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要問,只要信 林智遠Nelson Lam

2015-04-23  NM  
 

 

有「歐洲火藥庫」之稱的巴爾幹半島,是觸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及歷來爭端不斷的地方。走到半島東面的國家,舊城古樸恬靜,風光悠閒迷人,腦海中盤旋的卻是那些轟炸後仍不倒的建築,牆上的炮洞像訴說一段段大時代的故事。

什麼是大時代?對當地居民,或是戰火後幸存的回憶;對財爺,或是正重播的電視劇;對港人,或是恒指連續上落千多點的日子,酷派(2369)或也是當中代表之一!

大時代中的酷派

3月24日,酷派公布全年業績,市場反應未見突出,有歐洲大行更將酷派評級降至「跑輸大市」,酷派股價也反覆下跌,至三月底下跌約一成。可是,踏入四月,酷派股價反彈,復活節假期前已回到業績公布前的價位;假期後至上週,股價更由低位累計上升超過六成。同期,恒指僅升11%,酷派股價「跑贏恒指」五、六倍。翻開酷派業績,表面增長可人,2014年收入249億港元,按年上升27%,毛利率雖微跌至12%,但溢利卻創上市後新高。十年前,酷派上市後首年溢利約4,400萬港元,2014年達5億港元,上升超過10倍,管理層尚算交出不錯的成績。酷派的收入和溢利,主要來自手機研發、生產和銷售。在小米未熱賣前,酷派與中興、華為、聯想並稱為「中華酷聯」,曾是內地手機市場佔有率最高的國產品牌之一。酷派2014年的收入增長,也是因產品系列由3G手機,轉移至4G手機所帶動,4G手機業務收入由2013年僅5億港元,上升24倍,至2014年123億港元。有得亦有失,酷派3G手機業務收入卻同時下跌,按年收縮36%。可人增長是否就可支持股價大幅上升?事實上,酷派的增長和溢利能否持續,也存有幾點隱憂。

可人增長中的隱憂

首先,酷派的收入增長正在減慢,在2012年是96%,2013年是36%,2014只有27%。其次,酷派2014年中期業績顯示的149億港元收入,如在全年收入中扣除,下半年收入只剩100億港元,換言之下半年收入是較上半年下跌超過三成。從酷派年報,可以計算到4G手機業務收入增長,2014年上半年雖較2013年下半年上升23倍;但接着的下半年增長已大幅放緩,僅較同年上半年上升三成,而上升的收入,也不足以彌補3G手機業務收入的七成跌幅。除收入增長存在隱憂外,酷派的溢利率也正在收縮,由2010年的10%,下跌至2011年的4%,再到近年只剩2%;溢利率收縮主因是毛利率持續收縮,由2010年的24%,一直下跌至2014年的12%。2014年上半年因4G手機業務帶動,酷派的毛利率曾由13%微升至14%;但2014年下半年又再次下跌,更只剩10%,而下半年的溢利率更因此只剩1%,如溢利率再收縮就或會見紅了!不看財務報表,單從市場分析,小米以低價限時銷售高配置手機,迅速搶佔內地手機市場,2014年更登上銷量首位,對包括酷派的「中華酷聯」之影響可想而知,酷派的市場份額據報也正在萎縮。短期內,酷派面對的競爭壓力,相信將未會紓緩。那酷派的估值應是增?還是減?酷派的市盈率在四月,由11倍瞬間升至19倍,有分析員仍指股價便宜,原因是有「港A股概念」的酷派,估值應已大不同。「不要問,只要信」或許是歐洲大行和大家,在大時代中要學懂。然而真的不用問?但大時代後,仍不倒的,是分析,還是幸存的回憶?

林智遠Nelson Lam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4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