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2009年以來,發端於美國的這波大牛市,意義非同一般,所有能遏制人類發展的魔障,似乎都在過去的二十年裡,被清理移除的差不多了,饑荒、惡性傳染病、大規模的區域摩擦、意識形態鬥爭、恐怖主義等等,這些曾讓世界動盪不安,讓經濟發展停滯甚至倒退的因素,到今天至少都做到了可控;世界越來越多元,同時也越來越價值趨同,每天在空中飛翔的航班班次越來越頻繁,夜間從天空中看下去,地球越來越明亮;信息的量級,每隔一個不長的時段就翻一番;CNN的BREAKINGNEWS,驚駭指數也越來越低,今天,在FACEBOOK已經連接了世界近三分之一的人口之後,圓圓的地球,越來越平台化了。
這對美國的商業和企業而言,經濟舞台的疆域再次擴展提升,對歐洲,對亞洲,對全世界所有經濟活躍的國家和地區而言,發展的空間都被大大的重置了,世界人口中的大部分開始進入到可發展或發展提速的軌道,這波牛市自經濟低谷而起,來的如此持久穩健,必有新的內涵。
對此結論,餐飲企業麥當勞的股價走勢最能完美詮釋,自1965年上市以來,近50年間麥當勞的股價上漲了250倍,這是一個走勢上比道瓊斯指數都要相對穩定的一隻股票,美國征戰世界,不是用飛機大砲,實際上用的是麥當勞和可口可樂,他們的市值增長史,就是美國STYLE的擴張史,接受美國,從認可它的基本生活方式開始,走到哪裡,都是民以食為天,麥當勞能進入,其他的都將逐步進入,因此整個麥當勞的發展史上,能夠挫傷美國甚至世界經濟的事件,不一定能影響麥當勞,比如08年次貸危機,道指都已腰斬,麥當勞折損很小;而那些影響美式價值觀的大事件,也就是美國STYLE推進受阻的事件,對麥當勞的影響一定很大,比如2001年的911事件。
在美國全力反恐之後,從2003年起,麥當勞再次迎來了持續10年的大牛市,表明美國STYLE也再次暢行遊走世界,尤其是在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麥當勞更是遍地開花。
美國政治或者說美式價值觀一直做的事情,就是全球範圍內深度的開疆闢土,有分歧不要緊,部分認同作為開端,慢慢來,生意做起來,交往走起來,漸漸的,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而商業乃至整體經濟的平台,越來越寬,也越來越深,這種模式,經過近半個世紀的努力,全世界都已經接受並且效仿起來。
這種認同並效仿的力量是巨大的,所以,一旦大的經濟調整週期過去,下一輪景氣週期的到來,必將引發遠好於過去的經濟盛況,因為促進經濟升級的有效人口基數發生了量變,再加上新技術升級所帶來的生產力效率的提升,兩相互動,成效必然不同反響,這是全球化以後新牛市的基本邏輯;美歐的本次持續3-5年的牛市並非因為經濟繁榮而起,恰恰是在經濟衰弱需要扶植呵護的情況下走出來的,雖然資本市場早就不是簡單的經濟晴雨表,但如此大力度的表現,而且是全球性的,就是對這個邏輯的詮釋和預演,資本市場的敏感性始終是超前的,這波牛市,才僅僅進行到一半而已。
作為向世界提供有效經濟基礎人口的最大的國家,中國本身就是這個邏輯的核心之一,而且互動指數也是最高的,因為中國需求大,產出也大,長期看,中國經濟一直處於螺旋上升的通道中,GDP的絕對增長值不管怎麼統計鐵定穩步向上是毋庸置疑的,中國股市不能同步表現是股市機制和建市思想的問題,沒有這一問題或包袱的市場肯定是順應全球大趨勢積極表現的,如港股和內地的創業板,前者進入牛市,後者已經創新出歷史新高。
中國A股主板因為連續數年走熊成為這次全球資本市場牛市的另類,A股主板的問題在於指數權重的主體被傳統成熟企業佔據,他們或者是產能過剩,體制陳舊,或者坐享國家壟斷紅利,不能主動積極開拓未來,且面臨新技術,新思維,新商業模式的巨大挑戰,產能過剩不能通過資本市場的淘汰機制來解決,不能優勝劣汰;體制陳舊,不能通過資本市場的產權交易和併購重組來提升效率;坐享國家壟斷保護下的紅利,本質上是搶佔市場化原則下企業生存的資源,壓制它們的創造力和能量的發揮,這三點,是導致A股主板長達7年熊市的根本性問題,因此,牛市來不來,只有從根源上讓世界看到變化的曙光,才能放心迎接牛市的到來;
實際上,上述三大問題,都不是新問題,只是有人不相信,非要讓市場用七年熊市來驗證,用全世界股市全面走牛來映襯才相信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當然一個巨大的體制轉型,其原有的慣性是超乎想像的,不觸及痛點,不能有揮刀斷臂的決定,那麼如銀行體系的盈利模式單一問題,坐享壟斷紅利的問題,石油和鐵路體系的貪腐問題,都足以讓整體經濟受到重創,若不能從根本上得以變革,問題的嚴重性就不只是資本市場的持續熊市那麼簡單了。
對於上述三大問題,新政履新以來,還是給出了很好的解決方案的,對於產能過剩,除了產業自身關停並轉之外,開拓國際市場和加快中國城鎮化建設給了很好的出路,習主外,歐洲、美洲、非洲、東亞、西亞一路走下來,為中國製造進一步國際化擴展了空間;李主內,新型城鎮化方案也在加快推進中;對於體制陳舊,國家壟斷等問題,以混合所有制來逐步改造,實際上,混合所有制不是本屆政府的創舉,早在十七大之前就提出來的,說明決策層早就認識到了問題的核心,但行動沒到,而且時間竟然可以拖到如此之久,足見改變一個沉痾的體制難度之大。
A股主板要走出牛市,首先是權重成分股需要價值重估,而這個重估的唯一來源就是新型生產關係的建立,混合所有製做的就是這件事,這個早就提出但是未能得以實施的大事,也是受制於既得利益者的消極抵抗甚至阻攔,而今反腐的深度和烈度大大動搖了這個基礎,陳腐體製成為腐敗溫床,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新政的反腐一定程度上去除了這個障礙,讓建立新型生產關係的重要舉措露出曙光,對於此,各路資金都在一直觀望,一旦有重磅事實落定,即刻產生行動!
混合所有制的逐步建立,為今後一批重大企業的改造奠定基礎,真正市場化的商業競爭原則才有了落實的基礎,像佔據了巨大權重的銀行,投資者就不必擔心它們守著單一的盈利模式而沒有開拓的空間,一旦這條變革之路打開,資本會不請自來,並將引導企業走向最有效率的商業模式;
其次,權重成分股的行業屬性必將得到調整,新鮮血液需要不斷引進,沒有哪個行業可以始終獨領風騷百年,市場即需要相對穩定的行業如衣食住行,更需要不斷領導產業走出新天地的時代領袖,比如美國的特斯拉;假如百度、騰訊、阿里今天都是A股主板的成分股,今天的指數表現絕不可能是如此的不堪,因此改變主板的行業組成也是促成牛市必須的因素之一。
其三,A股建市思想的改變必須落實,重視投資者回報,加強產權流動和交易,促進行業間良性的併購重組,建立並執行退市制度,嚴苛執法,違者重刑等說法,已經喊了多年,終於在最近一年多里開始了逐步落實的步伐。
全世界的資本市場都已經是牛市,而且持續了至少兩年,這個氛圍感非常強烈,中國並非沒有牛市,創業板牛市,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企業也是牛市,而且非常強勢,說明中國在本次全球牛市環境中並不孤立,中國未能產生全面牛市,根本問題在於上述三點,在漫長的七年之後,人們終於看到了這三大核心問題出現了改變的積極因素。
中國不缺資金,甚至資金氾濫,有文章統計約有10萬億資金閒置,分別是養老保險基金、住房公積金、社保基金、公共維修基金和企業年金,這些錢沒有良好的保值增值的路徑,而在成熟發達國家裡,資本市場是這些資金獲得較好收益的一個根本的保障,從整體社會財富的層面上說,資本市場早已超越了簡單的為企業融資的功能,它還承擔了更為重要的角色,所以一個健康高效的,功能全面的資本市場,對今日中國的意義,實在太過巨大,中國資本市場的走熊,不同於日本失去的二十年,畢竟日本資本市場忠實的反映了日本總體經濟規模讓位給中國的事實,而中國主板資本市場則完全背離了整個經濟的躍遷,當然是極不正常的。
1.解決企業融資難題,催生新經濟漸成氣候
2.解決大量社會財富的增值保值問題
3.促進國民財富與GDP發展同步增值,間接提升GDP增速,促進消費
4.引導社會資金從房地產為代表的多種實物投資中轉移
這四大積極作用的合力,最終促成中國經濟的轉型,所以,不論從哪個層面看,急需一個牛市是符合各方利益的,所幸的是當下中國經濟的操盤者已經明白,人為發動一個類似15年前的519牛市是沒有意義的,學會尊重市場意志,建設一個真正有效率的資本市場,才是正道,因為保值增值這件事,絕不是一個脈衝式的人造牛市可以擔當的。
現在種種跡象表明,一個誕生牛市的基礎已經做實,不論從願望上,還是對過去問題的認識深度上,還是社會發展需要的拉動力上,以及各路資金的迫切需求上,都已經形成了合力,牛市的開啟已經毋庸置疑,問題在於這是不是一個曠日持久的,長期的大牛市,在本文提出的主板牛市的三大基礎條件中,權重成分股價值重估可以引領市場走出牛市第一期,牛市第二期乃至第三期則需要權重成分股的行業屬性得到調整和A股建市思想的改變逐項落實等長期的慢功夫來推進,做得好的話,那麼可以說,我們當下正站在一個超級大牛市的起點。
本次主板牛市的起因是落實混合經營制,讓國有逐漸轉為民有,之後在加強回報的各項舉措下,實現真正的藏富於民,這個因素使得當下超跌的權重股們得以價值重估,足以支撐市場走出牛市第一期,這是一個可能促成偉大的起點,意義非同小可,領會這一點的資金會不惜代價迅速入市,今後一年乃至數年間,國企央企的改制都是相應企業股票價值重估的核心原點,但願這個過程的推進始終秉承了資本市場追求高效率的原則而沒有什麼走樣,如此,可以把偉大前面的「可能」去掉,讓中國真的擁抱一次偉大吧!
至於創業板,請注意,它是本輪牛市的先鋒,是跟隨國際大背景步伐的,自有它的起伏週期,創業板會有很高的淘汰率,但也是中國最有效率的資本市場,它開始是,也將一直是本輪牛市的核心,主板的三大核心問題對它都不是問題,今後將沒有存量資金騰挪的那種二八轉換,主板雄起,來自決定主板走牛的元素開始落實,創業板要調整,也是對巨大漲幅的正常回撤,最後會走出共振向上的趨勢,這才是全面牛市的應有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