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遷。
國家統計局《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4年中國13.67億人口中,60歲及以上的老人2.12億人,占總人口比例為15.5%;65歲及以上人口數為1.37億人,占比10.1%。
按照國際慣例的評判標準,中國60歲以上人口超過總人口的10%,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並且正在逐步加深。
這組數據背後,一個從前並不被重視的價值空間正在被逐漸打開,從養老房產到保健食品,再到健康調養機構,高端“孝心產業鏈”布局如火如荼。機構預測,預計到2020年我國老年消費市場規模將達到3.3萬億元,養老服務市場潛力巨大。
在三亞、周莊、大理,包含養老保健功能的高端養老社區正在拔地而起,記者註意到,在購房現場付錢、了解的多數都是年輕人。
“我長期在上海工作,家鄉在石家莊,一到冬天氣候、空氣就會變得特別差,父母的身體也會變得不好,這幾年我在三亞、威海都買了房,給父母過去住,希望可以讓他們安享晚年生活。”一位陳姓白領告知記者,在三亞的那套房產他花了兩百多萬元,威海的四十多萬元,從三年前到現在,房價幾乎一分未漲。
“如果你是想投資,那麽這些養老房產並不適合,因為升值很慢,主要還是環境好,家人度假、調養身心不錯。”小陳告知記者,一改往日樓盤一賣就算的售房模式,在去年,自己所購的這些小區逐漸增加了療養院、老年活動室都多重功能,而與他的父母相伴的也多是子女在北上廣工作的年輕人。
子女願意掏錢的不僅僅在養老房產,健康會所是現在流行的另一個出處。
於曉彤,曾經在醫療器械市場打拼十多年,過去,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引進國外的醫療器械進入國內市場,近幾年他一下子買斷了十多臺德國醫用物理設備,開設了一家屬於自己的醫學研究中心。
“用進口的物理沖擊波儀器來打通人體的經絡,促進體內平衡,這是一種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我的主要目標群體就是癌癥以及疼痛疾病的患者,給他們做身體調養,現在客戶已經有了幾十例,多數是子女帶著父母過來的。”洽圩綜合醫學研究院創始人於曉彤告知記者。
盡管療效不錯,但這樣的療養並非普通老年人可以承擔:每次沖擊波的療養收費在幾千元,幾個療程下來費用甚至可以高達幾十萬。“所以多數的還是收入不錯的子女帶他們的父母過來調養,或者就是重病患者,這是主要的客戶群體。”於曉彤告知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