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除了口罩、凈化器,還能吃什麽?抗霾食品:這門研究有點冷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919

西蘭花、深海魚油等抗霾的功效,科學界出言謹慎,不敢直言推薦。 (何籽/圖)

“抗霧霾食品”並非民間戲言,美國已開始相關研究多年,而中國的研究則方興未艾。據已有的研究發現,西蘭花苗、魚油等確有作用,但專家認為“不好推薦”,不過企業已按捺不住。

在江蘇啟東的一個小鎮,自2011年10月起,每天傍晚,291個農民誌願者都要去當地的醫生那里喝一杯新鮮的“飲料”。這杯飲料分為兩類,其中一類添加了西蘭花苗。學者期望從中發現西蘭花苗與清除體內空氣汙染物之間的關系。

這是在中國一項方興未艾的冷門研究,但說起“抗霧霾食品”,這已幾乎人人知曉。搜索關鍵詞,會出現近360萬個相關結果。有的營養專家會力薦豬紅、五花肉、木耳、青菜等。而最近的一則新聞是,一家北京的礦泉水銷售公司宣傳其產品有抗霧霾功效,被消費者告上公堂。

這似乎是一場全民鬧劇,但實際上,包括美國在內的中外學者,一直將之視為嚴肅的科學研究。

商機催化研究

盡管“抗霾食品”大熱,但全國相關研究極少。啟東農民參與的是一次由中美學者共同開展的隨機臨床試驗,論文刊登於2014年6月的國際期刊《癌癥預防研究》。

“國內尚沒有類似研究。”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啟東肝癌防治研究所研究員陳建國說。來自美國環境保護署的佟海燕博士也只看過這一篇來自中國的論文,她用魚油和橄欖油在美國開展了類似的研究。

這類研究,指的是對大氣汙染與心血管、呼吸道等疾病的關系及臨床診斷和防護幹預產品等的研究。其中,和普通公眾相關的除了戴口罩、用凈化器之外,還包括:吃什麽可以抵抗空氣汙染帶來的危害。

啟東的試驗的確是南方周末記者在國內找到的唯一一個以人群為研究對象的相關研究。不過,南方周末記者咨詢了數十位相關專家,啟東肝癌防治研究所的研究無人知曉。

“整體來說,這個方面的討論不多。”複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衛生教研室主任宋偉民表示,即使在國內日益增多的環境健康學術會議上,此類研究也是冷話題。

宋偉民團隊是目前國內極少數開展相關研究的團隊。2013年底,宋團隊旨在研究止咳藥對肺損傷預防與治療作用的大鼠試驗,被誤傳成“霧霾可使鮮肺6天變黑肺”,宋最後不得不出面澄清。

2007年,還是宋偉民博士研究生的趙金鐲,通過降血脂藥的幹預,研究了PM2.5對人臍靜脈內皮細胞的影響。PM2.5引起公眾關註之後,在企業的合作請求下,宋偉民團隊的研究又進了一步。

“2011年我們有了(生產抗霧霾產品)這個想法。對市場的調研、與研究單位的溝通後,最後選擇了複旦大學。”廣州潘高壽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潘高壽)產品研發中心經理黃喜梅說。2013年,潘高壽和複旦大學的合作試驗開始,宋偉民是項目負責人。

“據我們所知,到目前為止我們應該也是唯一一家。”潘高壽董事長兼總經理楊東升說。不過,在宋偉民的印象中,至少還有3家藥企正在開展類似的研究。

國家層面的關註亦是方興未艾。目前宋偉民所開展的研究都沒有得到來自中國政府的科研經費支持,陳建國的中美聯合研究也是受到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資助。

不過,情況正在發生變化。

據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員邱興華介紹,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中,2015年初啟動、由中國醫科院牽頭的大氣細顆粒物對於呼吸系統影響的項目里,“藥物幹預”也被寫在項目指南里。

而在2015年3月2日,科技部發布了《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專項實施方案征求意見》,會同有關部門啟動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其中關於在大氣汙染與人群健康關系研究中,就提到“加強防護幹預產品等研究,提出具有針對性的環境管理與疾病預防措施建議”。

空氣汙染對健康影響的研究分為兩段:空氣汙染如何影響健康,以及如何減少這種影響。上述“吃什麽可以抵抗空氣汙染帶來的危害”歸屬於後半段。在我國,前半段研究還很欠缺,這使得後半段研究摸不準病竈,難以對癥下藥。

因此,邱興華記得申請973項目時討論了很多次,最後將研究重點放在健康影響和機制上,而淡化了藥物幹預研究。“機制搞清楚了,藥物幹預就會有相應的措施。”

有效果但不好推薦

在參與試驗的農民喝了12個星期“飲料”後,根據尿樣,試驗人員發現服用西蘭花苗飲料的人群對於空氣汙染中苯等物質的排泄更強,說明服用西蘭花苗可加強對某些空氣汙染物的去毒作用。

如此樂觀的結果也出現在其他類似試驗上。

宋偉民的研究對象包括兩類:中成藥和保健品——例如維生素E和深海魚油等。研究發現,兩類物質對於PM2.5染毒引起的大鼠肺損傷的改善都有明顯的劑量反應關系。潘高壽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盧其福則記得,試驗人員發現,用藥組的老鼠很安靜,沒有用藥的老鼠比較暴躁。

國外研究開展的則更多。早在2006年,墨西哥的學者就撰寫了此領域的文獻綜述,認為有大量的證據表示空氣汙染可以導致氧化應激反應,而攝入食物對於空氣汙染帶來這種急性效應,可能具有調節作用。

而2009年夏天,在美國,佟海燕讓沒有肺病、心臟病且不吸煙、不用藥的誌願者服用了四周的魚油和橄欖油,暴露於濃縮的汙染空氣後,再測試誌願者身體指標。“研究發現暴露於汙染的空氣會引起心臟心率的變異,吃魚油可以抵消這種變化。”佟海燕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此後課題組還加大了橄欖油的研究,得出的主要結論是:“魚油對心臟有保護作用,橄欖油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

西蘭花苗和魚油是如何產生了作用?“空氣汙染通過氧化和炎癥對健康造成影響,抗炎、抗氧化的物質就可以起到保護作用。”佟海燕說。

魚油、維生素等保健品被公認為具有抗氧化的作用。陳建國的研究則基於十幾年的研究——西蘭花中的有效成分對於肝癌、乳腺癌、胃癌等腫瘤有很好的預防作用。關註空氣汙染是因為此前在研究肝癌預防時,發現服用者對於空氣汙染物的去除很顯著。

雖然結果較為樂觀,但向公眾推薦食療或是服藥建議時,所有的受訪專家都犯了愁。

“現在的工作都是研究性的,我不認為誰可以對公眾提出建議,雖然我們正在步步逼近,但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市場產品。”陳建國的合作夥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托馬斯·肯思勒這樣回複南方周末記者。他在啟東開展了23年的研究,發現空氣越來越差,20年前他還經常在中國騎車郊遊,現在不經常騎了。不過,他也沒有刻意地去喝自己研發的西蘭花苗飲料。

“蔬菜中,西蘭花預防空氣汙染物的作用可能相對較為明顯,但我們從不推薦單一的蔬菜用來預防單一的疾病,包括癌癥;我們要推薦的是,長期地多食用各種蔬菜、水果,提高機體的綜合的抗癌能力。”陳建國說。

空氣中混合著多種汙染物,對於人體造成的危害非常複雜。在多位專家看來,吃東西來抵抗空氣汙染帶來的危害是“非特異性的”,不是一把鑰匙剛好打開一把鎖,就像打了乙肝疫苗,就可以預防乙肝病毒感染。

企業已按捺不住

為了得到更精準的結果,學者均呼籲在中國開展以人群為對象的研究。其實,因為空氣汙染,中國的各地空氣汙染濃度高低不一,是天然的“試驗場所”,開展研究相對容易。

畢業留校的趙金鐲還在繼續開展類似研究,她期待將空氣清新的崇明島作為上海市區的對照,對人群跟蹤觀察研究。而在美國,佟海燕需要將空氣濃縮成“汙染氣體”,再做試驗。

肯思勒認為在中國開展人群為對象的試驗難點和其他地方沒有區別:“是否有好的想法、有資金來源,是否通過了人群試驗研究的批準?”

陳建國和佟海燕的人群試驗均通過了美國倫理審查委員會的審查。啟東的試驗中,92%的農民配合完成了全部試驗,14個退出的人主要因為不能堅持每天來喝飲料。“迄今為止,除了對口感有敏感或覺得噯氣外,未見其它副作用反應。”陳建國說。

陳建國認為,在國內,不只在前期研究,後續產業化也是難點。“這方面的研究大有可為。但是,科技立項、試驗經費、專業人員及其技術,以及後續制劑的生產、批文和知識產權等,可能是問題的瓶頸。”肯思勒希望市場基於研究制造出簡單又便宜的飲料,“但這不是我來生產”。

不過企業早看準了這塊商機。據楊東升介紹,根據兩款止咳藥,潘高壽註冊了商標“潘高壽清霾”,還生產了保健食品“川貝枇杷糖”。潘高壽搜索了這兩年沒有政府資助的研究項目,就在2013年4月成立了“綠肺基金”,用於科研和公益。

而作為以前北京友誼醫院的婦產科醫生,佟海燕一直想在國內開展合作。美國依然有未達標的地區和易感人群,“所以美國環保署比較重視”。目前,佟海燕的研究團隊里,有負責病人體檢和急救的臨床醫生、測定汙染的研究員、營養師和護士、負責空氣濃縮的工程師,甚至還有專門負責數據統計的人員,做一個試驗會有一二十人參與。

2014年9月,在河南新鄉召開的“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醫學與健康分會2014年會暨環境與健康國際研討會”上,佟海燕介紹了研究結果,一些學者很感興趣。“這是一種逆轉。”佟海燕說,四五年前,她曾聯系當時的國家衛生部,那時候中國還沒有開始監測PM2.5。“衛生部工作人員覺得,中國不會跟美國合作開展空氣汙染健康的研究。我一聽,覺得算了。”佟海燕記憶猶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5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