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布吸收中海集運退出幹散貨業務後,中國遠洋(601919.SH)公布了合並後的首份年報,公司去年實現凈利潤2.83億元,同比下降21.83%。
多位中國遠洋的管理層則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今年中國遠洋的重點工作就是與此前中海集運集裝箱業務的整合,未來將以集裝箱運輸以及相關的碼頭業務為主業,並通過調整航線、運力結構和降低成本度航運危機。
航運市場仍低迷
根據中國遠洋的年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74.9億元,同比下滑10.69%,每股收益0.03元。
航運市場的不景氣,是中國遠洋收入和利潤雙雙下降的主要原因。2015年,中國遠洋集裝箱航運及相關業務收入447億元,同比減少6.32%,主要因全球集運市場供需失衡局面延續,市場運價大幅下滑,且多數航線運價一度滑落至歷史低位。
幹散貨航運市場的形勢更不樂觀。波羅的海綜合運價指數(BDI)2015年內均值為718點,同比下降35%。尤其是四季度傳統旺季出現反季節暴跌,創下471點的全年最低點。
因此,2015年,中國遠洋幹散貨航運及相關業務收入為90億元,同比減少28.26%。主要是受市場運價下跌和公司運力減少的影響。碼頭及相關業務收入31億元,同比減少4.09%。集裝箱租賃業務收入19.65億元,同比減少9.53%。
不過,從今年開始,幹散貨業務將被剝離出上市公司中國遠洋,也就不再拖累行業業績。
中國遠洋預計,2016年的航運市場總體供過於求的格局將持續。其中,集裝箱運輸市場供需矛盾並沒有得到根本性緩解,需求低速增長很可能成為常態,同時船舶大型化壓力進一步加大;全球港口吞吐量增速有所放緩,中國港口吞吐量增速受大宗商品需求下降影響而減緩,碼頭經營風險有所加大。
拆船與整合進行時
在應對航運低迷的同時,中國遠洋也希望通過加速整合降低成本來改善業績。根據公司此前公布的重組方案,中國遠洋下屬中遠集運租入並經營中海集運集裝箱船舶和集裝箱,收購中海集運經營網絡,並出售幹散貨航運資產;中遠太平洋收購中海港口,出售佛羅倫租箱業務,從而使中國遠洋實現從綜合性航運服務公司向專註於發展包括碼頭業務在內的集裝箱航運服務鏈產業集群的轉變。目前,其已經成為全球第四大集裝箱班輪公司和全球第二大碼頭運營商。
根據中國遠洋的年報,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中國遠洋自營船隊包括178艘集裝箱船舶,運力達85.77萬標準箱,集裝箱船隊規模世界排名第六。而記者獲得的截至2016年3月的最新數據顯示,公司旗下經營的集裝箱船隊規模已經增加到311艘、160萬標準箱,增幅達到87%,約占全球運力規模的8%。而在碼頭業務方面,旗下中遠太平洋全球集裝箱碼頭運營數量也從整合前的28個增加到39個。
“目前我們的重點是兩家集運公司的整合上,目前沒有新的造船計劃,”中國遠洋副總經理王海民告訴記者,目前新集運仍在沿用中遠和中海集運各自的系統和品牌,不過兩家計劃在今年7月1日前完成系統轉換,屆時新集運也將更名。
不過整合全面完成後,包括航線網絡、集裝箱、營銷、系統等經營成本都將明顯降低,“光航線網絡這塊,就將節省2億美元左右的成本”。
王海民對記者介紹,重組後的新集運共有311艘船,運力達到158萬TEU,此外以前中遠集運和中海集運的未交付新船訂單還有35艘船,共計56萬TEU。“目前新集運的船隊當中,8000TEU及以上的大船占到運力的59%,在剩余大船交付後,這一比例到2019年將會提升到65%,這將有利於主營成本尤其主幹航線成本的下降。”
此外,2016年中國遠洋還會繼續拆船工作。“從中遠集運來看,我們過去3年拆了40條船,8萬TU左右的運力,今年我們還會依據環保節能的要求,計劃拆船15條左右,大概在3萬~4萬TU左右的規模。”王海民透露。
值得註意的是,去年中國遠洋的利潤當中,很大一部分貢獻來自拆船補貼。根據公司的年報,去年共取得控股股東轉撥付的船舶報廢補助資金等政府補助42.57億元,同比增加25.14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其凈利潤為-46.1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虧損32.34億元。
關註新市場和海外碼頭
在之前布局亞洲和歐洲區域內航線的基礎上,重組後的新集運今年還將把南亞市場視為業務開拓重點,並進一步加大在加勒比區域內航線的投入。此外,加大全球海外碼頭的布局也是中國遠洋關註的重點。
“去年10月份我們收購了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集裝箱碼頭65%的控股權,在這一沿線上的一些重要的戰略要道,比如蘇伊士運河,我們現在也已經有了相關碼頭在經營了幾年。”中遠太平洋總經理邱晉廣告訴記者,“未來的投資重點將圍繞像希臘這些已經投資的,或者新加坡這些占股權比較大的平臺周邊項目延伸,此外,西北歐一些重點港口也是我們關註的區域,非洲、拉美一些地區我們也在加大投資力度。
就在幾天前,中遠太平洋與新加坡港務集團通過下屬合資公司簽署有關共同投資新加坡大型集裝箱碼頭的合作協議。中遠-新港碼頭有限公司(CPT)將目前在新加坡巴西班讓(Pasir Panjang)港區經營的兩個舊泊位,置換成該港區第 3、4期碼頭的3-4個新泊位。新的泊位從2017年開始運作。
而在今年3月初,希臘審計法院還批準了將比雷埃夫斯港港務局67%的股權出售給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對此,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副總經理俞曾港對記者透露,公司計劃通過兩個步驟收購比雷埃夫斯港:先是收購其51%的股權,5年後再收購其16%的股權。
“中遠經營碼頭業務有船隊方面的優勢,但我們和國際上一些領先的碼頭投資公司相比,在海外的營運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俞曾港指出,“目前在我們的投資組合里,有20%的碼頭資產來自海外,80%來自國內,下一步希望把海外業務擴大到40%。”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