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1177中国生物制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8a9deb0100mokj.html
今天,1177出了三季报,公司保持了比较平稳的销售增长(21.7%),和相对较低一些的净利润增长(16.8%),但因为受配售的影响,每股盈利仅为6.75%港仙,增长11.6%,这个业绩较半年报稍有好转,但仍然无法支撑目前3.23,30多PE的股价。
从净利润率来看,公司因为新药的宣传及新建厂房,从去年到今年,净利润增速都低于历史较好的时间,等明年正大天晴的厂房建成,以及重磅新药恩替卡韋的放量,其净利润率有可能得到比较好的恢复。但相较于目前比较高的股价来说,都需要用相当长的时间来平衡。
公司的主要销售品种,特别是无专利保护的重磅品种均出现了增速放缓和停止增长的迹象。而新品种确实也有相当大的活动,增长大多非常迅速,反映了公司强大的 销售能力。综合起来说,随着销售基数的增大,公司主要品种的成熟,新产品带动公司高速增长(30%以上)的难度变大,而有可能变为较高速度的增长(年 20-25%)。而其利润有可能随着规模扩大增速高于销售增长。
从公司资金运用层面来看,可以说是相当的低效,公司从05年出售正大福瑞大获得2亿美元到现在,企业现金不断增加,到0年3季度为25.8亿元。公司一直 提到的煤化工连续5年来描述都是一样的正在进行中。而今年完全不需要的融资则将股东每股收益的增长摊薄,募集来的钱放在银行里睡觉。作为一家拥有江苏正大 天晴和北京泰德两家绝好公司的医药投资控股公司。这五年公司坐拥巨量现金,一无所成的情况让人怀疑公司的投资能力。当然公司按季度分红确实也给了股东满意 的回报。
这个公司从成本0.8开始,先后拿了7次(考虑红股因素)大约2分每次的分红,到现在的股价,应该说已经有了比较满意的回报。而今年近一年的等待可以说公 司的基本面没有太让人惊喜的变化,没有享受到太多的泡沫,而在这个稍高估的位置,如果有更好的机会出现,换股似乎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这个公司暂时还看不 见有伟大的基因,只是一个比较优质的公司。计划择机出清
07 Jan 15 - 中生製藥(1177) 中期業績 藍兵手記
來源: http://www.airmanblue.com/2015/01/07-jan-15-1177.html
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方案: 市場定價 Vs 政府限價
中國於2009年4月開始實施8500億元人民幣的新醫療改革方案,目標是於2020年建立更完善的醫療制度及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衞生服務的目標。 藥物需求將隨著醫保人數擴大及政府加強投入而增加,大型藥廠將能受惠。
最近14年,中國實行了三十次藥物降價,原因是藥物出廠價與終端零售價差距太大,政府為遏制藥物定價過高、保障市民及減低國家的醫療負擔,所以推行招標競價及藥物價格管制,使藥價不斷下降,直接影響藥企收入和利潤。 一直以來,內地醫院都採取「以藥補醫」的經營模式,醫生為了醫院的利益而增加開藥,再加上藥物加成制度(藥物來貨價加上15%的利潤),大大加重病人的醫藥負擔。 政府現在目標是取消藥物加成及實行醫藥分家。
在藥品領域上,市場化趨勢明確,無論藥價政策和招標政策怎麼變,創新藥、高壁壘仿製藥、供需關係緊張的血液製品等,都是這一過程中受益的藥品;在醫療的領域上,公立醫院改革相關政策的變化,將推動醫藥電商、醫療支付系統、醫療服務等許多領域的改革,政策的推動將產生各種機會。 去年11月底,發改委下發《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方案》徵求意見稿,擬取消藥品政府最高零售限價或出廠價格,通過醫保控費和招標採購,
下放定價權限,讓市場競爭形成藥品價格。
放開藥價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藥價將主要由市場來決定。如果出現原料成本上漲等情況,藥價會上漲;市場競爭激烈,藥價就會下降。通過市場競爭,藥價最終會在公平和效率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不過,取消限價之後,公眾所擔憂的藥品價格上漲是否會成真,還需要時間檢驗。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藥品價格改革的深入,藥改對上市藥企的影響是不同的。對於創新性的藥企影響偏向正面,而低水平的仿制藥將受到衝擊。
在收入增長,醫保改革逐漸深入,城鎮化,人口老齡化等多重因素影響下,中國生物製藥產業發展迅速。 中國生物製藥(01177)的製藥業務,以發展專科治療領域相關產品為主,尤其於肝病和心腦血管用藥具領先地位,直接受惠於內地人口老化增長的問題。
中生製藥(1177)
中國生物製藥(1177)是一家綜合性兼集團化之製藥企業。 集團主要透過應用先進的中藥現代化技術和生物技術,研發、生產及銷售多種促進人類健康的生物藥品、中藥現代製劑及化學藥品。 集團主要附屬公司包括江蘇正大天晴、北京泰德製藥、北京正大綠洲、江蘇正大豐海等, 集團亦策略性地拓展其他業務,其中透過一家位於中國湖南省的正大邵陽骨傷科醫院拓展醫療和醫院業務及透過正大天津珍吾堂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拓展製造及銷售健康食品業務。
中國生物製藥(1177)從事研發、生產及銷售生物藥物、中藥現代製劑及化學藥物;主要產品包括肝病及心腦血管用藥,亦有發展治療腫瘤、鎮痛、糖尿病、呼吸系統疾病等藥物。
■
17 Nov 10 - 中國生物製藥 (1177) 第3季業績
■
11 Sep 10 - 中國生物製藥 (1177) 中期業績
公司簡介 | 中國生物製藥(1177) 主要從事研究、開發、生產及銷售中藥現代製劑,生物藥物及化學藥品。 |
目前市值(港元) | 358.75億元 |
現時股價(港元) | 7.26元 (2015-01-07 收市價) |
市盈率 | 34.57倍 |
每股盈利(港元) | 0.210港元 |
市帳率 | 6.31倍 |
每股帳面淨值(港元) | 1.110港元 |

中生製藥(1177) 中期業績
中國生物製藥(1177) 8月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止中期業績顯示,公司錄得純利6.32億元,按年升30.71%;每股盈利12.8仙;第二季度派息1.5仙,上年同期派1仙。公司連同已派發第一季度股息每股1.5仙,兩季度合共派發股息每股3仙。
期內,營業額59.13億元,按年升24.44%;毛利46.22億元,按年升23.86%。其中,新產品銷售佔公司總營業額約23.3%。
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現金及銀行結餘約48.04億元,上年同期29.81億元。
集團資產及負債比率(總負債除以總資產)為 43.2%(2013年底:27.5%)。
中生製藥(1177) 首三季業績
中國生物製藥(1177) 11月公布截至9月底止九個月,營業額按年升23.5%至91.55億元,計入透過損益以公允價值列賬之權益投資之未實現公允價值(盈利)/ 虧損前及後,集團應佔盈利分別為11.17億元及11.57億,按年增29.9%及38.5%,每股盈利分別為22.6仙及23.42仙,派季息1.5仙,連同首季及次季分別派發1.5仙,首三季共派息4.5仙。
發展 及 2015年目標
中生製藥(1177)11月以總代價6309萬瑞典克朗(約6790萬港元),收購Karolinska Development擴大後股本9.09%。Karolinska Development主要從事研究、開發及把一系列治療領域的產品推出市場,由於中生製藥若幹研究及開發範圍與其相同,故認購有利發展長遠策略性商業合作關係,並有助將業務擴展至歐洲。
中生製藥(1177)上半年加大研發的資金投入,首六個月研發資金投入達7.72億港元,佔銷售額13.1%,高於去年同期的10.0%。
政府補貼
經營溢利中,上半年的政府補貼佔盈利的4.4%,略高於去年度同期的3.8%。
產品
在製藥業務方面以發展專科治療領域相關產品為主,致力打造專科品牌。集團以具規模的肝病用藥系列及心腦血管用藥系列為基礎,積極拓展鎮痛藥、抗腫瘤用藥、骨科用藥、腸外營養用藥、抗感染用藥、呼吸系統用藥、肛腸科用藥及糖尿病用藥等產品。
首9個月內,集團已累計有臨床批件、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申報生產的在研產品共 184 件,其中心腦血管用藥 33 件、肝病用藥 11 件、抗腫瘤用藥 83 件、呼吸系統用藥 6 件、糖尿病用藥 11 件及其它類用藥 40 件。 中生製藥(1177)首3季營業額較去年同期增長23.5%,新產品銷售佔集團總營業額23.6%。
▪ 2013年: 產品營業額比重:
▪ 2014年上半年: 產品營業額比重:
# | (上半年) 主要產品 | 營業額 億港元 | 營業額比重 (%) |
1 | 肝病用藥 | 27.44億元 | 46.4% |
2 | 心腦血管用藥 | 5.56億元 | 9.4% |
3 | 鎮痛藥 | 5.36億元 | -- |
4 | 抗腫瘤用藥 | 5.04億元 | 8.5% |
5 | 骨科用藥 | 4.45億元 | 7.5% |
6 | 腸外營養用藥 | 4.03億元 | 6.8% |
7 | 抗感染用藥 | 3.12億元 | 5.3% |
8 | 呼吸系統用藥 | 1.69億元 | 2.9% |
9 | 肛腸科用藥 | 1.15億元 | 1.9% |
10 | 糖尿病用藥 | 0.34億元 | 0.6% |
-- | 合共 | 59.13億元 | 100% |
短評
醫療保險滲透率持續提升,加上政府對醫療衛生體系投入的增加,以及人口老齡化、都市病漸多,正推動中國藥品市場迅速擴大。
中生製藥(1177)向來有研發肝病、心腦血管疾病、老年病等藥物,研究目標以開發獨家專利藥為主。 肝病用藥是集團的主要產品,各種肝臟藥物的研究是集團旗下的正大天晴研發中心是中國目前唯一一個「新型肝病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公司的肝病用藥踞內地市佔率第一位,中國現在肝病患者約3000萬人,對用藥需求強勁,集團旗下肝病藥物繼續維持良好增長勢頭。
中生製藥(1177)十分重視研發,過去數年公司研發成本佔比不斷提升(由2009年4.5%,2011年6.4%,2013年9.0%)。 中生製藥(1177)2014年上半年加大研發的資金投入,首六個月研發資金投入達7.72億港元,佔銷售額13.1%,公司研發成本上升有利開發更多新藥產品,以鞏固在市場的地位和競爭力。 中生製藥(1177)首3季新產品銷售佔集團總營業額23.6%,首3季毛利率78.1%,接近去年同期的78.4%。
中生製藥(1177)近年不斷開發不同種類的藥物,肝病藥物和心腦血管藥物為公司主要收入來源。 現時產品種類高達十多種,以抗腫瘤用藥之銷售額為例,首3季相比去年同期增長35.4%,或於數年後成為另一主要收入支柱。
估值方面,公司主治的長期病,包括肝病,心腦血管,以及癌病等,均屬藥業市場內最高增長的類別,享有較高的市盈率。 現價7.26元,預期市盈率約26倍。 相比A股同業,例如市值4、5億百億人民幣的恆瑞醫藥(滬:600276)預期市盈率38倍、天力士(滬:600535)預期市盈率34倍,中生製藥(1177)現價不算便宜,但估值未算高不可攀。
▪ 恆瑞醫藥(滬:600276): 市值589億元人民幣,預期市盈率38倍。
▪ 天力士(滬:600535): 市值447億元人民幣,預期市盈率34倍。
▪ 四環醫藥(0460): 市值554億港元,中期純利8.30億元人民幣,市盈率33.6倍,預期
市盈率26倍。
▪ 石藥集團(1093): 市值400億港元,中期純利6.01億港元,市盈率38.8倍,預期
市盈率33倍。
▪
中生製藥(1177): 市值358億港元,中期純利6.32億港元,市盈率34.6倍,預期
市盈率26倍。
▪ 綠葉製藥(2186): 市值313億港元,中期純利2.81億元人民幣,預期
市盈率43倍。
四環醫藥(0460)和中生製藥(1177)預期市盈率相近。 相比石藥集團(1093)預期市盈率33倍,中生製藥(1177)有2成半至3成的折讓。 相比綠葉製藥(2186)預期市盈率43倍,中生製藥(1177)有近4成的折讓。 對於相信公司盈利增長動力持續強勁,看好醫藥股的投資者,中生製藥(1177)有逢低收集的價值。
預期盈利,市盈率
中生製藥(1177) 2013年度每股基本盈利21.56港仙,較2012年同期增長24.1%。
核心每股盈利計算, 中生製藥(1177) 2014年上半年盈利12.84港仙,按年升23.3%; 首三季業績22.60港仙,按年增29.9%。
簡單估計,集團全年每股盈利增長28%至27.6港仙。 現價7.26元,預期市盈率26.3倍,預期息率0.9厘。

股價走勢
1年圖:
3年圖:
權益披露: 筆者持有 中國生物製藥(1177),四環醫藥(0460)。
近年業績摘要
營業額 (港元) | 上半年 | 全年 |
2010年 營業額 | -- | 40.86億元 |
2011年 營業額 | -- | 57.82億元 |
2012年 營業額 | -- | 83.27億元 |
2013年 營業額 | 47.52億元 | 99.01億元 |
2014年 營業額 | 59.13億元 | -- |
盈利 (港元) | 上半年 | 全年 |
2010年 盈利 | -- | 5.67億元 |
2011年 盈利 | -- | 4.63億元 |
2012年 盈利 | -- | 8.91億元 |
2013年 盈利 | 4.84億元 | 10.37億元 |
2014年 盈利 | 6.32億元 | -- |
每股盈利(港元) | 上半年 | 全年 |
2010年 | -- | $0.1168 |
2011年 | -- | $0.0935 |
2012年 | -- | $0.1803 |
2013年 | $0.0979 | $0.2098 |
2014年 | $0.1280 | -- |
參考:
1. 中國生物製藥 1177 業績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1110/LTN20141110280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924/LTN2014092416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825/LTN20140825213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422/LTN20140422242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326/LTN2014032697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923/LTN2013092312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830/LTN2013083093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423/LTN20130423182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325/LTN2013032542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827/LTN20120827187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330/LTN20120330444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829/LTN20110829208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328/LTN20110328662_C.pdf
2. 中國生物製藥加入觀察名單 信報
http://kasonchu87.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3878694
3. 衛計委欲推價格談判開刀貴族藥
http://la.stgloballink.com/fin/2014/1209/162111.shtml
4. 2014年醫改十大新政: 藥品價格改革方案出臺
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4/12/26/012354452.shtml
5. 醫藥行業2015年年度投資策略:把握招標,轉型,改革主線
http://www.niuniuwang.cn/114273.html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冰」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筆者相信「從錯誤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個道理,藉此為自己的投資決定留個記錄。另外,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筆者亦不能保證資料是否準確、完整及充分。 敬請留意! |
13 May 15 - 中生製藥(1177) 全年業績
來源: http://www.airmanblue.com/2015/05/13-may-15-1177.html
中國生物製藥(01177)的製藥業務,以發展專科治療領域相關產品為主,尤其於肝病和心腦血管用藥具領先地位。 集團十分重視研發,以結合自主創新、聯合開發及仿創開發的研發理念,不斷提升研發水平和速度,並視其為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加大研發的資金投入。 2015年首季,研發資金投入達約4.5億港元,佔銷售額12.1%。
中國生物製藥(01177)於5月公佈首季業績,盈利按年增長20%,增幅好過市場預期的10%至15%。 瑞信發表報告指,市場料中生製藥2015財年每股盈利增長11.6%,是過份保守。該行預料,2015至16財年,中生製藥(1177)可維持15%至20%的增長。 將評級由「中性」上調至「跑贏大市」,目標價調高至11元。
政府取消藥品定價
內地傳媒報道,備受市場矚目的藥品價格改革意見正式出臺,6月1日起取消絕大部分藥品政府定價,同步完善藥品採購機制,強化醫保控費作用,強化醫療行為和價格行為監管,建立以市場為主導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
此次藥品價改的基本思路非常明確,就是取消大部分藥品的政府定價,僅通過醫保控費和招標採購進行管控,藥品實際交易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基本取消原政府制訂的藥品最高出廠價和最高零售限價。
藥品價格改革政策出臺,將對藥企的發展以及醫藥技術的研發和創新起到更積極作用。如果藥品價格扭曲,藥企回報不合理,或者藥企可以通過行賄等手段獲得壟斷利益,就不會花大力氣進行創新研究。 那些沒有能力、落後的企業只能被市場淘汰。 而只有通過充分的市場競爭,才能使有能力、有潛力的藥企,通過競爭獲得更合理的回報。 向來有研發肝病、心腦血管疾病、老年病等藥物,研究目標以開發獨家專利藥為主的中生製藥(1177)相信是其中之一。
■
07 Jan 15 - 中生製藥(1177) 中期業績
■
17 Nov 10 - 中國生物製藥 (1177) 第3季業績
■
11 Sep 10 - 中國生物製藥 (1177) 中期業績
中生製藥(1177)
中國生物製藥(1177)是一家綜合性兼集團化之製藥企業。 集團主要透過應用先進的中藥現代化技術和生物技術,研發、生產及銷售多種促進人類健康的生物藥品、中藥現代製劑及化學藥品。 集團主要附屬公司包括江蘇正大天晴、北京泰德製藥、北京正大綠洲、江蘇正大豐海等, 集團亦策略性地拓展其他業務,其中透過一家位於中國湖南省的正大邵陽骨傷科醫院拓展醫療和醫院業務及透過正大天津珍吾堂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拓展製造及銷售健康食品業務。
中國生物製藥(1177)從事研發、生產及銷售生物藥物、中藥現代製劑及化學藥物;主要產品包括肝病及心腦血管用藥,亦有發展治療腫瘤、鎮痛、糖尿病、呼吸系統疾病等藥物。
公司簡介 | 中國生物製藥(1177) 主要從事研究、開發、生產及銷售中藥現代製劑,生物藥物及化學藥品。 |
目前市值(港元) | 453.13億元 |
現時股價(港元) | 9.16元 (2015-05-13 收市價) |
市盈率 | 29.93倍 |
每股盈利(港元) | 0.3062港元 |
市帳率 | 6.85倍 |
每股帳面淨值(港元) | 1.338港元 |

中生製藥(1177) 全年業績
中國生物製藥(1177) 3月公布截至去年12月底止全年業績,純利15.13億元,按年升45.95%;每股盈利30.62仙;派末期息1.5仙。 未計入公允價值列賬之權益,盈利14.78億元,按年升38.7%。
期內,營業額123.78億元,按年升25.02%;毛利94.58億元,按年升23.26%。 其中,新產品銷售佔集團總營業額約 26.2%。
截至去年12月底,公司現金及銀行結餘44.68億元,上年同期29.81億元。
集團資產及負債比率(總負債除以總資產)為 37.7%(2013年底:27.5%)。
發展 及 2015年目標
中生製藥(1177)去年11月以總代價6309萬瑞典克朗(約6790萬港元),收購Karolinska Development擴大後股本9.09%。Karolinska Development主要從事研究、開發及把一系列治療領域的產品推出市場,由於中生製藥若幹研究及開發範圍與其相同,故認購有利發展長遠策略性商業合作關係,並有助將業務擴展至歐洲。
中生製藥(1177)加大研發的資金投入,研發資金投入達11.01億港元,按年升23.8%,研發資金佔銷售額8.9%。
政府補貼
經營溢利中,政府補貼佔集團盈利的2.2%,略高於去年度的1.4%。
產品
在製藥業務方面以發展專科治療領域相關產品為主,致力打造專科品牌。集團以具規模的肝病用藥系列及心腦血管用藥系列為基礎,積極拓展鎮痛藥、抗腫瘤用藥、骨科用藥、腸外營養用藥、抗感染用藥、呼吸系統用藥、肛腸科用藥及糖尿病用藥等產品。
於回顧年度內,集團獲得生產批件 8 件、臨床批件 11 件、已申報產品增加新適應癥 12 件、臨床完成後申請生產 6 件、新申報臨床 57 件及新申報生產 64 件。已累計有臨床批件、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申報生產的在研產品共 238 件,其中心腦血管用藥 36 件、肝病用藥 13 件、抗腫瘤用藥 96 件、呼吸系統用藥 16 件、糖尿病用藥 17 件及其它類用藥 60 件。
# | 主要產品 | 營業額 億港元 | 營業額比重 (%) |
1 | 肝病用藥 | 57.78億元 | 46.7% |
2 | 心腦血管用藥 | 11.32億元 | 9.6% |
3 | 抗腫瘤用藥 | 11.25億元 | 9.1% |
4 | 鎮痛藥 | 10.95億元 | -- |
5 | 骨科用藥 | 9.49億元 | 7.7% |
6 | 腸外營養用藥 | 8.58億元 | 6.9% |
7 | 抗感染用藥 | 6.77億元 | 5.5% |
8 | 呼吸系統用藥 | 3.64億元 | 2.9% |
9 | 肛腸科用藥 | 2.46億元 | 2.0% |
10 | 糖尿病用藥 | 0.72億元 | 0.6% |
-- | 合共 | 123.78億元 | 100% |
股權
主席 謝炳先生持有43.94%股權。
▪ 主席 謝炳先生 持有57.6%股權。
▪ BlackRock 持有6.06%股權。
▪ JPMorgan Chase 持有3.86%股權。
短評
相比其它在「互聯網+ 」醫藥股,中國生物製藥(1177) 沒有什麼綽頭,不當炒,更沒有什麼新鮮和令人動聽的故事能來讓股價急升急跌。 內地居民收入快速增長、都市病漸多與及人口老化問題嚴重,造就醫藥行業長期的發展。 因應醫療需求的增加,中國生物製藥(1177) 營業額過去5年間上升了2倍,由40億元上升至123億元,盈利和股價亦同樣一步一步的,上升了2倍左右。
中生製藥(1177)向來有研發肝病、心腦血管疾病、老年病等藥物,研究目標以開發獨家專利藥為主。 肝病用藥是集團的主要產品,各種肝臟藥物的研究是集團旗下的正大天晴研發中心是中國目前唯一一個「新型肝病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公司的肝病用藥踞內地市佔率第一位,中國現在肝病患者約3000萬人,對用藥需求強勁,集團旗下肝病藥物繼續維持良好增長勢頭。
中生製藥(1177)十分重視研發,過去數年公司研發成本佔比逐步提升(由2009年4.5%,2011年6.4%,2013年9.0%,2014年8.9%,2015年首季12.1%),開發更多新藥產品,以鞏固在市場的地位和競爭力。 中生製藥(1177)去年新產品銷售佔集團總營業額26.2%,毛利率76.4%,略低於去年同期的77.5%。 肝病藥物和心腦血管藥物為主要收入來源,公司現時產品種類高達十多種,以抗腫瘤用藥之銷售額為例,相比去年增長38.8%,或於數年後成為另一主要收入支柱。
中國生物製藥(1177) 於2014年度營業額按年上升25%,盈利增長46%,核心盈利增長38.7%,優於預期。 首季業績,盈利按年增長20%,增幅優於市場預期的10%至15%。
相比其他板塊,除了阿里健康(0241)之外,醫藥股是近月升浪中較落後的板塊。 個股走勢方面,由於中生製藥(1177)近日跑贏其他同業,投資者或可等待股價回順後才收集。
估值
估值方面,公司主治的長期病,包括肝病,心腦血管,以及癌病等,均屬藥業市場內最高增長的類別,享有較高的市盈率。 筆者今年1月指出,中生製藥(1177)估值遠低於石藥集團(1093)和綠葉製藥(2186),有2成半至4成的折讓。
而在這4個月間,公司股價上升25%,跑贏上升10%的石藥集團(1093)和沒有升跌的綠葉製藥(2186), 筆者認為是理所當然的。
相比港股同業,中生製藥(1177)的估值現在相比以上兩者只有半成至1成半的折讓,
折讓已經不明顯。
■
07 Jan 15 - 中生製藥(1177) 中期業績
相比A股同業,例如市值5百億人民幣以上的恆瑞醫藥(滬:600276)市盈率58倍、天力士(滬:600535)市盈率36倍,中生製藥(1177)與及
港股的醫藥股板塊折讓仍然十分明顯。
中生製藥(1177)產品多元化,穩定性較高,多年來盈利平均增速2成多,可享有更多的估值。 現價是往績市盈率30倍,4月高位是35.3倍往績市盈率,筆者相信可以用預期市盈率30-33倍(相等於11元 - 12元)作為2015年的目標,這數字遠低於A股的37至57倍。
首季度業績
中生製藥(1177)2014年首季度純利按年增加16.6%,但是去年全年增長38.7%,所以,首季度代表性不大。 2015年首季度純利按年增加20.8%,未能對全年業績有什麼指標。 看看其他數字,營業額增長27.1%,毛利率78.3%,高於去年同期77.5%。 行政費用增加58%,是純利增加幅度低於營業額增長的主要原因,初步估計是拓展新產品的前期投資所致。
盈利,市盈率
中國生物製藥(1177) 2014年股東應佔盈利15.13億元,按年升46.0%,每股盈利30.62仙。 核心盈利計算,盈利14.78億元,按年升38.7%,每股盈利29.90仙。 現價9.16元,市盈率29.9倍。
初步簡單估計,集團2015年每股盈利增長2成,每股預期盈利0.36元至0.37元。 現價9.16元,預期2015年市盈率25.1倍,預期息率0.7厘。

股價走勢
1年圖:
3年圖:
權益披露: 於本文章發佈之時, 筆者持有中國生物製藥(1177)。
近年業績摘要
營業額 (港元) | 上半年 | 全年 |
2010年 營業額 | -- | 40.86億元 |
2011年 營業額 | -- | 57.82億元 |
2012年 營業額 | -- | 83.27億元 |
2013年 營業額 | 47.52億元 | 99.01億元 |
2014年 營業額 | 59.13億元 | 123.78億元 |
盈利 (港元) | 上半年 | 全年 |
2010年 盈利 | -- | 5.67億元 |
2011年 盈利 | -- | 4.63億元 |
2012年 盈利 | -- | 8.91億元 |
2013年 盈利 | 4.84億元 | 10.37億元 |
2014年 盈利 | 6.32億元 | 15.13億元 |
每股盈利(港元) | 上半年 | 全年 |
2010年 | -- | $0.1168 |
2011年 | -- | $0.0935 |
2012年 | -- | $0.1803 |
2013年 | $0.0979 | $0.2098 |
2014年 | $0.1280 | $0.3062 |
參考:
1. 中國生物製藥 1177 業績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5/0512/LTN2015051223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5/0427/LTN2015042746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5/0325/LTN2015032587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1110/LTN20141110280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924/LTN2014092416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825/LTN20140825213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422/LTN20140422242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326/LTN2014032697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923/LTN2013092312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830/LTN2013083093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423/LTN20130423182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325/LTN2013032542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827/LTN20120827187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330/LTN20120330444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829/LTN20110829208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328/LTN20110328662_C.pdf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冰」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筆者相信「從錯誤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個道理,藉此為自己的投資決定留個記錄。另外,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筆者亦不能保證資料是否準確、完整及充分。 敬請留意! |
中國生物製藥(1177、8027,前中國生物科技)專區
1 :
GS(14)@2014-08-14 22:59:27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7063&page=
專區
2 :
GS(14)@2014-08-25 17:40:51ӯ
3 :
GS(14)@2014-09-02 16:50:16盈利增45%,至6.2億,2億現金
4 :
GS(14)@2014-09-14 03:01:10上不了市
5 :
GS(14)@2014-11-06 00:34:08買新藥公司
6 :
GS(14)@2014-11-11 01:45:43盈利增5成,至18億,7億現金
7 :
greatsoup38(830)@2014-12-23 02:14:17附屬上三板
8 :
greatsoup38(830)@2015-03-27 18:22:24盈利增5成,至13億,4億現金
9 :
GS(14)@2015-05-13 01:09:02盈利增3成,至3.5億,無現金
10 :
greatsoup38(830)@2015-08-25 18:14:28盈利增33%,至7.3億,輕債
11 :
Clark0713(1453)@2015-10-09 00:39:022送1紅股 每手買賣單位 4000改1000
12 :
greatsoup38(830)@2015-11-21 11:28:06earning growth 20%, to 1.2b, 500m cash
13 :
greatsoup38(830)@2016-01-09 23:53:31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109/news/ec_ecb1.htm
生物製藥入股信達 股價瀉20%
2016年1月9日
【明報專訊】股市連日動盪,但中國生物製藥(1177)仍跨過界向不良資產管理公司中國信達(1359)入股半成,而且出手闊綽,每股作價2.58元人民幣(約3.05港元),即較前收市價溢價達16%,合共斥資58.2億元,惟市場普遍不看好交易,中國生物製藥昨日大瀉兩成。有分析員指出,中國生物製藥調撥大筆現金入股,或不利自身本業發展。
斥資58億元 溢價達16%
中國生物製藥與中國信達昨日開市前發公告,宣布中國信達向中國生物製藥配售19.1億新股,佔中國信達擴大後股本約5%。中國生物製藥表示,集團對中國資產管理及金融業前景感到樂觀,加上中國信達財務強勁,相信今次入股可獲持續而吸引的回報。集團又稱,雙方另外亦有訂立戰略合作協議,共同開拓以醫療保健及人壽保險為主的商機。
分析﹕恐影響生物製藥本業
不過,中國生物製藥此舉顯然不獲市場看好,昨日股價一度低見5.05元,大瀉24%,收報5.3元,全日跌20%。至於中國信達則微跌0.5%,收報2.61元。
截至去年6月底,中國生物製藥手持現金約36億元,只有整項交易作價約六成。有中資行分析員認為,集團負債率低,加上本業營運良好,應有能力支付作價,惟交易將調動集團大筆資金,或影響集團同時兼顧本業。
然而今次中國生物製藥跨過界,背後或旨在為卜蜂(0042)創辦人謝國民家族擴大內地金融版圖。事緣卜蜂近年多次增持平保(2318),現時已屬平保大股東,持股33%,而中國生物製藥執行董事謝炳正是謝國民侄子,其主席謝其潤亦是謝炳女兒。
14 :
greatsoup38(830)@2016-01-10 01:20:43勁
15 :
greatsoup38(830)@2016-01-10 01:39:551177 認 1359 股
16 :
greatsoup38(830)@2016-01-10 01:40:211177認1359股
17 :
greatsoup38(830)@2016-01-10 01:40:241177認1359股
18 :
qt(2571)@2016-01-10 09:35:39製虊公司同不良資産公司合作, 唔明
19 :
greatsoup38(830)@2016-01-10 16:20:07qt在18樓提及
製虊公司同不良資産公司合作, 唔明
老闆唔夠水買就用呢間有錢的公司買
20 :
GS(14)@2016-01-18 21:06:082016-01-14 HJ
中生製藥高價參股信達惹沽壓
中國生物製藥(01177)公布,將認購中國信達(01359)新股近5%,並召開股東特別大會要求股東批准。而股價則裂口下趺,當日一度低挫23.8%,顯示市場對中生製藥的協議強烈反應。
中生製藥已訂立認購協議,有條件認購中國信達新H股19.078億股,每股3.05港元,總代價為58.189億港元,該批新股相當於擴大股近5%。每股作價參考中國信達2014年底每股資產淨值2.58元人民幣,約為3.05港元,較協議日收市價2.63元溢價16%,較過去5日平均價溢價8.5%。代價將於完成時支付,中生製藥擬通過內部財務資源及現有融資及安排的銀行融資撥付。該批股份禁售期為一年,亦同時訂立雙方戰略合作協議。
認購的理由是,對中國資產管理及金融業前景持樂觀態度,鑑於中國信達具強勁的財務表現,中生製藥認為投資其重要股權及訂立戰略合作協議,是中生製藥合理投資機會,更可於合作安排下開拓更多商機。根據合作協議,雙方同意運用各自的專業知識及資源在不同範疇開拓商機,並以醫療保健及人壽保險為主。
耗盡現金 借貸認購
中生製藥的業務為藥品及保健品產銷,亦從事短期及長期投資,於去年9月底持有可作出售股資及權益投資20.42億港元,認購中國信達股份應視作投資,是業務一部分,理論上不應視為不務正業,但現時投資只佔資產11.7%,於認購中國信達後,投資將佔總資產約45%,而且影響財務狀況,將由淨現金轉為資產債。
截至去年9月底止,中生製藥現金及銀行結餘43.49億港元,借貸17.3億港元,淨現金約26.2億港元,認購中國信達股份,至少要增加借貸32億港元才可應付,屆時淨借貸5.8億港元,對於中生製藥的總權益99億港元及淨權益76億港元而言,借貸比率甚低,對財務狀況並無影響。
中國信達為中國領先的資產管理國有公司,以不良資產經營為核心。按中生製藥認購價3.05元計,2014年往績P?E 7.9倍,但2015年上半年業績增長達47%,P?B 0.94倍,如計息率,2014年往績4.5%,看來有一定吸引力,但內地金融股評價不高,最大的工商銀行(01398),其往績P?E約4.8倍,息率7%較中國信達吸引。
中生製藥為民企,可以佔國企金融5%,或許是榮幸,若為此而付出溢價16%,則有斟酌之處,而訂立戰略合作協議,認為可以開拓商機,以醫療、保健及人壽保險為主。中生製藥專業為醫藥,信達專業是金融,但可以作出其他投資。醫療及壽險有協同效益,而藥品與壽險的效益是間接,如何合作,有待進一步披露。中生製藥將為此項認購向股東發出通函, 且看到時是否有詳情。
投資過大 合作欠詳情
市場對中生製藥認購信達的反應頗大,成交增而股價大挫,理由是大宗投資於非本業,甚至是風馬牛不相及,若作一般投資看待,單一投資比例過大。另一原因是高溢價認購,該項溢價達8億元之巨,還有就是戰略合作並無詳情,凡屬不明朗,必然引起猜疑。有說中國信達於10多間醫院持有權益,或有助於中生製藥的藥品銷售,但為此而作出龐大投資,是否值得,況且藥品銷售仍以國策為準。
中生製藥坐擁巨款多年,一直未有明顯發展,相信與醫改有關,暫時帶來較大競爭。因而未有適合發展,亦可能是中生製藥對此信心不大,倒不如投資於金融國企,收回較高股息,表面上信達的股息等於銀行存款,而同涉及借貸,該項投資亦承擔一定財務成本。市場對此投資不滿,本已反映於股價的低位,至日前跌至5.1元後有所反彈,相信只是護航,但其形象已損將是事實。
#戴兆 #港股分析 #公司透視 - 中生製藥高價參股信達惹沽壓
21 :
太平天下(1234)@2016-01-19 15:17:33greatsoup38在19樓提及
qt在18樓提及
製虊公司同不良資産公司合作, 唔明
老闆唔夠水買就用呢間有錢的公司買
擺明叫小股東幫手找數。我懷疑大老闆咁鍾意買呢d國有資產,係代客泊車或有政治目的? 從生意經上睇,唔係經計得掂數,大老闆唔會揾自己苯掛
22 :
GS(14)@2016-01-19 15:30:54太平天下在21樓提及
greatsoup38在19樓提及
qt在18樓提及
製虊公司同不良資産公司合作, 唔明
老闆唔夠水買就用呢間有錢的公司買
擺明叫小股東幫手找數。我懷疑大老闆咁鍾意買呢d國有資產,係代客泊車或有政治目的? 從生意經上睇,唔係經計得掂數,大老闆唔會揾自己苯掛
我認為是政治目的
23 :
GS(14)@2016-02-05 17:44:231177 不認 1359
24 :
GS(14)@2016-02-05 17:44:441177 不認 1359
25 :
hohiareq(53614)@2016-02-06 00:09:19greatsoup在24樓提及
1177 不認 1359
忽發奇想。1177送錢比1359,1359送錢中銀四南洋。曲線送錢比銀行,睇黎銀行啲數好唔掂。銀行的責任為國企填數.....
anyway唔買係正確決定
26 :
GS(14)@2016-02-06 23:58:19hohiareq在25樓提及
greatsoup在24樓提及
1177 不認 1359
忽發奇想。1177送錢比1359,1359送錢中銀四南洋。曲線送錢比銀行,睇黎銀行啲數好唔掂。銀行的責任為國企填數.....
anyway唔買係正確決定
都合理預期,可能是一個過橋融資給他畀買銀行訂金
27 :
greatsoup38(830)@2016-04-04 01:11:06盈利增2成,至27.6億,8.3億現金
28 :
greatsoup38(830)@2016-04-04 02:47:16買同系公司
29 :
greatsoup38(830)@2016-05-19 01:53:05盈利增4成,至11億,輕債
30 :
GS(14)@2016-05-31 19:41:422016-05-24 HJ
中生製藥看不透慎買
中國生物製藥(01177)今年首季純利增長32%,相比上年同期的19.8%及上年全年17.5%增長,表現算理想;該公司預測2016年製藥行業總體增速或會放緩,業績公布後股價連跌3天共挫11.4%。
今年首季銷售41.68億元(港元.下同),按年增長11.6%;毛利增12.8%至32.97億元,毛利率由78.3%微升至79.1%,其他收益增長35%;銷售及分銷支出增15.2%,行政費用減19.6%至3.1億元,其他費用增29.6%至6.73億元,財務成本增19%,應佔聯營公司業績減少8.7%至7810萬元,稅前盈利增11.3%至6.87億元,稅項只增9.6%,期內集團盈利增長11.7%至5.51億元。
投資虧損無交代
業績報告指歸屬於中生製藥的盈利為5.28億元,按年增長32%;非控股權益應佔盈利2300萬元,大減75.3%,僅為集團盈利4.17%,上年同期則佔18.9%,即是中生製藥應佔集團盈利比例由81.1%升至95.8%。集團盈利只增長11.7%,中生製藥盈利則增32%,值得注意。
中生製藥設有頗多非合資附屬公司, 佔股權由51%至80.6%不等,其餘由非控股權益所佔,中生製藥應佔盈利增而非控股權益所佔盈利跌,從公布的資料看,不易理解。理論上,可能中生製藥所佔股權增加,但無資料公布;亦可能是非控股權益所佔較多股權的公司業績明顯減退,又或是參與投資帶來損失,純屬揣測。
2013至2015年,中生及非控股權益佔集團盈利比例分別是58.2/41.8、64.1/35.9、61.1/38.9,2016年首季則為95.83/4.17,差異太大,必有特殊情況, 從賬項看無法了解,是透明度問題。
今年首季,投資分類虧損為8352萬元,更甚於上年全年。首季投資收益2851萬元,權益公允值虧損1526萬元, 而滙兌淨額進賬為1494萬元,虧損詳情依然不明。
叫停入股價浮沉
今年1月,中生曾擬動用58億元認購中國信達(01359)新股約19.078億股,每股作價3.05元,較當時市價溢價16%,已於2月初終止認購協議,為此付予中國信達1000萬元。若當時認購繼續完成,賬面已有相當虧損,以3月底股價2.72元計,賬面虧損6.3億元;以最近股價2.4元計,賬面更蝕12.4億元。
公布認購信達新股時,股價由6.63元銳挫至5.05元,單日曾插23.8%,其後兩周內再跌至4.86元。於公布終止認購時,股價一度由5.18元升至5.85元,但隨即反覆,其後在5至6元之間浮沉,未能重返公布認購前水平。
3月底公布的2015年業績,集團盈利增長23.3%至29.11億元,股價未有較大變動。按公布,中生應佔盈利17.79億元,按年增長17.5%;非控股權益應佔盈利為11.32億元,增33.6%。兩者所佔盈利比例為61.1%及38.9%,表現與今年首季相反;今年3月非控股權益佔資產權益25%,但只佔集團盈利4.17%,是一個謎。況且首季的投資虧損8352萬元,去年全年投資虧損4744萬元,相信是引致股價連跌3天的原因。
中生主要產品包括肝藥、心腦血管藥、抗腫瘤藥及骨科藥等,還有視作具發展潛力的呼吸系統藥及糖尿病藥,首季銷售增長11.6%,是有所放緩,集團盈利只增11.7%,只是不明因素使中生應佔盈利增長32%,從股價滑落看,反映市場對此有所保留,中生一再表示銷售放緩是關乎國策,包括多項限制導致藥價下跌,其中以浙江、福建、安徽及湖南的降價幅度較大,包括主要的肝藥。另外,臨床資料查核及仿製藥品質一致性評價,亦提高營運成本。
中生首季新專利申請43項,其中發明專利38項,累計共有發明專利授權459項,仍在不斷研發中,2015年全年的研發開支13億元,增加21.3%,佔收入8.93%;首季研發開支5.7億元,增加26.4%,佔收入13.7%,比例相當高,石藥集團(01093)研發支出僅佔收入2.84%。
於3月底,中生總資產181億元,用於金融投資29億元,佔16%;現金28億元,佔15.5%,反映其資源未能適當地運用於本業。儘管已放棄投資信達,股價仍未能回復原位,反映市場對此仍有戒心,基本條件亦已轉差。但急跌後已有反彈,持續性待觀察,宜小心處理。
?
#戴兆 #滬港財信通 #公司透視 - 中生製藥看不透慎買
31 :
GS(14)@2016-09-02 00:52:38火警
32 :
greatsoup38(830)@2016-09-18 14:38:49盈利增25%,至9億,輕債
33 :
qt(2571)@2016-10-16 11:42:55http://cn.reuters.com/article/id ... eedName=optionsNews
路透基點:中國生物製藥與五家銀行簽下3億美元高級定期貸款--TRLPC
路透香港10月14日- 湯森路透旗下基點報導,據新聞發布顯示,在香港上市的中國生物製藥有限公司已經與五家銀行簽署了3億美元高級俱樂部定期貸款。
這五家牽頭行是:中銀香港、恆生銀行、台北富邦商業銀行、交銀香港和中國信託商業銀行。 中銀香港亦是額度代理行,台北富邦銀行是宣傳代理。
所籌資金將用於再融資,以及與其主營業務相關的併購,還有一般運營支出。
中國生物製藥曾在2013年12月獲得1.65億美元高級無擔保定期貸款。 那筆交易的最高綜合收益為233.3個基點,利率較Libor加碼200個基點,費率是100個基點。 工銀亞洲、兆豐國際商業銀行和法國興業銀行是當時的牽頭行兼簿記行。 (完)
34 :
GS(14)@2016-10-16 11:47:28息都不錯呢
35 :
greatsoup38(830)@2016-11-18 19:28:31盈利增5%,至21億,無現金,高現金高負債
36 :
GS(14)@2017-03-14 11:12:41盈利降1成,至27億,輕債
37 :
GS(14)@2017-05-28 00:17:44盈利增長強勁
38 :
GS(14)@2017-11-11 09:18:07盈利增25%,至25億,無現金
39 :
GS(14)@2017-12-06 01:03:54自願公告
「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片」獲藥品註冊批件
40 :
GS(14)@2018-01-07 14:39:25注入北京泰德股權
41 :
GS(14)@2018-01-11 10:24:49good
42 :
GS(14)@2018-04-11 05:48:05勁
43 :
GS(14)@2018-04-27 11:14:48本集團六個產品成功進入江蘇省醫保目錄
44 :
GS(14)@2018-04-28 11:26:16ok
45 :
GS(14)@2018-05-03 06:16:50new medicine
46 :
greatsoup38(830)@2018-05-11 00:58:20董事會欣然宣佈,由本公司附屬公司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抗腫瘤化學藥品
第 1 類新藥「鹽酸安羅替尼膠囊」(商品名稱「福可維 ®」)已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
管理總局頒發的藥品註冊批件。這標誌著備受關注的中國腫瘤領域原研創新藥-「鹽酸安羅替尼膠
囊」將正式上市。
安羅替尼是一種新型小分子多靶點酪氨酸激酶抑制劑,能有效作用於 VEGFR、PDGFR、FGFR、
c-Kit 等靶點,具有抗腫瘤血管生成和抑制腫瘤生長的雙重作用。經臨床試驗證實,福可維 ® 是目
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抗血管生成靶向藥物中僅有的單藥有效的口服製劑,而且不良反
應較輕,患者耐受性良好。福可維 ® 將有望成為晚期 NSCLC 患者三線治療的標準用藥。
近年來,隨著 NSCLC 一線、二線治療藥物的發展,晚期 NSCLC 患者的治療得到了改善;但對於
一線、二線治療失敗的患者,現有的三線治療手段較為缺乏且選擇混亂,患者往往處於無藥可用
的困境。在這種情況下,福可維 ® 的面世,可為中國晚期 NSCLC 患者提供了一種有效的全新治療
手段。
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安羅替尼不僅對 NSCLC,而且對軟組織肉瘤、卵巢癌等多個癌種均有很好的
治療效果,本集團正在積極開展包括美國在內的多中心臨床試驗研究。安羅替尼治療軟組織肉瘤
IIb 期臨床研究結果曾在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 (ASCO) 獲得口頭報告,這表明國際醫學界對該創
新藥的認可。
福可維 ® 的獲批,是本集團發展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安羅替尼是本集團首個按照國際研發
流程和標準進行開發的創新小分子藥,也是本集團迄今為止研發投入最多的抗癌藥。福可維 ® 的
成功上市,標誌著本集團按從「仿創結合」向「創仿結合」戰略轉型邁出堅實一步,也是本集團向腫
瘤領域進軍所取得的重大突破。
福可維 ® 的上市對本集團的財務影響目前暫無法估計,敬請本公司股東及有意投資者於買賣本公
司股份時審慎行事。
47 :
GS(14)@2018-05-19 03:16:23盈利增28%,至6.4億,2億可變現資產
48 :
GS(14)@2018-05-24 15:12:57董事會欣然宣佈,本公司附屬公司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抗乙肝病毒藥物「恩替卡韋分
散片」(商品名稱「潤眾 ®」)經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准通過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
價(「一致性評價」)。
恩替卡韋是一種用於治療乙肝病毒感染的新一代鳥嘌呤核苷類似物口服藥,主要用於治療成人伴
有病毒複製活躍和血清轉氨酶持續增高,或肝組織學為活動性病變的慢性乙型肝炎;也適用於治
療二歲至十八歲以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代償性肝病的核苷初治兒童患者。該藥是抗乙肝病毒
的一線用藥。
自二零一零年上市以來,潤眾 ® 以其較高的性價比已累計讓兩百餘萬的慢乙肝患者獲益,得到臨
床醫生及患者的認可,在恩替卡韋類仿製藥中市場份額遙遙領先。截至二零一七年十二月三十一
日止年度,潤眾 ® 銷售收入超過人民幣 31 億元。在二零一七年由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中醫科學
院、中國藥促會和人民網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國醫藥創新品牌系列評選活動」中被評為「最具臨
床替代價值仿製藥」。
潤眾 ® 通過一致性評價,不僅是對其品質及療效的進一步認可,還將使其在藥品招標、醫保支付
層面獲得支持,加速優質仿製藥替代原研藥進程,提高乙肝患者的用藥可及性。
49 :
GS(14)@2018-06-08 06:29:05董事會欣然宣佈,由本公司附屬公司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仿製藥「注射用左亞葉
酸鈣」已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藥品註冊批件。注射用左亞葉酸鈣與5-氟
尿嘧啶合用,可用於治療胃癌和結直腸癌。
左亞葉酸鈣主要用於治療使用高劑量甲氨蝶呤治療之後的骨肉瘤,臨床定位明確、優勢明顯。與
5- 氟尿嘧啶合用,在晚期胃癌、結直腸癌的治療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注射用左亞葉酸鈣的安
全性較好、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具有顯著的生物代謝和臨床優勢,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50 :
GS(14)@2018-06-21 09:07:42自願公告
「利多卡因凝膠貼膏」獲藥品註冊批件
本公告乃中國生物製藥有限公司(「本公司」)之董事會(「董事會」)自願刊發。
董事會欣然宣佈,由本公司附屬公司北京泰德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泰德」)研發的藥品「利多
卡因凝膠貼膏」(商品名稱「得百寧 ®」)已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藥品註冊
批件。該產品同時獲得新藥證書,具有四年監測期。這標誌著中國神經病理性疼痛領域首個外用
治療貼劑將正式上市,填補了國內空白。
利多卡因凝膠貼膏用於治療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被美國、歐洲、中國等多地的臨床指南列為一
級推薦用藥。北京泰德採用獨特的水凝膠交聯和促滲技術可使藥物迅速通過皮膚進入到病灶部位
發揮療效。利多卡因凝膠貼膏安全性好,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具有顯著的臨床優勢,應用前景十
分廣闊。
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多發與多見於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許多患者疼痛持續超過一年,部分病
程可達十年或更長。利多卡因凝膠貼膏這一重磅產品的上市,將填補國內該治療領域的空白,為
廣大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選擇。
51 :
GS(14)@2018-07-21 03:17:35勁
52 :
GS(14)@2018-08-12 17:28:59本集團研發的帕妥珠單抗注射液(「本產品」)早前已獲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頒發藥物臨
床試驗批件,現正式啟動 I 期臨床試驗。本產品由本公司附屬公司南京順欣製藥有限公司申請,註
冊分類為治療用生物製品,用於治療乳腺癌。
帕妥珠單抗是基於人免疫球蛋白 G1 骨架序列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是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
准的首款用於乳腺癌新輔助治療的藥物。作為一個完整治療方案的一部分,帕妥珠單抗用於早期
乳腺癌患者的手術前治療(新輔助療法),適用於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HER2 呈陽性、局部晚期、
炎症性的乳腺癌患者。此外,研究顯示,帕妥珠單抗和曲妥珠單抗的聯合療法是HER2陽性轉移性
乳腺癌患者的一線療法,患者生存期顯著延長,同時心臟毒性也沒有增加。
53 :
GS(14)@2018-08-24 10:36:58盈利增23%,至11.6億,輕債
54 :
Louis(1212)@2018-09-13 18:16:41选择医药股是一个错误吗?
https://xueqiu.com/9430415132/113734002
......
但人在股市中生存,又不能没有自己的判断,对也好,错也好,总要根据自己的想法来操作,在不断的得失成败中磨练和提高。
人虽然不能预知所有因素,但当初你确认的东西,将成为投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支撑,做的次数多了,运气因素就会被抵消,最终结果体现的始终是自己的能力、策略与心态。
医改是大势所趋,但他并非是要让产业中的所有企业都没有利润,而只是要挤干里面的水分,老年化带来的医药需求始终都在,最终有竞争力的企业仍会获得自己足够的生存空间,并且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只不过中间要承受更多的煎熬而已。而象康美药业这种总是能走在政策前面的企业,他的成功或许是由更多内在的因素在推动,轻易不能放弃。
55 :
GS(14)@2018-11-04 11:13:29董事會欣然宣佈,由本公司附屬公司江蘇正大豐海製藥有限公司研發的抗菌藥「鹽酸莫西沙星氯化
鈉注射液」(商品名稱「豐瑞能」)已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藥品註冊批件。
莫西沙星的獨特化學結構明顯提高了對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厭氧菌等常見病原菌的抗
菌活性。其組織穿透力強,可在感染關鍵部位獲得較高的藥物濃度,達到快速治癒的效果,同時
具有安全性高、耐藥率低的優勢。
鹽酸莫西沙星氯化鈉注射液已成為多科室抗感染治療的一線用藥,廣泛應用於呼吸科、重症加強
護理病房、外科、婦產科、急診等科室。該藥品是2017版國家醫保目錄品種,及2018版國家基藥
目錄品種。豐瑞能採用與原研藥一致的配方,產品穩定性高,其質量更得到進一步提升,具有臨
床藥物經濟學優勢,市場前景廣闊。
56 :
GS(14)@2018-11-23 13:28:04盈利增2成,至18億,3億現金
57 :
GS(14)@2018-12-06 23:16:12董事會注意到近期本公司股份價格出現波動及成交量有所上升。經作出在相關情況下有關本公司
的合理查詢後,董事會確認並不知悉導致價格或成交量波動的任何原因,或任何必須公佈以避免
本公司證券出現虛假市場的資料,又或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第 XIVA 部須予披露的任何內幕消
息。
董事會亦注意到,今天有媒體文章提及本集團參與中國試點城市藥品集中採購(「藥品集中採購」)
招標的情況。本公司謹此公佈,本集團在上述招標中有兩個產品中標,分別是本公司附屬公司正
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潤眾(恩替卡韋)分散片(中標價:每粒人民幣 0.62 元)及北京泰德
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的凱紛(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中標價:每盒人民幣 109.75 元)。
本公告乃承董事會命作出。董事會共同及個別對本公告的準確性負責。
58 :
GS(14)@2019-03-12 15:55:49自願公告
「奧美沙坦酯片」及「恩替卡韋膠囊」獲通過一致性評價
本公告乃中國生物製藥有限公司(「本公司」,連同其附屬公司統稱「本集團」)之董事會(「董事會」)
自願刊發。
董事會欣然宣佈,由本公司附屬公司南京正大天晴製藥有限公司開發的藥物「奧美沙坦酯片」(商品
名稱「希佳 ®」)及「恩替卡韋膠囊」(商品名稱「甘澤 ®」)分別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藥品監督管
理局批准通過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一致性評價」),其中奧美沙坦酯片(希佳 ®)為國內
同品種首家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
奧美沙坦酯為新一代的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抑制劑,具有作用時間長、降壓效果好、口服不受食物
影響等特點。因其優越的療效和安全性能,該藥物已被《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高血壓合理用藥
指南》列為高血壓的一線治療藥物,同時已被納入二零一七年新版國家醫保目錄。本集團研發的希
佳 ®(奧美沙坦酯片)於二零一四年獲批上市,並且在國內率先按照一致性評價的要求開展了與原
研藥全面的藥學對比研究和生物等效性研究,最終成為同品種首家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為實
現優質仿製藥替代原研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恩替卡韋是用於治療乙肝的鳥嘌呤核苷類似物,與其他藥物相比具有病毒清除率高、耐藥屏障
高、藥物安全性好等特點。該藥物是中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薦的乙肝一線治療藥物。本
集團研發的甘澤 ®(恩替卡韋膠囊)於二零一二年獲批上市,一直造福國內乙肝患者,降低了患者
的醫藥費用和醫保負擔。
本集團一直以來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全力開展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工作,目前已有多個藥物品種獲通
過一致性評價,品種通過率位居全國前列。此次再有兩個品種通過一致性評價,再次驗證了本集
團的雄厚研發實力。本集團未來在研發上將繼續堅持不懈,為中國醫藥行業的發展增磚添瓦。
59 :
GS(14)@2019-04-25 07:03:07董事會欣然宣佈,本公司附屬公司江蘇正大豐海製藥有限公司的新型祛痰藥「福多司坦片」(商品名
稱「中暢」)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通過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同品
種國內首家。
本集團開發的中暢於二零零九年在國內首仿上市,一直深受權威專家及醫務人員的充分認同。福
多司坦片屬於黏液溶解劑,祛痰作用全面而根本,具備高效的抗氧化性、協同激素增敏性和抗炎
性,使用安全,適合長期服用。該藥物對多種呼吸道疾病具有很好的黏液溶解促排效果,尤其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療上,可延緩慢阻肺疾病進展。福多司坦片是臨床一線治療性用藥,可全
科室使用,二零一七年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
60 :
GS(14)@2019-05-22 08:56:21strong
61 :
GS(14)@2019-05-22 08:57:45not bad
62 :
GS(14)@2019-05-23 08:07:27勁
周末沽逾1177伙 一手新例後新高
1 :
GS(14)@2016-09-06 04:29:44【明報專訊】受三大新盤,包括華懋將軍澳海翩匯、中海外(0688)東九龍啟德1號,以及新地(0016)元朗Grand YOHO銷情理想刺激,周末兩天一手市場共沽出逾1177伙,估計套現約90億元,不但迫近上月全月一手市場套現逾百億元的水平外,預料亦是2013年一手新例後,約3年半以來套現金額最多的周末。
兩天料套90億 媲美上月全月
三盤兩天已售逾千伙,佔周末一手整體市場總成交量逾九成。除了該三大焦點盤外,嘉華(0173)與信置(0083)元朗朗屏8號,周末沽出42伙,交投亦明顯受帶動。新世界(0017)旺角SKYPARK周末亦沽出22伙,一房單位幾近沽清。發展商未來一周將考慮加價盡推項目餘下單位,當中包括全盤最後20伙B6一房單位。項目九月至今4天內已速售33伙,開售至今累沽390伙,佔全盤近九成,累積套現近24億元。此外,何文田兩新盤,包括會德豐(0020)ONE HOMANTIN及嘉里(0683)皓畋,周末則共沽逾40伙。其中ONE HOMANTIN周末兩天沽出約18伙,昨單日已佔11伙,包括一伙地下花園特色戶,單位實用面積1027方呎,連520平方呎花園,以2343萬元成交,實呎22814元,項目現已累售逾180個單位,套現約22億元。
學者料部分一手購買力回流二手
冠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表示,雖然過去周末新盤市場熱銷逾千伙,有助帶動樓市氣氛,但同時意味市場已消耗不少購買力,料第四季難以持續。
他補充,由於市場處於低息環境,不少人認為購買磚頭保值,使過去一、兩個月資金傾向流入樓市。不過,住宅潛在供應量仍然高企,而且樓市以用家為主,購買力續被消化之下,料新盤熱銷情況只會多持續約半個月。
關又表示,若果新盤稍後加價5%至10%,部份買家或會回流至二手市場,近日冰封的二手市場成交量或會回升,但不會有太大突破。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682&issue=20160905
上環新盤407呎 最平賣1177萬
1 :
GS(14)@2017-03-23 06:20:10太古A(019)前大班簡基富(Keith Kerr)旗下the development studio(tds)首個住宅項目上環鴨巴甸街28號,公佈首張價單,涉及30伙,售價1,307.4萬至1,839.4萬元,只提供建期一種付款方式,付一成首期後至入伙才付餘額,折扣10%,折實1,176.7萬至1,655.5萬元,呎價28,912至40,676元,折實平均呎價34,397元。入場單位為5樓南室,407方呎,折實1,176.7萬元,呎價28,912元。
tds發展及投資部主管黃翊律指出,現市場氣氛好,由於港島區供應量短缺,上環及中環一帶都被視為蘇豪區,集團參考加冕臺一號、敦皓等新盤,以貼市價開盤。今日將開放展銷廳及即日收票,一人一票,每張本票10萬元。將設A組大手組別,可以購買2至4伙。項目將主要吸納投資客,投資者鍾意簡單易明的付款方式。太古地產(1972)去年4月推出鄰近的西半山殷然,首批50伙折實平均呎價約25,816元,入場費折實約1,418萬元。鄰近二手屋苑如聚賢居、瑧環等,二手呎價由21,000至28,000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322/19966231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