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阿里影業:影視圈迷局,你要如何突圍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368

阿里影業:影視圈迷局,你要如何突圍

作者:格隆匯 青川


導讀:趙薇入股阿里影業的消息出來後一度引發股價大漲,賺足市場的眼球,不過,對於已經高達280億估值的阿里影業,阿里影業到底能在中國影視劇市場中分到多少羹來支撐已經不便宜的股價?

市場之所以對阿里影業的期待非常高,恐怕還是期待阿里影業能顛覆這個行業。阿里影業作為新人,除了需要找到業績爆發點來支撐估值外,也需要打造核心業務立足行業、奠定行業地位。亮麗光鮮的背後,影視劇也仍然面臨著自己的困局,好萊塢的“入侵”、快速變化的觀眾審美、傳統大制作盈利難以保證等現象都在持續的困擾著影視人,而阿里影業雖然頂著主角光環進場,但真正的要華麗轉身,仍然需要苦練內功,破解行業迷局,並非輕而易舉。

一、屬於文化產業的電影和電視劇產業個性化程度高

1、電影產業的特性

缺乏量化標準

電影的一大特點在於其產品的質量無法用量化的數據去衡量。號稱投資超過3億的《太平輪》遭遇票房滑鐵盧、《富春山居圖》票房慘敗都證明這樣的事情離影視人並不遠。2014年,國產電影票房之最是投資7000萬人民幣的《心花路放》(票房11億多)。很明顯,高投資不一定是高收益,小投資也不一定沒有春天。這種亂局的背後,其實是產品生產規則無法量化引發的供需不對稱。


國產電影的危機——好萊塢的入侵
好萊塢進口2014年280億元左右的票房中,進口片占據133億。《變形金剛4》卷走將近20億票房,而2014年票房前五的電影,進口片占據前三。從劇本、後期制作、特效制作各個方面,國產片與好萊塢的差距顯而易見。而根據2014年4月15日第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新焦點”舉行的全球記者會上廣電總局的表態,2017年將進一步放開進口片數量限制。屆時,國產片將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

有票房號召力的導演、編劇和演員是稀缺資源
電影更大的層面是藝術產品,而藝術產品的生產全靠手藝,優秀的導演和演員仍然是影視公司的“附屬資產”。但是有票房號召力的導演、編劇、演員可謂鳳毛麟角,除了昔日文壇雙子星——韓寒與郭敬明於去年在影視界證明了他們非凡的號召力之外,其他的也就馮小剛、姜文、張藝謀、周星馳、徐克是僅有的幾位能夠對票房有一定號召能力的導演;而演員方面,雖然演技精湛的多,但有一定票房號召力的演員屈指可數。

觀眾的審美快速變化,傳統電影人無所適從
對於國產電影,國內電影人似乎仍然沒有進行精準的以需求定位。好萊塢大片肆虐、徐崢的喜劇大賣、《十萬個冷笑話》逆襲其實都代表了觀眾對於電影的需求和審美。好萊塢式的特效俘獲了很多觀眾的心,即使好萊塢電影從來都是一個英雄拯救美國或者地球這樣的老梗。

2、電視劇產業的特征
電視劇的盈利水平和制作水平相關性較強
電視劇的盈利模式和電影並不一樣,電視劇與其直接需求方——電視臺之間溝通較多,在各方面細節把握相對較好,電視劇的投入產出相對較為容易控制,劇作水平高,則在樣片發出後,衛視的購買意願強。

投資持續加碼將成趨勢
美劇審美雖然不太可能成為國內電視劇市場的主流是審美,但是美劇的大投資卻是國內電視劇發展的一大趨勢,美劇投資電影化是其保持高制作水平的關鍵。而面對日益激烈的電視劇市場,大投資仍將繼續。2014年收視較好的《北平無戰事》、《武則天》傳奇投資分別達到1.5億元和3億元人民幣,單集制作水平分別在300萬左右,這在近年來,均屬於較高水平,而高水平的投資同樣全方位提高了制作水平,最終實現高回報率也在情理之中。

二、成敗關鍵在於把握兩個市場的關鍵節點
對於電影,前面已說,票房的關鍵目前不在於投資的大小,即使是好萊塢的投資大片同樣有票房滑鐵盧的情況,其關鍵在於對於市場需求的精準把握。而在研究市場需求方面,《小時代》、《十萬個冷笑話》、《泰囧》都是案例典型,傳統電影把握市場需求取決於電影人的經驗,而阿里影業背靠阿里巴巴這一平臺,以阿里擅長的大數據作為基礎支撐研究,推出能夠迎合觀眾需求的商業片,以傳統電影人的經驗和阿里大數據結合,將更具優勢。

而在電視劇市場,由於投資水平和制作水平相關性非常高,而制作水平與盈利性的相關性同樣很高。因此,投資水平實際上也成了盈利的關鍵。而在資金方面,阿里人的魄力歷來不小,背靠阿里等眾多互聯網資金平臺,投資資金不成問題。

三、阿里影業的優勢——深入骨髓的互聯網基因和強大的平臺
傳媒娛樂行業近年來不可避免的一大趨勢就是互聯網的融入,無論是影視公司互聯網化還是互聯網資本湧入傳媒娛樂,互聯網與傳媒娛樂產業的融合已經必然。而已阿里巴巴為背景的影業則天然的具備融合的基礎,阿里巴巴在互聯網布局全面,而資源整合利用更是馬雲的強項。

控股支付寶、手握優酷土豆18.5%的股權、收購新浪微博18%股份、與史玉柱共同出資華數傳媒、小幅參股華誼兄弟,這些都是阿里巴巴的互聯網和傳媒資源,集內容生產、播出平臺、營銷渠道、資金供需為一體的完整的項目布局將成為阿里影業最大的優勢,去年流行的互聯網購票則已經說明了在線支付對於電影票房作用,而微博話題更是電影營銷的重要戰場,手握這麽多大資源,國內也少有公司能出其右了。

市場對於馬雲的期待應該不只是造就行業龍頭,而是改變傳媒娛樂行業的遊戲規則。而馬雲在多個產業領域改變遊戲規則也值得市場期待,而阿里巴巴這麽多年著手打造的讓人眼花繚亂的互聯網生態圈也將成為阿里影業最大的依仗。



此外,傳媒娛樂行業處於周期性爆發期,也將助力阿里影業。2010年的,國內電影票房剛過百億,而2014年已經達到了296億元人民幣,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31.16% 。國內電影票房的增長源自於消費轉型升級過程中消費者對於文化產業消費支出的相對比例和絕對值的雙增長,以及電影票價相對於收入的價格的下降,因此,電影票房的增長在短期內仍是趨勢,蛋糕的持續做大也讓阿里影業作為新人進場的磕絆要小很多。

四、落實到投資上的話
前面說了這麽多,別無他意,只是想客觀的給各位提供一些借鑒。

阿里影業目前的估值已經達到280億元人民幣,以每年10億元的盈利計算,其PE也將達到28倍。因此,阿里影業要對得起估值,成為行業翹楚只是其發展的第一步。

對於阿里影業,電影和電視劇電視劇是之前文化中國第一和第二大業務,占據主要業務的絕大部分,即使阿里影業即使再奇招頻出,短期內也難以擺脫依靠電影和電視劇作為支撐的局面。

而縱觀國內上市的影視公司,盈利之首華誼兄弟2013年也僅有6.73億元。而以電視劇為絕對主導業務的華策影視和唐德影視,2013年凈利潤均較低。這些公司無不是在國內影視界縱橫多年,其盈利規模仍然如此的背後應該也有行業性的問題,因此,阿里影業真的能短時期內就一騎絕塵嗎?

部分民營影視公司2010-2013年凈利潤  單位:億元


當然,阿里影業的能否在影視行業大放異彩尚未可知,但誰也不知道未來是什麽樣子,在無任何信息的情況下,趙薇以每股1.6港元的價格入股阿里影業也算是對於阿里影業價值的一個判斷吧。阿里影業如果能抓住前部分所說電影和電視劇行業本階段發展的關鍵節點,成為行業翹楚不是問題,但若要對得起目前的估值,一騎絕塵,能否在傳統的電影和電視劇界推出獨樹一幟的發展策略是關鍵,畢竟中規中規的發展,也最多是追趕行業龍頭的腳步。而 以互聯網電商為背景,推出顛覆性的策略值得期待,畢竟電影票的網購也是近兩年開始火爆、電影的營銷在於互聯網結合後開始有層次感、多樣化,以及其推出的娛樂寶等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都是具備創新性的策略。未來,依靠大數據做基礎研究推出產品、深層次的互聯網營銷或者是謀求國際合作等等都值得期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7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