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十二月十三日這天,亞洲時尚界和 投資界的眼光都投向上海浦東,兩岸三地名流齊聚香格里拉酒店,有如辦喜事般,人聲鼎沸。 「我們終於踏入了中國,」全球最大精品集團LVMH集團南亞、東南亞、中東區總裁達卡藍(Ravi Thakran)宣布,隨著他的字跡落下,LVMH集團在亞洲投資的第一個服飾品牌,也是在中國的首樁投資,終於定案。「我們要帶領亞洲的品牌,走向世 界,賦予他們在世界上新的地位!」他難掩興奮的說。 LVMH集團首樁中國投資案,投資的對象欣賀集團,它的老闆不是大陸人,而是出身台南的孫瑞鴻。 「今天簽約很開心,我覺得努力終於有人注意到了!」孫瑞鴻對本刊說,「它(LVMH)賞識我們,來找我們,我們也很開心啊,」場內擠滿鎂光燈,賓客也搶著 和他道賀,一貫低調的孫瑞鴻,卻寧願在陽台上和好友抽菸、談天。 中國已是國際品牌廝殺的一級戰區,從國際精品到日前台灣為之瘋狂的ZARA、優衣庫(Uniqlo),各大品牌早在中國布局已久,對華人品牌而言,這是最 大的機會,卻也是最艱難的挑戰。「而他們還能一邊擴點、一邊保持單店營收高成長,這是很困難的!」台灣紡織業拓展會秘書長黃偉基說。 從林森北路發跡被戲稱為「小三和小姐最愛」服飾 孫瑞鴻的欣賀集團,從卓雅(JORYA)、恩曼琳(ANMANI)兩個品牌起家,二○○六年之後,欣賀在中國快速擴張,成為擁有六個品牌、近七百家門市的 服飾集團,「他們這六年營收從人民幣兩億元衝到二十億元!」黃偉基說。 這,正是LVMH主動上門的原因。 但在這之前,欣賀兩字,卻與精品毫無干係,甚至因為念服裝設計出身的孫瑞鴻,曾在台北市酒店業林立的林森北路、金錢豹附近開設店面,受到歡迎,而被服飾業 界戲稱為「小三和小姐的最愛」。直到來到中國,欣賀的品牌,才有了逆轉的機會。 西進中國闖天下金融海嘯大開旗艦店,翻轉品牌印象 望著上海黃浦江畔的夜景,孫瑞鴻回憶,「一九九七年來到陌生的大陸……,第一個最大的難題就是通路,第二就是自創品牌在大陸的困難度。沒有資源、沒有認 可……,生產的衣服沒有地方賣,」帶著一手創立的品牌來到新市場,卻立刻被庫存壓的喘不過氣。 「還好那時候批發的市場在廣州很蓬勃,我就以在台灣自創的品牌ANMANI到廣州設立批發的檔口,JORYA還是繼續往商場發展。」孫瑞鴻用兩手策略,慢 慢的用JORYA打開自有品牌名號。 「我們印象最深刻的,不只是店面的經營、產品的精緻,還有管理階層、領導者的品質,」達卡藍說,「孫先生是世界上最有企業家頭腦的設計師之一,羅先生(欣 賀總經理羅永暉)則擁有零售業豐富的管理經驗,這是在產業中,你最期待看見的組合。」 孫瑞鴻負責帶領設計師團隊,羅永暉二○○六年加入掌管通路,形成了欣賀在中國成長的管理組合。曾經在通路上摔了一跤的孫瑞鴻,如今,也因通路經營再起。其 中的關鍵一戰,就在二○○八年的金融海嘯。 這是欣賀二十年來最大膽的一步,金融海嘯之下,欣賀決定逆勢投資,一口氣在北京、上海、成都開了三家旗艦店。 「東方廣場的人都嚇了一跳,怎麼一天就決定租了!」羅永暉回憶,二○○八年JORYA在北京籌設旗艦店,是東方廣場的第二大店,「那是北京最高級的 shopping mall之一,在一樓有個大眾汽車做了八年的位置,它覺得金融海嘯壓力很大、想放棄,」羅永暉說,「你想大眾汽車都不敢去做,在他們(東方廣場)眼裡,我 們一個國內的品牌怎麼敢去做?」 當時的JORYA尚未建立起精品形象,在以「淑女」為定位的中國品牌中,一件洋裝平均超過新台幣一萬五千元,瞄準中高端的市場,品牌印象卻未跟上。 選擇危機入市,翻轉品牌形象,欣賀承擔極高的風險,「一年租金就新台幣七千五百萬元,很多品牌它一個店一年也不會做到這個數字,更何況這只是租金,」但同 個店面還有兩大國際品牌也在探詢,羅永暉不敢怠慢,隔天就拍板定案。 當時欣賀設定一年內要達到一億元業績,「結果到一年半就達到新台幣五億元的成績!」羅永暉說。 翻身中高階品牌售價比國際精品低,成競爭優勢 除了大型旗艦店與國際精品比鄰,JORYA在各城市也以百貨公司為主要通路,讓消費者慢慢建立起JORYA高級品牌的印象,但實際售價卻因稅制,還比國際 精品低上許多,JORYA的競爭優勢,就此浮現。 任職過中國兩大服飾品牌的安正時尚集團總裁特助黃浩然觀察,與其他中國品牌相比,JORYA的門市數量不算多,但以單店業績來看,卻是佼佼者。「這樣的品 質和價格帶,他們是真正抓住了大中華市場的中高階需求,」L Capital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黃晗躋指出。 在中高端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後,欣賀挑戰國際巨擘們到不了的二、三線城市,要打深中國各地市場。 深入二、三線城市加盟商整合進總部,變開路大將 中國各地消費水準和硬體設備都有差異,對單一企業而言,很難在金字塔的兩端同時成為贏家。 但隨著中國發展重心移轉,誰能越早布局二、三線城市,誰才能真正抓住成長動能,欣賀以六個品牌進攻不同的市場區隔。「我們針對每個城市都訂定不同的目標, 然後去超越,我不是拿一張牌去打天下,是拿很多張牌,針對不同的市場去投放。」羅永暉說。 但要讓六個品牌同時運作,管理難度跟著提升,原本欣賀各門市的營運,近九成採加盟模式,各家經銷商用相對微薄力量替品牌行銷,成效不彰。讓欣賀開始轉變管 理模式,進而發展出現在欣賀內部的特殊直營模式,至今直營比率已經高達九成。 現在欣賀集團下的各門市櫥窗到銷售員的化妝,都由總部直接管理,將加盟商整合,由總部直接管理的同時,仍保留市場開發空間,鼓勵各地幹部開拓新市場。 「他們很認真的去經營經銷商的關係,」伊林模特兒經紀公司總經理陳婉若說,十三日簽約儀式後,孫瑞鴻、羅永暉還特地設宴招待各地經銷商代表。 對欣賀來說,每個地區的經銷商代表,不僅負責銷售、也承擔開拓新市場的責任,「我們每一個地區的管理者就是耳目,因為這個地區我就交給他做啊,除了現有的 店,下一家店也和他的收益有關係,」羅永暉說。為了讓這些經銷商與欣賀緊密合作,欣賀讓中國各地經銷商的分紅,與欣賀每家店的收益做連結,他們就成為孫瑞 鴻在中國每個城市的先鋒部隊。 未來要拚ZARA進攻低價的快速時尚和男裝 為此,欣賀砸下大量教育成本,每一級員工每年都必須接受六種訓練,不同層級有不同內容,最長可達到一週。 現在,欣賀每開一家新門市,只需一星期時間。 黃浩然分析,國際品牌要進入中國市場,最大的問題是通路經營,每個地域都面臨到物流、人才、店面等問題,反而讓在地的代理商,對出貨的母公司有較大的話語 權。走全面直營的路,管理成本又會過高,讓急於布局中國的外商,不願輕易踏出腳步,只能在一線城市駐足。 欣賀在直營與地區代理間創造的新模式,成了國際品牌在大陸市場的解方。LVMH集團與欣賀換股,著眼的就是這塊大餅,旗下很多二、三線的品牌,可藉由欣賀 的代理,由旗下的經銷體系進入整個中國。 未來,欣賀要為集團拼上最後一塊拼圖。「明年年底會有第七個品牌,這已經非常非常吃力……,但我們看到ZARA、H&M的產額,相當的 大,」羅永暉表示,低價的快速時尚和男裝代表的是更大的客層,卻也是欣賀獨缺的品項,第七個品牌QDA,背負著期待。 儘管在中國嘗到了成功的滋味,孫瑞鴻不敢停下腳步,「我不敢冠上台灣之光的名稱,要再努力……,明年澳門、新加坡、香港、日本,都在計畫之中。」從台南出 發,擺脫外界的刻板印象,孫瑞鴻走向國際舞台的路,終於見到曙光。 【延伸閱讀】中國近700家店,從少女賣到熟女——欣賀集團旗下6大品牌布局 品牌名:JORYA定位:精品服飾價位:中高門市數:139 品牌名:JORYA weekend定位:少女精品價位:中高門市數:82 品牌名:ANMANI定位:成熟女性價位:中門市數:142 品牌名:GIVH SHYH定位:前衛個性價位:中門市數:104 品牌名:CAROLINE定位:商務簡約價位:中門市數:40 品牌名:AIVEI定位:大眾實穿價位:低門市數:190 資料來源:欣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