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梁振英上星期發表第三份《施政報告》,論及所謂其強項房屋政策只能不斷堆砌數字,僅考慮推行「綠表置居先導計劃」,即以平價出售全新公屋是唯一新猷,被譏為「測量報告」。其實,有關建議早在兩年前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已有人提出,卻被掌管房策的張炳良「秒殺」,上月底政府公布的長遠房策報告,類似建議隻字未提。 然而,本刊得悉,梁振英早於去年初已向傳媒大力推介出售公屋構思,更利用親梁媒體及梁粉造勢。從政以來人稱「張良」的運輸及房屋局長卻深知有關構思破壞整體房屋部署,故此連環出招封殺。上任兩年半以來紓緩市民居住需求無方的689,正面對房策被迫交白卷的困局。 星期一下午,張炳良主持房委會大會提及綠表置居先導計劃時,表明這是特首提出的構思,藉此劃清界線;同日早上他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大吹淡風,指計劃須測試市場效果,「反應良好先再推廣」;又稱要訂定較嚴格的轉售限制,大大減低計劃的吸引力。 刻意對外吹淡風 最啜核是上週五他向傳媒介紹《施政報告》房策措施時,直言「姑且暫時叫呢個構思係綠表置居先導計劃」,唯恐外界不知計劃是急急出台,連正式名稱也欠奉。前特首曾蔭權發表一○及一一年度《施政報告》時,「置安心」計劃均在演辭目錄及內文出現,甚至表明多個地區預留土地興建五千個單位。自詡房策專家的689,宣布出售新公屋計劃,卻出現「無名稱、無推行地區、無單位數目」的三無窘態,一看便知這根本是未成熟政策。有官場中人指出,「綠表置居先導計劃」八個字無在《施政報告》出現,原因是報告交付刊印前,政府內部根本未有最終結論,只是梁振英一意孤行,堅持必須在報告提出,才出現如此狀況。「因為大老闆(梁振英)死都要放落去,咁樣壓落,咪搞到連個名都無騎呢情況……無呢個計劃,成份施政報告房屋部分完全無亮點。」接近運房局的知情人士透露,張炳良無意推行出售新公屋計劃,皆因計劃存在很多問題,強推恐怕以失敗告終。「Anthony(張炳良)知道好多有問題,而且係解決唔到,例如定價、資助額,又或者係點解全幢要賣俾綠表而唔係白表?」 新公屋大鬥法 2012年11月22日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張炳良回應委員提問時替出售公屋問題「封後門」,表示無計劃向綠表申請者出售新建公屋。 2014年2月21日梁振英與傳媒高層飯局,當晚無翡翠台《六點半新聞》報導,政府擬出售新公屋予現公屋戶。兩小時後張炳良任主席的房委會發表聲明否認。 2014年4月2日 核心「梁粉」劉炳章接受港台訪問,放風稱政府研究興建整幢出售公屋,但無回應是房屋局、個人抑或特首的建議。(港台圖片) 率先定調封後門 事實上,張炳良和梁振英對是否推行計劃,過去兩年已互扭六壬。本刊翻查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第二次會議的記錄,發現委員王坤「建議綠表人士購買若干數目的新建公屋單位」,但張炳良早已「封後門」,指無計劃向綠表出售租置及新公屋,及後長策會再無研究計劃可行性。房策部門零研究,689卻力籌劃,去年二月他出席傳媒高層飯局,席間大力推介出售全幢新公屋予綠表申請者的構思;至二月二十一日無翡翠台《六點半新聞》,以頭條報導政府擬出售新公屋予現公屋住戶,連政府消息人士都無提及,予人當局必定推行的感覺;惟相隔兩小時後,由張炳良任主席的房委會卻發表聲明,指無任何出售新公屋計計劃,摑了無一大巴。然而,無對房委會聲明視若無睹,同晚《十一點新聞》繼續以出售新公屋作頭條。政壇中人懷疑,如非獲權威消息人士撐腰,大台絕不敢如此跟政府抬槓。689強推問題政策,少不了「梁粉」為他鳴鑼開道。被視為其心腹的劉炳章,去年便為CY對此計劃吹風,最明顯是去年四月二日他接受港台節目訪問,主動提及政府研究興建整幢出售新公屋,對象是現有公屋住戶。主持人曾問及有關建議來自政府、特首或他,劉炳章無正面回應。先導計劃最初擬定出售沙田水泉澳,結果卻須另覓地點,原來也是梁、張另一個戰場。去年一月二十二日梁振英由張炳良陪同參觀水泉澳地盤,當日689指該提供一萬多個單位,「相信對解決房屋問題有一定幫助」,不排除他已看中有關單位具備吸引綠表申請者購買的條件,故此去年底傳出推行出售新公屋,不少傳媒均報導選址傾向水泉澳。不過,張炳良堅決反對,去年十二月十六日政府公布長策報告,記者出席閉門吹風會時曾問及水泉澳是否選址,當時以政府消息人士身份回應的張氏,卻語帶不滿地強調「絕對唔係」。 改售單幢式公屋 縱使局長否認,部分親梁傳媒繼續作相關報導,製造既成事實,直至《施政報告》發表前始轉,皆因梁、張一直對此僵持不下,最後公務員提出該位處斜坡附近,日後維修管理費龐大,迫使689知難而退。十五年前,水泉澳曾被規劃作「環保居屋」,但房委會決定停建居屋,才把地皮交回政府,經過一番波折,地皮重歸房委會。有官員直言,斜坡肯定不是否決主要原因,「今期居屋中沙田屋苑都有斜坡,之前賣過藍田鯉安苑、鑽石山嘉峰臺都有大幅斜坡,咁點解呢屋苑又唔使考慮維修管理支出?」為何張炳良堅持反對計劃?一名熟悉張氏作風的官員指,張擔任公共行政學系教授多年,長期研究房屋政策,明白689的計劃一面倒傾斜公屋住戶,從公共政策角度並不可行,「公屋住戶過去十多年都係七、八折交租,因為有政府寬免租金;相反白表家庭就要捱貴租、又無資格住公屋,現在竟然俾綠表買平價新公屋,白表就要買貴價居屋,試問點可能令佢接受得到?」 兩度跳船逼讓步 雖然689「大石壓死蟹」,但這項計劃未必可以順利推行。據悉,房策部門為保水泉澳,改為考慮出售近年「插針」興建的單幢公屋,如大埔寶鄉街及牛頭角下二期,既可解決房委會負擔這些大廈沉重管理費的問題,同時可迫使不少綠表客卻步。官場中人稱,梁振英和張炳良對出售新公屋存在嚴重分歧,早已是政府內部公開秘密,兩人關係趨於惡化,張炳良更曾至少兩次要求「跳船」。「第一次一二年年底,當時好多『梁粉』如劉炳章、蔡涯棉對房策指指點點,好似佢先係發言人,仲成日長策會鬧志高同其他公務員,甚至連局長都唔俾面。咁Anthony咪一次高層會議發圍,話如果出面好多人好有意見,佢又同特首關係好密切,覺得佢做得唔好,佢唔介意離開政府。」「另一次係關於機場第三條跑道北商業區發展。有親梁報章報導CY曾經因為機管局內部阻力『拍晒』,其實係無提到佢係鬧張炳良,話佢幫唔到羅康瑞擺平張建東同許漢忠,次Anthony又提出辭職,結果亦不了了之。」身兼長策會委員的公屋聯會主席王坤,對兩年多前「被丟落垃圾筒」建議成為《施政報告》新猷,感到十分意外,並指梁振英和張炳良是建基於利益的組合,估計張最終順從上意,「佢(張炳良)好有野心,可能想下一屆政府行前一步,唔會輕易辭職,因為咁做就好難得到中央祝福;梁振英亦難有替代人選,所以大家各有所求,我相信佢呢屆可以合作到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