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發生的變化:港A股竟然跑贏了A股創業板 作者:Redevil 這兩天A股打了個噴嚏,害得港股也開始感冒了。有些人的心里開始打鼓,不知道是該走還是留。每當這種時候,小區門口的便利店總能給我莫大的幫助。在我買完包子豆漿付費後,收銀小姑娘都會用鼓勵的語氣對我說:小票拿好! 香港市場歷來是大盤股受追捧,小盤股估值低。但最近一段時間,香港的小盤股開始變得活躍起來,近期恒生小型股指數已經明顯跑贏恒指了,如果看格隆匯的港A100指數,大概因為集合會員之力排除了老千股,對基本面也篩得比較細,甚至跑贏了A股創業板: ![]() 港股的小票估值長期偏低,是受到複雜的經濟、政治和歷史因素影響。半個世紀以來,香港一直是一個中轉站,充當國際貿易和資本交換的場所。這固然給香港創造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但也造成香港市場長期被外資把持,由外資掌握資金話語權和研究話語權。然而香港市場只是外資全球資產配置的很小一部分,外資並不重視香港,所以對上市公司的研究很不深入,更傾向於追蹤市場指數,因而基本只關註一些大盤股,大量的香港小盤股無研究員覆蓋。而且外資的配置選擇很多,香港也不是他們的必選項,他們想來就來,說走就走,是非常不穩定的資金來源。香港股市雖然體量不小,但缺少主權國家資本市場的資金向心力和凝聚力。這種市場里的投資者自然更傾向於選擇相對穩定的大盤股,而對小盤股不聞不問。 傳統港股投資者的這種偏好使得小票的交易很不活躍,流動性相當差,很多普通的個人投資者都無法以穩定的成本建倉。流動性差到什麽程度?29日當天,A股除停牌和漲跌停的個股以外,成交額最低的是600984的5997萬人民幣,而港股成交額最低的是0294的3020元港幣——我沒有少打“萬”字,該股1手是1000股,今天只成交了1手,成交價3.02元。事實上,還有很多股票在沒有停牌的情況下,今天成交額為0,完全沒有成交!這放在A股簡直聞所未聞,但在港股每天都在上演。這種情況下,機構只能選擇大盤股建倉,小盤股再好,沒有足夠的流動性都是白搭。 經濟學上有個概念叫“流動性溢價”,就是說對於流動性好的資產,市場在定價時會給予一定的溢價。反之,對於港股來說,很多小盤股都在遭受“流動性折價”,由於流動性差而以大大低於內在價值的水平交易。這是小盤股的缺點,但也是機會:一旦流動性改善,估值水平必將大幅提升。 香港的小盤股還有一個本土特色的頑疾:老千股。大股東可以明目張膽地、光天化日之下搶劫小股東的財富。大盤股的經營風險不大,往往又有實力雄厚的大股東坐鎮,不會搞這種齷齪的手段,小盤股可就不一定了。而這些小盤股缺乏研究員覆蓋,一般的股民沒有研究能力去分辨,只好選擇一概敬而遠之。 往深了講,其實老千股現象和香港本地的產業空心化有很大關系。近些年來,香港的地產業一枝獨秀,樓價節節攀升,推高了實體行業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地價的成本,吞噬了利潤空間,導致其它很多產業每況愈下,無法維持合理的盈利水平,整個商業環境和生態十分惡劣,不得不出千玩弄財技才有收益。出千固然惡劣,但其產生有其特殊的歷史和社會原因。 “事情正在起變化” 種種原因疊加之下,香港小盤股的估值長期被按在地板上——不,是被埋在地底下才對。但任何經濟體的規律都是小公司的增速快過大公司。估值低,增速快,如果負面因素能夠改善,小票的機會必然多於大票。 而這樣的故事,其實已經在悄悄上演了。其核心的驅動力和催化劑,是中國大陸的經濟轉型和改革,尤其是金融改革。 受益於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內地封閉的金融體系正在加速開放,政府不斷放開對資本流動的限制,內地資金南下的渠道越來越多,越來越寬。內地的資金一旦出籠,最主要的方向毫無疑問是香港。A股總成交額現在有2萬億左右,港股只有2千億不到,內地動一動手指頭就能接管港股定價權。內資與外資不同,說到底,內資是“自己人”,大方向上一旦到了香港就不會大規模撤離,而是長期精耕細作,研究覆蓋這些肯定會逐步跟上。而以內地資金的偏好,小盤股被遺忘的問題將不複存在。體量小、估值合理、有想象空間,簡直是天賜良機。 然後小票流動性的問題也就一並解決了。而流動性增加之後,大戶和機構也可以參與,然後流動性又會進一步增加,形成自我強化。這樣一來,小票從流動性折價到溢價享受的估值水平提升必然很顯著。 此外,隨著內資的進入,現在已經很明顯看到,老千股的一大出路是被內資買殼收編,阿里雙雄就是典型例子——香港本地無力支撐其他行業的健康發展,但內地的空間足夠大,可容納的業態足夠多,有發展潛力的公司數不勝數,缺乏的是上市公司的平臺。通過內資的收編,我相信老千股終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留待後人追憶而已。 解放軍南下、流動性改善、老千股減少,再加上即將到來的深港通、可以預期的QDII2等一系列催化劑,香港小票的盛世必將到來,那些估值合理、業績良好、有發展前景、市值100億以下的股票前途將不可限量。看看A股創業板,一旦市場情緒被調動起來,其上漲空間是超乎想象的,小票的春天已經來了,這很可能是“once in a lifetime”(一生一次)的機會。 利益聲明: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的信息來源於公開渠道,並經過合理推斷。作者持有該公司股票。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僅供投資者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格隆匯聲明: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轉載本文,請務必註明來源“港股那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