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金融時報》報道,根據美國全國地產經紀商協會(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報告,從數量、美元銷售額以及交易價格來看,中國人現已成為美國住宅的主要海外買家。
截止於今年3月底的12個月里,中國買家在美國花費了286億美元,主要用於住宅物業,同比增加30%,超過第二大海外主要買家加拿大人購買力的2.5倍以上。隨著中國經濟和房地產市場大幅放緩,過去幾年中國買家正競相在國外購置房產。
作為一個群體,他們已成為許多西方大城市住房的最大買家,其中包括紐約、倫敦、悉尼、溫哥華、多倫多和奧克蘭。這些地方,有著良好的教育體系和生活質量,以及強有力的法治與產權制度,在此買房被中國買家視為極好的保值財富。
截至今年3月底的一年里,中國赴美購房者的平均支出達到美國購房者的3倍多,平均每套住房支付83.18萬美元,而美國全國平均房產交易價僅為25.56萬美元。對所有海外買家而言,其平均購房價格為49.96萬美元,排在中國之後的最大買家——加拿大、印度、墨西哥和英國的平均花費都低於該水平。
雖然中國赴美購房者的交易總額在一年前就已超過加拿大買家,但從交易數量上看,中國買家只是在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報告覆蓋的最近12個月期間內才超過加拿大買家。其中,來自中國(包括臺灣地區和香港地區)的海外買家占總銷售額的28%,交易數量的16%。相比之下,加拿大買家僅占交易數量的14%。
中國人最喜歡投資目的地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占購房數量的35%,其次為華盛頓州、紐約、馬薩諸塞州、伊利諾伊州和德克薩斯州。據報道,約70%的中國購房者全部采用現金,該比例在所有外國買家中占比55%,在美國國內買家中占比25%。
早在2011年,中國買家總共花費了70億美元在美國購買房地產,大部分購房者來自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自2013年起來自中國大陸的購房者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