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國潛在經濟增長率僅為金融危機前的一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396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美國勞動力供應和生產率飆升,經濟前景一片光明。外國移民和國際資本蜂擁而至,欲從這個被譽為“新經濟”的時代分得一杯羹。 “雙低一高"成為那個時代的特征。美國失業率低於4%,而且通脹率也在低位徘徊。潛在經濟增速超過了3%,讓美國成為當時潛在經濟增速最高的發達國家之一。 然而,“新經濟”沒能一直延續下來。2008-09年以來的經濟複蘇是二戰以來最為疲軟的,經濟的兩大支柱——勞動力供應和生產率均表現疲弱:勞動力根本沒有增長,而勞動力每小時產出卻下降了。《經濟學人》認為,美國潛在經濟增速已大幅下滑。 今年6月中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將美國經濟增速預期由此前的2.8%大幅下調至2.0%。當然,還有經濟學家給出了更低的預測。 遭腰斬的潛在經濟增速: (圖一:美國勞動力與非農生產力年化平均增速) 上世紀90年代,潛在經濟增速超過了3%,讓美國成為了潛在經濟增速最高的發達國家之一。勞動力以每年超1%的速度增長,與此同時,信息科技的廣泛傳播推到了生產率以每年約3%的速度增長。(見圖一)2007年時,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的潛在經濟增速預測還在2.6%。現在,CBO的預測可能約2.1%(見圖二),美聯儲對長期經濟增速下調的幅度也大致相當。 (圖二:CBO在2007年和2014年對潛在經濟增速的預測) 《經濟學人》雜誌認為,2.1%可能還是個樂觀估計。一方面,據摩根大通計算,近期強勁的非農就業增長和疲弱的產出意味著生產率下滑了近0.4%。另一方面,勞動力根本沒有增長。 該雜誌引經濟學理論稱,在經濟處於回升階段,當經濟增長快於潛在增速時,失業率會下降。美國失業率快速下降意味著,盡管過去幾年美國增速緩慢,但仍然超過了長期潛在增速。而這意味著潛在經濟增速已為負數。不過,摩根大通認為美國的潛在經濟增速為1.75%,僅為1947-2007年間的約一半。 影響幾何: 到目前為止,潛在經濟增長率的下滑幾乎尚未產生讓任何影響。因為經濟衰退程度很深,而複蘇又相對緩慢,經濟本來就低於產能在運行。 但是,從長期來看,潛在經濟增速下滑近半帶來的後果並不讓人喜聞樂見。例如,生活水平的提高將會更加緩慢;稅收將會減少而債務負擔將會加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9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