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09 NM
僱主和僱員之間的關係,無論多長久或深厚,或者都稱不上是人情味,因為這關係骨子裡是你情我願的交易。人情味不容易界定,每個人根據經驗,得出屬於自己的定義。我要說故事,是關於一段65年的賓主情,除了人情味,我不懂以其他感受來形容這段關係。這故事離我不遠,主角是我的姨丈關經鎏先生;另一位主角是他的僱主,許愛周家族的中建集團。
過去幾年,中環人有沒有留意到一個腰骨不能筆直,撐着枴杖的老人,在中建大廈附近行走?這老人便是關先生,他已年屆96歲,今年5月1日退休。96歲仍上班的打工仔,絕無僅有。沒金錢壓力的姨丈,自願工作至96歲,同一時間,竟有公司聘用,從任何角度看也是太老的僱員,是這不尋常故事的背景。姨丈在1950年加入順昌航運,聘請他的人是許愛周,中建集團創辦人。許愛周被譽為船王,也是香港巨富之一。我問姨丈負責什麼工作,他列舉一大堆船務公司職務,在那年代,公司職級簡單,只有老闆和伙記。許愛周於1966年去世,認識他而在生的人已不多,提到許愛周,姨丈讚不絕口。姨丈指許愛周是好老闆,口頭禪是:「多就使多點,少就使少點。」姨丈一家人和我關係密切,關於他的往事,我也有記憶。他中文很好,冬天沖凍水涼,每日從銅鑼灣步行到中環上班。還有,當年最搶手的足球波飛,他有辦法弄到手。在我心目中,姨丈是永不言休的鐵人,近幾年,我不再問他幾多歲,因為我不懷疑他的身體,他總找到方法一直健康下去。順昌在80年代收縮業務,姨丈調至中建集團工作。直至退休,他不是高層職員,算是可靠老伙記。他在65歲和80歲都考慮過退休,兩次都有許家成員對他說:「你在屋企坐,不如在公司坐,我哋歡迎你留低。」姨丈恭敬不如從命,所有人都知道,他渴望工作,因為工作是他的生命動力。表姐告訴我,最煩是打風,姨丈隔一兩小時便打電話問:「返得工未?」上一代人視工作為沒替代、沒藉口、沒終結的一生付出,這份情超越責任感。
中建是老牌家族企業,許愛周去世時,把財產放入基金會,讓家族企業一直營運下去。我在想,假如中建是上市公司,或者許家家風是賺到盡,姨丈不可能做到96歲。時下香港富豪流行一種做法,做生意一定公事公辦,賺到盡是職責所在,人情味定義是賺到錢後做善事。真正的家族企業視員工為自己人,65年來,許家視姨丈為家庭一分子,許家歡迎姨丈繼續上班,姨丈覺得只要老闆需要他,他便繼續做下去。姨丈已是曾祖父,表哥表姐早已放棄勸他退休,姨丈生活簡單,興趣不多,就是喜歡上班。外國有句諺語:「You are only as old as you feel.」有人說快樂令人心境開朗,消除憂慮,延遲老化過程。Mind和body之間的關係太微妙,互動影響,誰是因,誰是果,並不重要,重點是身和心沒法分開。姨丈從工作中獲得的快樂,影響到他的身體狀態。可是,身體衰老是一個只能減緩的過程。這幾年姨丈開始行動不便,我記得最初他不好意思用枴杖,用一支外形似雨傘的枴杖。心境怎愉快,也難敵衰老的必然。姨丈或者最清楚mind和body的奧妙,時間幾時來臨,當事人是知道的。到最後,許家和中建同事也知道是時候,尊重他的決定。表姐說,歡送會一個又一個,最後一日她到公司幫手執拾,見到同事眼濕濕歡送姨丈。我們經常說,香港已變成一個沒人情味的城市,因為我們太忙,太顧短線利益,我想各位知道,在不遠處,有一段65年的賓主情,故事美麗至難以置信。96歲的人怎返工放工?表姐每日送姨丈返工,但表姐放工時間不定時,姨丈須自己返屋企。每日他從中建大廈步行去置地廣場文華酒店,酒店職員遠遠見到這彎着腰的老人,一拐一拐走過來,便停下手上工作,為他截的士,這也是人情味。
蔡東豪Tony Tsoi
上市公司精電國際前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http://www.facebook.com/TONYTONGHOOTS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