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阿里到底值多少錢?或許華爾街路演的火爆情況已經說明了這一點。在筆者看來,對阿里的估值一定要立足於這樣三個點:第一,阿里是迄今為止中國最賺錢的民營企業,在市場上占據壟斷性、霸主性地位,且仍會較快增長3年左右時間;第二,阿里當前的目光已經跳出電商行業,但是,還沒有哪個生意能有電商那麽大的機會;第三,阿里有支付寶事件等硬傷,但是,從大概率上說不足以影響其估值底線。
1500億美金是其下限
先看四大核心數據:2014年Q2阿里營業收入157.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6.3%,環比增長31.1%;2014年Q2歸屬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123.44億元,同比增長181.6%,環比增長122.7%;2014年第二季度,阿里巴巴集團的總活躍買家數達到了2.79億,同比增加50.8%,環比增長9.4%;2014年Q2阿里的交易額數據同樣亮眼,總交易額(GMV)同比增加45.1%,達到了5010元億人民幣。
用戶量決定GMV,GMV決定營收,營收決定利潤,阿里這四大核心數據都仍然相當亮眼,這四大數據也決定了阿里的估值下限。
從用戶量來說,阿里的活躍用戶量必將逐步達到頂峰,這個頂峰很可能是中國城市家庭數量和發達農村數量之和,預計在4億以上。也就是說,阿里的潛在用戶滲透率可能超過家庭數量的80%以上,阿里在這個要素上還有40%以上的增量。
其次是GMV,由於阿里是平臺企業,其GMV的增量主要取決於淘寶、天貓兩大平臺的GMV。目前,淘寶的交易量增速已經下降到33%,但是天貓的增速仍然超過80%,二者分別計算,淘寶平臺在3年內還可以翻一番,天貓平臺則至少還可以翻兩番!綜合計算,在這個維度上看,阿里兩大主要平臺的交易額至少還可以翻1.5倍,也就是可能達到年交易額6萬億左右--這足夠大。
那麽,從營收數據以及其占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看,這可能嗎?預計阿里平臺今年的交易額會接近2.5萬億元人民幣,占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近10%,3年後如果其交易額達到6萬億,則有望達到社會商品零售綜合的20%,目前看來達到這個高度是完全可能的。屆時,服裝、3C、居家用品、圖書等標準化產品的網絡化進程可能已經超過50%,也可能會逼近一個成長的瓶頸,零售業的電商化、或者說實物電商的進程趨於尾聲。
最後,我們來計算一下利潤。如果阿里的用戶量、GMV和總營收能夠達到這樣一個高度,阿里2014年的利潤可能達到50億美金,三年後的利潤可能會達到100億美金。按照3年利潤增速30%的保守計算,其2014年PE給30倍,則其當前估值至少為1500億美金,這可以視為一個下限。這個估值並未考慮阿里收購的若幹其它資產,如優酷、微博、UC等股份,以及小微金融等未來發展空間。
2500億美金或為阿里巨大瓶頸
正如筆者此前多篇文章所述,2年前筆者就認為,阿里一定有機會成為全球市值第二大的互聯網企業,僅次於Google——盡管,與此同時,筆者也對支付寶事件、假貨問題、過於壓榨小廠商、阿里投資文化中國等問題持有異議、給出不少批評——但是,這並不影響阿里的行業地位。畢竟,電商這個行業太大了,阿里唯一的對手只有京東,但是到2014年Q2京東規模也不過是阿里的八分之一,且業務模式差異巨大。
但是,正因為起點過高,地位趨近於壟斷,阿里進一步增長的空間也會受到限制。
第一,中國的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增速已經大幅下降,這個大池子會遇到瓶頸。3C、服裝、汽車、餐飲、居家用品是中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絕大部分,它們無一例外都到了增長的瓶頸期:比如,汽車銷量本月已經下降到5%以下,乘用車也下降到8%左右;智能手機銷量增速下降到20%以下,占比達到90%,明年增速很可能下降到10%以下;電視機銷售甚至出現了下降,空調、洗衣機等市場正在逼近頂峰……未來3年,中國的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增長空間大約只有40%,然後可能增速會下降到個位數。
第二,阿里平臺的“榨汁機”效應也會形成瓶頸。2014年Q2,阿里平臺的貨幣化率已經達到3%左右——也就是說,小廠商也好、大廠商也好,在阿里這個虛擬商業地產上直接付給阿里的費用已經達到貨物價格的3%,但是其物流、倉儲等費用依然是剛性的,這個成本已然不低。如果考慮到付費用戶只占其平臺的一小部分,很多廠商在阿里平臺上盈利艱難,大幅提升貨幣化率有很大難度,只能靠GMV的提升來擴張。
第三,阿里雖強,跨界不易。既然社會商品零售總額是“天時”有其限,阿里貨幣化率是“人和”亦有其限。剩下的新夢想,就是尋求跨界發展了。確實,阿里也先後在菜鳥、阿里金融兩大戰役里占盡風頭,各種收購層出不窮,但是,也不得不承認——企業的DNA所限,BAT也好、GAF(GoogleAmazonFacebook)也好,鮮有跨界取得重大成功的。所以,阿里雖然跨界很多,但是,一旦遠離了電商基因成功難度也驟增十倍百倍。阿里此前的若幹跨界產品亦鮮有成功,就是成功了,其市場空間多數也不能與電商這個市場的規模相比。
所以,我們看到,阿里的成長慣性、業務模式和市場地位決定了其市場下限。如果我們認為阿里5年後的交易額能夠達到10萬億之巨(在前述6萬億基礎上再提升60%,但PE下降到15倍左右),貨幣化率保持在3%,甚至略有提升,利潤達到160億美金以上,則估值可以達到2000億-2500億美金,而其它投資業務能孵化出價值500億美金的價值,阿里的估值未來達到2500億美金-3000億美金亦非不可能。
但是,更進一步也變得極難,需要進一步打破電商基因,阿里能超級逆天嗎?(編輯盧愛芳辛苑薇) 返回21世紀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