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朱民糾正“崩潰說”:2016高頻波動新常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3232.html

朱民糾正“崩潰說”:2016高頻波動新常態

一財網 周艾琳 2016-01-24 16:33:00

IMF副總裁朱民在出席2016年冬季達沃斯論壇期間表示,加息和經濟放緩將帶來市場估值調整,大幅波動在所難免,但這並非崩盤,更多的是對市場信心的沖擊,畢竟全球仍有近3.4%的經濟增速。

2015年以來,全球頻繁、短促、傳播極快的巨幅金融市場波動令人印象深刻,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最新測算,去年美股市場波動創下1929年以來的最高值,而這可能就是2016年的“新常態”了。

“經常性出現的大幅、短暫的波動會持續出現,並會成為2016年的新常態,(這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我們誰也無從知曉。”IMF副總裁朱民在出席2016年冬季達沃斯論壇期間表示,加息和經濟放緩將帶來市場估值調整,大幅波動在所難免,但這並非崩盤,更多的是對市場信心的沖擊,畢竟全球仍有近3.4%的經濟增速。

高頻波動將成2016新常態

去年8月末,美股出現2011年來罕見的恐慌性拋售(panic selling),因為大幅波動十分罕見,這在當時令紐交所的交易員們都詫異不已;然而這一情況在今年1月初再度重演。

那麽,如何衡量波動?“我們用金融市場單日波動的標準差來衡量一百天均值(one day variation per standard deviation against 100 days moving average),根據去年的分析,我們錄到了近百年來大類資產最大的波動。”朱民說道。

首當其沖的是美國標普500指數,“去年最高的波動幅度是5個標準差的移動,這是什麽概念?當市場出現一個移動就開始波動,2個就是巨大的波動,而5個移動是什麽概念?這是自1929年以來的最大波動。”

其次,朱民又以債券市場為例,“10年期債券市場收益率去年錄得的最大波動是8個標準差的波動,這是1962年以來的最大波動。”

再看外匯市場,“美元/日元錄得了4個標準差的大幅波動,這是1971年來的第二大波動,第一大波動是美元與黃金脫鉤(1971年);瑞士法郎對歐元錄得10個標準差的波動,這是歐元成立以來最大的市場波動。”去年1月,瑞士央行突然宣布放棄瑞郎對歐元掛鉤,瑞郎瞬間對全球主要貨幣大漲30%。

全球市場面臨價值重估

其實,當全球進入加息周期,而經濟增速無法跟上加息的步伐,市場便會面臨價值重估。朱民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指出,之所以市場會波動不斷,其背後主要有幾大原因。

首先,全球經濟的關系愈發緊密,溢出效應越來越強,任何地方的小波動都會引發全球波動,這是今天市場與10~15年前的不同點;

此外,過去50年的全球債務超級周期進入調整期,即此前全球靠不斷發債來維持,但隨著寬松貨幣政策逐步退出,市場在經濟下行過程中便會異常敏感,“去年全球金融市場加權平均回報率為0,整個資本市場處於下行軌道,市場脆弱性突出。”

具體而言,“利率水平開始上升,這意味著宏觀經濟向好、經濟複蘇,所以股市估值就不會變。但當前全球經濟增速並沒像利率水平所預期的那麽強烈,因此全球股市估值就開始全面大調整。”朱民分析稱。

面對上述情況,達沃斯論壇期間被多次提出的一問便是——美聯儲加息加錯了嗎?朱民對此表示:“從美國自身經濟而言,加息沒有錯,且加息幅度也非常有限,但加息對於全球而言卻傳遞了一個‘恐慌’信號——低利率時代結束了,利率只會上行,不會再下降了,這個信號結束了50年的債務周期。”

他表示,未來12個月,如果利率水平繼續上升,經濟增長不見起色,全球股市會繼續調整,“去年調整非常劇烈,今年會更劇烈。”他說。

加劇今年市場波動的主要原因便是不確定性增加,這部分體現為全球央行貨幣政策的分化和不可測性,以及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

在央行方面,朱民舉例稱:“歐央行一年前宣布寬松,股市大跌;同年10月其寬松爽約,股市應聲大跌;近期(1月22日)歐央行暗示將繼續寬松,股市又一次大漲。”

“地緣政治可能會進一步發酵,轟炸會把ISIS組織(伊斯蘭國組織)打回去,但恐怖襲擊可能進一步醞釀;難民對歐盟的體制是一個巨大沖擊。”朱民認為,面對各種不確定性,市場將非常緊張,且利率在上行,估值再平衡,這一切都會加劇波動。

“崩潰”言之尚早

面對頻繁出現的波動和眾多不確定性,各種“金融危機來襲”的言論四散開來,包括投資大鱷索羅斯,這令市場的恐慌情緒進一步升溫,投資者的信心也被逐步侵蝕。然而,崩潰(meltdown)或世界末日真的是合適的措辭嗎?

“我們仍保有3.4%的全球經濟增速,這遠遠不是蕭條,只是金融市場會頻繁波動,這將成為一種常態。”朱民強調。

他也坦言,在一場達沃斯分論壇上,主持人多次提及“崩潰”二字,而他當時堅持糾正這一說法,因為這並非是對全球經濟的正確形容詞。

IMF於1月19日發布了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WEO),估計全球經濟2015年增長3.1%,預計2016年和2017年的增長率分別為3.4%和3.6%,分別較去年10月發布WEO時下調0.2個百分點。

盡管IMF下調了預期,但IMF總裁拉加德在冬季達沃斯期間多次強調:“我們認為全球經濟增速將在2016年、2017年有所改善,好於2015年。”

之所以IMF預計未來兩年的全球增長仍將回升,這主要是因為目前處於經濟困境的國家(特別是巴西、俄羅斯和中東地區一些國家)的增長率預計將逐步改善,盡管這種預期中的不完全複蘇也可能因新的經濟或政治沖擊而受挫。

也有專家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指出,中國經濟基本面仍然良好,無需對於短期匯率、股市波動過度恐慌。此外,全球經濟並沒有2008年那麽糟糕,新興市場擁有更多外匯儲備和浮動匯率以應對危機,美國、歐洲、日本、英國、印度經濟都處在複蘇的通道,雖然沒有預期的那麽快速,但消費、投資、進出口各方面的數據實際比之前2~3年明顯改善。中國也可以從中受益。

不過,就算“世界末日”不會到來,但面對市場未來將頻繁出現的大幅波動,這對政府、企業、個人在應對方面都將是巨大的挑戰。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2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