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市場呈現出越來越清晰的兩大趨勢:股市牛、商品熊,這背後,“買股指、賣商品”的策略正大行其道,大量資金從商品市場抽出,流入了股市。
今年以來,國際鐵礦石價格已經攔腰斬半,期銅跌去了13%,國內螺紋鋼暴跌了35%,還有焦煤、焦炭、橡膠等商品價格均大幅下挫。(下圖顯示鐵礦石價格走勢)
另一方面,中國股市經過多年沈寂終於在下半年爆發,央行降息以來,滬指已經多個交易日大漲1%以上,今年累積漲幅高達30%。(下圖顯示上證綜指走勢)
近段時間來,受到A股持續上漲的影響,國內期市各品種波動明顯加大,“買股指、賣商品”的策略受到青睞。路透引述一位新加坡交易員稱,不少中國私募基金常常買入股指期貨,同時做空一種或兩種其它期貨合約。
長江期貨分析師周利在最新的報告中寫道,當前其宏觀對沖觀點就是做多股指期貨做空黑色(首選鐵礦石),多頭配置以股指期貨為主、國債期貨次之。
他估算,未來一段時間鐵礦石、螺紋鋼、橡膠、鋅、鋁將繼續呈現資金流出趨勢。
隨著資金的流出,部分商品的價格繼續承壓。路透甚至還提到,正是中國的大舉做空加速了商品價格的崩盤。
據其報道,中國私募基金建立的規模龐大的空倉導致銅價在3月觸及四年低點。上海期銅的最新空倉或許就為本周銅價跌至四年半低點推波助瀾。
“許多期銅的空倉是基於對沖策略建立的,是為了在股指和鐵礦石或螺紋鋼之間建立對沖。”路透引述交易員稱。
至於這背後的邏輯,從宏觀的角度來看,中國經濟持續疲軟,商品市場出現供過於求,投資者信心遭受打擊,而隨著降息周期的開啟,市場對央行進一步寬松預期強化,金融部門不斷加杠桿,長期低迷的股市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
期貨分析人士漆誌雲認為,在新格局下,賣出商品買入股指是長期有效策略。地產和商品因為政策長期虛高,股市因為政策長期低迷,現在這都要回歸合理。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