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礦”概念一度為A股的金手指。2010年下半年以來,牛股不斷從涉礦題材中湧出,高燒退後不少上市公司選擇撤離,至如今還存的部分涉礦上市公司仍存有股價沒業績的悲哀。
涉礦4年多仍扭虧乏力的中潤資源(000506.SZ),近期宣布擬募資百億元收購3家海外礦企。該公司自6月3日複牌後股價連拉9個漲停板,這與2010年底剛涉礦時股價大漲有所相似。與股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涉礦給該公司帶來的業績卻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而在A股市場上,這樣的案例普遍存在。
中潤資源涉礦四年顆粒無收
從2010年底開始涉礦,到之後的兩年左右時間積極布局礦業領域,再到2014年的“棄礦”之舉,又到如今巨資加碼礦業,中潤資源的涉礦之路可謂一波三折。只是礦產方面的業績何時加大貢獻成為關註點。
今年6月初,中潤資源一紙定增公告稱,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83.68億元,用於全資收購3家鐵礦企業、償還標的公司貸款、擴建采選礦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等。
中潤資源所要收購的礦產企業分別為鐵礦國際(蒙古)有限公司、明生有限公司和蒙古新拉勒高特鐵礦有限公司。實際上這3家企業的合作事宜在今年5月份便有意向,此次定增無疑解決了資金短缺這一“攔路虎”問題。
中潤資源2015年一季度顯示,該公司貨幣資金僅4655.97萬元,流動負債高達16.18億元。該公司今年一季度虧損1087.54萬元,去年全年虧損2.17億元。
其實,囊中羞澀的中潤資源曾於2014年9月份,有意要剝離礦業回歸老本行房地產業務。該公司公告稱,計劃將所持有中潤礦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進行轉讓,轉讓後,該公司不再持有礦業項目,只持有山東中潤集團淄博置業有限公司100%的股權。
中潤資源於2010年底開始謀求向礦業資源投資公司轉型,並於當年年底設立了中潤國際、中潤礦業兩家投資公司,前者主要進行海外礦業投資,後者主要負責國內礦業投資。2011年開始,中潤資源逐步向礦業轉型,收購了一系列礦業項目。
但由於這些礦業項目都處於勘察和基建狀態,2011年至2013年,中潤資源的礦業收入分別為2296萬元、873萬元、0元,而同期的房地產營業收入分別為13億、10.6億和8.9億元,對應當年的凈利潤為2.23億、3.18億和1.9億元,其業績幾乎都靠房地產業務貢獻。
而相較於礦業業績貢獻方面的不堪,股價方面確實為中潤資源增彩不少。從2010年11月份中潤資源前身中潤投資宣布涉礦,到出現歷史新高的2011年4月19日,該公司股價漲155.28%。近期加碼礦業的定增預案一經公布,該公司自6月3日複牌後股價連拉9個漲停板。
涉礦股頻現有股價無業績
有股價無業績,這對於涉礦企業來說最尋常不過。
A股市場涉礦股曾經可謂遍地開花。西藏發展(000752.SZ)曾宣布涉足稀土業,由此點燃西藏發展的“稀土熱”,其股價兩月之內漲逾200%;盛屯礦業(600711.SH)宣布定增融資15億元收購鉛鋅礦後,其股價連續漲停;多倫股份(600696.SH)曾因被傳涉足價值高達4000億元的稀土資源,股價翻倍。
除“沾礦則漲”這一不可言傳的動機外,有些上市公司涉礦實為扭轉業績滯漲或者虧損的現狀,但往往大多數不盡人意。*ST京藍(000711.SZ)就是一個例子,為改善業績,公司從2007年開始試圖向礦業轉型,並在後續幾年通過收購、參股礦業公司展開一系列動作。然而“涉礦”並未能改善公司業績。*ST京藍2013年至2014年煤炭業務營業收入僅607.22萬元和838.03萬元,主要礦業子公司凈利潤合計虧損卻達1287.73萬元和2212.54萬元。
對於多數上市公司跨界涉礦,有業內觀點認為,多數涉礦公司此前並無經營礦業的實際經驗,而礦業方面的管理需要專業化,礦業投資周期長,需要大量資金,短期內難以實現盈利。
實際上,從購礦到經營,涉及到勘探、評估、采購、環評等眾多流程,需獲得探礦權、采礦權等眾多許可證,往往歷時數年之久,耗費大量資金與人力。此外,國內礦產資源總量豐富但較為分散,且多數礦產屬貧礦,開采成本極高,資金實力不達標的企業根本難以成功采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