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創新日報)爆紅過後 足記何處去?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7680.html

(創新日報)爆紅過後 足記何處去?

一財網 言嘉寧 2015-08-26 22:23:00

“有很多人在微博里給我們留言問足記還活著嗎?我們活著。之前我們完全沒有推廣,現在也可能完全銷聲匿跡,但是融資後我們會把錢用在刀刃上,哪怕燒錢也是門藝術。”宇文卿說。

再次去辦公地點拜訪,足記還是那個足記,只是辦公面積不再僅僅局限在那個容納十人左右的小小玻璃房,而是還包括了門口旁的幾張桌子——團隊已經擴張到了21人。除了更加忙碌,足記的聯合創始人宇文卿看起來並沒有特別大的變化,講起足記仍是恬淡而平靜。

7月末,足記宣布完成A輪1000萬美元融資,由成為資本、紅杉資本、光源資本等共同投資,他們的天使輪投資機構光速安振也在這輪繼續跟投。

提到現在的發展情況,“記者來得少了”、“不敢說循序漸進,還是在摸索”是宇文卿首先提及的感受。目前足記有3000萬用戶,估計“活著的”是1800萬,日活躍用戶在200萬左右,其中60%的用戶在20~29歲。

爆紅後的反思

足記的成功源於“圖片+字幕”的大片模式,這引發了過去的爆紅,也帶來了日後的桎梏。

“爆紅時很焦慮,也很崩潰,團隊的心情並不是外界想的那麽開心。一方面不太想讓那麽多用戶再加入,另一方面也有點浮躁、驕傲的心態,不知道要做什麽。”宇文卿對《第一財經日報》坦言。

在她看來,有三方面本可以做得更好。

首先是用戶的引導。產品爆紅之後,一周內吸引了大量用戶,形成了人帶人的傳播,但並非所有用戶都了解如何使用。“當時應該多做一些百度知道的問答,引導用戶進一步使用。”

其次是謹慎選擇合作。當時接到了一些主動找上門卻並不合適的偏硬廣性質的合作,雖然是資源互換,然而給用戶的體驗不太好。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技術調整。團隊自己也清楚底層架構可能無法承載大規模用戶的負荷,但是出於穩定增長的判斷和人手不夠的現實,並沒有及時進行調整。而這看起來更像是一個長期工程。

“現在用戶流失和我們自己有關系。我們要改版,產品要加速。因為產品不流暢,前一段時間我們還在幹通宵。創始人楊柳負責產品,管理技術的進度,但她不懂技術。還好我們後來找到了CTO。”宇文卿說。

而現在,產品的改進計劃已經排到了明年,團隊有著明確的奮鬥方向。對於未來,宇文卿覺得“用戶還是要看我們的路怎麽走。我們和一些用戶做了溝通,他們覺得朋友在足記的不多,還是會分享到朋友圈。我想社交這一塊,還是特別關鍵的。人會找一個存在感,不然就可能不會用了”。

不想被“大片”局限

爆紅之後帶來的改變除了團隊人數增加,更多的是業務路線的調整。宇文卿希望“讓大家知道我們更多的功能,玩得更好”。

“有用戶會覺得那麽多大片都不想看了,我們在10~11月份整個相冊會有一個大的調整。我們會讓用戶有更加自由的社交,引導用戶對大片的處理,做一個原創的基地,創造自己的電影故事。”宇文卿說。

從電影方面著手,似乎是最順理成章的一件事兒。由於電影、傳媒和互聯網的基本上資源都在北京,宇文卿開始經常出差,忙碌了半年多,雖然跟電影的合作仍處在摸索階段,但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比如今年7月,在上海國際博覽中心舉行的2015上海動漫展就是足記與微票的一次合作。在展覽上,微票為足記開放了展臺一角,足記可以發放帶有臺詞的貼紙、掃碼抽獎還有品牌露出。更進一步的合作還包括提供一些臺詞配字幕、開放取景地,但由於牽涉到費用問題,後者暫時還很難實現,甚至這樣的合作本身也不能帶來營收。

同時,足記也在鼓勵片方開通賬號發布電影預告和海報,通過與用戶的接觸增強產品的黏性。

此外,如何引導用戶也是關鍵。

為了實現圖片的社交化,足記團隊也同北京市團委合作,發動用戶拍攝自己的青春故事。“這個活動有4000人參加,但是能完整講故事的用戶還是很少,但這是我們今後想要引導用戶的方向。”

這種引導還包括開啟學生們的創作熱潮形成故事性的影集、鼓勵攝影師和導演用足記進行分鏡頭劇本創作、與熱點結合讓用戶曬出秘密花園的塗色成果……這些都是足記為留住用戶所付出的努力。

在更長遠的計劃里,足記甚至把與旅行社和景點景區的合作也納入了考慮。但這只是構想,因為人手不夠暫時還不會進行。

“有很多人在微博里給我們留言問足記還活著嗎?我們活著。之前我們完全沒有推廣,現在也可能完全銷聲匿跡,但是融資後我們會把錢用在刀刃上,哪怕燒錢也是門藝術。”宇文卿說。

有圖有料,盡在第一財經日報!快來掃碼關註哦~

編輯:胡軍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1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