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二○一五年全球運動:向富人開刀

2014-12-29 TCW 富人們當心!如果要幫二○一四年全球稅負政策下注解,這五個字應該再適切也不過了。 在台灣,財政部不顧各界反對,力推「大戶條款」及兩稅合一「股利扣抵率減半」;瑞典政府在今年十月,針對年收入超過六十萬瑞典克朗(約合新台幣二百五十三萬元)的中高收入人群,提高所得稅稅率;英國在野黨工黨更誓言,若贏得大選,月收入十五萬英鎊(約合新台幣七百五十萬元)以上的高收入族群,將徵收五○%個人所得稅。 展望二○一五年,這加稅的大刀,將從個人,砍向企業。 在世界各處藏錢的跨國企業包括Google、蘋果(Apple)、臉書(Facebook)、星巴克(Starbucks)、亞馬遜(Amazon)等,將受到最大衝擊。只不過,這次對他們下手的不是山姆大叔(指美國),而是歐洲政府。 到歐洲避稅設子公司,繳稅從35%變3% 過去幾十年來,歐洲一直被美國跨國企業當成避稅天堂。美國企業營利事業所得稅為三五%,經過「特殊」財稅規畫、繞境歐洲一圈之後,就僅須繳納不到三%的稅額,甚至完全免稅。以前大家睜一隻眼避一隻眼,如今,財政困窘,加上反商情結高漲,民氣可用,這些會鑽洞的跨國肥羊,自然成為各國政府的目標。 英國就是一例。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朋(George Osborne)最近宣布,未來五年將針對跨國企業「移轉性專利與營收」課徵二五%重稅,並預計將可收取超過十億英鎊(約合新台幣五百億元)稅金。 「移轉性專利與營收」最主要針對的對象就是美國大型科技公司,如Goolge、蘋果。為了規避美國國內三五%的營所稅,這些科技公司通常會在愛爾蘭這樣對境外公司有免稅優惠的歐洲國家,成立子公司,將海外營收匯入這家子公司,再透過百慕達(Bermuda)等免稅天堂成立的「紙上公司」,彼此交易,轉移利潤。 在兩間愛爾蘭的子公司間轉移還不夠,為了完全避稅,有些公司還會在荷蘭成立一家公司,因為站在愛爾蘭稅法的角度,本國公司與外國公司交易,須課二○%所得稅,但若途經荷蘭公司,因荷蘭與愛爾蘭的免稅協議,就能免去所有的稅金。 蘋果也曾取巧現金藏國外,靠舉債發股利 這就是俗稱「雙重愛爾蘭」(Double Irish)加上「荷蘭三明治」(Dutch Sandwich)手法,英國財政大臣要徵收的移轉性專利與營收,就是針對這類型的避稅跨國公司,其中指標性的案例就是Google,也因此,這項政策普遍被外界稱為「Google稅」。 其實,這種取巧方式不只Goolge使用,蘋果、臉書、星巴克、亞馬遜,都是愛用者,過去最經典的案子,就是蘋果。 去年四月,蘋果為了發行現金股利刺激股價,在暌違近二十年後,首次發行債券,這批一百七十億美元債券的發行總額,曾創下全球史上第二高紀錄,更引起市場一波搶購熱潮。當時有人質疑,蘋果的財報上仍有超過一千五百億美元的流動現金,為何需要舉債來支付股利等支出? 原來,蘋果運用雙重愛爾蘭與荷蘭三明治兩項避稅技巧,多年來把帳上千億美元的現金,藏在海外,美國蘋果總部根本沒錢發放現金股利,若要將「海角千億」匯回,將被課以重稅,不得以才會發債應急。 其實,英國不是開第一槍的國家,義大利國會在二○一三年底便通過法案試圖阻止這樣的情形,當時勢單力薄,沒引起太大討論;如今,英國政府甘冒得罪大企業的風險,發難起義,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也在二十國集團(G20)強國支持下,直接與這些大企業開戰。 日前OECD最終定案的「稅基侵蝕與利潤移轉計畫(BEPS)」,將於明年起分段實行,往後OECD會員國要求各大跨國企業編制「國別報告」,詳實記錄全球收入及賦稅資料。除了OECD國家外,包括中國和印度等在內的四十四個國家,都已同意這份反避稅條款,未來只要在這些國家投資設立海外公司的企業,均須提供所有資訊。 避稅天堂優勢消失大企業出走,失業率恐遽升 各國政府為了本身國家的財政對這些稅金虎視眈眈,但對如愛爾蘭等避稅地,可能也未必是個好消息。 愛爾蘭因稅制上的優勢吸引各大企業進駐,提供了超過十萬個就業機會,而根據愛爾蘭中央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二○一四年第三季總就業人口約一百九十三萬人,假設因稅制優惠消失,少掉這十萬個工作機會,愛爾蘭的失業率可能會上升超過六個百分點,這對愛爾蘭本身也是一項重傷害。 全球政府開始對大企業宣戰,會不會像愛爾蘭這樣,最後產生「肥了政府、苦了民間」的副作用,確實是值得觀察。 【延伸閱讀】明年,愛爾蘭將不再是避稅天堂!—各國針對企業課稅措施 ● 英國(2014/12) 》做法:宣布未來5年將收「轉移利潤稅」 》OECD國家裡,第一個拿出具體政策 ●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2014/12) 》稅基侵蝕與利潤轉移計畫最終版定案,未來在美國等44國投資的企業,均須提供海外子公司所有資訊 》全球反避稅條款領頭羊 ● 澳洲(2014/12) 》考慮立法開徵「Google稅」,並與倫敦交換資料 》跟進英國 ● 義大利(2013/12) 》國會通過《網路廣告稅法》,限定義國企業只能向國內註冊公司買廣告 》不讓國外企業逃漏稅 ● 中國(2014/11) 》政府補課微軟1.4億美元稅金 》中國反避稅史上最大行動 ●愛爾蘭(2014/10) 》2015年廢除《雙重愛爾蘭條款》,已受益公司仍可沿用原條款至2020年 》受到歐盟施壓 整理:趙維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9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