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國家海洋局:實現海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5556.html

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在世界海洋日(6月8日)到來之際表示,必須妥善處理好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實現海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王宏說,健康的海洋是確保海洋事業科學發展的基礎,也是建設海洋強國的應有之義。

我國是海洋大國,岸線漫長,港灣、島嶼眾多,資源豐富,管轄海域遼闊。海洋所蘊藏的巨大潛在資源和能力,是我國實現發展崛起的重要物質條件,是解決當前資源環境問題的主要出路,也是實現未來更大發展的戰略新空間。

國家海洋局介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海洋事業發展迅速,海洋開發對沿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據《2015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2015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64669億元,比上年增長7.0%,海洋生產總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9.6%。

但海洋事業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經濟規模偏小、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不高、發展方式比較粗放、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等矛盾和問題。

特別是一些地方過度、盲目、無序的海洋開發,以及對海洋資源的掠奪式占有,造成近海漁業資源枯竭、海洋環境汙染、物種銳減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制約了海洋經濟的健康發展,影響了海域的綜合開發效益,已成為沿海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瓶頸。

據《2015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我國近岸局部海域汙染依然嚴重。河流排海汙染物總量居高不下,枯水期、豐水期和平水期,77條河流入海監測斷面水質劣於第V類地表水水質標準的比例分別為58%、56%和45%。陸源入海排汙口達標率為50%。監測的河口、海灣、珊瑚礁等生態系統86%處於亞健康和不健康狀態。綠潮災害影響面積較上年有所增加。渤海、黃海和東海局部濱海地區海水入侵和土壤鹽漬化加重,砂質海岸和粉砂淤泥質海岸侵蝕嚴重。

“建設海洋強國,當前突出的瓶頸制約是資源環境,突出的短板也是資源環境。”王宏說,必須妥善處理好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做好生態環境保護的頂層設計,加強對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的宏觀把握,實現海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王宏表示,“十三五”將建立和完善基於生態系統的規劃、制度、監督評價、試點示範等海洋綜合管理體系,統籌海洋開發與保護,實現人海和諧。強化體制機制創新,構建有利於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長效機制,推進集約節約用海,建立健全海洋生態紅線等制度規範。強化技術創新,大力發展海洋環保新技術,積極培育綠色、循環、低碳的海洋新興產業。

同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明確不同海洋區域的主體功能定位,破解海洋產業結構不合理、區域布局同質化、部分產業產能過剩的難題。將“生態﹢”思想貫穿海洋管理各方面,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並重,加強與相關國家和地區在海洋生態修複、海洋垃圾治理、海洋防災減災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王宏表示,“十三五”將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基本公共服務,興建海洋公園、治理海洋垃圾、打造親水岸線,讓人民群眾享受到海洋的美麗。充分調動公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和科普活動,使愛海護海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

海洋所蘊藏的巨大潛在資源和能力,是我國實現發展崛起的重要物質條件。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3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