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開心保執行董事李傑表示,開心保選擇航班延誤險和境外旅遊險的市場,聯合中國人保等保險公司,為常年出行的差旅用戶提供航延4小時單次賠付2000元的1年期航延險,為偶爾出行的用戶提供航延2小時單次賠付200元產品,也為出國務工需要不能回國的用戶提供海外停留1年的務工旅遊險。
上線以來,開心保陸續連接了購物場景“天貓旗艦店”、搜索場景“開心保B2C比較平臺”、旅行場景“窮遊、螞蜂窩”等,在3年內實現保費過億元。
李傑指出,互聯網保險未來的方向“場景化、碎片化”已成為行業共識,眾多平臺正在朝此方向發展。
“‘場景化’並非簡單的連接,通過場景打造入口級產品才是重中之重。”李傑認為,所謂入口級產品,也就是基於剛需、高頻的眾多連接,這樣才能真正的實現找到、打通乃至運用場景,最終完成保險與用戶需求的無縫對接。
在業內人士看來,互聯網保險大概分為三類:第一,互聯網作為銷售渠道,作為保險公司傳統銷售渠道(業務員直銷,經紀/代理)的補充,銷售傳統保險產品(例如,旅行險,意外險)。第二,根據互聯網消費者的特性,進而改造傳統保險以適應互聯網銷售或進行場景營銷(例如,眾安保險與掛號網推出的醫責險)。第三,根據互聯網特性開發新保險需求,量體裁衣制定新型互聯網產品並形成閉環(例如,退運險)。
近兩年,互聯網保險市場發展很快,業務規模迅速擴張。數據顯示,2014年互聯網保險累計實現保費收入858.9億元,同比增長了195%,遠超過同期全國電商20%的交易增速。2011年至2014年,互聯網保險業務收入從31.99億元增加到858.9億元,規模增長25倍。到2015年,互聯網保險市場保費收入更是同比增長1.6倍,上半年已實現保費收入816億元。
巨大的市場空間吸引了眾多的參與者,不僅有專門的傳統保險行業的銷售平臺,也有許多互聯網金融公司。不過,無論是“小額、高頻、海量”的產品特性,還是嵌入消費場景與交易環節的銷售方式,互聯網保險都打破了傳統保險業的既有格局。隨著保監會公布的《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互聯網保險業務將迎更大的藍海市場。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崔婧,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