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利字當頭:對冲基金的最愛 利世民

2010-03-08  AD





 

高盛上周發表的VIP(Very Important Positions),將487隻對冲基金持有的股份,來一個統計。結果,蘋果(APPL)是對冲基金經理的最愛;13.7%的對冲基金將蘋果納入頭十最重要持有的股份。

也難怪。蘋果確是有它的一套。

蘋果年初公佈要賣iPad,貨物還未上市,大家都已經說要開發這個商機。梅鐸代表旗下的《華爾街日報》,事先張揚會搶灘iPad。《紐約時報》向來走在新媒體平台的前沿,也不會放棄在這個重要戰場。當然,還有各大小遊戲品牌,獨立創作人,都在朝思暮想蘋果商機。

蘋 果的產品就賣得好,舊傳媒、創作人和遊戲設計都多了一條出路,當然,反過來說,蘋果有新產品應市,內容供應商自動自覺配合,也助了蘋果一把。走到今時今日 的共榮共贏,其實也只不過七年不到。2003年4月,蘋果推出了iTunes Music Store,讓消費者合法付費下載歌曲,當時的輿論一致看淡。無他。可以免費下載,又有誰想到,付費下載竟然有市場?

蘋果開發內容無本生利

當天大家都看漏了一件事:網上冇錯充斥無限的免費內容,但人的時間永遠一天只有廿四小時;方便和齊全總有它的價值,消費者也自然願意付上真金白銀。

七 年過去了,iTunes賣了一百億首歌,是美國音樂市場零售渠道的第一位;iTunes這個平台,也賣出了許多電影和電視;在iPhone推出後,也賣出 了廿億個程式……現在蘋果要打入書報市場,市場自然有點期望。別忘了,蘋果不用投資冒險做內容的前期開發,簡單只做收銀機的工作,是近乎無本生利。

單以美國而言,書報加上雜誌,市場一年的消費額仍然有一千億美元,蘋果要在短期內在這個範疇舉足輕重,應該不難吧?究竟是多少個巴仙,這就由得大家各自發揮想像力了。

蘋 果自家的產品既獨步天下,衍生出來的市場也氣勢凌厲,可是,對投資界最重要的卻是遠景故事。今年一月底Steve Jobs在Mac World宣佈iPad規格的同一晚,其實還加插了一段有關蘋果最新定位的宣言:蘋果是世界最大的流動電子消費品生產商,比Sony和Nokia都大。

流動電子消費品,是未來幾十年最大的市場,加上蘋果賣歌、電影、電視、書、報和雜誌的無本生意;二百多美元一股,二十多倍的市盈率,蘋果,仍然非常吸引。

利世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25

中環在線:模擬炒港股7 日賺近倍內地同胞最愛蛟型股 李華華

2010-04-22  AD






 

香港同內地越來 越趨向融合,連炒股都一樣,其實內地股民都對港股有一定認識,咁究竟內地網民鍾意短炒邊一類港股呢?

騰訊(700)旗下騰訊網最近舉辦港股 模擬交易賽,喺初段首7個交易日資料顯示,獲內地股民垂青嘅最重倉股份,都係一啲蚊型股,首推中建科技(261),獲投資股數達31億股;其次係福邦控股 (1041),有14.6億股;第3係杏林醫療(8130),有8.15億股。

捧中建科技福邦杏林

若論股民投資最多嘅港股, 首推就係長實(001),有404位投資者;其次係意馬(585),有333位;第3係杏林醫療,有238位。

個比賽到o依家已經有3萬名 網民參加,到下個月20號結束,每位參賽者網上會有100萬元虛擬投資本金。短短7日成績非常標青,最出眾嘅股民係嚟自北京嘅「學習巴菲特」,至今投資組 合已升值94%;投資港股窩輪組別嘅參賽者仲厲害,回報高達150%,佢就係嚟自貴州嘅「地主3」。

3萬網民參加 各百萬本金

喺 真實世界,揸長線嘅投資者喜好嘅股份同參賽者好唔同。據騰訊證券主編張軍介紹,舊年10月網站提供港交所即時股價資訊服務,每日有成百萬網民瀏覽,而最多 人點擊嘅股份係招行(3968)、國壽(2628)、中移動(941)、中石油(857)、中海油(883)嗰啲巨型中資股,同埋一啲A+H類股份,其實 呢啲都係大家熟悉嘅股份。

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91

既有苦幹精神 又能快速創新 以色列企業成為股神最愛的祕密

2011-7-18  TWM




在漏水率高達二成以上的台灣,一滴水都不能漏的任務幾乎像是天方夜譚。然而若細究以色列的水奇蹟,會發現五%漏水率的成績不僅來自於危機感與科技運用,兼具「苦幹」與「創新」的企業文化,才是成功捍衛水脈的本質。

撰文‧楊卓翰

二○○六年,「股神」華倫.巴菲特打破他自己的投資原則,買下他這一生第一家美國境外的公司。而這家公司,正是以色列的金屬公司── 伊斯卡(ISCAR)。

為什麼向來重視投資風險的巴菲特,會投資戰亂不斷的以色列,甚至當作波克夏踏出美國的第一步?我們的疑惑,在兩家以色列水資源企業中得到解答。

求生存

在最艱困環境中 磨練出最精悍執行力股神看中的,或許是同時兼具「苦幹精神」與「快速創新」特色的以色列企業文化。

關於「苦幹精神」,來自於沙漠民族在艱困環境中的求生本事。

六月二十二日,《今周刊》到了以色列北方城市海法郊區一處工業園區。一下車,在門口迎接我們的,是阿拉德集團(Arad Group)副總裁拉密。一見面,他便輕描淡寫地告訴我們,今天有一場空襲演習,到時候請不要緊張。

他 沒有說的是,這場演習是訓練國民遭受生化導彈攻擊的大型軍事演習,假想敵是黎巴嫩、約旦、敘利亞、伊朗、加薩走廊。簡而言之,就是假想以色列面臨所有鄰國 的同時進攻。事實上,不過就是五年前,阿拉德所在的以色列北方的工業區── 包括巴菲特投資的伊斯卡公司── 就曾受到黎巴嫩四千多枚飛彈的轟炸。

「對於吸引投資人來說,戰爭從來就不是個好故事。」拉密對我們解釋他刻意「淡化」這場演習的原因。但是,從企業公關文宣中,不會提及的故事,其實更能體會以色列企業最精悍的執行力。

阿拉德是以色列最大的水表製造公司,占有以色列八五%的市場。不只如此,以色列本地營收只占阿拉德總營收的二成。它絕大多數的生意,來自美洲、歐洲及東南亞等五十多國。

在 水資源管理領域,阿拉德可以說是以色列面向世界的招牌,同時,它也是最具歷史的本國企業之一。阿拉德成立於一九四一年,在以色列建國之前它就存在。阿拉德 集團的前身是政府掌控的集體農場(類似人民公社的經濟制度),隨後才轉型發展成為私人企業。因此打從企業成立,阿拉德就把國家的發展當成自己的任務。

「我在這裡工作四十四年,沒有一天停工過。」在話題轉到當年的黎巴嫩戰爭時,年近七十歲、原本坐在會議桌旁不發一語的技術長西蒙,突然打開嗓門。即使是在和平地區,從不停工已經很困難,更何況過去四十四年以色列經歷了六場大戰爭,死傷無數。

西蒙接著說,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六年的黎巴嫩戰爭,當時的黎巴嫩真主黨掀起了對以色列的空襲。那一年,根據以色列官方調查,有四二二八枚飛彈落在以色列北部,就在阿拉德的工廠不遠處。

「就 算是最緊張的情況,我們也沒有停工。」西蒙回憶,在情況最緊張的那幾周,政府終於發布了停止上班的命令。「但是,倫敦的訂單並不會因為以色列政府的停工命 令就延後。像很多以色列的企業一樣,我們告訴員工,自行決定是否上班。」西蒙記得,那天早上開車上班時,因為有生化飛彈的威脅,所以看到每個人都戴著政府 配發的防毒面具。「我在車上沒有時間緊張,急著思考的是,如果現場員工太少,人力應該如何調配。」沒想到一進廠房,西蒙看到大部分的員工已經到了自己崗 位,甚至比平常更準時。「我的心頭一震,衝進辦公室,免得員工看到我眼眶泛紅。」

執行力

即使發布空襲警報 依舊能正常交貨「我印象很深,不是因為那幾千枚落下來的飛彈。而是因為,那一季的產量居然比平常都還要高。」巴菲特看中的,正是這種精神。

事實上,巴菲特所投資的伊斯卡金屬公司,和阿拉德集團有著相同的經驗。在巴菲特投資伊斯卡金屬二個月後,黎巴嫩發射的一枚飛彈擊中了伊斯卡所在的工業園區。

當時,伊斯卡的總裁沃海默親自打電話給巴菲特說:「華倫,對你來說,或者對我們全世界的客戶來說,以色列沒有戰爭。」言下之意,不論以色列國內的戰況多糟,他都能夠如期交貨。

這正是以色列堅不可摧的企業價值所在。《雪球:巴菲特傳》的作者艾莉斯.舒德解釋巴菲特的看法。她指出,巴菲特所認定的企業價值並不建立在廠房或是技術,而是伊斯卡在最糟的情況,也要堅持於滿足客戶需求。

不過,阿拉德的價值並不僅僅於此。像以色列所有的企業,阿拉德身上流著創新的血。這家七十歲的傳統製造業老品牌,在二十年前決定大膽跨進科技領域。

八○年代,以色列的自來水管漏水率曾一度高達三成,「以國家發展為己任」的阿拉德,為了建起滴水不漏的守護網,開始研發智慧型水表AMR,讓水表自動回傳流量資訊,它把研發部門獨立出來,成立了Arad Technologies,每年投注在R&D項目上超過七%預算。

終於,經過長達二十年的摸索,在○二年阿拉德成功整合了3G技術,推出了以色列「護水」的關鍵角色,每三十秒就能回傳一次水量資料的高科技水表。

這樣的創新故事,在以色列企業當中屢見不鮮,而近年來最具代表性的,即是艾米爾(Amir Peleg)和他所創辦的塔卡度公司(TaKaDu)。這家公司,甫被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y Forum,WEO)評為「二○一一年度科技先鋒」。

如果說阿拉德遍布全國的精密水表就像人體的感應神經,那麼,塔卡度研發出來的水資源管理系統,就是判讀這些資訊的大腦,甚至,能在水管漏水的前九天就能預先判斷,並且,能將區域的漏水率降至二%。

今 年四十九歲的創辦人艾米爾,早在年輕時,就已展現他的科技頭腦與發明長才。少年時代曾經贏得以色列國內發明競賽的青年特別獎,自一九九一年起,剛從學校畢 業的艾米爾,就走上了創業之路,成為生產檢測儀器的EVS公司共同創辦人之一,負責歐、亞市場行銷工作。九六年,充滿創業精神的他成為EVS開拓美國市場 的不二人選,赴美成立EVS美國公司。

二○○○年後,艾米爾的創業腳步轉進軟體領域,先後創立了一家手機遊戲軟體公司,以及網路顧客資料分析公司YaData。而後者,則在○八年被微軟以三千萬美元的價格收購。這筆資金,成為他再一次創業、轉戰水資源市場的創業基金。

靠自己

找 商機 就算失敗都是值得的經驗「你或許覺得,我的人生似乎總在尋找新的商機,但在以色列,我不是特例。」艾米爾說,以色列不但資源少,甚至,因為與鄰國之間存在 政治緊張,所以也不易透過區域貿易,用僅有的資源「以物易物」。「以色列人從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要什麼,就要靠自己的雙手做出來!」他解釋了以色列人富含 創業精神與創新能量的民族性。

他自承,自己的創業之路相對順利,但他卻不是用「失敗」這個字眼,解讀其他創業失敗的同胞,「創新,就像是走 在眾人的前面推動革命,這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強調,創新的成功往往需要累積許多失敗的經驗值,「所以,一個人創新失敗,對於其他人或國家來說, 反而像是一次有價值的『犧牲』。」「我對這個國家的前景非常樂觀,就像我說的,每個人都有創新的基因,這裡有成千上萬像我一樣的人,隨時準備『犧牲』,為 下一次的成功創新累積經驗值。」艾米爾大笑著說。

但他並不是在開玩笑,以色列的新興企業數量成長速度,超越了任何一個國家。阿拉德古老傳統的苦幹精神,和塔卡度快速創新的冒險精神,在以色列交織成一套滴水不漏的保護網,而當兩個看似兩極的文化兼容一體,也造就出以色列企業的強大優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31

串聯兩岸業務 全球第二大建築師事務所將登台 香港三大富豪最愛用的建築師


2011-11-14  TCW




全球第二大建築師事務所凱達環球,二十六年前是一間只有三位員工的小事務所,建築師出身的英國籍創辦人紀達夫,卻可以打破區域的藩籬,將公司發展成擁有一 三○○位員工的跨國建築師集團,營收高達二.二一億美元。

撰文‧梁任瑋

建築師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最本土的行業,脫離一個區域,就得適應不同文化設計,但他的公司不但有本事在全球四大洲有三十五家分公司,生意還做到非洲去,他 就是凱達環球(Aedas)建築師事務所主席紀達夫(Keith Griffiths)。

凱達環球目前是全球第二大、香港第一大建築師事務所,香港三大財團長江實業、恆基兆業、新鴻基都是他的業主,香港凱達環球去年營收高達二.二一億美元,光 是香港就有七百名員工。二○○八年金融海嘯時,香港凱達環球一口氣裁員一一五位,還一度成為香港大新聞。

亞洲市場是凱達環球的大本營,有一三○○位員工,十月底,紀達夫帶著凱達環球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韋業啟、北京分公司總監溫子先悄悄來台拜訪。他的計畫是三 年內來台灣成立分公司,將兩岸三地的建築設計業務串聯起來。

外籍兵團建築師來勢洶洶

事實上,台灣建案規模過小、找外國建築師設計不符成本,但吸引像紀達夫這樣的大師登台搶生意,主要是看好兩岸的房地產商機,隨著凱達環球進軍台灣市場,地 產業恐掀起一股外籍兵團建築師的熱潮。

創辦凱達環球的紀達夫,出生英國西南部鄉下威爾斯。五、六歲時,他就特別著迷空間感與光影變化,因為威爾斯日照不多,他印象中,陽光照射到屋內桌角的陰影 總是如虛線般斷裂,那是一名孩子接觸建築的源頭,喜歡畫畫的他,最後也如願走上建築師這條路。

靠購併壯大 登上事業巔峰一九八二年,紀達夫跟隨英國知名建築大師諾曼.佛斯特(Norman Foster)到香港設計匯豐銀行總部,開啟他與香港的不解之緣。「我很幸運在那個時候來到亞洲,趕上當時香港經濟準備起飛的時機。」紀達夫說。

一九八五年,紀達夫在香港自立門戶,成立建築師事務所LPT。雖然草創時期只有三位員工,在天時地利人和條件配合下,紀達夫接案量越來越多。但他發現,光 在香港發展是不夠的,如果不能與紐約、巴黎、倫敦、東京接軌,在他眼中永遠就只是一家本土公司。

二○○○年,企圖心旺盛的紀達夫,趁勢合併有一一四年歷史的英國老牌建築師事務所AHR,並將LPT與AHR兩家公司改組為凱達環球,這個關鍵抉擇,不但 讓紀達夫的建築事業登上頂峰,也讓凱達環球有機會晉升為跨國建築師集團之列。

然而,凱達環球真正的轉型成功,在於紀達夫將建築設計與企管經營,兩個毫無交集的平行線產生交集。一開始,凱達環球也只做香港的公共建築、住宅案,後來因 為業務擴展到海外,才陸續到東南亞、美洲、歐洲與中東成立分公司。這些散落在海外的三十五家分公司,因為大量採用本地建築師擔任總經理,不僅可以充分滿足 當地的客戶,還可以跨國支援新任務。

靠經營管理 全球無縫接軌「因為每一位建築師各有所長,有的擅長機場、車站公共建築,有的熟悉辦公大樓規畫,我們打破過去建築師各自為政的運作模式,建立了一個集中管 理的組織平台,我稱之為『神經式網絡管理』。假如有一家中國建商想到杜拜蓋摩天大樓,我們不但有中東分公司可以服務業主,甚至也可從全球兩千位建築師中找 到最適合者調派到中東。所以凱達環球的總部在哪裡一點都不重要,建築師的工作地點是繞著全世界跑。」紀達夫說。

擁有建築師斯文外表的紀達夫,談起經營管理,宛如精明幹練的執行長。記者問他是藝術家還是生意人?紀達夫大笑說,藝術家與生意人並不矛盾,畢卡索是一位出 名的畫家,也是成功的生意人;畢卡索也非常懂得控制產量,提高畫作的價值,「出色的建築師應該是要達到客戶要求,並遠遠提供超越客戶所需要的。」回歸建築 師理想面,紀達夫認為,這才是一位成功的建築師應該具備的基本條件。

凱達環球

成立時間:1985年

負責人:紀達夫

主要業務:建築設計規畫

2010年營收:2.21億美元台灣成為國際大咖建築師競技場過去一年來,港、日、美、歐知名建築師事務所紛紛來台與台灣建築師搶飯碗。以擅長新古典 (ART DECO)建築風格的香港巴馬丹拿建築及工程集團(P&T)為例。這幾年趕上台灣房地產推案熱潮,非常積極接案,目前在台已承接數十件豪宅外觀設 計案,堪稱外籍建築師事務所最大贏家。

此外,熟悉東方人喜歡的建築式樣的日系建築師,也頗受台灣建商青睞。例如設計東京都廳的建築師丹下健三,10年前因來台規畫「宏盛帝寶」外觀打響名號。近 年他的兒子丹下憲孝也延續父親腳步深耕台灣市場,目前在新店、板橋都有案子。

另一股在台灣建築市場異軍突起的勢力,是英國兩大知名建築師理察.羅傑斯(Richard Rogers)與諾曼.佛斯特(Norman Foster),理察因為設計過全世界最貴豪宅英國「海德公園一號」,吸引元利機構董事長林敏雄重金禮聘他來台灣設計「信義聯勤」豪宅案;還有欣翰建設在 士林官邸旁的建案也委由理察操刀。

而曾經設計過瑞士再保險公司在倫敦「子彈摩天樓」的建築師諾曼,目前有台灣建商打算邀請他在台北信義計畫區設計豪宅。

還有一種是外資地產公司來台推案,直接找自己熟悉的建築師來台合作,例如港資私募基金豐泰地產即將在天母推出的「星懿」,就請來紐約知名華裔建築師 Calvin Tsao設計,有大師加持下,預估每坪房價將挑戰150萬元以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48

台南小子 把酒國最愛變國際精品



2011-12-26  TCW




十二月十三日這天,亞洲時尚界和 投資界的眼光都投向上海浦東,兩岸三地名流齊聚香格里拉酒店,有如辦喜事般,人聲鼎沸。

「我們終於踏入了中國,」全球最大精品集團LVMH集團南亞、東南亞、中東區總裁達卡藍(Ravi Thakran)宣布,隨著他的字跡落下,LVMH集團在亞洲投資的第一個服飾品牌,也是在中國的首樁投資,終於定案。「我們要帶領亞洲的品牌,走向世 界,賦予他們在世界上新的地位!」他難掩興奮的說。

LVMH集團首樁中國投資案,投資的對象欣賀集團,它的老闆不是大陸人,而是出身台南的孫瑞鴻。

「今天簽約很開心,我覺得努力終於有人注意到了!」孫瑞鴻對本刊說,「它(LVMH)賞識我們,來找我們,我們也很開心啊,」場內擠滿鎂光燈,賓客也搶著 和他道賀,一貫低調的孫瑞鴻,卻寧願在陽台上和好友抽菸、談天。

中國已是國際品牌廝殺的一級戰區,從國際精品到日前台灣為之瘋狂的ZARA、優衣庫(Uniqlo),各大品牌早在中國布局已久,對華人品牌而言,這是最 大的機會,卻也是最艱難的挑戰。「而他們還能一邊擴點、一邊保持單店營收高成長,這是很困難的!」台灣紡織業拓展會秘書長黃偉基說。

從林森北路發跡被戲稱為「小三和小姐最愛」服飾

孫瑞鴻的欣賀集團,從卓雅(JORYA)、恩曼琳(ANMANI)兩個品牌起家,二○○六年之後,欣賀在中國快速擴張,成為擁有六個品牌、近七百家門市的 服飾集團,「他們這六年營收從人民幣兩億元衝到二十億元!」黃偉基說。

這,正是LVMH主動上門的原因。

但在這之前,欣賀兩字,卻與精品毫無干係,甚至因為念服裝設計出身的孫瑞鴻,曾在台北市酒店業林立的林森北路、金錢豹附近開設店面,受到歡迎,而被服飾業 界戲稱為「小三和小姐的最愛」。直到來到中國,欣賀的品牌,才有了逆轉的機會。

西進中國闖天下金融海嘯大開旗艦店,翻轉品牌印象

望著上海黃浦江畔的夜景,孫瑞鴻回憶,「一九九七年來到陌生的大陸……,第一個最大的難題就是通路,第二就是自創品牌在大陸的困難度。沒有資源、沒有認 可……,生產的衣服沒有地方賣,」帶著一手創立的品牌來到新市場,卻立刻被庫存壓的喘不過氣。

「還好那時候批發的市場在廣州很蓬勃,我就以在台灣自創的品牌ANMANI到廣州設立批發的檔口,JORYA還是繼續往商場發展。」孫瑞鴻用兩手策略,慢 慢的用JORYA打開自有品牌名號。

「我們印象最深刻的,不只是店面的經營、產品的精緻,還有管理階層、領導者的品質,」達卡藍說,「孫先生是世界上最有企業家頭腦的設計師之一,羅先生(欣 賀總經理羅永暉)則擁有零售業豐富的管理經驗,這是在產業中,你最期待看見的組合。」

孫瑞鴻負責帶領設計師團隊,羅永暉二○○六年加入掌管通路,形成了欣賀在中國成長的管理組合。曾經在通路上摔了一跤的孫瑞鴻,如今,也因通路經營再起。其 中的關鍵一戰,就在二○○八年的金融海嘯。

這是欣賀二十年來最大膽的一步,金融海嘯之下,欣賀決定逆勢投資,一口氣在北京、上海、成都開了三家旗艦店。

「東方廣場的人都嚇了一跳,怎麼一天就決定租了!」羅永暉回憶,二○○八年JORYA在北京籌設旗艦店,是東方廣場的第二大店,「那是北京最高級的 shopping mall之一,在一樓有個大眾汽車做了八年的位置,它覺得金融海嘯壓力很大、想放棄,」羅永暉說,「你想大眾汽車都不敢去做,在他們(東方廣場)眼裡,我 們一個國內的品牌怎麼敢去做?」

當時的JORYA尚未建立起精品形象,在以「淑女」為定位的中國品牌中,一件洋裝平均超過新台幣一萬五千元,瞄準中高端的市場,品牌印象卻未跟上。

選擇危機入市,翻轉品牌形象,欣賀承擔極高的風險,「一年租金就新台幣七千五百萬元,很多品牌它一個店一年也不會做到這個數字,更何況這只是租金,」但同 個店面還有兩大國際品牌也在探詢,羅永暉不敢怠慢,隔天就拍板定案。

當時欣賀設定一年內要達到一億元業績,「結果到一年半就達到新台幣五億元的成績!」羅永暉說。

翻身中高階品牌售價比國際精品低,成競爭優勢

除了大型旗艦店與國際精品比鄰,JORYA在各城市也以百貨公司為主要通路,讓消費者慢慢建立起JORYA高級品牌的印象,但實際售價卻因稅制,還比國際 精品低上許多,JORYA的競爭優勢,就此浮現。

任職過中國兩大服飾品牌的安正時尚集團總裁特助黃浩然觀察,與其他中國品牌相比,JORYA的門市數量不算多,但以單店業績來看,卻是佼佼者。「這樣的品 質和價格帶,他們是真正抓住了大中華市場的中高階需求,」L Capital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黃晗躋指出。

在中高端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後,欣賀挑戰國際巨擘們到不了的二、三線城市,要打深中國各地市場。

深入二、三線城市加盟商整合進總部,變開路大將

中國各地消費水準和硬體設備都有差異,對單一企業而言,很難在金字塔的兩端同時成為贏家。

但隨著中國發展重心移轉,誰能越早布局二、三線城市,誰才能真正抓住成長動能,欣賀以六個品牌進攻不同的市場區隔。「我們針對每個城市都訂定不同的目標, 然後去超越,我不是拿一張牌去打天下,是拿很多張牌,針對不同的市場去投放。」羅永暉說。

但要讓六個品牌同時運作,管理難度跟著提升,原本欣賀各門市的營運,近九成採加盟模式,各家經銷商用相對微薄力量替品牌行銷,成效不彰。讓欣賀開始轉變管 理模式,進而發展出現在欣賀內部的特殊直營模式,至今直營比率已經高達九成。

現在欣賀集團下的各門市櫥窗到銷售員的化妝,都由總部直接管理,將加盟商整合,由總部直接管理的同時,仍保留市場開發空間,鼓勵各地幹部開拓新市場。

「他們很認真的去經營經銷商的關係,」伊林模特兒經紀公司總經理陳婉若說,十三日簽約儀式後,孫瑞鴻、羅永暉還特地設宴招待各地經銷商代表。

對欣賀來說,每個地區的經銷商代表,不僅負責銷售、也承擔開拓新市場的責任,「我們每一個地區的管理者就是耳目,因為這個地區我就交給他做啊,除了現有的 店,下一家店也和他的收益有關係,」羅永暉說。為了讓這些經銷商與欣賀緊密合作,欣賀讓中國各地經銷商的分紅,與欣賀每家店的收益做連結,他們就成為孫瑞 鴻在中國每個城市的先鋒部隊。

未來要拚ZARA進攻低價的快速時尚和男裝

為此,欣賀砸下大量教育成本,每一級員工每年都必須接受六種訓練,不同層級有不同內容,最長可達到一週。

現在,欣賀每開一家新門市,只需一星期時間。

黃浩然分析,國際品牌要進入中國市場,最大的問題是通路經營,每個地域都面臨到物流、人才、店面等問題,反而讓在地的代理商,對出貨的母公司有較大的話語 權。走全面直營的路,管理成本又會過高,讓急於布局中國的外商,不願輕易踏出腳步,只能在一線城市駐足。

欣賀在直營與地區代理間創造的新模式,成了國際品牌在大陸市場的解方。LVMH集團與欣賀換股,著眼的就是這塊大餅,旗下很多二、三線的品牌,可藉由欣賀 的代理,由旗下的經銷體系進入整個中國。

未來,欣賀要為集團拼上最後一塊拼圖。「明年年底會有第七個品牌,這已經非常非常吃力……,但我們看到ZARA、H&M的產額,相當的 大,」羅永暉表示,低價的快速時尚和男裝代表的是更大的客層,卻也是欣賀獨缺的品項,第七個品牌QDA,背負著期待。

儘管在中國嘗到了成功的滋味,孫瑞鴻不敢停下腳步,「我不敢冠上台灣之光的名稱,要再努力……,明年澳門、新加坡、香港、日本,都在計畫之中。」從台南出 發,擺脫外界的刻板印象,孫瑞鴻走向國際舞台的路,終於見到曙光。

【延伸閱讀】中國近700家店,從少女賣到熟女——欣賀集團旗下6大品牌布局

品牌名:JORYA定位:精品服飾價位:中高門市數:139

品牌名:JORYA weekend定位:少女精品價位:中高門市數:82

品牌名:ANMANI定位:成熟女性價位:中門市數:142

品牌名:GIVH SHYH定位:前衛個性價位:中門市數:104

品牌名:CAROLINE定位:商務簡約價位:中門市數:40

品牌名:AIVEI定位:大眾實穿價位:低門市數:190

資料來源:欣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24

高檔鞋代工王 5年變跑趴最愛名牌

2012-1-2  TCW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晚上八 點鐘,氣溫攝氏零下七度的北京朝陽規畫藝術館,舉行了一場新鞋發表會,三年前去世的九興(Stella)控股集團創辦人陳建民,在這一天化身成為JKJY 的新鞋品牌。

陳建民(JY)是全球精品女鞋代工大王,跟九興現任董事長蔣至剛(JK)一起創立九興,建立了精品女鞋代工王國。二○○六年,陳建民不認為台商只能做代 工,於是推動了九興自創品牌,推出第一個品牌StellaLuna。

五年來,StellaLuna從上海淮海中路的第一家店,到今天有二百一十五家店,每雙鞋均價人民幣兩千元(約合新台幣一萬元),連同旗下第二個品牌 What For,今年前三季在中國的營業額成長六○%,兩品牌前三季合計營業額達六千三百二十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十九億元),九興的自有品牌抓緊了粉領新貴追求時 髦的一顆心,甚至更細分到派對女王最愛的跑趴鞋,在中國綻放光彩。

在嚴格執行淘汰制與品牌審查的考驗下,StellaLuna從新光天地開幕到現在,都在一樓最顯眼的地方擁有專櫃,始終跟國際精品在同一區塊,沒被這一波 國際品牌進軍中國的潮流中被打倒,九興證明了台商製造,只要敢夢、敢拚就能站穩一席之地。

二○一二年,九興品牌業務還要再成長六成,九興執行董事暨創意總監齊樂人說,最大成長動能來自中國。也就是說,九興在代工王國之外,正在中國一步步建立了 走高級時尚流行品牌的王國。

替全球精品、流行商品代工製造的台商很多,全球知名品牌背後幾乎都有台商的影子,為何九興能夠突圍而出?

第一是品質、第二也是品質、第三還是品質,齊樂人說出了第一個關鍵,他回憶剛進入工廠工作時,陳建民、蔣至剛每天就是早上七點半進工廠到晚上十點半才離 開,每天都在追求做全球最好的鞋子。

而品質也正好是品牌的「代言人」,自動會幫產品宣傳。

齊樂人說,當年陳建民告訴他,九興能夠替國際精品做這麼好的鞋子,一定也可以自創品牌做自己的鞋子,所以陳建民決定走自有品牌的路,也是他想出了品牌的名 字,例如Luna是希臘神話的月神,JKJY則是用自己的名字創品牌。

一年必辦兩次秀提早三個月規畫,媒體明星都到齊

二○○八年陳建民去世了,品牌業務全交給了齊樂人。從二○○六年開始,九興堅持每一年辦兩場秀,到今年總共辦了十場,每場最少邀請五百人,把辦秀當成是品 牌必要做的事情。

辦一場秀並不是簡單的事情,九興的秀按照國際規格辦,一場要花人民幣兩百萬到三百萬元,相當於新台幣近一千五百萬元,等於一年下來要花三千萬元在辦秀上 面。站在會場,就可以感受到九興辦秀的規模,完整的大場地,雞尾酒、魚子醬,還有跑趴要動員的中國媒體、名模、兩岸明星以及名人,這些背後都需要經費以及 預算支援。

每場秀還要事先三個月就要研究,這一季要做什麼產品、是什麼風格、又要用什麼故事展現出來設計的精神,齊樂人說:「如果就是模特兒出來走秀,把產品展示出 來,這樣的活動不如不要辦。」所以每場秀都要展現不同的風格與主題,藉由這樣的方式賦予品牌新意義。舉例來說,這一次推出的JKJY男鞋品牌,就是以女孩 心目中的男人的方式來演一場舞台劇。

花大錢辦秀,建立的是品牌知名度與認同,上中國知名的大眾點評網,可以看到大陸消費者對StellaLuna的評語:設計感很強,鞋跟大多都在十公分以 上,讓大多數女生有點懼怕的高度,而且價格也很高;冬季的鞋子可以賣到人民幣三千到五千元,相當於新台幣兩萬元以上。

處於正在高速發展的中國,這些粉領新貴即使今天還沒有能力買StellaLuna,也會設立目標,有一天一定要穿上他們的鞋踩向高階族群,這個夢,也成為 StellaLuna最大的成長動力。

訴求流行精品鞋設義大利設計室,跟緊大品牌潮流

所以九興開店也是跟著國際精品走,定位成為中高檔的時尚流行精品鞋,也因為設計風格強烈,在台灣鞋界,StellaLuna被同業定義為派對鞋,最適合跑 趴的時尚派對場合穿。這樣,也跟國際精品品牌有了不同的市場區隔,跟代工業務的衝突就不會這麼大了。

為了品牌與時尚感,九興今年在義大利建立專屬的設計室,第一是要義大利人的設計感與創意,第二是抓住國際潮流,齊樂人說,義大利是設計的重鎮,設計師都在 那裡,可以知道目前設計的潮流,才不會讓九興的設計方向與國際大品牌走進不同的方向。

也因此,九興也在中國創造一個形象,一個血統來自義大利的品牌。

懂開店也懂關店每月檢討關多少店、去哪設點

從代工工廠轉型到品牌,第三個挑戰是通路。齊樂人說,通路就是細節,從開店選擇、管理、到門市銷售都要管。

StellaLuna第一家店開在上海淮海中路精華地段,周邊都是精品與名表店。

齊樂人說得很明白,他說,真正的上海人不會在那邊買東西,這裡已經塑造成為國際精品聚集的地方,所以店租雖然貴,但在這裡開店就是樹立品牌,不是以賺錢為 目標,淮海中路店只要能打平、不賠錢就好。

在淮海中路開一家店並不簡單,上大陸網站百度查月租金,StellaLuna所在的精華地段,普通店面每月租金要人民幣三十萬元,一年下來要新台幣一千七 百五十萬元,這樣的品牌廣告費並不便宜,但進駐淮海中路已成為國際精品進軍中國的必爭之地。

第二,在中國不僅要會開店,也要會關店;九興每個月都要檢討開關店的策略,有時候甚至是每月開的店跟關的店一樣多。齊樂人說,每個月都在研究中國哪裡又有 新的購物中心開出來,一有精品進駐就要考慮去那裡設點;每個月也要檢討關店的策略,因為中國A級城市會變成+A,B級會變成A級城市,出現更多A級的購物 中心與店面,但過去A級的店也可能變成B級的。

這一次在北京朝陽規劃藝術館,九興的員工與幹部也在現場看秀,因為,會開店也要會訓練店鋪的人賣鞋子,每年辦兩場秀,九興都會將各地分店的主管或幹部送到 北京或上海看秀,讓他們體驗秀場的氛圍,知道品牌的價值與意義,也才知道怎麼跟消費者說故事賣鞋子。

二○一二年,九興把展店目標放到歐洲,在巴黎香榭麗舍大道開兩家店,這個策略一是越是在不景氣的時候越是投資,第二是證明九興的品牌也能立足在國際舞台, 證明自己的設計能力。

同時中國將展開大展店,新品牌JKJY將展店,預計整個九興含所有品牌的展店目標到五百家店以上,而且JKJY也走每雙鞋均價人民幣兩千元以上中高價路 線。

長遠的目標,齊樂人用很篤定的眼神告訴我,整個自有品牌規模要跟九興的代工事業一樣大,以今年的營業額估計就是近十三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四百億元),因 此,九興的品牌事業跟中國內需市場一樣,還有一大段的路正要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20

林書豪:「左宗棠」之後紐約最愛的亞洲人

http://www.infzm.com/content/71068

每年2月是美國的「黑人歷史月」,人們以此紀念黑人在美國歷史上遭遇的重重困難,並讚頌他們為這個國家做出的諸多貢獻。

但今年2月,亞洲小夥林書豪搶了黑人的風頭。從4日起,這個從前默默無聞的籃球後衛突然崛起,帶領紐約尼克斯隊在NBA豪取七連勝、打破一系列記 錄,引發了一波媒體風暴。人們甚至開始用他的姓Lin組詞,說他的表現「林神奇」(Lincredible),人人都愛「林贏家」(Linner),大家 都患了「林瘋狂」(Linsanity)。

黑人喜劇演員Larry Wilmore在夜間脫口秀節目中,對紐約尼克斯隊把工作如此「外包給亞裔」大為不滿,他調侃道:「又一件我們黑人的寶貝被搶走了!爵士樂、搖滾、黑人英語,現在居然輪到了籃球?」

電視屏幕上的林書豪在接受採訪時說:「我感覺自己像做夢一樣……好像自己正在一個夢裡。」

演播室中的Wilmore立即大聲喊道:「你也有一個夢想?不對不對不對。悠著點吧,你這個尼克斯小夥,『馬丁·路德·宮保』!那是我們有一個夢想,好吧?」

「紐約有個亞裔會打籃球哪」

林書豪的確有一個夢想,那就是籃球。

他大紅大紫之後,網友們甚至挖出了他6歲時就開始練球的視頻。但在20天以前的美國,可能沒有幾個人會在意他那不著調的夢想。不為別的,就因為他的膚色就足夠了。

NBA2010-2011賽季的上場球員比賽時間如果按種族統計,75.5%的時間由黑人統治,白人球員上場時間佔17.7%,西班牙裔球員時間佔 6.4%,剩下0.4%的時間才分配給其他族裔。那個賽季,全NBA的亞裔球員只有姚明、易建聯和林書豪3個人,後兩人上場時間少得可以忽略不計,而姚明 很快就因傷退役了。

一位脫口秀主持人在林書豪化身「林瘋狂」之後,開場便講:「最近有什麼大新聞麼?敘利亞問題?還是羅姆尼在老家的初選被打敗?不!真正的新聞是,紐約有個亞裔會打籃球哪!」

在林書豪爆發之前,他每次進入紐約尼克斯隊的體育場,麥迪遜花園廣場時,保安都會問他是不是訓練員。而他早年在高中校隊時,一次在金門公園旁的Kezar體育館準備籃球賽,別人幹脆問他是不是來打排球的。

對陣湖人隊之前,科比表示從未聽說過林書豪。然後林書豪切瓜砍菜般地在天皇巨星的場上拿下了38分。推特網友Pwnteam說,「科比終於發現,『林書豪』不是在工廠裡給他生產耐克鞋的小孩的名字啊!」

《亞裔美國夢》作者、華裔女作家謝漢蘭(Helen Zie)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林書豪之前被上百所籃球名校拒絕,先後被3支球隊裁掉,與他的亞裔身份絕對有關。「在美國,很少人相信身材嬌小的亞裔能夠在 NBA賽場上成功。在絕大多數人的印象中,亞裔就是讀書好、工作勤奮的代名詞,談到體育,那還是算了吧。」

從哈佛大學畢業後,林書豪參加了2010年NBA選秀,但根本沒人看得上他。儘管他拿到了勇士隊的合同,但其間被頻頻下放到下級聯賽NBDL的雷諾大角羊隊,整個賽季,他的場均得分只有2.6分,命中率38.9%。隨後,他接連被勇士隊和火箭隊裁退。

2011年12月27日,林書豪終於幸運地拿到紐約尼克斯隊的合同。那天他在微博上興奮地寫道:「感謝神給我機會成為紐約尼克斯的隊員!」

他在尼克斯再次被下放到NBDL聯賽,幸而很快又被召回。

2月4日,對陣新澤西網隊時,林書豪終於爆發了。他贏下了25分、7個籃板和5次助攻,從此一發不可收。

此前的尼克斯掙紮在傷病和糟糕無比的戰績中,林書豪給紐約人帶來了希望。推特網友Neal Brennan說,「林書豪是左宗棠之後紐約人最喜歡的亞洲人。」

左宗棠?是的,在美國最受歡迎的中餐招牌菜之一就是「左宗棠雞」,傳說中是清末湘軍名將左宗棠當年愛吃的一道炒雞塊。

哈佛畢業生「入侵」NBA

2月20日,ESPN網站上出現了「你最願意成為以下哪位哈佛畢業生」的調查,在超過1萬張的投票中,林書豪以29%的票數力壓總統奧巴馬 (12%)和著名脫口秀主持人奧布萊恩(Conan O'Brien)。當然,這裡最受歡迎的哈佛校友是另一位年輕人,Facebook的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他獲得了49%的投票。

人們印象中的哈佛畢業生,如果不成為學者,那就要麼去華爾街做證券交易,要麼去律師事務所做成金裝律師。打NBA?這對哈佛學生來說可比當總統還難。

哈佛大學包攬了44任美國總統之中的8任,但在成百上千的NBA球員中,卻一共只有過4名。上一次有哈佛畢業生打NBA還是在1953年,那時林書豪的父母甚至都沒來到美國。

NBA也絕對不是按學歷論英雄的地方。甚至恰恰相反,聯盟最火爆的球星科比和詹姆斯都是高中生球員。

哈佛+亞裔,沒有人能看到林書豪在NBA的前景。謝漢蘭回憶說,在她小時候,從中國移民來美的父親總是提到「Chinaman's Chance」(中國佬的機會)這個詞,這個美國俚語則代指「沒有機會」。在美國人心目中,中國人只會埋頭勤奮,卻找不到機會,無法取得成功。

於是,林書豪的哈佛經濟學學歷也成為了吸引公眾眼球的地方。

有網友開玩笑說,紐約尼克斯聘用林書豪真是賺大了,他不但能得分,還能幫隊友的孩子補習數學!還有人說林書豪在業餘時間可以幫全隊隊友報稅,或者請他幫忙解決歐債危機。在林書豪率隊乾淨利落地打敗湖人隊時,評論員說:「林書豪以搞定SAT數學考卷的效率搞定了湖人!」

林書豪的影響遠超出紐約,有人幹脆吐槽稱,南洛杉磯的黑人小夥開始把褲子往上提,而且猛學微積分了。

黑人喜劇演員Wilmore則在脫口秀節目中一本正經地表示,他相信亞洲人對籃球的「侵略」是他們對奈爾·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的報復。泰森是美國著名的天體物理學家。

「科學?!那才是亞洲人的本行,」Wilmore說,「我們黑人討論過了,正式要求泰森先生停止科研活動,讓他去演情景喜劇!去演個搞笑老爸什麼的!亞洲人,把我們的寶貝籃球還給我們,我們就算扯平了吧?」

「為了神的榮耀」

1988年8月,林書豪生於加州舊金山灣區帕羅奧圖,父母均為來自台灣的移民。他是典型的「美國製造」,球打得好,他張口就是感謝上帝。

林書豪的父親林繼明為台灣本省人,祖籍福建漳州,但在台已經是第八代。1977年,林繼明考取美國普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畢業後加入美國國籍。林書豪的母親吳信信也生於台灣,後隨其母移民美國。但林書豪的外公外婆都是浙江人。

於是,隨著林書豪急速崛起,成為填補姚明之後空檔的華人籃球偶像,太平洋此岸,海峽兩岸的球迷開始了一場「林書豪爭奪戰」。每一方似乎都有理由宣稱,林書豪自古以來就是「我們這兒」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新華社甚至發文開始分析林書豪加盟中國男籃的可行性,稱「呼聲大、難度高」,探討如何將『呼聲』轉化為現實。

籃球評論員楊毅則說,「林書豪是純粹的基督教家庭長大的美國孩子,怎麼可能給中國隊打球呢?說不定,有朝一日他會代表美國隊跟中國隊對決的。甚至有可能他會代表『中華台北隊』打球,畢竟申領台灣護照不需要放棄美國護照。」

林書豪自己倒並不特別在意,他曾說:「你可以稱我為一個台灣(Taiwanese)籃球運動員、一個華人(Chinese)籃球運動員,或就是一個籃球運動員……我以身為一個華人(Chinese)感到驕傲,我為我的父母來自台灣驕傲。我感謝上帝給我這個機會。」

中央電視台體育評論員於嘉在去年5月,見到了與家人在一起的林書豪。於嘉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印象中的林書豪懂禮貌、害羞、家教非常好,而且是一個很虔誠的基督徒,說話總帶著「神」、「主」之類的字眼。

楊毅也說:「林書豪有今天正是因為他的信仰。他在非常低谷的時刻,也並不顯得苦悶和絕望。他總是說,這是神現在給我一些痛苦,這是他給我的歷練,我最終會獲得機會的。」

要知道,在林書豪轉變命運的2月4日的比賽之前,他幾乎已經要被紐約隊拋棄了。NBA規定,球員非保障性合同轉為保障性合同的截止日期是2月10日。也就是說,當時只有非保障性合同的林書豪,幾乎鐵定要在不到一週後被球隊裁退了。

林書豪推特的頭像就是一個上帝的卡通形象,他自己也多次表示,打籃球是為了「神的榮耀」。不過,美國八卦網站可不在乎Lin為誰打球,他們編織了Lin和美國娛樂界和社交界名媛卡戴珊約會的緋聞。

美國人看待林書豪的出身似乎更輕鬆些。在他以一枚壓哨3分球帶隊戰勝多倫多猛龍隊後,脫口秀主持人傑·雷諾(Jay Leno)說:「美國真是一個偉大的國家,只有在美國,你可以喝著德國啤酒,用日本產的電視,看一個台灣裔球員戰勝加拿大的球隊!」

當然,同一期節目中,雷諾還給奧巴馬獻策如何大幅降低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習近平到訪白宮時,奧巴馬可以賣給習近平10億件林書豪球衣,每件50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21

米其林主廚最愛用餐具 來自台灣

2012-7-30  TCW




當台灣知名主廚「阿Bu」布秋 榮,第一次看到米其林餐廳的主廚竟用了亞洲的蒸籠,阿Bu一追查之下,才發現這個米其林主廚用的餐具,是來自台灣的品牌。不僅是蒸籠,這個台灣新品牌所設 計的鍋碗瓢盆,出現在世界各地米其林餐廳的餐桌上,目前已蒐集了二十多顆星,就連全球第一位在三個國家擁有米其林三星的法籍名廚杜卡斯(Alain Ducasse),也指名要這個台灣品牌的餐具,成為最多米其林餐廳主廚指定的品牌。

做代工十八年掌握開發技術和設計能力

讓對全球飲食潮流最有影響力的主廚也愛用的餐具品牌——「JIA」,幕後推手是做了十八年家居用品代工的林安鴻。

林安鴻在一九八九年創立漢百貿易,為全球六個百年品牌做家居用品代工,從製造代工(OEM)一路做到製造設計(ODM),讓他有了自創品牌的夢想。

過去,台灣製造業從代工轉品牌,總會面臨客戶反彈,不過台灣大學國企系教授李吉仁分析,有別於電子產品有特定規格,代工和品牌之間容易起衝突,家居用品並非標準化產品,讓品家家品和代工客戶有了共生的空間。

二○○七年,林安鴻創立了品家家品,以「JIA」為品牌,是「家」的英譯。五年之內,「JIA」就贏得全球最大規模居家生活用品展Ambiente的三項大獎,與義大利ALESSI、丹麥menu同時躋身居家設計名人堂。

林安鴻能在短期內,在家用精品市場獲得一席之地,正是來自為歐美大廠代工的磨練。

鍋碗瓢盆的細項非常多,可變出一百種樣子,林安鴻不僅幫品牌廠做代工,還幫他們設計和研發。不僅掌握了材質開發技術和設計能力,也讓他和歐美頂級品牌廠商之間保持著緊密關係。

精品品牌是個封閉市場,如果沒人引領,只能從外圍開始,既耗時燒錢,效果可能事倍功半。但憑著過去與國際大廠合作經驗,讓林安鴻一開始,就選擇比別人更高的標準,直接打入歐洲的一級戰場。

巴黎參展成名攻進LVMH集團的通路

二○○七年,品家家品才剛創立,連產品設計都還沒出來,林安鴻就以「攻頂」策略,勇闖巴黎頂級家飾展,報名隔年九月的Maison & Objet展覽。

那是全球最重要的時尚家具家飾展,參展攤位一位無求,仍是無名小卒的品家家品,想要報名參展,馬上被婉拒。但林安鴻不甘放棄,寫信給代工客戶,希望獲得這些頂級家飾用品公司的推薦和支持。

沒想到,代工客戶不但沒有排斥他,反而讓他蒐集到二十封介紹信,最終取得參展的門票。在參展廠商簡報上,當時法國第一名的高級餐具品牌Guy Degrenne執行長若勒(Patrick Roure)還親自陪同他出席,以實際行動來為品家家品背書。

為讓老外印象深刻,林安鴻找來中國著名建築師張永和設計展場,從北京房山空運了十二噸傳統青磚,在JIA展館內蓋了一個四合院的家。青磚這種東方特殊建材,和「家」的具體意象,傳達出「JIA」的品牌概念。

結果,品家家品在巴黎這場展覽上一役成名,更打進法國LVMH集團的精品通路,也讓他有機會被米其林大廚相中,在頂級市場邁出亮眼的第一步。

受到國際媒體和買家矚目之後,林安鴻下一個挑戰,是端出具有特色和差異化的產品設計,又不會得罪代工客戶。

商品辨識度高葫蘆型碗盤變博物館蒐藏

林安鴻端出來的,是融合中西文化和材質的創新產品,包括一款可以煮了就直接上桌、既是廚具又是餐具的蒸鍋蒸籠。

蒸鍋蒸籠是具有東方味的器皿,卻被用來做西式料理,結合了竹和陶瓷這兩種傳統與當代的材質,讓西方耳目一新,很快就成為全球五星級飯店及米其林三星主廚指定餐具。

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執行長張光民指出,在生活用品領域,往往「一件獨門品項,就能突圍。」品家另一款以東方熟悉的葫蘆型碗盤,也融合了東西方特色,已獲得世界最大裝飾藝術博物館的倫敦Victoria and Albert博物館選為永久蒐藏。

靠著融合中西文化的產品特色,讓「JIA」在歐洲贏得品牌辨識度,但要成為一個可跟歐洲業者平起平坐的品牌,林安鴻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擴大知名度和市場規模。

做品牌,花十年是基本的,林安鴻說,為做品牌,五年來已燒掉六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億八千萬元),目前靠通路品牌和代工廠賺的錢來養品牌,未來一、兩年內可望損益兩平。

林安鴻深諳,「JIA」走精品路線,量不可能衝太大。在歐美市場耕耘五年,品家家品今年回歸亞洲,在台北設立總部,林安鴻「衝」量的策略就是借助其他生活 品牌的異業合作,即以「JIA」品牌特色、漢百貿易的代工經驗和技術能力,和其他產業廠商,一起發展客製化的獨家聯名商品。

林安鴻不僅累積了研發設計能力,還開始整合品牌、通路和代工,三管齊下,要演出一場台灣傳統產業,也能從代工轉進品牌的成功故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531

陸客最愛巴黎 精品飯店未開張先嫌


2012-10-22  TCW




半個月來,一張英文寫的「中國人禁止進入」的旅館聲明在大陸流傳,種族歧視隔了半世紀又重新出現?

原來,預計二○一四年開張的法國巴黎高檔旅館伏爾泰(Zadig & Voltaire),創辦人吉立艾(Thierry Gillier)日前對英國時尚新聞網站WWD說:「我們會挑選客人,好比是我們不會接待中國旅客。」

創辦人立刻改口歡迎

吉立艾還說,伏爾泰提供寧靜的私人空間,中國旅客的嘈雜顯然不符合旅館要求。此話一出,各界震驚,迅速登上英、美新聞網站版面,發覺說錯話的吉立艾,連忙要求網站將不歡迎「中國旅客」,改為不歡迎「大量旅客」(busloads)。

然而,改正為時已晚,吉立艾的言論掀起了中國網民兩極化反應,有一些人憤慨:「忽視中國遊客,公司等著倒吧!」也有人檢討:「國人觀光素質還是有待加強。」

幾日後,吉立艾為自己的失言道歉,改口稱「我們旅館當然歡迎中國旅客,」但無法平息爭端,香港民眾順水推舟在新聞網站上大力抨擊陸客吵鬧,破壞香港觀光品質;也有歐洲精品設計師認為,中國旅客來歐洲只懂得掃貨,本身缺乏鑑賞品味。

陸客消費比平均高兩成

中國遊客看似備受排擠,但事實上任何產業都承受不起捨棄中國觀光財的後果。精品業香奈兒(Chanel)統計,法國巴黎是中國遊客到歐洲的首選,每年有九 十萬觀光人次;此外,中國比其他國籍旅客在巴黎的平均消費額高出二○%,更比鄰近的倫敦高出二五%。中國人如此鍾愛巴黎,吉立艾的一番話卻大潑他們冷水。

中國商務部統計,光是八天的十一長假,就製造了人民幣八千億元(約合新台幣三兆七千萬元)的旅遊商機;釣魚台事件激起中國反日情緒,沒能在十一長假分一杯羹,一個月來,光是沖繩縣的觀光收入就短少近四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一億五千萬元)。

因此,雖然有些人對中國遊客意見不少,誰也沒能忍痛把生意往外推。《時代》(Time)雜誌就認為,吉立艾應該體認到,當中國力量撤出當地市場,也就意味著該國力量衰退殘敗。因此,各國都應做好軟、硬體準備,才能擁抱這位遠渡重洋的大金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019

就是它!巴菲特最愛生技金雞母

2013-04-22  TCW
 
 

 

如果,你也想像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一樣,資產每年穩定增加一九.七%,那麼,你就得認識賽諾菲(Sanofi)藥廠。

它,名列全球第三大股神與全球女富豪都入股

你或許覺得陌生,但全球第三大藥廠、法國股市第一大市值公司的賽諾菲卻無處不在。在台灣,它是新生兒與成人各式疫苗的主要供應商,心血管、糖尿病用藥、中樞神經用藥、安眠藥等多由它供應;若是養了寵物,貓狗驅逐跳蚤、害蟲用藥如「蚤不到」、心絲蟲防治,也是它出品。

巴菲特最厲害的就是在低本益比中,看出股票的長期投資價值,而他二○○六年買進生技股後,賽諾菲就與來自荷蘭的葛蘭素史克(GSK)、美國嬌生(Johnson & Johnson),成為三大主要持股。

他買進賽諾菲可說是兩頭賺,賽諾菲股價在四月一日剛創下歷史新高(約合新台幣三千一百八十元),此外他也賺到了每年穩定的分紅配息,二○○八年到二○一二年,每股分紅年均增加五.九%,去年已達約新台幣一百零八元,而現在本益比不過十二至十三倍。

這樣的特性很符合巴菲特「寬護城河」(wide-moat)、穩健投資的原則,而其賽諾菲持股在二○○六年至今,也增加了一倍以上,名列前十五大股東。而賽諾菲最大股東來頭也不小,是《富比世》(Forbes)雜誌二○一二年富豪榜第九名、全球最富有女性萊雅(L'Oreal)集團繼承人貝考登(Liliane Bettencourt)。

然而,要滿足這兩位富豪對投資報酬率的期待,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就像許多大藥廠一樣,賽諾菲也有上百年(含前身)的悠久歷史,「細菌學之父」、疫苗發明人巴士德(Louis Pasteur)家族,就是賽諾菲公司的前身。

它,購併大搶新興市場營收占比四三%變七○%

但二○○八年底前,它只是家專注歐美成熟市場的傳統藥廠,儘管對二○一二年開始的「專利懸崖(編按:指明星藥品專利到期,單價驟降)」危機心知肚明,卻沒有大動作因應。

直到二○○八年十二月就任的執行長魏巴赫(Chris Viehbacher),也是賽諾菲史上第一位非法國籍執行長上任,他眼見賽諾菲只剩下短短幾年時間應變,採取積極的救急處方:購併。

截至去年,賽諾菲以新台幣九千三百一十二億元的代價,購併了三十二家公司,取得高毛利的罕見疾病、保健食品、動物保健等新領域的入門票,也打開拉丁美洲、東歐、亞洲等新興市場。為扶持當地藥廠、印度為首的新興國家政府會拉高外商在當地申請專利的門檻,這時購併就成為重要的敲門磚。

賽諾菲將這些新領域稱為「成長平台」,而它們占整體營收的比重,也從二○○八年約四三%在去年增為七○%,取代歐美市場,成為公司獲利的主要來源。因為學名藥(原廠專利到期後,其他藥廠可生產相同化學成分的藥品)大舉出籠、不斷侵蝕獲利,包括賽諾菲等大藥廠在美國市場甚至已瀕臨虧損。

隨同購併而來的,是去年約新台幣一兆三千六百億元的營收,這比起魏巴赫就任當年增加了二六%,同期稅後淨利增加四四%,每股稅後淨利高達新台幣二百四十元;化解明星藥品專利逐一到期後,該品項營收可能大減九成的危機。

被問及下一個購併標的,四月初在北京接受《商業周刊》採訪的魏巴赫神秘的說:「購併就像釣魚一樣,不知道何時會釣上什麼樣的魚。」

嘴上雖然這麼說,但下一個購併對象似乎已浮現。打從今年初私募基金華平投資(Warburg Pincus)有意出售旗下護眼公司博士倫(Bausch & Lomb)後,賽諾菲、亞培、嬌生就是暗地裡互相較量的三大可能買家。嬌生希望藉此鞏固隱形眼鏡等市場領導地位,賽諾菲則是為了拓展新領域。

它,未來戰力擺在中國糖尿病為在地化重點戰力

雖然購併是帖刺激成長的特效藥,但從熟悉的歐美市場走入中國等新興市場,賽諾菲的考驗是,如何快速的在地化。

中國是賽諾菲新成長動力中耀眼的一顆星,二○○八年到二○一二年其中國市場營收平均每年增加三八%,比起拉丁美洲在內的整體新興市場複合年增率一四%,高出了二十四個百分點。

魏巴赫四月到訪中國,就是為了杭州新廠的動土儀式;該公司在中國已有六個生產基地,包含一座位於北京、全中國最大的胰島素注射器廠。

糖尿病正是賽諾菲亞洲「在地化」的重點項目。全球現約有三億七千萬人罹患此病,約一億人在中國,台灣也有約一百五十萬名患者,在二○一一年十大死因中排名第四。賽諾菲為此在上海成立專門研發中心,糖尿病藥品相關營收每年穩定成長約兩成,讓它在中國整體藥品的市場排名中,去年竄升到第三位。

魏巴赫說,賽諾菲的五年轉型大計已底定,效益也逐步顯現在財報上。不過橫亙在前的,是仍持續發酵的「專利懸崖」危機,就像如何在洪水來前跳得更高、跑得更遠,仍將是賽諾菲等國際藥廠的關鍵課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8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