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誰是人球》包括你家長輩 11種人醫師不敢收

2014-06-13  TCW
 
 

 

想像政府頒佈一項新規定:任何車子進到修車廠維修同一零件,政府補貼該修車廠一萬元,超過一萬元由修車廠吸收,且車子修完上路三天內不出狀況,十四天內不再進廠維修;若十四天內又進任何一家車廠,費用可能全部由原修車廠負責。

DRG亦如此,一種疾病一種編碼,健保署給醫院一筆固定支付,且病人住院期間醫療費用超過支付額或有其他併發症發生,部分費用由醫院自行吸收,如果三天內再急診、十四天內再住院,就算到其他的醫療院所急診、住院,健保署會做總歸戶,最後所有的費用將大部分是由原先提供醫療服務的醫院承擔。如果你是修車廠老闆,在這樣制度下,你會接新車,還是接開了幾十年的老爺車?多數老闆一定會婉拒舊車車主:「對不起,這台車我修不好,請另找高手。」

年紀大的老人家,就像開了幾十年的老爺車,在DRG支付制度下,容易成為醫院眼中頭號「賠錢貨」。

以下舉三個醫療現場案例。

案例一:半夜主動脈剝離,硬是開刀吃下來

一、主動脈剝離。振興醫院心臟科主任級醫師張忠毅透露,碰到主動脈剝離病人時,急診室醫師也很辛苦,因為要到處打電話想把病人推出去。而半夜接到這樣「做了虧本、還要被公幹(心臟開刀一次要有九位醫護人員在場,會被其他醫生罵),不開又會被告的病患,」張忠毅還是「吃下來」。

案例二:併發症一堆,醫生檢討還要寫報告

二、糖尿病。外科醫生洪浩雲曾因「不信邪」收過一位糖尿病且年紀較長的病人開盲腸炎,結果開刀後併發症一堆,導致住院天數拉長,讓醫院賠錢,最後洪浩雲只好寫報告,到醫院的會議上自我檢討,說明「為什麼把Case做到賠錢」。

案例三:多一種病就是不行,給付只看編碼

三、老人家。彰基脊椎外科主任洪瑞國最近收了一位老人家,單純的骨折住院,住院之後開始不舒服的喘,其後出現呼吸衰竭,醫師只好插氣管內管,結果又洗腎,最後病患住進了加護病房。因該病患入院診斷原因是骨折,DRG編碼就走骨折,後面多項醫療服務,除了洗腎,其他最後通常會被健保署核刪掉。

聽到這些話,你可能已經默默變人球

那麼,醫生在院方壓力下,會用什麼「話術」讓病人甘願離開呢?

一位不願具名的心臟內科醫師說,如果病人已在內科住院六、七天,做了很多項檢查,可能需要開刀了,但若此時開刀,一定會賠錢,這時候,醫生可能會跟病人說,「你先回去吃藥就好,觀察個幾天,過一陣子再來門診排開刀」或說:「你的病情還沒穩定,這時開刀會有風險。」

一聽到醫生這樣講,病人當然不敢開刀,先回家靜養。但這些話背後的實情卻是「醫院已經通知醫師:這個病人的DRG快用完或是已經用完了,要叫他先回去,十四天之後再來,不然醫院就要賠錢了。」

七月一日第二階段DRG上路,脊椎手術健保給付金額最多只夠支付兩節,做超過三節醫院就要賠本。有神經外科醫師預期,未來在私人醫院可能會發生,病人每次來「只做一節」,把多節的病人推給別人去做。

這時醫生就跟病人說:「你去台大看、你去榮總看,你的病太複雜、很困難啦。」表面上看似為你好,實際上卻因這病人開刀會讓醫院賠錢,醫師不敢接。醫生會很技巧的讓病人「心甘情願」轉診,因為人球如果浮上檯面,引爆爭議,倒楣的還是醫師,所以都轉化為好言勸說的「軟性轉診」。預期未來這種軟性轉診會越來越多,但病人完全不會感覺到自己變成人球。

【延伸閱讀】11大醫療人球高危險群●老人家:抵抗力差,容易有併發症●多重骨折:DRG只夠給付1根●長年洗腎:容易感染併發症●心臟病史:做其他非心臟的手術,也容易心臟病發●高血壓: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傷口不易癒合,拉長住院天數●主動脈剝離:手術費用高,醫院易賠錢●再次手術:以心臟來說,再開刀易導致主動脈斷掉、風險大,且會拉長住院天數●曾經多次開刀:容易沾黏,拉長住院天數●脊椎多節有問題:DRG只能支付一到兩節●有心臟病或高血壓的孕婦:生產過程容易休克、大出血整理:張瀞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3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