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對於一個創業者來說首要目標是活下來,只要活著就有希望,有希望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本來是為創業者服務,可是漸漸地,我發現我在為明星服務。天天盯著納斯達克,盯著創業板,今天誰又上市了,誰又拿到了融資,誰的估值又翻了幾倍……但是,當自己真正做了一次創業者我才發現,對於一個創業者來說首要目標是活下來,只要活著就有希望,有希望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寫這篇文章我有些忐忑,因為文章的主角——東方酷音(簡稱:Coolhear)還沒有上市,也沒有動輒數十億的估值。不過我還得去寫,因為這家公司2014年11月公司成立之初僅一個人,但如今卻高調殺入VR圈,開放達到國際一流的音效SDK,發布自己的智能耳機……他是怎麽活下來的,又是如何找到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發散式試錯——活下來

Coolhear的創始人李斌出身名門——華為。創業浪潮里,終沒抵擋住創業的沖動,離開了服務十六年的東家,出來創業。“對於創業公司來講,如果瞄準的市場小,可能一下就死了;如果瞄準的市場大,大公司在背後虎視眈眈。所以只能瞄準一個大公司看不起又有不錯前景的市場”。在李斌看來音效領域就是一個這樣的市場,首先隨著3D的發展,人們的視覺體驗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音效領域還沒有跟得上視覺領域的步伐。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音效的要求肯定也會越來越高,加上自己的資源優勢,音效領域便成為了他的第一戰場。

Coolhear是李斌的第一次,創業路上九死一生,李斌也不例外。創業初期,擺在李斌面前的首要難題就是如何能活下來。“我的經驗就是一開始絕對不能聚焦,我現在跟我一年前對耳機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樣的,但是一開始就聚焦,這個意識是不對的,理解不對,就有可能聚錯了焦”。這種不聚焦,他歸納為發散式試錯。

什麽是發散式試錯呢?比如在音效領域,有很多方向可以選擇,“我可能有80%資源先做這個,20%的去試錯其他3-5個方向。”李斌說到,在東方酷音成立之初,他就定位於耳機,但是耳機並不好賣,於是又轉型做APP,通過一款APP,讓用戶全方位體驗到音效智能化流動的感覺,在用戶享受音樂的同時,也能享受到音樂所帶來的“貼身”服務。但是後來一上線發現沒有幾個人用,流量費也很貴,商業模式也不清晰,便停掉了APP轉成虛擬現實音效SDK。

“我覺得創業者,不管是從華為出來還是其他的地方出來,一定要有空杯的心態,一定要謙虛,要快速發散式地試錯。”李斌表示,這是一個以消費者為導向的時代,在經營過程中,會針對消費者的消費偏好及消費行為進行調查分析,消費者覺得ok,同時公司認為有價值的便保留下來。“我們對外就不斷地試錯,試錯不需要研發去投入什麽,我為什麽能撐到現在,就是我已經試錯了99種方法,我才找出這麽一條路來”。

李斌表示快速試錯的結果是:“我發現很多人對我的音效更感興趣,而不是對這個耳機本身感興趣。所以後來我就加強音效這一塊。後來加強音效後,市場的反饋是用東方酷音的耳機聽著音效更好,又說其實你的耳機我也能幫忙賣。”在不斷地嘗試、打磨中,李斌發現了已經有了一套屬於自己的商業模式。所以說商業模式不是自己設計出來的,而是像資本市場一樣,永遠會沿著市場最小的阻力走。

找到自己的路——快速聚焦

每個人都不一樣,同樣每個企業也不一樣,對於李斌來說就是貓不要去學狗的做法,市場這麽大,發散式試錯的方法一方面讓公司存活了下來,另一方面也讓他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在東方酷音經過發散式的試錯之後,逐步確定了自己的方向,那就是用免費的音效技術來推動自己的智能音效設備的市場。他把公司百分之八十的人力物力投入到了設備研發和技術上。“現在是智能耳機,以後會擴展到智能音響等領域”。

有了聚焦,接下來就是如何提高自己的音效效果。首先就是和南京大學合作,這里有國內最前沿的ANC降噪技術,“他把專利轉給我們了,在音效這一方面也給了我們獨家的版權,就是3D音效播放器的版權。這個代碼是南大唯一授權給我們,當時他給我們授權是簽了5年的合作協議”。不僅如此,李斌還從矽谷請回來這個領域的頂尖人才,“這種人國內不會超過十個”。

大量的投入,讓東方酷音在音效領域打出了一番名堂。例如在降噪方面,“在國內我們是僅次於BOSE的”。但是音效是基礎,把音效做到極致,是為了讓更多的企業來使用,真正的盈利來自於耳機——智能耳機。

那什麽樣的耳機是智能的呢?用李斌的話說“它會在開機的時候就根據每個佩戴的人頭進行適配。現在我們耳機會自動識別你所處的環境,降低空調的噪聲,並且會提醒你的聽力,如果你的聽力有問題,耳機會自動提示用戶不要再使用耳機”。

為此下一步東方酷音會和視頻網站合作,如果視頻網站采用了他們的音效技術,用戶坐在家里,帶著耳機就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東方酷音做的實際上就是數字音頻,就是虛擬現實。讓用戶坐在家里能像在電影中的人物一樣,感覺到不同的聲音音頻,而且方位也不一樣。比如電影中的人物,聽到後面傳來的聲音,那麽看電影用戶也應該有這種感覺。“我的商業模式很簡單,我的軟件不要跟別人競爭,都是免費授權,但是要發揮這個軟件的效果,就需要我們的耳機。這個模式並不是我最初就設定好的,而是在不斷的打拼中,通過試錯總結出來的。所以商業模式是打出來的,而不是設計出來的”。

不管是音效,還是耳機,做到極致,就是一種聚焦。對於李斌來說,一個創業企業既然找到了商業模式,就應該去聚焦,既然聚焦就應該做到極致。據李斌透露,東方酷音已經和某手機品牌達成合作,在手機中植入類似蘋果音樂一樣的軟件,讓手機用戶隨時隨地都可以聽到身臨其境的音樂。

堅持使命而不是堅持產品

創業者應該堅持,如果沒有常人所沒有的毅力來堅持自己的夢想那麽很難成功。但是如果李斌堅持最後對耳機的設想來做耳機,或者堅持曾經為提高音效而開發的APP,那麽東方酷音可能已經死在了半路上。那該如何呢?

“創業者應該堅持,但是應該堅持的是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不是產品或者商業模式,在華為他的使命就是豐富人們的溝通和生活,他的產品策略,其實每三年就有一次大的轉型,但是不管怎麽轉型,始終在圍繞如何豐富人們的溝通和生活來做”,所以華為走到了今天。

對於東方酷音也是如此,經過華為的歷練,李斌並沒有把東方酷音定義為一個耳機,或者一個APP之類的某一個產品上,而是出於一種使命感,那就是要迎接下一代數字音頻的浪潮。基於這樣的使命,所以李斌做過耳機,做過APP,也做過SDK,雖然產品在不斷的調整,但是都是圍繞一個數字音頻浪潮所需要的來調整。“我們就是堅持的一個使命,而不是一個產品。我認為很多公司失敗是因為沒有快速地發散式的試錯,而是堅持某一個人的想法,並且錯了還不認輸”。

“貓不要學狗的做法,即使是在一樣行業也是如此,畢竟人才儲備還不一樣呢!一定要根據自己的人才儲備,人員特點來做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去盯著別人看”。內功修煉好了,剩下的就交給市場。至少在李斌看來,“Coolhear耳機1699元一點也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