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8日,四百余名投資者聚集在河南省焦作市政府門口,他們來自河南、山西、安徽、山東等多地市、縣、村,為了討回因廉金枝被抓而沒法兌現的資金。
這一幕並不是首次在河南上演。2011年10月,河南安陽便曝出非法集資大案,而同樣的事件在山西、溫州、河北等多地也早已是“觀眾”熟悉的劇情。安陽案發後的兩年間,河南省政府更是對融資性擔保機構行業多次進行清理規範。然而,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仍有諸多公司以各種名義從事非法集資活動。這類事件緣何頻頻發生?
據熟悉當地金融業的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史璞回憶,從1990年代開始,各種類型的非法集資就層出不窮,雖有改頭換面,但演變至今,其實質沒變,就是非法集老百姓的資,或者放高利貸,或者自己投資運營,最後坑害的是老百姓。
廉金枝眾多公司,多設在焦作、濟寧、鄆城等三四線城市,投資者往往被其琳瑯滿目的榮譽、高額的利息所誘惑。史璞說,“實際上,老百姓的錢之所以好騙,一是金融機構利息太低,老百姓缺少掙錢能力和渠道;二是老百姓特別相信政府,認為政府管理是有效的,不會讓一個非法公司騙錢。”
這一點也在南方周末記者在調查中得到反複印證,眾多投資者提及最多的就是,“政府給廉金枝的榮譽那麽多,我們相信政府才相信的她。”
成為地方政府的紅人後,廉金枝一手吸款,一手放款,資金鏈竟維持7年不倒,而且規模越做越大,市場的旺盛需求,廣大中小企業對資金如饑似渴,現有的金融體系無法滿足他們的融資需求也是其存在的重要原因。
而另一方面,擔保行業、資產管理行業,則進入門檻低、監管不力。“和政府管理有很大的關系。”史璞說,“比如擔保公司審批、管理本應放在金融部門主管,但河南擔保公司的審批權限卻放在當地鄉鎮企業局,而又無人監管。”
可一旦音樂停止,潮水退去,數十億元仿佛人間蒸發,只留下15000名投資者獨自品嘗苦果;更糟糕的是,現行的金融監管規則並不足以確保類似事件不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