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和企業:誰“趾高氣昂”,誰“點頭哈腰”?
3月18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經濟峰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開幕,今年的論壇主題是“中國與世界:經濟轉型和結構改革”。下午的一場”支持實體經濟的金融創新“的分論壇上,銀行業到底是“高高在上”,還是“躬身求客戶”,引發了激烈的討論。
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承惠在分論壇所言,中國的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為服務實體經濟都下了很大的功夫,花費了巨大的精力。但是,社會還是有很多批評,還是不滿意。
現場一位來自新能源企業的嘉賓表示,自己所在的企業在國外的一個項目獲得了很低成本的融資,而這筆錢來自國外的銀行,在國內的銀行很難獲得這樣的機會。在她看來,國內銀行的姿態有些“高高在上”。
分論壇發言嘉賓招商銀行原行長馬蔚華回應稱,中國現在的銀行行長不是高高在上的,他要躬身求客戶,沒有客戶就沒有利潤,銀行是經營風險的商業機構,所以行長必須在風險和收益之間平衡,每天都在平衡,“行長是平衡器”。
“任何一個項目,首先覺得對自身有沒有利,”馬蔚華稱,這里的“利”,主要是指兩個方面,一個是支持經濟的發展,另一個是不能為了支持經濟發展忽視了自身的風險,這兩者之間需要找到平衡。
“中國的銀行也好,外國的銀行也好,不能忽視商業的機會,也不能忽視商業的風險。”他稱。
對於同一個問題,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表示,銀行和客戶之間到底誰求誰,是不斷相互轉換的。
他用一個親身經歷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大約三十年前,他出訪歐洲一個國家,在當地一個商業銀行門口有兩座人像雕塑,其中一個姿態“趾高氣昂”,另外一個則“點頭哈腰”,這兩座雕塑哪個是銀行、哪個是客戶?這家銀行的國際部總經理回答他,銀行和客戶是在這兩個角色之間不斷互換的。“三十年後,我感覺到這家銀行的國際部總經理講的是對的。”王洪章說。
在張承惠看來,金融創新下一步要抓住三點:第一,要把準實體經濟的脈;第二,需要一個綜合性的金融服務,也就是提供產品的全流程、全壽命周期的金融服務;第三需要風險管理方面的服務,幫助實體經濟有效的管理風險。
與此同時,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稱,中國的銀行業也要加快對外開放,尤其是在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上,需要金融開放支持配合,需要外國銀行和中資銀行加強合作。
日前,銀監會發文進一步放寬外資銀行在華開展業務的領域和服務的對象。王兆星稱,中國銀行業會一如既往的推進對外開放,不僅繼續歡迎外國機構來華開展業務,同時本土銀行也要走向世界,這一開放是雙向的。與此同時,開放的領域會越來越廣,開放深度越來越深。不僅如此,還要不斷和國際監管標準看齊,在不斷開放的同時,更加有效防範開放過程中的風險。
月巴氏 - 月巴氏 秋高氣爽,正是郊遊的好時光。 2013年11月27日
1 :
GS(14)@2013-11-30 13:38:43http://www.am730.com.hk/column-183374
這是我人生中第七次寫呢句嘢。過去六次,分別寫在小學一至六年級的作文功課。其實準確一點應該咁寫:秋高氣爽,正是BBQ的好時光。
撰文:月巴氏
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fatmoonba
blog:
http://fatmoonba.blogspot.com/
email:
[email protected]
我承認,我唔識透爐。
在高登看到一篇分享文「[毒到出煙]一個人BBQ分享」,我遙遠的BBQ回憶忽然湧番出來。
孤單的我試過一個人放題一個人buffet一個人打邊邊,但真的未夠膽去一人BBQ——不論是室內還是室外。
室內BBQ,我驚慘變燒炭死於非命。
室外BBQ,嘩太型了吧。偏偏世人不會欣賞和明白這一種型。
其實引致我不能一人BBQ的最主要原因是:唔識透爐。
真的,由三年班第一鑊秋季旅行至今,我都未能成功透著一個完美或不完美的爐。我甚至開始懷疑,不是炭精同我過唔去,就是啲死鬼炭同我有仇。
所以每次跟同學去親BBQ我能夠做的就只是:撥火。當同學既優雅而又不慌不忙地搭好啲炭,我就拎住報紙死命地撥撥撥。但女同學只會欣賞那個優雅而又不慌不忙的同學,而不是身水身汗的我。
既然付出的汗水和手力不能換來女同學垂青,我變得自暴自棄,每次秋季旅行當同學在透爐,我便袖手旁觀——但更多時候,是被指喝拎啲燒烤叉,去插沙。Well,大家都應該知道洗燒烤叉是要先插沙再用清水洗吧。
難忘那10條腸仔交織而成的美味
人生中有幾次BBQ,我化灰好記得。
1.小三嗰次。我讀的那間小學(位處牛頭角下邨,早已灰飛煙滅),規定小一和小二生不准BBQ——BBQ恍如一種象徵成長的儀式、祭典,於是一班同學都好想快啲順利升上三年級。直至終於等到了小三秋季旅行,我們五、六個同學隆重其事從長計議地分工,你買炭和炭精,我買紅腸和腸仔(我是燒腸達人),佢買雞翼豬扒……然後,到達現場,才發覺透爐原來比考試仲難。
2.小五嗰次。咁記得,是因為地點——(我本人認為)人生必到香港郊野公園No.1的大澳門。那天燒過甚麼?不記得了,只記得大家匆匆忙忙燒完腸與丸和若干隻雞翼後,便衝到那個對住海天一色的大斜坡,放風箏!放到累了,便攤在那個翠綠色斜坡傾偈吹風。我可以大膽講,瞓喺草地眼前只有一片藍天及幾朵雲,感覺就是,無與倫比的正(去camp的晚上望住成天星星,同樣地正)。咁多年來,我只是去過一次大澳門,但當日的藍天,還存在於我腦裡的硬體,不會delete。
3.中三暑假。大嶼山南山營地——有同學話嗰度好靚好想去喎,於是一行二十人便為了滿足同學的個人願望,由梅窩碼頭出發,在烈日下,又越過高山又越過谷,行行行行行行足45分鐘,終於行到那個傳說中的南山營地——那一天我燒俾自己食的10條香腸,應該是成世人最美味的10條。至於你問我南山營地靚唔靚?我實會話靚,如果唔係,都唔會在中四暑假冒住中暑危險再去一次。
親自透爐是很重要的事!
突然很想知道現在學生去秋季旅行仲會唔會(或准唔准)BBQ,於是不斷問人。
得來的答案是:中學生大致上都容許BBQ;小學生呢,視乎年級,基本上,只有六年級先准……
我好記得一個畫面。在小三旅行首次透爐期間,阿sir袖手旁觀,當我們不停用目光向他發放求救訊號時,他keep住袖手旁觀。
識唔識透爐其實無關宏旨,反正第日見工時,老闆不會問你透爐經驗,而擅長透爐也不見得會成為一樣社會認可的成就,但重點是:他的冷漠,原來是為了讓我們從錯誤中學習,學習怎樣親力親為兼獨立地完成一件事——即使只是透爐這麼一件小事。
有朝一日香港或許會冇晒郊野公園,BBQ變成存在於TBB劇結局裡的都市傳說。香港的秋和冬季,只容得下百貨公司感謝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