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明星網紅越來越多無異於一場“供給側”改革,粉絲越來越稀缺,明星網紅必須努力去爭奪粉絲。

Papi醬、Skm破音,這些名字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網絡上,與他們一起壯大的還有“網紅”這個概念。不過,“網紅”當下並未受到廣泛的認可,Papi醬本人對這個詞“嗤之以鼻”,她在豆瓣廣播里強調,“好討厭別人叫我’網紅’啊,我又沒開淘寶店!!!”。Papi醬是不是網紅?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跟她一起在美拍崛起的Skm破音對此則更坦然,這位已經擁有120萬粉絲的主播,在接受采訪時說“前一段時間還老說不是網紅,現在大家都說,那是就是,沒有什麽。”

1 

網紅們對“網紅”概念的糾結,與自媒體興起時的狀況十分類似。2013年某家互聯網巨頭舉辦一個活動,在幾十名被邀請者中,只有我和另外一位朋友是“自媒體”,一位傳統媒體人當時說“別叫我自媒體,你全家才是自媒體”。事實上,2013年-2014年期間,人們對於自媒體概念都不置可否,直到2015年,行業終於認可了自媒體,微博、搜狐、百家、美拍等平臺都接受了這一概念。在筆者看來,“網紅”這個概念,很快就會成為跟明星一樣普及的概念,網紅不再被忌憚稱之為“網紅”,更關鍵的是,未來不是網紅的明星,不能算真明星了。

新的定義:網紅是在網絡上有人氣的個體

之所以Papi醬不願意接受“網紅”這個稱謂,原因在於現在“網紅”這個詞被一些人誤解了,事實上,在Papi醬、Skm破音出現之前,我印象中的網紅就是擁有淘寶店、長著錐子臉、嫁給富二代的網絡紅人。她們有著類似的外貌,韓國包裝、美圖磨皮、濃妝艷抹,她們有著相似的拍照姿勢,她們有著相似的日常……春節期間一個段子就體現了人們對網紅的滿滿惡意:“朋友圈里的網紅呢。怎麽不發每天下午茶副駕購物Diva Myst 雞湯呢?是不是農村沒網了?哈哈哈哈哈!”

現在是時候給“網紅”正名了。Papi醬、Skm破音等新一代網紅的出現,正在重新定義網紅。我個人認為,網紅就是指在網絡上擁有人氣的明星,人氣多就是大網紅,人氣少就是小網紅。

網紅不僅限於蘑菇街等平臺的美妝達人、街拍達人,不僅限於美拍等平臺的短視頻達人。擁有忠實粉絲的“自媒體”例如三表龍門陣、小道消息、石榴婆,是網紅;具有鮮明人格特征的微博大V是網紅,例如任誌強,不過企業藍V例如小米官V就不算是網紅;善用移動互聯網的傳統明星就是網紅,例如薛之謙就自嘲是網紅,是段子狗,很積極的與粉絲進行互動。

傳統明星靠電視媒體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包裝,網紅則是生長於移動互聯網的物種。移動互聯網的影響力已經超越傳統媒體,其造星能力正在體現出來,與電視媒體“中心化”的造星方式最大不同,網紅的制造是去中心化的,不需要星探發現,不需要經紀公司,不需要專業包裝,通過美拍這類達人平臺,每個人都有機會收獲粉絲,成為網紅,因此在絕對數量來看,網紅群體將大幅超過明星群體,美拍超過百萬粉絲的網紅已經數十人,微博和微信的大V更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明星經濟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過去的明星,都會刻意保持著距離感和神秘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明星是遙不可及的。他們的成長經歷被刻意渲染包裝,他們的生活點滴需狗仔隊冒著風險去偷拍,他們的最新動態必須要靠報刊、電視這些有限的渠道發布;他們的真容必須去萬人共享的演唱會才能遠觀。如果有人在地鐵看到了一個搖滾明星,鐵定會說,喲,這個明星過氣了——明星是不會坐地鐵的。

這是娛樂產業不成熟的體現,或許與國內地粉絲太多有關系。在日本、香港等地,在大街上見到明星再正常不過,這些地方,明星只是一個職業。

移動互聯網興起之後,中國內地的明星經濟正在悄然地發生變化。

明星越來越多:你朋友眼里的明星,你可能根本沒聽說過。明星網紅化,類似於美拍這樣的造星平臺越來越多之後,現在已是網紅即明星,明星即網紅的新娛樂時代。明星數量正在爆發式增長,粉絲被瓜分到一個個部落。這生動反映了長尾理論:“我們的經濟和文化正在從為數較少的主流產品和市場向數量眾多的狹窄市場轉移。”註意力被稀釋了,四大天王這類家喻戶曉、老少通吃的明星不會再出現了。你有你的明星、我有我的明星,才是主流。

3

明星更接地氣:移動互聯網時代,如果明星選擇與粉絲保持距離,結果就是被邊緣化,你不care粉絲,你要跟粉絲保持距離,不好意思,粉絲很快就會遺忘你。範冰冰熱情地在微博分享她的大黑牛,Skm破音成天曬他的大金毛,這些行為從結果上是一樣的:更親切更接地氣,他們也要吃喝拉撒,也有油鹽醬醋,他們不過是凡人。

明星走向大眾:你朋友圈就有一個網紅?不要覺得這是多麽了不起的事情——這是一個人人都有機會成為網紅的時代。明星不再遙不可及、深居簡出,人們可以在真人秀見到胡軍,可以在地鐵碰到竇唯,可以在耳機發布會看到汪峰…明星正在走向大眾,他們不過是蕓蕓眾生的一員。網紅更是大量滲透到人民群眾中去,在飯店、在商場、在地鐵見到網紅,千萬不要大驚小怪。前幾日看到有吳亦凡在火車站被粉絲圍得水泄不通不得不換乘到下一個站,不好意思,這是上古時代的追星方式,很快就會消失。

不是網紅的明星不算真明星

過去,明星和網紅是兩個對立群體,許多明星對於“網紅”是不屑的,事實上,還有一些明星甚至連移動互聯網都無法接受。隨著明星經濟的悄然變化,新一輪話語權正在更叠:網紅正在悄然取代明星的地位。接地氣,大眾化,善用移動互聯網,均是網紅的優勢,賣力的表演,真誠的互動,粉絲都心服口服。

以在美拍快速崛起的Skm破音為例,其標簽是高顏值男歌手,與一般的歌手不同,破破的美拍內容新穎不說,其特別註重和粉絲的互動:唱每一支歌都會和粉絲聊天,開輕松幽默的玩笑,在他唱歌時,其粉絲還會通過彈幕手打歌詞,形成一種全新的互動方式。傳統明星太裝,放不下身段,給了網紅們趁虛而入的機會——當然,可稱之為借助於移動互聯網彎道倒車,互聯網正在顛覆各行各業,明星亦不能置身事外。

明星網紅越來越多無異於一場“供給側”改革,粉絲越來越稀缺,明星網紅必須努力去爭奪粉絲。在電視臺假唱的明星,市場只會越來越小,明星們都必須接受要去做網紅的事實,你在網絡沒人氣,你就沒有人氣。網紅和明星的概念越來越模糊,未來人氣巨大的網紅就是大明星;不是網紅就不是真明星。就像互聯網改變傳統行業一樣,如果明星不擁抱網紅經濟,就會被顛覆。

網紅爭奪廣告預算更是直接搶了明星飯碗

明星有著讓人艷羨的生活,一夜成名,財務自由,極盡奢華,不在話下。但明星的錢來自哪里?大概分為兩部分,唱片、演唱會、電影票這類直接讓粉絲給錢的商業模式,商業品牌邀請代言這類後向收入模式。從“我們還欠星爺一張電影票”可知,過去明星主要收入還是靠後者,即代言。

國外正在興起的現象是,品牌廠商越來越親睞找“網紅”代言了。

WWD最新報道指出,知名度高的博主們,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收入保持在100 萬到300 萬美元之間,他們成為品牌們的新寵兒。網紅與品牌的合作很多樣:在Instagram 上傳一張使用了品牌衣服、鞋子、包袋的照片,就有5000-25000美元的酬勞——這是半年前價格的五倍;220 萬Instagram 粉絲的Kristina Bazan,去年10月和歐萊雅簽訂了7 位數的合約,幾乎打破行業紀錄……

正是看到品牌商對“網紅”們的興趣大增,幫助網紅更好商業化的機構出現了,例如擁有Aimee Song、Chriselle Lim、Jamie Beck、Rachel Parcell、Julia Engel等知名時尚博主的Digital Brand Architects(DBA),主要就是為品牌提供公共關系和數字戰略服務。

上述故事正在中國上演。石榴婆報告等時尚博主,正在幫助越來越多品牌進行營銷,據說一個微信廣告就值幾十萬,WeMedia為代表的自媒體聯盟事實上功能與DBA並無二致,中國甚至還有幫助品牌在自媒體大V中進行自動化廣告投放的“微播易”平臺。隨著美拍等網紅造星平臺的崛起,未來還會有更多商業化的案例和模式出現。

成長於移動互聯網的新一代網紅明星,正在瓜分品牌商的營銷預算。對於傳統明星來說,這並不是什麽好消息。正在“網紅化”的傳統明星並不會受此影響,反而是好消息:範冰冰發一條使用某品牌太陽鏡的微博,抵得上許多數網紅一年的收入,商業本質沒變,只是換了地方而已。這再一次說明,不會做網紅的明星,不是真明星。

微博@互聯網阿超  微信  羅超(luochaot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