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20位數字讓「阿里健康」值400億? 中環現場
來源: http://xueqiu.com/9773230778/32405208

如果改個名字,身家增加90億港元。你改嗎?
$中信21世紀(00241)$ 周二收市後發公告,將更名為“阿里健康”,周五(24日)上午9時起生效。雖跟實際業務發展無關,股價昨急升29%或1.11元(港元,下同),到4.99元收市,市值增90億。
逾400億市值背後,阿里健康賣得什麽靈丹妙藥?這得從一組20位數字說起。
據中信21世紀今年3月底止全年業績,其近86%收入來自醫藥行業的電子監管網/PIATS業務達5,765萬,分部溢利655萬,占比達86%。
公司股東通函介紹,PIATS為中國唯一藥品產品監管系統。PIATS英文全稱是ProductIdentification Authentication and Tracking System,即產品識別、鑒定及追蹤系統。

這一系統運行關鍵是每件藥品上會有獨一無二的20位電子監管碼(見上圖)。由制藥廠商印在藥品外盒上,藥物分銷商、零售商在藥品入庫時都會記錄此監管碼,而消費者購買藥品後可在“中國藥品電子監督網”查詢此監管碼,若監管碼被多次查詢,則代表有假貨風險。
中信21世紀如何從中創收?藥廠若使用PIATS,須向公司支付年費,申請印刷監管碼所需秘鑰,年費600元人民幣;無論年生產藥品1萬件或1億件,收費一樣。
據《國家藥品安全“十二五”規劃》,2015年年底前,我國將實現藥品全品種全過程電子監管。曾有中資券商將此視為中信21世紀的政策利好。
阿里巴巴今年1月夥同雲峰基金入股時,看中的不僅是中信21世紀現有的系統收費環節,給市場拋出的投資故事是,利用阿里的雲計算,打造醫藥大數據。並於7月推出“藥品安全計劃”,可用手機淘寶或者支付寶錢包掃描藥品監管碼辨真偽。

試想一下,你運營中國唯一一個官方認可的藥品電子監督網,可追蹤藥品從出廠、物流、零售全過程,你又能為這個網絡導入龐大的用戶群,得知他們購買藥品品種、次數及所處地區。將這些數據進行分析,你將得到一個寶藏,疾病預防、藥品市場推廣等不勝枚舉。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其一,有醫藥界人士稱,2015年底前完成藥品電子全品種全過程電子監管現實難度仍較大;其二,這個系統準確性仍有待提升。

筆者3月中旬在廣州“海王星辰”藥房購入同仁堂生產的一盒“烏雞白鳳丸”,並於3月17日首次登陸“中國藥品電子監管網查詢”,網頁顯示為“監管碼首次查詢”、“藥品流通至廣州海王星辰醫藥”
(上圖),跟購買地無誤。此後,該藥品一直存放在家中,至昨晚再輸入同一組監管網時,網頁卻顯示“藥品已流向佛山創美藥業”
(下圖)。

其三,尤為重要的是,從理性估值角度來看,
中信21世紀昨日市值達408億,而截至今年3月底止財年,公司虧損647.2萬,沒有市盈率。電子監管網/PIATS分部溢利僅764萬。有夢最美。或許你會說沒有市盈率才有想象空間,只怕夢醒時分人憔悴。
阿里首席技術官王堅已出任中信21世紀主席及行政總裁,他帶領著80名電子監管網/PIATS業務員工如何能帶來數以十億的盈利令人翹首以盼。
另需留意的是,按照香港上市規定,阿里在入股2年後方才能將資產註入中信21世紀。

中信21世紀前主席、執行董事王軍於3月28日以每股3.175元行使3000萬股期權,其後分9次減持1900萬股,套現1.046億,賬面獲利938萬。最後一次披露為4月11日持股1100萬股,其後於4月30日辭任執董,是否仍持股不得而知。王軍亦為中信集團前董事長。
***入股小資料***
2014年1月23日,阿里巴巴及雲峰基金,以每股0.3元,較此前收市價0.83元折讓64%,認購中信21世紀44.23億股,涉資約13.2億元,相當於擴大後股本的54%。翌日,股價急升372%,收報3.92元。阿里與雲峰基金出資比例為七三分。

***神秘女老板***
51歲的陳曉穎在阿里入股後留任執行董事、執行副主席。她於中信21世紀的持股由21%降至9.5%,持股市值升32億,設3年禁售期。年報披露,她於1989年成立私人投資公司江勝集團,且出任執行主席。據《紐約時報》報道,她的另一個身份是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的兒媳。

***同門不同命***
中信21世紀更名為“阿里健康”帶來90億新增市值。“阿里”招牌倒不是每次都這麽靈光。今年8月5日,阿里入股的中國文化傳播(01060)公告將改名為“阿里影業”,次日股票成交1億元,股價卻紋風不動。
公司更於8月15日宣布,部分並購前的財務記錄或有不當處理,並可能需增加資產減值。停牌至今,停牌前收報1.61元,較阿里收購價每股0.5元,仍高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