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师出高盛的“生猛对冲者”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8/395056.html

从高盛诞生的资本大鳄不胜枚举,但丹尼尔·奥克(Daniel Och)旗下的Och-Ziff资本管理集团(Och-Ziff Capital Management Group)是其中唯一一家公开上市的对冲基金,目前管理约250亿美元的资产。

自1994年创办以来,奥克的旗舰基金连续十多年获得两倍于标普500指数的回报。奥克本人则以33亿美元的身家名列今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287位,其中公司2007年的首次公开发行上市(IPO)和向迪拜主权财富基金出售股权就给他带来了11亿美元的收益。

 师出名门

1982年,刚从沃顿商学院毕业的奥克就加入了高盛的风险套利部门,而上世纪80年代的高盛是一个学习投资最好的地方。

21岁的奥克知道,他得到了“一个不同凡响的地方的不同凡响的工作”。在这个部门,奥克的老板就是后来成为美国财政部长的罗伯特·鲁宾 (Robert Rubin)。他所在的部门还出了一批知名的对冲基金经理,如派瑞资本(Perry Capital)的里查德·派瑞(Richard Perry)、法拉龙资本管理公司(Farallon Capital Management)的拖马斯·斯泰尔(Thomas Steyer)和ESL投资(ESL Investments)的艾迪·兰伯特。

后来,他担任了高盛证券自营部门主管及美国股市交易部的联席主管。在高盛11年的经历给奥克带来的影响可能是终生的。他要让Och-Ziff能够挑战高盛风险套利交易部,同时在Och-Ziff执行的交易戒律、严格的风险管理和学院式氛围也与当年的高盛几乎如出一辙。

促使奥克离开高盛自立门户的是出版业巨头的继承人齐夫(Ziff)三兄弟。1994年,他们让奥克打理1亿美元的“家庭账房”——齐夫兄弟投资公司 (Ziff Brothers Investments LLC),条件是他在5年之内不能募集外部资金。就这样,Och-Ziff资本管理集团成立了。

奥克第一天来到新公司的时候,7000平方英尺的办公室里只有一个雇员、一部电话和一盏灯。但他努力把公司做得风生水起。5年之后,奥克开始募集外部资金,主要面向如养老金和大学捐赠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到了2002年,Och-Ziff管理的资产已经达到58亿美元。

从1994年成立到2009年,奥克的旗舰基金OZ Master Fund连续15年获得几乎两倍于同期标普500指数的回报,但波动率只有指数的三分之一,并且和指数保持着极低的相关性。奥克的投资理念是产生连续的绝对正回报,即“不亏钱”。

他说,在对冲基金业,“进入的壁垒很低,但成功的壁垒却很高并且时常发生。”“如果你亏了,确保你亏的数量很少,确保亏损和组合中的其他资产不相关且不会引起整个组合的出血,确保你的投资者知道你在做什么,也许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你不在做什么。”

 多元投资

OZ Master Fund是一只全球多策略对冲基金,包括股票长短仓策略、不良资产投资、可转债套利、事件驱动套利,即在一个并购事件中做空收购方的股票,做多被收购方的股票来双边获利。

2008年金融危机时,Och-Ziff是华尔街为数不多仍旧允许客户赎回的对冲基金,奥克也因此眼睁睁地看着基金管理资产缩水了80亿美元,当年基金损失了16%。

到了2009年第一季度,基金的现金比例达到30%,给了奥克抄底市场的机会。一方面,银行和金融机构大量出售资产;另一方面,实体经济的恶化也产 生了大量的不良资产。奥克从冻结的基金手上买了可转债和杠杆贷款,还以很低的价格买了商业和住宅按揭抵押证券。不良债权的投资让他很快在2009年翻了 身,OZ Master Fund当年取得了23%的回报率。

近年来,奥克的兴趣变得更为广泛,并把私募股权投资作为新的发展方向,他邀请了英国并购公司CVC Capital Partners的安东尼·弗贝尔加入,目前Och-Ziff在私募股权领域的投资超过20亿美元。

在奥克眼里,那些介于私募股权和对冲基金交叉点的交易是最具前景的。“我们做很多这样的交易,并且是我们所做过的最好的交易。”他举例说,曾经有一次他的基金得到了和巴菲特一起投资一家人寿保险公司的机会,并且投资条款是一样的。

有些私募股权基金公司需要董事局的席位,但Och-Ziff需要的只是一个法律文件声明它享有和其他大型投资者一样的权利。因此在大量资金追逐少数优质项目的时候,对冲基金能够提供资金的速度和灵活性成了一个重大的优势。

 掘金中国

同时,奥克也在中国铺开了类似的私募股权投资交易和风险投资。2006年4月和9月,Och-Ziff向户外媒体集团华视传媒和新能源企业中电光伏 分别投资了1425万美元和2000万美元。该公司在中国成立的风险投资基金Hao Capital分别在2006年12月和2007年4月投资家居建材企业居泰隆500万美元和丰泉环保6000万港元。2007年4月,Och-Ziff 投资航美传媒4000万美元;2008年2月,Och-Ziff投资保险中介企业众合保险1500万美元。

2009年6月15日,第一视频以每股0.55港元的价格,向Och-Ziff配售1.44亿股新股,融资7920万港元,占其扩大后总股本的 7.37%。但不出半年,Och-Ziff就开始了对该股的减持。2009年11月4日和11月6日,Och-Ziff分别以每股2.205港元和 2.112港元的平均价减持第一视频812.6万股和1146.6万股,共套现4213.40万港元。

有媒体把奥克的这种操作手法形容为“现金获利主义”。事实上,早在2005年底,这招就在香港使用过。李嘉诚旗下的泓富房地产信托基金在香港交易所 上市前,Och-Ziff以2.18港元/股的低价认购8974.5万股,占总数的7.17%。随即引发散户追捧,泓富上市首日上升至最高2.90港元。 由于没有禁售期的限制,泓富上市后仅一天,Och-Ziff便以均价2.72港元/股悉数抛出,一举爆赚4846万港元,回报率超过20%。

根据港交所的公开资料,Och-Ziff还先后买入过鞍山钢铁、中国特钢、泰山石化、东风汽车等多只H股,但大多在盈利落袋后便抽身离去。

但是,这种快进快出的交易手法只是Och-Ziff的小伎俩,尤其在经过大量赎回之后,奥克希望更多地吸引长期机构客户,目前Och-Ziff管理 资产的25%来自退休基金,21%来自对冲基金,17%来自大学捐赠基金。其余则来自大型企业、私人银行和家庭账房。很多大型机构都以资产保值为投资目 的,因此会要求Och-Ziff保持稳健的交易风格。

在去年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他表示,金融危机的一个副产品是:伪装成投资回报的杠杆操作,在以往是常态,但如今已不再可能。“Och- Ziff一直重点关注风险管理,包括最大限度地降低杠杆比率”。在今年的一场投资者峰会上,他幽默地修改了巴菲特的名言:“只有在退潮的时候才知道谁还穿 着游泳衣”,并称Och-Ziff向来都是机构投资者的避风港。

相关阅读:Och-Ziff股价一度暴跌87%

Och-Ziff在2007年美股巅峰时期登陆纽交所,募集资金20亿美元,是美国对冲基金公开招股募集资金最大的一次。

IPO价格为每股32美元,但随后来袭的金融危机使得该股在2008年11月20日一度跌落到了3.98美元的谷底。面对这样的窘境,奥克在 2008年11月13日和2009年2月2日期间,以3.89美元~4.98美元的价格回购了公司160万股股票,总金额约为700万美元。

在管理公司基金经理方面,奥克也有一套方法来限制对冲基金业为人诟病的过度投机。他说:“我们的管理哲学是为员工提供基于公司整体盈利和亏损的薪 酬。这将激励员工站在客户的立场上去分配资本、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恰当的投资和交易决策。” 他希望把这只250亿美元资产的对冲基金培育成一个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机构,而非某个明星基金经理的秀场。

奥克已婚并育有三个孩子,目前全家住在纽约。他还是反贫穷的慈善组织罗宾逊基金会(Robin Hood Foundation)的副主席,这家基金会由保罗·都铎·琼斯创立,致力于帮助纽约最贫穷的人维持生活和脱贫致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