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研究人員最新宣布了一項發現,使用全新的方法來識別,能夠發現腫瘤的免疫細胞,將使得下一代“癌癥免疫療法”更加精準,這為觸發人體自身免疫防護系統來對抗腫瘤提供了新的治療途徑。因此,被認為是腫瘤領域幾十年最重大的發現。這項研究於當地時間3月3日在《科學》上發表。
倫敦大學科學家的這項發現通過識別能夠抵達所有腫瘤細胞的T細胞來提高T細胞的反應率,從而產生更為有效的療法。過去T細胞通常只對腫瘤的一個集團產生作用。所謂T細胞,其實是負責免疫反應,包括攻擊異物的一種白細胞。T細胞免疫可以提供終身記憶,防止疾病複發,但是在慢性疾病,比如癌癥面前,T細胞往往處於抑制狀態,因此需要激活。而就在2月在華盛頓舉行的美國科學進步協會的年會上,一項最新的研究結果也顯示,驅動人體內的“記憶T細胞”,可以讓人體對癌癥的免疫力至少持續14年。
參與這項研究文章發表的作者之一Sergio Quezada教授把這項重大的突破比喻成“警察能將所有的罪犯一網打盡”。他稱,“腫瘤細胞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比如實施一個犯罪活動也有不同種類的分工,有些人負責搶劫,有些人負責望風,但是人體免疫系統無法‘淩駕’於它們之上進行全方位的監控,但是現在新的研究不再需要警方在不同的街區漫無目的地搜索犯罪嫌疑人,而是提供給警方一個組織犯罪活動總頭目的名字,從而能夠讓一些征兆微弱的腫瘤細胞也被一網打盡。”
所謂免疫療法,是為了激發人體內能夠抵抗疾病的T細胞,T細胞能夠追蹤並殺死腫瘤細胞。長期以來,通過免疫療法治愈癌癥一直是科研人員努力的方向,也被視作是一種革命性的療法。免疫療法過去已經被證明可以延長癌癥患者幾個月甚至幾年時間的生命,但是第一批上市的藥物只在大約1/3的患者身上有效。科研人員希望通過激活人體免疫細胞的記憶功能,讓細胞記住疾病並能扮演終身“看門人”的角色,也就是當疾病再次襲來時,能自動抵禦,從而人不會察覺到疾病的發生。
賽諾菲亞太研發總部總裁江寧軍在這項新研究宣布後第一時間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采訪,他認為研究結果“非常有趣”。江寧軍表示:“腫瘤的表現形式不是單一的,而是有多種表現,這就限制了過去癌癥治療的效果。這項研究可能會讓T細胞將所有腫瘤細胞都一網打盡,對免疫療法的意義將產生深遠影響。”
倫敦大學的科學家通過與美國和歐洲其它院所合作,來更好地理解免疫系統的工作方法,比如免疫系統是如何保持追蹤腫瘤細胞的基因突變。基因突變是腫瘤難以治療的根本原因。
腫瘤細胞非常狡猾,會偽裝自己使得人體免疫系統難以分辨和追蹤。不過科學家發現,一些早期的腫瘤細胞在基因突變時會產生抗原,抗原是疾病激發免疫系統所釋放的信號,而有些抗原在一系列連鎖的基因突變中都有顯示。研究人員就在幾百名癌癥患者的腫瘤細胞中提取出共同的抗原,然後用兩名肺癌患者的T細胞來識別這些抗原,發現能夠識別共同抗原的T細胞,也能夠識別其它種類的抗原。
但是研究結果是否適用於所有的腫瘤病人還有待進一步實驗。因為每一個病人身上的腫瘤細胞是獨一無二的,這就使得個性化治療很有必要。參與報告撰寫的作者Charles Swanton教授表示:“這需要個性化治療來解決,在每個病人身上使用不同的治療方法。不過這也將意味著起初治療的成本會非常昂貴。但是長遠來看,免疫療法的成本將會低於目前市場上的腫瘤藥物,因為它的持效更長。”過去12年的數據顯示,目前美國藥監局批準的71種抗癌藥物的平均花費為10000美元/月,而效果並不明顯,平均延長壽命僅兩個月。
倫敦大學針對這項研究的臨床試驗預計在兩年內開啟。這將幫助科研人員理解為何免疫療法在一些患者身上有用而在另一些患者身上不起作用,同時也將讓患者最大程度上享受到科研成果的好處。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