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政府官網再度強調降息並非調整改革大方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152

中國政府網和官方微信今日齊齊轉發文章《降息背後的民生情懷與經濟邏輯》(下文稱報道)。文章強調“此番降息無法說明中國就此進入降息通道,也不表明改革定力受到幹擾”,降息只是中央政府解決當前融資難、融資貴的一個必要手段,它客觀上會有滋潤企業、激活股市樓市等作用,但這並非調整改革大方向,只是因時而動、順勢而為,從大局出發讓經濟保持活力。

此前央行在宣布降息決定後的第一時間發布解讀稿件,強調降息並非貨幣政策轉向。

報道寫道:

降息猶如一場春雷,既給渴望普降甘霖的市場主體帶來及時雨的消息,同時也驚醒那些唱空中國的人士,中國政府在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時體現出對貨幣政策的收放自如。這種適應性的調整並不是說改變了政策取向,更不意味著“重改革、輕刺激”的定力動搖。

降息背後既有民生情懷,也有經濟邏輯,它的第一大好處就是降低融資成本,對企業或個人而言,貸款利息就少了一截。過去一段時間,融資難、融資貴常常成為企業吐槽的內容,國務院也屢屢出臺措施改善部分企業的信貸饑渴。

然而降息是否能夠降低融資成本呢?華爾街見聞網站註意到:根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數據,一年期貸款基礎利率(1yr Loan Prime Rate,簡稱LPR)周一只下降20個基點,至5.56%。顯示即便對於最優質的客戶,銀行們也並不願意按央行計劃下調貸款利率,預計對於質量較低的客戶貸款利率下調數量可能更低。

報道認為降息的理由在於:

今年3月至今的大半年時間里,李克強總理不下十次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到這個問題,想方設法緩解中小微企業以及三農等領域的信貸饑渴。最近一次常務會議又推出十條新政,還是劍指融資難。不過,政策的見效總不免有滯後性,所以央行在會後不久啟動降息,不讓實體經濟等到花兒已謝了。

市場也註意到此番降息也伴隨著改革的步伐,那就是推動利率市場化,除了非對稱降息與擴大存款利率浮動區間外,還有簡並存貸款基準利率的期限檔次,這將進一步拓寬金融機構的自主定價空間,提高它們市場化定價能力。

這也是一舉多得的措施,存款利率上浮空間更大就意味著儲戶的利益可以免於“誤傷”,如今不少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都采取一浮到頂的策略,儲戶並沒有損失,如果物價漲幅還繼續保持低位,那麽實際存款利率則可能更佳。

當然,金融機構可能不會樂見這種非對稱降息,因為銀行頗為看重的利差空間被壓縮了。所以,證券分析師多認為如此降息短期利空銀行股,不過他們也看到長期的好處,因為只有與企業共渡難關,銀行才有長遠的未來。何況銀行長久以來行業利潤都偏高於實體經濟,如今,銀行適當讓利為實體經濟減壓降負,其實也是它們承擔社會責任的表現。

然而市場對此頗多質疑。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報道,MFI的江勛認為,今年以來,央行多種工具齊出,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依然很高。本次貸款基準利率下調40個BP,與央行一貫的作風並不相符。央行完全可以逐步的小幅降息,為什麽沒有這樣做?這反映了本次降息的投機性。央行試圖一步到位,而不給市場形成降息降準通道已中期打開,貨幣政策轉向之預期。中國央行的獨立性並不高,若明年經濟複蘇乏力,甚至出現海通所言的就業問題,央行會或有更多“不情願”的寬松措施。

華泰證券央行首席經濟學家俞平康則在降息當天表示,此次降息節奏超預期,將助力股債雙牛,但對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效果短期內有限,須緊跟降準等數量化貨幣寬松政策。

報道最後寫道:

值得註意的是,降息只是中央政府解決當前融資難、融資貴的一個必要手段,它客觀上會有滋潤企業、激活股市樓市等作用,但這並非調整改革大方向,只是因時而動、順勢而為,從大局出發讓經濟保持活力。

此番降息無法說明中國就此進入降息通道,也不表明改革定力受到幹擾。實際上,要想解決實體經濟之憂,降息雖然務實,但並不包治百病。實體經濟要想迸發新鮮生命力,只能通過深化改革、強化創新解決,國務院近兩年來推動簡政放權、減稅降費、扶持創新、推動創業等舉措已經逐漸生效,這些改革的紅利正在等待春暖花開時。

向改革和創新要動力,依然是未來中國經濟行穩致遠最堅定的方向。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7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