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姨嗎柴可「迭代記」:如何兩年做成一個2億美金估值的女性健康APP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04/144656.html

1986年出生的柴可,是創業圈的富二代,他父親是貴州宏宇藥業的創始人,但是柴可對這個身份並不避諱,因為他認為自己根本就沒有享受過幾天富二代的生活。

「我父親是知識分子,那個年代賺不到錢,他在創業之前是大學助教,後來慢慢做到大學老師,之後用自己研究的藥方子出來創業。其實我們家在我十二歲才開始真正富有的,以前一直很窮。」

柴可小時候還得去父親剛起步的工廠幫工,到高三就去了加拿大,在那邊考取了大學。家裡的家教嚴格,一直讓柴可「自力更生」,他畢業後在加拿大工作了兩年,房是自己租的,車也是自己工資買的。

「因為小時候家裡窮,我的潛意識一直覺得家裡沒什麼錢,也沒有向家裡要錢的習慣。」

他回國準備創業時,也不打算借助家裡的關係,自己用打工積蓄的錢在望京租了一個民居開始創業。

「我父母是支持我創業的,但公司的董事會希望我回去。他們商量說,我們董事會給你五十萬,這個作為你的創業種子啟動基金,但條件是,這五十萬用完,你事沒做起來,你就回來接班。我沒要他們的錢,一旦你開始用別人東西的時候,就會有承諾和付出,我心想我自己錢花完了還可以再掙。很多人都覺得我瘋了,家裡有勞斯萊斯不坐,偏偏要在北京擠公交。」

但是創業也並不是一帆風順,柴可說:「在大姨嗎以前的項目都失敗了,沒什麼好避諱的。我做了太多嘗試,糖尿病社區,中醫按摩,減肥社區,中醫體質調養,健康問答,醫療銷售人員外出定位系統——這六個是和健康醫療相關的。還有兩個是不相關的,算是外包,一個是高端會員卡系統,還有一個是打車軟件。」

在回國創業到開始做大姨嗎的2009年7月至2011年11月間,柴可在健康領域嘗試了6個創業項目——均以失敗告終。期間他們靠外包項目賺一些錢。

2009年在加拿大工作了兩年的柴可回國,找了自己的小學同學做合夥人,窩在望京的一個民居開始做自己的第一個創業項目——糖尿病社區。在PC端做社區,由於糖尿病人基數少,而且以不上網的老年人為主,辛苦做了一年,只積累了一萬用戶,柴可果斷放棄了。

吸取了第一次創業,「切入人群基數過小」的問題,柴可決定做一個用戶基數大的健康領域社區——減肥。因為現代社會,超過60%的人都有減肥的煩惱。

減肥社區仍然是在PC端做,柴可第一次嘗試用工具去為社區服務,讓用戶每天錄入飲食運動等數據,然後反饋一套運動飲食方案,付費用戶可以獲得一對一的專業指導。

減肥社區很快積累了一萬個用戶,但柴可發現自己「沒有瞭解到減肥人群的問題」,減肥是非常「重」的行為,但減肥社區只提供信息是無法讓用戶付出行動的,「人性都是懶惰的,你不可能說提供一個跑三公里的信息,別人就會跑三公里」。柴可發現自己的減肥社區,並不能解決減肥人群任何實際問題,他想解決的問題太「重」了。

柴可說:「互聯網看的是活躍度,健康看的是解決度,以前的產品我兩個東西都沒做到。我有沒有幫用戶完成減肥,我就沒有口碑,當我幫你做好了一件事,哪怕是小事,才會有傳播。通過信息去幫人解決健康問題是非常困難的,你很難獲得一個良好的口碑。」

柴可最開始犯的錯誤,與初入互聯網領域的創業者基本一致——盲目的尋求所謂的「剛需」。簡單的認為信息是剛需,健康也是剛需,把兩個東西硬生生塞在了一起。

柴可對自己的前兩個項目進行了反思:「健康和信息服務之間有巨大鴻溝」,健康問題關鍵是「解決」,只簡單提供信息是不夠解決健康問題的。

他思考之後決定用另一種方式來切入「不叫醫療,也不叫健康,叫『輕健康』。它輕到可用可不用,用了會好一點,但是它可以慢慢沉澱數據,慢慢的讓用戶依賴於你。」

至此,柴可開始嘗試『輕健康』的產品模式。

柴可認為自己做的「稍微感覺有點對」的產品是「輕問診」,「輕問診」是嫁接於新浪微博的醫療問答產品。當時輕問診以對接醫生的問答模式,解決用戶的一些健康諮詢需求,很快「輕問診」就積累了30萬用戶。這是柴可做產品以來,用戶數最多的一次。

雖然這個產品,把信息和輕度解決健康問題的模式給走通了,讓柴可積累了大量用戶,但柴可發現活躍度是個大問題。

「有一天早上,我發現三十萬註冊用戶,活躍用戶只有兩個人時,我就崩潰了」,柴可發現問診其實不是人們日常健康生活需求的東西,用戶基本上要隔非常長時間才使用一次,他決定再出發做新的「輕健康」產品,做一個人們日常使用的,有高活躍度的健康產品。

他後來往日常生活健康領域靠近了一步,做了一個「按哪兒」,幫助人們找按摩養生的地方,但「按哪兒」仍然發展緩慢。

那時柴可比較困惑,參加一些線下創業討論沙龍。2011年7月,柴可帶著自己的項目參加了「IT龍門陣創投專場」,他的項目被拍磚拍得厲害,但也讓他醍醐灌頂,明白了「在互聯網裡面做健康,而不是用互聯網的方法做健康」。

柴可開始用真正用互聯網的方式去思考。明確了要做一個「經常有人使用,並且能解決問題的產品,有活躍度的產品」。之後的兩個月柴可和團隊討論出了「大姨媽」的初步模型,柴可決定用互聯網的玩法,「像QQ一樣,找一個點切入,像一根針一樣深入一個領域,然後再想辦法擴大。柴可決定從女性每個月的煩心事開始下手。」這樣既有用戶活躍度(女性至少每月用一次),又可以符合自己「輕健康」的概念(通過記錄生理週期能真正解決一些孕期計算,月經週期計算等小問題,從而造成用戶沉澱和口碑傳播)。

2014年上半年,大姨嗎幫75萬個女孩成功懷孕。(指用大姨嗎軟件記錄排卵或者記錄體溫,並開啟「孕期模式」的用戶,直至月經停止了開始懷上孩子。)

(i黑馬註:75萬人,按中國新生兒一年1600萬比例計算,約5%的新生兒與大姨嗎的工具相關,這既是柴可強調的「解決健康上的小問題,同時可以積累用戶數據與口碑」。)

大姨嗎上線半年後,迅速的積累了一百萬用戶。而截至今年六月,大姨嗎已經積累了一億的下載量,5000萬註冊用戶,3000萬月活躍用戶。

工具如何到社區,關係是什麼?

柴可總結的經驗是:「我們從特別小的頭打進去,然後就有機會砸出一個大坑。」

2012年他寫了一篇《工具加社區的破冰之旅》,描述了大姨嗎的初級發展階段如何成型。柴可認為「在這的東西就是在這的,不在這的東西它早晚來了也得走」——工具是大姨嗎的初心。

「首先做一個健康軟件,你要知道女孩下載它的初心是什麼。肯定是某一次髒了褲子,或者是記不得自己週期,擔心自己懷孕了,或者想要去懷孕監測自己的排卵週期,或者想要避孕,因為這些原因,如果他們有渠道得知大姨嗎,她就會去下載。我認為這是本因。大姨嗎這個軟件已經在這兒了,當你把這個東西做到極致,才是最根本的問題。」

社區是「現世」

「『現世』的東西,就是生下來也會死的,它總有循環——社區就是現世,是依附在」初心」工具上產生的東西。現在社交產品這麼多,用戶為什麼來大姨嗎社交呢?因為他們使用工具就會有共同的煩惱。」

「例如很多問題無法通過工具實現,比如女孩最近月經老不來,她看這工具著急,就想找人交流。關於月經、懷孕,乃至性病等問題,女孩子不敢在其他社交網絡說,甚至不好對身邊朋友說,我們要給她找一個通道。我們要創造一個容納女性健康需求無處可去的地方,工具和社區,其實都是解決相關問題,它們碰到在一塊兒了,這些東西就自然發酵了。」

所謀非小

移動互聯網講流量,留存率,社交關係的沉澱。在柴可的謀劃中,當下的大姨嗎只是他做女性健康的初級階段。他希望先通過解決輕的問題,先積累口碑和用戶量,去搞定投資,再逐漸深入女性健康領域。在採訪中,柴可展示了一個配合大姨嗎APP的智能硬件,這個硬件可以檢測紫外線強度,從而給予女性用戶護膚美白指南。大姨嗎在未來,恐怕還會推出更多針對女性健康的各種工具。

柴可的微信,在名字後面綴上了「節奏最重要」五個大字。柴可認為自己的目標並不是社區,而是創業第一天就想好了的——「做互聯網醫療健康生活服務」。

柴可說:「這個路很恐怖,很漫長,但是我們認為這是未來更大的機會,而不是把今天我們已經辛苦做好的流量和用戶去做遊戲,電商這樣簡單的商業化。這會過早的耗掉市場的耐性。滿分100分,我覺得我們現在只做到了30分。」

柴可在採訪中遞給了i黑馬一支牙膏,那是他和他父親研究的新型健康品,他很興奮的介紹著「這個藥膏可以直接食用,特別健康.....」。柴可說自己特別喜歡和家人研究各種醫療健康產品,未來還會和父親聯手推出一些女性醫療健康產品。

在柴可身上,執著的不是互聯網,也不是移動社區,甚至不是創業,而是去做「醫療健康服務」的想法,這也是柴可開始的時候走彎路的原因「在互聯網裡面做健康,而不是用互聯網的方法做健康」,柴可開始太執著於做健康,但他現在終於學會用完全互聯網的邏輯去做事。

但執著於健康服務本身,也是未來柴可可能走得更遠的原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0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