於在臉書上對好友的生活點滴按讚,LinkedIn的功能就相形乏味:它的訊息牆是每個人的專業技能、履歷表,連結的則是工作人脈。雖然LinkedIn在○三年上線,比臉書更早成立,但當臉書已建立起破十億「人口」的帝國,LinkedIn的用戶數只有不到一半,「僅」有四.三億人。

不只人氣輸臉書,LinkedIn把這四.三億用戶轉成鈔票的能力,也遠不及之。雖然執行長韋納(Jeff Weiner)在○八年上任後,陸續推出企業人力資源與行銷、在職進修課程等新服務,營收不斷成長;但占去LinkedIn營收二至三成的高額研發投資,也始終拖累獲利數字,讓沒耐心的投資人紛紛「棄船」。

今年二月,LinkedIn公布一五年的財報,竟虧損一.六億美元(約新台幣五十二億元),把過去十年所有的累積獲利全吐光;公司成長也趨緩,從○一年首次公開發行時的一一四%年營收成長率,變成三四%。

股價頓時大跳水,從去年十一月二五○美元的高點,腰斬至今年四月的一百美元左右。

摩根士丹利在今年三月十六日的報告中,調降LinkedIn目標價,評等從優勢降成持平,並稱它站在「不確定的十字路口上」、「我們高估了它的營收成長,卻低估了它需要的投資成本」。在外人看來,這家公司更像是已經落水的「獨角獸」(估值超過十億美元的新創公司)。

不過,對LinkedIn感興趣的買家,經過這波跳水後不減反增。二六二億美元的購併金額,對於承辦的財務顧問公司可以說是大金庫;但是,市場卻傳出曾在微軟購併Skype、諾基亞手機部門時擔任財顧的高盛,這一回卻拒絕承辦LikedIn購併業務,因為高盛已經接受了其他競標者的委託,最後由摩根士丹利得標。由此也可看出,微軟付出溢價五成的天價不是沒有原因,因為有不只一名的競爭對手,想要買下LikedIn。

整合!把所有服務串起來

一家虧錢公司,為什麼這麼多人搶著買,還讓微軟掏出從前所未有的高價?就是因為LinkedIn踏實的個性。和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一樣,出身「PayPal幫」的LinkedIn董事長兼共同創辦人霍夫曼(Reid Hoffman),不像一般新創界人士喜歡高談夢想,他談的是現實與手段。

霍夫曼曾公開自己「出道」時給投資人的簡報,並分析如何讓投資人信賴、提供精確的資訊,進而拿到創業資金。看不慣華而不實的眾家網路新創事業,霍夫曼甚至曾說過,現在矽谷一四○家獨角獸企業,只有一半能活下來。

因此,在充滿話題性的臉書身旁,LinkedIn更像默默念書的乖學生,專注踏實地一步一腳印。經歷巨額虧損後,韋納卻絲毫不退縮,仍表示將會對四個主要服務增加投資。因為他追求的不是爆發性的突進,玩的是常人無法目及的長線,在白領專業社群及企業領域持續深耕。

而這正是微軟需要的。微軟曾買下Hotmail、Skype等網路服務,最後卻都非敗即傷;而自家Office 365等商務服務的整合,也不及Google。因此,微軟急需給使用者一個中心帳號,把所有的服務串連起來。而LinkedIn,正是那張地圖的核心。

不過,也有外資指出,整合LinkedIn的公開與Office的私人帳號,太過夢幻,不一定會被使用者買單。特別是LinkedIn之前才遭受駭客攻擊,被盜取上億個帳號密碼。微軟十二億的用戶能否接受,還是未知數。

無論如何,LinkedIn確實在專業社群中無可取代。摩根大通的報告就說,LinkedIn是「難以被取代的資產,短期之內,我們看不到有人能取代它長期建立起來的資料庫,和使用者網絡。」在高速激烈的網路創業環境下,LinkedIn不須隨風起舞,按自己的步調,慢而堅定;從被高價購併的結果來看,這或許也給了眾家新創事業,另外一個成功啟發。

撰文 / 楊卓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0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