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成交額再破記錄 總交易額接近600億元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阿里巴巴集團數據發布中心,隨著我身後大屏幕數據的跳動,2014年“雙十一”購物狂歡節,正式拉開了帷幕。今年“雙十一”是阿里巴巴集團上市後的首個“雙十一”,購物“全球化”成為了今年最大的亮點。
今年雙十一,是歷年來商家參與數量最多的一年,僅天貓[微博]就有近2.7萬商家、4.2萬個品牌參與其中。此外,28家百貨集團的317家門店也參與雙十一O2O專場,在拓寬原有銷售渠道的同時,采購“全球化”成為了阿里巴巴今年“雙十一”重要的核心策略。天貓國際網購平臺首次亮相,主要引進外國品牌商進駐銷售平臺、其中包括美國、法國、意大利、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等主流2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4萬多件海外優選商品參加活動。
采購“全球化”成為了阿里巴巴今年“雙十一”重要的核心策略
從2009年到2014年,雙11已經從“天貓商城”擴散到全電商平臺,從國內擴展到全球。雙11,正逐漸從單一的電商營銷日,變成了全球消費者的購物狂歡節。
11日零點一過,整個阿里零售平臺立即陷入瘋狂,根據阿里數據發布大廳的實時大屏數據顯示,開場僅1分鐘,支付寶[微博]交易額就突破1億,3分鐘後,購物狂歡節交易額就達到10億元,14分02秒後,交易額突破了50億元。
記者:現在是北京時間11月11號淩晨1點鐘,再剛剛過去的一小時里,“雙十一”購物狂歡節再度將消費者的購買熱情點燃,開場僅38分鐘,交易額就突破了100億元,而去年達到100億元用時是5小時49分,這一巨大的變化來自於移動端交易的快速增長。
今年天貓雙十一,無線化成為了核心策略。阿里移動端交易表現搶眼,交易額創下歷史新高。開場僅75秒,阿里移動端成交額就突破1億元,刷新了移動網購,成交破億用時最短的世界記錄,並且移動端的成交額首次超越PC端,占到總交易額的70%。首次呈現出移動端交易與PC端交易,並駕齊驅的態勢。
13小時31分後,天貓雙十一交易額突破362億元,毫無懸念的打破了去年雙十一由天貓創造的世界最大購物日成交記錄。截至11月11日24時,天貓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總成交額達到 571億元,創下了天貓雙十一交易額、訂單量歷史新高。
截至11月11日24時 天貓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總成交額達到 571億元
電子商務的興起不僅改變了人們的購物方式,也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在電商發展的大背景下,很多新的職業也引起大家的關註。比如網絡模特、店鋪裝修師、淘寶文案等等。網絡模特,也被很多人稱作“淘女郎”,就是專門給淘寶、天貓等線上商家拍攝圖片的平面模特。可能您想象不到,“淘女郎”的年收入很多已經達到了上百萬,有的甚至上千萬,這里面蘊藏著怎樣的商機呢?今天我們先來看一看淘女郎何寧寧的故事。
電子商務興起 延伸多種職業的“新”發展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正式在美國紐交所掛牌上市。這一刻,8個陌生的敲鐘嘉賓站在臺上,代表阿里巴巴接受著全世界的註目。阿里巴巴的上市,也讓馬雲[微博]身邊的這位漂亮的姑娘走進了中外媒體的視野,她就是淘女郎何寧寧。
淘女郎何寧寧:這麽大一個公司上市,竟然是我們去敲鐘,當時那種感動真是,反正是眼淚出來了,真的很難形容,
26歲的何寧寧,已經做了3年的淘女郎,專門為淘寶、天貓上的電商做網店模特。從美國回來之後,何寧寧片約不斷。今年的雙十一,何寧更是忙個不停。
何寧寧:這些就是今天帶過來的一些配飾,這是鞋子,帽子,打底的一些衣服什麽的,還有眼鏡,待會兒都是搭配用的。我覺得自己最大的有點最大的優勢就是笑容,所以我非常喜歡笑,看我在拍照的時候一直都在笑,然後非常親和力,這也是很多商家為什麽找我。
何寧寧今天一共要拍攝50多件衣服,這一天,她能收入8000元左右。
這天何寧寧一共要拍攝50多件衣服
何寧寧: 一般就是市場均價是100元(每件)左右,但是在網上高的200也有。像我的話就是100到150這樣子。好的淘女郎的話是天天都有,而且價格也高,他們的話一天就能賺幾萬,然後一個旺季就幾十萬了,很簡單。
何寧寧以前是一名教師,3年前開始做淘女郎。早在上大學的時候,何寧寧就特別喜歡拍照,能夠當一名模特一直都是她的夢想,但是因為身高等方面的原因,讓她望而卻步。何寧寧說,電子商務的發展和淘女郎平臺的出現,不僅圓了她想當模特的夢想,而且收入也非常可觀,每個月平均下來也可以賺到5、6萬元。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這是都是你拍的是吧?
何寧寧:對,這些都是展示,像這家店的話都是拍絲巾的,這家店都是我拍的,都是絲巾的。像這家店的話拍的比較多就是服裝類的,它是服裝類的。另外的話拍帽子,像這個雷鋒帽是今年比較流行的,很多客戶看這個圖紙後就特地來找我拍這個雷鋒帽,賣的還挺好的。
三年來,何寧寧已經為絲巾、服裝、鞋帽等很多電商各個種類的產品當模特,做代言。
三年來 何寧寧為絲巾 服裝 鞋帽等各個種類的產品當模特
何寧寧:完全都是通過淘女郎(平臺)的,就是沒有任何的中介、經紀公司都沒有,就是自己在上面傳照片,單幹的。需求量是很大的。
何寧寧告訴我們,她接到的第一筆單子,拍攝一天才能掙300元,但是這幾年,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各家網店對圖片模特的需求量大增,淘女郎的身價也跟著水漲船高。
何寧寧:第二個月就稍微漲了,就500、800這樣子,然後去年、前年,去年就直接按件算了
圍繞著電商的發展,很多人都成了網絡模特,在淘女郎平臺的“美人庫”里,短短的4年里,就有近4萬人成了像何寧寧一樣的模特。
淘女郎平臺負責人朱聰:最早的井噴的方式,差不多我們在每天都將近一千多人來報名參加我們的淘女郎。
朱聰告訴我們,電商市場對淘女郎的需求這幾年一直翻倍的增長,每年淘女郎產生的經濟價值超乎了他們原來的想象。
朱聰:不低於兩百位年收入超過百萬,還有超過千萬的。根據我們去年的這樣一個統計,其實平臺上面四萬淘女郎這一年所產生的經濟效益應該是達到了三十多億。
因為有了網絡模特,一些攝影公司和場地租賃等機構也由此延伸出來。林佳健以前是一名專門為畫冊拍攝圖片的攝影師,三年前,他所有的業務都轉向專門為淘女郎拍攝宣傳圖片。
從三年前起 林佳健所有業務都轉向為淘女郎拍攝宣傳圖片
星尚影像有限公司攝影師林佳健:這兩年的話,就是電子商務這一塊我們拍攝的各行各業都有,包括一些線下的我們一些服飾啊,一些箱包啊,還有化妝品的一些類目,現在已經占到我們拍攝量的90%以上。
林佳健告訴記者,4年前在杭州,專門為電商拍攝圖片的攝影公司不足200多家,現在已經發展為至少上千家。
林佳健:現在的話像我們一年的話大概會有500、600萬吧。
記者:那電商沒有發展起來的時候呢?
林佳健:那個時候最多也就在50萬左右。
林佳健和何寧寧現在拍攝的場地,就是專門為電商提供拍攝的攝影基地,也是在去年剛剛建起來的。
攝氏北歐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總經理孟樂:我們基地成立一年半,當時是投資分兩次投資,第一次大概在180萬左右,第二次又追加100萬,然後三樓呢,主要是那種空曠型簡約的,可以拍一些大型場景,因為它層高比較高。然後第二是新古典,家居,五樓屬於商場類型。
記者:就每一層都不同的風格?
孟樂:對,每一層不同,因為客戶不同,拍出來的片子也不一樣。
孟樂以前也是專門給電商拍攝圖片的攝影師,後來發現電商市場上缺乏拍攝場地,於是決定轉向攝影基地的投資,每小時收取場地費150元。
孟樂:因為看好電商,為電商做好服務,因為你想有一個好的圖片展示就要有一個好的場景去搭配,所以就適應社會,適應發展趨勢,買東西就要有圖片,有圖片就要拍照,拍照有要有場景,就這麽簡單。
孟樂告訴《經濟半小時》記者,現在攝影棚生意好的時候,每天都有上萬元的收入。
孟樂:我這樣給你算個帳吧,我每小時150元,我一天平均時候有十組人,十組人大概每一組平均拍四五個小時,就這麽個帳,多了怎麽算,我也不說了。
孟樂說,他的這家攝影基地有望在半年後收回整個投資成本。下一步,他還打算開一些攝影師培訓、修圖等一系列的公司,為電商提供一條龍的服務。
孟樂:電商這個行業可以延伸出很多小的行業,因為電商發展空間很大,我也腦子比較笨,誰掙錢我就跟誰幹,為他做一些服務,為他服好務,我也就得到我的利益了。
朱聰:至少有11萬家機構,通過這個平臺,大的平臺在運作。包括說我們的店鋪裝修,還有我們的攝影機構,培訓機構,等等都在為了它去做運轉。那麽這一年下來,我們覺得它創造的價值,應該不低於十個億。
電商行業快速發展催生了很多新的職業,圍繞著一個網絡模特,帶動了相關的行業。網購買東西要有圖片,有圖片就要拍照,有拍照就有模特,有模特就會有化妝,拍照要有場景,一系列的行業發生了連鎖反應。說到網購,有個職業一定不能忘,那就是快遞員。今年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時,8個敲鐘人中就有一個快遞哥,他曾經創造了一個普通的快遞哥5年賺了200萬的神話,我們來認識一下他。
快遞哥五年賺200萬 親身經歷電子商務帶來的變化
畫面上的人名叫竇立國,2004年,初中沒畢業的他來到北京,做過保安,當過廚師,最後成了一名快遞員,而且一做就是十年。
申通[微博]快遞鳳凰城分部快遞員竇立國:有的時候都有累哭的時候,累到什麽程度,像我那個時候,我取得貨比較多,都多到這個貨你根本包不出來,包不過來,淩晨五點鐘你睡覺,睡到7點多,8點多你又出去送貨去了,就是有很多是這樣的時候。
這是2013年11月14日,記者拍攝北京申通鳳凰城分部的鏡頭,不到40平米的倉庫,被各種包裹塞得滿滿當當,連個過人的通道都沒有。這一天,竇立國所在的快遞點,一輛運貨車在最忙的節骨眼上壞在路上了。竇立國趕緊趕到現場修車。
竇立國:那一輛一天能解決一兩百件呢,連取帶送。
整整一年過去了,快遞哥竇立國有什麽變化嗎?今年雙十一前,記者再次來到申通快遞鳳凰城分部,在北京申通鳳凰城分部的會議室里,竇立國與一年前判若兩人。
竇立國:因為雙十一不是馬上就要到了,這兩天尤其主管們要註意一下快遞員的動態,比如說有事的,請假的,提前看看,能不能跟商量一下,我們延遲一下這個請假。
小小的會議室里擠滿了人,大家都在聽著竇立國講話。記者一打聽才知道,去年7月,竇立國自掏腰包,出資120萬,承包了這個鳳凰城分部,已經從一名普通的快遞員榮升為北京申通鳳凰城分部的總經理了。
竇立國:在雙十一之前,一定要把我們的車輛,就是三輪車,要全部地檢查一遍,然後看一下哪需要修的,趕緊修,別雙十一那個件多了,修不了,壞到路上就麻煩了。
因為是送快遞出身,竇立國對業務非常熟練,承包後,他第一件事就是把去年只有40多平米的倉庫,擴充到200多平米。為了增加運力,竇立國在一個月之前還買了一臺7.2米的大貨車。
竇立國:這是我們在10月份新買的車,這個車就是應對雙十一,原來我們的車是4.2米,現在4.2米的車在外面停著呢,就是在4.2米的車子基礎上又增加了一輛7.2米。等於說我們的運力將近增加了2倍。
根據竇立國做了十年快遞員的經驗,他預計,今年雙十一的送貨量要比去年增長將近一倍。
竇立國:今年雙一的話,我們這邊峰值有可能會達到八九千票(每天),去年我們是送了5000件。
竇立國告訴我們,從2008年,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快遞業的送貨量和取貨量每年的增幅都超過100%。他親身經歷了快遞飛速發展的時期。
竇立國:整個就感覺有點措手不及了,跟不上了,那個量就特別大,到2008年的時候,一天就能取200多個件。以前的話一天就取十幾個件,以前取十個、八個,翻了不止是幾十倍。收入也是翻了幾十倍了,收入都過萬了。
竇立國說,剛開始做快遞員的時候,沒什麽經驗,只是起早貪黑地送快遞。但是時間一長,他摸出了一套送快遞的經驗,除了付得出辛苦,還要找到小竅門。從2008年到2013年的五年間,竇立國創造了一個普通的快遞員五年掙了200萬的神話。
竇立國:你在雙十一之前發名片,為什麽,因為這幾天你發出去的名片,他有可能在雙十一的時候,他能用得上,尤其15號以後就是一個什麽高峰呢,退貨的高峰期,那我們就得抓住這個機會,像去年我是送了55個件,發了25張名片,一共是接了8個電話的,至少是取成功了8個件。25張名片取8個件,這8個件,能掙多少名片的錢,掙四五百張名片的錢也掙出來了。
趁著雙十一的商機,竇立國正在跟員工們分享著自己尋找客戶的經驗。
竇立國:其實就是我們人生要邁的這麽一個步伐,我們邁開了,我們就會覺得每一個件都有可能成為你的新客戶。
竇立國的文化程度並不高,但是做快遞員時卻發現快遞點有很多問題,所以,當他承包了快遞點後,第一件事就是對快遞點進行了改革。
竇立國:快遞員早晨8點半才來,才能提貨,甚至有人10點鐘才開始來提貨。我們來第一個改革的方法,就是說要求8點半以前出去出完貨,8點半你的三輪車,快遞員就從這走了。那就增加客戶的體驗,他就覺得這個很好,第一時間就給送過來了。如果按照以前那個操作方法的話,一天一個快遞員就能送60個件左右,但是按照我們這個嚴格的時間,規定的時間去操作的話,他一天就能送到120個件,效率能提高將近一倍。
以前,鳳凰城分公司的簽收率只能達到80%,在總公司排名倒數。竇立國接手之後,采用每天統計簽收率的方式,有效的提高了快遞員的簽收效率。
竇立國:這個是我們每天都要統計簽收率,我們大多數都是90%,這還有100%,這個是一定要保障的,這個到月底算下來的話,所有的快遞員都有,每個人一張表。到月底你就知道了,誰的工作沒做好,他的工作沒做好,那就開始想辦法,看看怎麽去調配他的量啊,是送的多的原因,還是其它服務上的原因導致的這些情況,那我們現在達到96%以上的,我們就能排到正數的前五名那邊去了。
如今,竇立國承包的申通鳳凰城分公司慢慢擴大,去年只有3個客服人員,現在已經擴充到9名。
竇立國:電子商務它屬於是推著你在前進,你是隨著這個電子商務的前進,就是你不想前進都不行,逼著你,你必須得買車,必須得增加人。再過兩年,我們村里的人都會去上淘寶上買東西,那就厲害了,那中國的話13億人,里邊據說有五六億、七八億的農民,這些人要是買些什麽東西,那現在就不敢想象。未來的五年會賺更多。
竇立國告訴記者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 快遞業的送貨量和取貨量每年的增幅都超過100%
根據國家郵政局網站數據,2013年11月11日,主要網商全天共產生訂單約1.8億件,較去年同期增長85%,全天各快遞企業共處理6000多萬件快件,是去年雙十一最高峰3500萬件的1.7倍。網購市場交易規模的迅速攀升,倒逼著快遞業快速成長。電子商務已經成為快遞業最大的“客戶”,網絡零售產生的包裹量已占快遞業務總量的六成以上。十年前,如果有人在網上開店賣東西,那一定是一個非常稀奇的事,而如今網上購物則成了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從衣食住行、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從代理品牌,到自己設計的商品,足不出戶,隨時可以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電子商務帶動了很多相關的產業,同樣給很多創業者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電子商務為創業者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電商Artka服飾總經理大橋:沖鋒的戰鼓已經擂響,雙十一在向我們招手。
員工:久戰雙十一,平凡創奇跡。
阿卡服飾是天貓的一個電商,2005年,剛剛從設計專業畢業的阿卡,在淘寶上註冊了一個小店鋪,與其他網店不同的是,阿卡只賣自己制作的衣服。
2012年阿卡服飾第一次參加“雙十一”的銷售,收入就高達2700萬元,到了2013年的“雙十一”,阿卡的銷售收入更是驚人,直接飆升到1.2億元,比第一年翻了4倍多。這種勢不可擋的銷售業績讓阿卡服飾的創始人喜出望外。
電商Artka服飾創始人阿卡:根本沒辦法去想象你一天銷售能達到一個億,這個可能對很多傳統的服裝企業來說,也是一個非常神奇的一個數字了吧。
除了翻著跟頭增長的數字外,網上的銷售經歷,也讓阿卡無法忘懷。這件陽光小花裙是阿卡在網上賣出的第一件自己設計的衣服。民族風格、手工制作、誇張的線條是阿卡喜歡運用的設計元素。讓阿卡沒想到的是,這件衣服的圖片放在網上的當天,就被賣了出去。
阿卡:這套陽光花裙呢,應該說是非常值得紀念的一個款式。因為它這個代表著我就是說邁出做服裝的第一步吧。那種感覺對設計師來說,是很寶貴的。
別看僅僅是一條小花裙,但在阿卡看來卻非同一般,因為自己的設計得到了充分的認可。
阿卡:作為一個大學剛畢業的設計師來說,可能你自己完全主導的一個設計創造的一個東西,要到喜歡你的顧客的手里面,他的渠道非常少。因為你不會有這麽多資金去搞一個實體店。就是當你跟喜歡你東西的那些人可以直接隔著一個屏幕,面對面的,然後讓他們來喜歡你,然後想要你這個東西,覺得那種感受是很神奇的。
阿卡告訴記者 電子商務降低了創業者的門檻
初試牛刀,讓阿卡喜出望外,打那以後,阿卡不斷地將自己設計的服飾拿到小店上賣,短短幾個月就能達到月收入一萬元以上。一年之後,阿卡就有了自己的工廠,不久之後,阿卡加入到天貓,隨後,阿卡的丈夫、還有丈夫的同學都加入進來。
阿卡丈夫郭郭:因為經過一年的發展,它基本上每天的業績可以做到六、七萬元左右。
大橋: 我記得我剛加入公司的那個2011年的話,整個公司大概就是百來號人,然後銷售大概就是八千萬到一個億左右。那麽到了這個2012年的話,就快速成長到了兩點這個幾個億了。那麽到2013年的話,我們已經銷售已經突破這個4.5個億了。
阿卡服飾發展的速度超出了他們每一個人的想象,9年來,公司的辦公地點就搬了7次。
郭郭:因為每一次搬家之後,可能都會到一個新廠里,可能覺得預期會有三年或者五年可能是夠了,搬到相對來說我們覺得比較大,當時比較大的充足的場地。但是發展的節奏,可能還是超出了我們預期很多。
阿卡:這個速度怎麽會這麽快,完全出乎意料。所以說之前的前三四年,完全是很被動地被推著往前走。
今年,眼看著雙十一臨近,公司里上上下下忙個不停。
阿卡:這款衣服現在收藏的情況是最好的,肯定可以再去,去再補點單那樣子。可能下單上面,可能比如說可以再增加個50%左右吧。
工作人員:好的,那我記下來。
公司正在對新招收的120多名客服人員進行培訓,大橋說根據往年的經驗,“雙十一”這一天,銷售額就能占到全年的20%到30%以上,所以,每一家電商都不敢怠慢。
大橋:去年我們是150個新款,今年的話那我們是準備了300多個新款來滿足顧客的需要。尤為重要的是說我們推出了這個阿卡的高端系列,去滿足這個不同顧客層這樣的一個需求。
從2005年阿卡一個人單打獨鬥到現在,公司已經擁有3個自主品牌、800多人。但是在今年雙十一到來的時候,他們還是感覺到人手不足。
現在公司已經擁有3個自主品牌 800多名員工
大橋:我們從9月份開始就招募這個臨時的客服,招募了這個120名,一倍的量,那麽提前進行培訓。那麽確保是說在雙十一當天,我們兩百多名客服能夠同時上線,以專業的服務來滿足顧客對服務的快速需求。
從開店至今,不到十年的時間,阿卡除了淘寶、天貓之外,先後開拓了京東、唯品會、亞馬遜[微博]等多個電商渠道。今年9月19日,阿里巴巴正式在紐交所掛牌交易,這讓阿卡和她的同事,有了更大的商機。他們看準了國際市場,打算將自己設計的衣服拓展到海外。
半小時觀察:電子商務正在開啟新的商業模式
2009年11月11日,淘寶商城首次舉辦以“雙十一”為口號的促銷活動,在光棍節進行了五折促銷,引發億萬網民的瘋狂熱情,時至今日,單身青年們口中調侃的“光棍節”,儼然已經成為一年一度的“網購狂歡節”。其實,光棍節也好,購物節也罷,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電子商務發展迅速的今天,我們看到,因此帶動的相關產業和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電子商務已經不能簡單囊括互聯網上的消費形態,它已經形成了一套新的生態系統,從購物平臺、技術、數據到物流與支付。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開啟的是一個全新的經濟模式和商業模式,它帶給全社會的深遠影響,或許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