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台股能否續強 兩指標成攻守關鍵 達人解盤》全球股市反彈近尾聲

2016-03-14  TCW

技術分析達人鄭超文指出,全球指數自高點回檔以來,目前看來力道都不甚強, 因此對中長期後市不宜太樂觀,最好根據新內閣名單及美股上漲幅度,決定後續戰略。

三月初,台股延續新春開紅盤以來的漲勢,拉出一根實體中紅的周K線,氣勢頗強。但是觀察去年來走勢,加權指數在頸線八五○一點以上已正式面臨沉重套牢區,能否有效站穩在這個關卡,是近期最重要觀察重點。

去年,大盤從一○○一四點下殺到七二○三點,總計下跌了二八一一點。前一波的反彈,去年十一月最高到八八七一點,上漲一六六八點,反彈幅度為跌幅的五九%,最後還是無功而返。新春以來,借助美股的強勢,從七六二七點推升到三月四日的八六四八點,氣勢雖強,但是只要八八七一點這一根周K線,帶大量的反壓沒有強勢突破,依然要視為頸線、八五○一點的頭部大反壓仍持續存在。

頭部壓力仍在

政黨輪替需要時間

水無常形,兵無常勢。行情上的反彈,有時會剛剛好到達頸線附近,有時則類似加權指數在八八七一點的反彈高點,明顯超越八五○一點;同樣的一個頸線反壓,有時候反彈測試一次就直接破底,有時候測試二次才下殺,甚至有連續回測三次的情況。

所以截至目前為止,台股走勢完全可說是從去年一○○一四點急殺以來的弱勢反彈,甚至就是波浪理論中,下跌趨勢的反彈C浪,中長期而言,理應有再次測試新低點的走勢。

尤其是從政治面來看,改朝換代常常潛伏著大修正,新人、新政策絕對需要漫長時間磨合,因此政黨輪替後股市多無法樂觀以待。除非新內閣真正做到讓人刮目相看,新政策也能立竿見影,否則展望目前台股,反彈格局最多只能撐到五月新舊政府交接前後,而且隨時要跟著國際股市的變化起伏而定。

近期國際重要股市中,表現最好的美國股市,從二月十二日、不升息的訊息出現後,帶領著全球股市往上衝。道瓊工業指數從一五五○三點,拉到一七○六二點,漲幅約一成;從去年五月的歷史最高點一八三五一點起算,反彈超過了一半。但氣勢再強,至今也已面臨高檔的大型盤整套牢區,能否續強值得懷疑。

除了美國,其他重要股市也欲振乏力:歐洲表現最強的德股,從去年的一二三九○點,到今年最低八六九九點,跌三六九一點,反彈到上周最高九八九九點,彈升一二○○點,占跌幅的三二%;日股從二○九五二點,下挫到一四八六五點,再反彈到一七○四二點,漲幅僅約跌幅三五%;韓股的反彈則不到跌幅一半。

道瓊一萬五千點

是美股多頭主防線

從周K線上看美股,目前道瓊指數力守一五五○○點的底線,二年來,已經回跌測試了三次,唯一的生路,就是要趕快想辦法創新高,強勢突破一八三五一點;加上美國總統大選在即,頗有時機上的壓力。反之,如果是往下跌破這個關鍵性的底線,形成了超大形態的頭部,就會遭遇近乎毀滅性的跌勢。

既然頭部為時二年之久,跌破後,起碼要耗掉二年以上的時間,來測試低點支撐。美國這幾年連續的寬鬆貨幣政策,對於GDP的成長助益有限,已經到了黔驢技窮的地步,潛在風險越來越高。

所以,全球股市完全是籠罩在冷酷的寒冬下,無論是哪個有為的政府,對當前經濟問題,都是束手無策。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是古今中外必然的趨勢,科技與自動化,也會使失業率繼續攀高。生物科技就算是未來的明星產業,對於整體經濟、就業率其實幫助不大。

美股的生技類股指數,近年足足漲了六倍,但是論及產業的實質獲利,頗有當年網路泡沫化的跡象。

台灣自從李登輝主政的時代,國民所得就再也沒有成長過;往後財經政策多流於譁眾取寵,缺乏高瞻遠矚的眼光。健保費漲個六十元,竟然可耗掉立法院半年、一年的時間,毫無效率。藍綠之間動不動吵吵鬧鬧,有些人平日硬是要花費一些時間來抱怨、批評與謾罵,力量相抵之後,政府的實質行動力其實只剩二、三成。新政府如果繼續處在這種情況,老是要依靠二、三成的行動力來執政,台股的中長期發展實在是不樂觀。

未來最好的情況,就是來來回回大盤整,畢竟當前,股市最重要的支柱就是低利率的環境。早年利率水準高達百分之十以上,加上資金取得不易,主力要拉抬一段行情,非要有三成以上的幅度,才有機會獲利;相較之下,現在的低利率,主力在資金面的風險成本大幅地降低,在行情掌控上可說是遊刃有餘,隨時有「小確幸」般的行情此起彼落,偶爾再夾雜著激情大演出。

所以,未來最重要的研判關鍵,第一指標是大盤續強的力道,第二指標,要注意新內閣的名單,再來就是觀察美股的走勢。內閣成員如果能夠讓人耳目一新,而且美股短期內不大跌,台股再度回跌的幅度就可能有限;否則就要盡量保守,靜靜等候打底的動作出現時,再來重新收拾舊山河。

後市第一指標是大盤續強力道,其次,要注意新內閣成員名單、觀察美股走勢。

撰文 / 鄭超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3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