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PPTV創始人陶闖:我怎麼看百度收購PPS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9879.html

【i黑馬導讀】百度今日宣佈,以3.7億美金收購PPS視頻業務,合併之後,PPS將作為愛奇藝的子品牌繼續為視頻用戶提供服務。而就在PPS被重金收購消息曝出之後,PPS的「最大競爭對手」PPTV的CEO 陶闖就在自己微博發佈了關於此次收購的個人看法,以下為i黑馬整理陶闖的微博內容。

有感之一:補償了奇藝在客戶端視頻的短板。在移動互聯網客戶端視頻的優勢回歸了,無論在產品體驗,內容推送,用戶推廣上,客戶端(APP)更具用戶價值和粘性。目前艾瑞公佈的移動數據看到,PPTV和PPS兩家客戶端在移動市場上目前排名第一二位。網頁視頻並不具有優勢。

有感之二:收購後如何建立內容差異化將是新奇藝的最大挑戰。奇藝和PPS都是基於影視劇的長視頻公司。移動端用戶一般會安裝幾家視頻APP,如果內容同質化,用戶也就不必要同時安裝兩個APP了。 所以合併後,兩家移動端用戶一定不可能是1+1=2。優酷和土豆希望做到雙品牌的定位來增加用戶,目前效果不明顯。

有感之三:團隊永遠是收併購成功的最大因素。收併購的關鍵不是具體的數字,而是數字背後的團隊。我個人參與過多次的公司併購,在優酷和土豆併購時我就說公司合併只是數字,但真正的合併是『團隊的合併』只有團隊合力,才會有1+1》2的放大效應。如果收購是完全資本驅動的,收併購風險可能會大。

當然,陶闖也恭喜了自己的競爭對手:

公司的收併購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對收併購雙方在金錢,人性和團隊方面都是很大的挑戰,由於時間資金較大,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導致收併購的失敗。這裡沒有贏家和輸家!首先我要恭喜百度和PPS,恭喜PPS創始人張洪禹和徐偉峰,恭喜龔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430

PPTV陶闖對話i黑馬:「富二代」視頻網站不可怕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321.html

【導讀】網絡視頻公司PPTV再次處於了風頭浪尖,與兩年前因2.5億美元巨額融資而成為業界焦點不同,這次的風浪讓PPTV CEO陶闖自稱很鬱悶。「傳PPTV要賣身」、「傳搜狐視頻擬併購PPTV」、「傳蘇寧參與競購PPTV」、「傳PPTV資金鏈出現危機」……最近兩個月,有關PPTV的各種傳聞裹挾而來。

「我們PPTV已經到了千人員工規模的公司,竟還被詆毀說資金斷裂要急於出售。整個中國媒體對創業企業不夠尊重,這點我在美國從來沒有遇到過。」談及最近的資金鏈危機等各種傳聞,黑馬哥電話另一端的陶闖顯然有點難掩自己的憤怒。

但在外界看來,這些傳聞並不是無風起浪,因為在視頻行業找一個有錢的「乾爹」在視頻行業已經蔚然成風。2013年5月,百度3.7億美金收購PPS視頻;2012年3月,優酷與土豆宣佈百分之百股權合併;2011年9月,人人網宣佈以8000萬美元現金收購56.com;2009年11月,盛大以4400萬美元收購酷6。

此外,還有一個理由可能讓許多人對這些傳聞信以為真:風投們不再「瘋」投了。ChinaVenture的統計數據顯示,2002年至2011年,包括軟銀集團和IDG在內的多家投資機構,分76次向包含酷6傳媒、優酷在內的38家視頻網站投資10.18億美元,如今成功上市的企業唯有酷6、優酷與土豆網。對於那些退出遙遙無期的VC來說,網絡視頻儼然成為一個燙手的山芋,而這隨之而來的是融資起數和融資額急劇下降:數據顯示,2011年1月至今,只有聚力傳媒和PPS兩家主流視頻網站獲得過投資。而賽富基金合夥人閻焱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坦言,投資民營視頻網站是一件「危險」事,一是政策風險,此外盈利性也讓人很擔憂,「我看不出短期誰能盈利」。

PPTV會不會被收購,有沒有資金鏈危機?PPTV又怎麼應對有「乾爹」的競爭對手?獨立視頻網站怎麼生存?PPTV又將獨立怎麼生存?PPTV CEO陶闖獨家對話i黑馬。

i黑馬:PPTV有資金鏈危機嗎?

陶闖:有關PPTV被收購和資金鏈危機的報導讓我有點反感也有點鬱悶,本身我就已經公開說了,我們開始啟動融資。在視頻這個行業裡不進則退,我們現在沒有生存的問題,但是必須要面對發展的問題。所謂發展問題就是如何與這些「富二代」進行競爭,所以資本是必須需要的。當然在融資的過程中間,有沒有國內大佬的公司來談判,我不會否認這些。我們要麼進行私募融資,要麼進行IPO融資,當然也會涉及到財務、戰略投資。

現在整個視頻行業都沒有規模化地盈利,我們在去年年底做到了盈虧平衡。我們現在收入已經達到最好的時間,今年計劃每個月都會有過億的收入,現在月營收已經接近一億了。廣告是我們最核心的收入,基本佔到70%的規模,其他30%是增值收入,包括收費、遊戲運營和版權營銷等。

i黑馬:最終會選擇上市還是被併購?

陶闖:這個問題我覺得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考慮,作為創業型公司,最重要的是需要有強烈的自信心,知道自己的價值,從一開始幾個人開始做到現在千人規模這已經是非常不錯了。那麼這個千人企業能否再往前跑,比拚的是團隊實力,以及團隊能不能抗住更大的壓力,敢不敢去做更大的競爭,現在中國的媒體並不很支持創業的環境。

每個階段都是要做一個抉擇,是賣還是往前走,有的公司可能覺得自己沒機會了就賣掉了。我是從微軟出來的,我真的感覺大公司不可怕,它調兵遣將的能力非常弱,比如我們全公司24小時都在盯著視頻,大公司的人卻在盯著別的事,內部問題一定比小公司要多。

i黑馬:怎麼看現在的視頻行業格局?

陶闖:我認為視頻行業的發展一直處在風口浪尖,因為互聯網基本上下一個波峰是視頻、電商和社交媒體,社交媒體現在的陣勢就微博和微信,而局勢未定的就是視頻行業和電商行業,視頻行業發展相對電商來說要健康很多,因為它的盈利模式和用戶規模相對來說都比較清晰。

那麼視頻行業現在發展到什麼階段呢?現在的視頻行業處於從悲劇階段也就是第一個階段發展到第二個階段的過程中,類似4×100米賽跑,視頻行業現在已經到了第二棒的時候。為什麼這麼說呢,視頻以前在PK戰的時候基本都搶著吃,首先從用戶角度來看,基本都在PC用戶,現在出來了另外三個屏:手機、平板和電視機。從用戶規模來看,除了手機以外,視頻在其他三張屏的用戶數量覆蓋和用戶使用時間上都是第一大了。

現在獨立的視頻公司越來越少,許多「富二代」都要進場了,比如說愛奇藝、騰訊視頻和搜狐視頻,新浪因為做微博一直沒有機會去進入視頻戰場,蠻可惜的,一個媒體沒有視頻,不是斷了一條腿是斷了3/4的腿,當然它微博以另一種形式出現。這些「富二代」的進場讓視頻領域的競爭變得非常激烈,因為他們不僅握有資本資源,還有流量資源。

i黑馬:如何面對有靠山的「富二代」?

陶闖:獨立視頻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小步快跑,防止大魚吃小魚這種情況。目前PPTV有三個戰略,第一個快速和多終端的佈局,我們現在已經有了自己的機頂盒。第二個是視頻的產品矩陣,我們除了PPTV的APP之外,還有PPTV第一體育APP以及短視頻社交APP趣點。第三個是新的視頻內容模式,叫做娛樂互動,我們會聯合很多內容製作公司,產生在用戶互聯網上參與、互動,而這種參與主要是通過直播來製作。

PPTV在所有各家裡面最強勢的門檻就是直播,優酷、土豆、愛奇藝等等都沒有直播,所以說我們內容會圍繞這個來做。所以我們覺得機會空間非常大,我們更願意抓住這個機會往前跑,當然更希望大家給我們鼓勵往前跑。

i黑馬:PPTV的定位會是什麼?

陶闖:獨立視頻公司依然面對非常大的壓力,相比騰訊來說,我們都屬於創業公司,我們唯一能戰勝對手的就是小步快跑,否則就變成大魚吃小魚。所以不斷傳來這個行業整合的消息,PPS走了,風行被百事通入股了,其他的也剩下不多了,因為對大魚來說他們最快進入這個市場的方式就是整合。當然我們現在也看到。

PPS被愛奇藝收購之後,包括我自己都在微博上說,市場上有一定規模的獨立視頻公司就剩下PPTV了,PPTV往下如何生存和發展,這是我們自己考慮的問題,我想現在媒體非常關注我們。那麼我們自己怎麼考慮的呢,視頻這個戰場時機還處在一個早期而不是晚期,這個市場空間還是非常大。第一,PC屏幕大家都比較熟悉了,其他三張屏才剛剛開始,從產品角度來說這幾張屏幕如何互動和打通還不知道。另外,從內容角度來看,我認為互聯網視頻平台不應該是簡單的購買電視台內容的模式。也就是說真正互聯網視頻的價值應該是自己產生內容,這個內容生產模式可能就會顛覆一些傳統電視台的節目製作。

i黑馬:和投資人軟銀集團的溝通順暢嗎?

陶闖:現在傳聞越來越多,對我們不能接受的是一些負面的報導,比如說我們公司活不到7月份了,還有高管套現。我們股東是多麼好的股東,像軟銀這種公司是永遠站在你背後不是投機、套現,這些股東是很優秀的股東,大家想想軟銀要套現幹嘛?我們和軟銀溝通很簡單,我們經常在股東會上聯繫,軟銀是不會參與公司內部管理,也是非常長期、非常支持管理層的。

(實習生寧悅對本文亦有幫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908

PPTV陶闖:做產品,你要在這6方面和用戶“較勁”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10/58497.html

看看現在的互聯網用戶,按月度來看,目前視頻是第一大互聯網應用。中國人現在平均每天消費視頻的時間2.5個小時,你最寶貴的黃金時間段都浪費在視頻上。但是我們目前最後的一塊屏幕,實際上還沒有被互聯網化,是一個體驗最糟糕的屏幕,這就是電視機。

所以,每個用戶花費時間越長,就有更多機會做商業化,互聯網思維本質是從用戶出發,首先抓的是有沒有覆蓋很大的用戶人群,第二用戶群黏性是不是很高。

目前訪問頻次最高、時長最多的是視頻應用,社交網絡、電子商務、微博、網絡遊戲,依次排下來。這基本上也是互聯網公司PK的標準。

那互聯網公司怎麼算估值,實際上至今也沒辦法算,推特日前在美國上市,連盈利模式都還沒有;包括PPTV今天還是虧本,估值怎麼算?資本界一般參考用戶數量,比如一個用戶按三十美金算,目前PPTV每個月有3億用戶,平均每個人每天的使用時長差不多2.5小時。可以算算這個人的價值有多少?基本上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想提供一種服務,使得用戶使用時間黏度越長,就能找出變現機會。


趨勢一:從信息服務走向生活體驗服務

當前,互聯網已從信息服務進入生活體驗服務。

移動互聯網到今年6月,第一波算結束了,基本上用兩年半時間,走完了PC互聯網八年的路。我們認為到6月,移動互聯網基本的大格局之戰將結束。後面看誰還有創新,誰還有特別強的產品。反正基本上人類能想到的東西,已經都幹了。所以移動互聯網的機會不多了。


趨勢二:互聯網線上走向實體

互聯網現在已經開始進入實體。傳媒行業、零售行業、金融行業、製造行業,這四個行業是目前正在顛覆的,還有很多行業慢慢在顛覆。現在不提做廣告了,電子商務開始大規模的向線下進軍,都開始建物流渠道。我認為,電商公司未來一定會開實體門店,小米手機已經在四個城市開門店了。視頻公司像PPTV,本來是買東西來給大家看,現在也拍了13部電影、電視劇;旅遊公司以前是賣門票,現在全都在開發自己的景點。我估計,攜程未來還要買酒店。他們比實體有一張好牌,大量的用戶規模,而且忽悠用戶的能力非常強。


趨勢三:軟硬結合生態系統的建立

以前互聯網人寫軟件,現在我們公司最缺的就是做硬件的人,或者拍電影的人。所以現在軟硬結合,是互聯網玩的手法,不僅做軟件,還做硬件。就像雷軍所說,訂單已經足夠了,現金流更從容一些,先拿訂單再生產,而且個性化定製。


互聯網的本質:

1、用戶第一

去中心化,挑戰傳統權威,去產品化,不賣產品賣服務,去中介化,打破信息不對稱。

可能在三年之內,電視機可能會免費,有人會跑到你家給你裝電視機,現在這機頂盒馬上快要免費了。為什麼呢?因為發現要真正獲得一個用戶,黏度很高的用戶,我們的成本超過100塊元人民幣一年。現在小米在做一個產品叫網關,就是家裡那個無線上網的WIFI,大家經常說我那個WIFI好像不好,現在說我送給你一個。那裡頭帶一個大的硬盤,那個硬盤就把你家裡變成了一個大的計算機機房,一個數據中心了。

所以互聯網思維就是不賣產品,只要是覺得能虧得起的話,那就上。最後就是去中心化,挑戰一切的權威,這是互聯網的一種打法。

還有一個要命的東西,主流用戶人群不給你機會講道理。如何忽悠屌絲階層,他們手上存款總共才幾百塊人民幣,到銀行也沒人理。阿里巴巴餘額寶說,來來,五百塊放到我這兒,利息比銀行還高,而且很簡單。我們公司的員工基本上每個月都在餘額寶裡放上五百塊錢、一千塊錢,不算多。他也不會用它來買房子,但是阿餘額寶有三千萬的註冊用戶,一個人放一塊錢就是三億(最新數據餘額寶的規模已達2500億)。


2、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互聯網服務客戶,不管是男女是老少,統統都要,只要是用戶。他首先服務的是那幫屌絲,也就是當時毛主席說的,到農村去,到工人階級裡去。移動互聯網更加糟糕,為什麼?碎片化跑來了,用戶時間很少,被忽悠的可能性太大。在中國互聯網基本沒有規則,我的郵件信箱前不久還被進攻過。1.5億跟江蘇衛視買《最強大腦》節目,因為有合約不能做直播,怕影響收視率。結果,其他幾個同行同時在線直播,怎麼辦?1.5億就白投了嗎?中國互聯網的玩法是很心驚肉跳的。

互聯網的用戶是屌絲,兩個特徵,貪婪和懶惰。你要解決這兩件事,不僅要給他服務,免費他覺得不行,還要給他創造價值。怎樣讓這幫屌絲喜歡你呢?要讓他成為你的粉絲,要對你有忠誠度,你要真正瞭解他。


3、抓住用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利用互聯網的傳播特性,並通過製造轟動性事件、爭議性話題等,實現大範圍病毒傳播,乃至達致引爆點。培育和勾引死忠用戶,壯大粉絲規模,營造粉絲文化乃至構建話語體系。

像雷軍說的,要有人。小米手機賣799元,網上找不到這個性價比的手機,要麼就是999元。兩百塊錢差在哪裡?799的性能跟蘋果手機一樣,滿大街也找不到,但是你可以去註冊排隊,偶爾抽獎拼運氣,大規模買,不好意思沒貨,就像iPhone飢餓營銷。這就是造勢,還壯大了一大批粉絲群。

在互聯網做也不容易,領導人要找到一個氣質,符合特定的用戶人群,找到機會,就要打。當用戶被你忽悠進來,但是體驗以後發現不好,還會走掉,這樣就逼著你做出最核心的極致體驗,逼著你創新,逼著你每天想,給他更多的超出預期,天天挖空心思想創新的事。


4、留住用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什麼叫極致體驗呢?第一沒有任何門檻,比如最近我讓七十多歲的父親用微信,他用得很高興。第二超出預期,就像海底撈實體店,不是吃海底撈的東西,不打內容牌,打的是服務牌。

第三大數據,現在用手機打開PPTV的應用程序,每個人看的內容不一樣。大數據可以解決個性化的問題。我們把3億用戶,按數據分成48個等級,分析哪一些是貢獻多的,哪一些是不經常來的,想辦法把他們抓回來。打造產品,要反覆迭代,每天出奇,讓用戶參與,這是不容易做的一件事。


5、商業模式

免費做大用戶規模:廣告、電商和遊戲;用戶規模攤薄成本;大魚吃小魚和快魚吃慢魚;粉絲品牌打造溢價空間。

互聯網三大經濟基礎,廣告、電商和遊戲。我們認為要達到過億用戶群,可以用廣告很快地攤薄成本。比如買下電影《私人定製》獨家版權,如果有一百萬個人願意付費,每人交五塊錢,就是五百萬的版權。如果免費的話,可能有五千萬的人來看,跟廣告主談贊助,三千萬行不行?一點問題都沒有。當用戶規模起來以後,可以把成本攤薄。

在互聯網行業,最典型的是大魚吃小魚,快魚吃慢魚。大家都在爭頭幾年的勢頭,再往後日子越來越難,越來越難做,因為互聯網沒有門檻。線下實體還好辦,國美跟蘇寧打了那麼多年,門店對著開,但在互聯網,用戶的遷移成本是零。這也是互聯網的版權之戰,你搶了獨家,我也得搶,所以大魚吃小魚比較明顯。

目前中國的資本界不給力,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稍微有點財大氣粗,能收的他們都願意收。但是很可惜都沒有拿到中國市場的資本紅利。

免費做到最後生存的可能只有幾家。如果不做免費,就做溢價空間,或用粉絲平台打造溢價空間,比較典型的就是蘋果和小米,通過供求關係突出品牌。


6、企業組織

必須能快速反應:降低決策流程,扁平化;先開槍,後瞄準的戰術;需要犯錯,容錯力強;人員游動,內部競爭;

中國目前99%的企業仍然是傳統行業,未來所有行業都會擁抱互聯網。

互聯網有三種組織模式代表,第一種就是最早的豎狀結構,匯報跑一圈,所以微軟現在跑不動了。

谷歌用扁平化結構,要求一個VP管二十多人,基本上就是有一個匯報線,讓這二十幾人自己弄,故意管不過來。

第三種Facebook的網絡化管理結構,感覺是非常亂的。但在亂中,適應用戶。這實際上是非常大的挑戰,圍繞著你的自己的商業模式和使用人群在變。

互聯網團隊是先開槍,後瞄準,實際上有腦子的人不會這麼做。但為什麼要做呢?強調決策觀,團隊裡頭必須要有人去犯錯誤,這是互聯網的方式。

最後因為競爭激烈,互聯網公司正常的員工流動性為25%,也就是四年公司人全部換一遍。這肯定是遠遠高於傳統企業的,也不是壞事,同時鼓勵內部競爭。經常兩個團隊PK一個產品,或者一個產品兩個團隊做不同的版本,就是要鯰魚效應,內部進行PK,整個池子都活起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829

PPTV,知卓創始人陶闖口述:不斷“接客”的創業者窘境與逆襲之路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909/145552.html

 
陶闖是一位互聯網創業老兵,生於上海,長於武漢,有著15年的海外生活經歷。2009年回到國內,創立了PPTV,如今,又創立了知卓資本。無論是他從小到現在不斷變換著生活地點,不斷得進行地理跨界,還是現在的事業不斷探索不同領域,不斷嘗試新的方向。這位老兵的人生經歷中布滿了跨界思維。在當今互聯網思維風靡的時代,這位將跨界思維玩兒到極致的老兵,是如何面對創業途中的窘境,是如何看待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的必要性。下面是陶闖在由創業家傳媒聯手寧波新材料科技城開發投資有限公司、上海新材料投融資戰略聯盟打造的克萊斯勒杯黑馬大賽全球新材料行業決賽上的口述整理。

\ 

我的跨界大法:教授、聯合國顧問、創始人

我的背景很複雜。

在海外生活了15年,做了近10年的天使投資,並且在34歲的時候,拿到了加拿大終身首席研究教授的榮譽。

在2000年的時候,我開始研究智能眼鏡,也就是現在的可穿戴設備。2000年到2005年這五年間成為特派聯合國顧問,那時候,聯合國每小時的顧問費已經達到了2000美金。2002年,在加拿大多倫多我創立我的第一家公司,GeoTango,是最早做網上三維地圖的公司,2005年,GeoTango被微軟收購。比爾蓋茨成為我第一個貴人,讓我拿到了第一桶金。我也正式進入微軟,在微軟工作的經歷讓我受益終生。因為一直以來覺得自己的技術很牛,但是到了微軟才發現自己尚處於小學生的狀態。並且在微軟期間,作為地球事業部的負責人,我完成了對三家公司的收購,也完成了自己內功的極大提升。在微軟的五年,讓我真正學到了到一個大企業的戰略眼光與戰略高度。

2008年回國觀看奧運會讓我看到了國內的飛速發展與創業前景。於是2009年5月,我回到國內,開始了第二次創業,PPTV之路。也在此時遇到我人生中的第二個貴人,孫正義,日本首富。2010年,在兩次交談後 (一個十分鐘,一個1個半小時),孫正義決定給PPTV投資2.5億美元。 這讓PPTV一度成為當時國內單筆融資規模最大的項目。有了這筆融資,PPTV開始在視頻播放網站中嶄露頭角,2013年,PPTV接受了蘇寧和聯想弘毅4.2億美金的投資,大家都說這是中國互聯網公司於和傳統企業的最大一次嫁接。 到現在PPTV成為每月3億活躍用戶的視頻網絡電視平臺。

2014年,我開始了第三次創業,即現在的知卓資本,取義於“見微知著”,希望以天使投資人身份孵化創業企業。

講這麽多,無非是想通過列舉我在過往之中的跨界經驗,將長期實踐中的經驗和認識分享給大家。

創業者面臨的窘境---不斷“接客”

作為初創公司的創始人,一開始肯定不會有過多的人才加入,這時候,創始人就要成為全能人才。我認為創始人要修煉一下幾大能力。

首先,是提高自己的EQ和膽商。創始人要服侍不同的老板,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我的助理就曾給我做了一個花名冊,提醒我要服侍好哪些人。

第二,創業者一定要選好行業,所謂“男怕入錯行”,一定要敢想敢做,敢挑戰大的盤子里競爭,為自己爭取到更大的空間。

第三,投資人基本上看不懂技術,但是看得懂商業模式。因此創業者要把自己的夢想用商業計劃書的形式,更接地氣的表現出來。

第四,投資不是投機,創業更不是投機。要準備好五到十年的持之以恒的“接客”。這是創業者最大的挑戰。

最後一點,創業者一定要有辨別大勢的能力。不管處於哪個行業,要能看懂行業所處階段的曲線。聰明的人知道要騎著泡沫走,當泡沫破滅的時候仍然還活著,這就是最聰明的創業者。

移動互聯網時代,需要逆襲

互聯網的趨勢,就是一個泡沫,接著一個泡沫,一浪接一浪,關鍵是看你有沒有能力沖浪。2000年是中國或者是全球互聯網最高的一浪,當時誕生了美國的雅虎,中國出現了新浪,後來雅虎破滅了。第二浪是百度,搜索領域的熱潮。第三個浪,就是2014年的電子商務,包括京東,即將上市的馬雲的阿里巴巴。這三組浪潮里,最多資本介入的竟然是在第一個浪潮,說明資本變得更為冷靜了。

2014年爆發一個更大的泡沫,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移動互聯網。到2013年為止,中國GDP里整個互聯網經濟,全部加到一起占到5%,但是這個數字會在未來十年有一個巨大的變化,也就是互聯網會全面沖擊傳統行業。這個沖擊會到10%到22%。到2025年,整個互聯網可能會達到14萬億的經濟規模,互聯網會把傳統產業的大金礦挖走10%到22%,這是一個巨大機會。

這樣的模式下,如何實現逆襲。有以下幾個特征。

首先,去中心化。我們獲取信息的方式不再是一個中心點向外擴散,而是每個人都是信息中心,這樣就打破了信息不對稱。

其次,去產品化。“羊毛出在狗身上”。產品不收錢,靠其他模式盈利。原來那種靠改善產業鏈、供應鏈,優化營銷,砸錢推廣品牌的傳統模式已經很難成功了。比如說,智能電子稱,完全可以免費送產品,靠累積的數據、與健康醫療機構合作進行盈利。又比如PPTV,大家來這里肯定是來看視頻。但是,第一批來PPTV的大部分是互聯網人,70%會玩兒遊戲,我們的第一桶金就有了。第二批來的人除了看電影還會看球賽,還會買球票、電影票,就又可以賺錢,第三批人,世界杯,買彩票,我們賣彩票。第四批人,看到電影里的汽車、美女、商品,會有電子購物的需求。後來,即使我們不知道他想要什麽,但是我會讓他看一段廣告,一個廣告,貢獻2分錢。這就是互聯網的典型模式 – 傳說中的羊毛出在豬身上。


=================================
2014黑馬大賽硬件與制造、軟件與信息服務項目報名正在進行中,報名請猛戳“此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497

陶闖:比爾·蓋茨和孫正義是我創業路上遇到的貴人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701/150112.html

黑馬說:無數的創業者在往移動互聯網里跳,但陶闖認為,移動互聯已經是別人做過的事了,真正的未來是萬物互聯。 

這位曾經被比爾·蓋茨和孫正義投資,現在投資別人的連續創業者認為,創業者要走的是一條沒有路的路,需要自己摸索前進,做一件完全想象不到的事情。 

在這條路上你會遇到很重要的貴人,一定要抓住,他就是資本。 

以下為知卓資本、PPTV創始人陶闖6月26日在2015黑馬大賽上海站上的分享內容。

口述丨
知卓資本、PPTV創始人  陶闖 
整理丨田牧


未來不再是移動互聯的時代了

實際上現在再往移動互聯網跳我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在矽谷,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一個未來的機會,而不是現在的機會。我去年在矽谷待了兩個月,看到大部分項目沒有談移動互聯網,全是談未來的物聯網。現在移動互聯網BAT包括幾個大佬百億美金砸進去,你一定要走連路都看不清楚的東西,不做以前已經做過的事。

判斷趨勢不難,在矽谷談到時間點才是最難的。我2000年的時候做一個智能穿戴設備,發現很難做。2012年谷歌眼鏡出來了,當時覺得這麽個東西,我當時要堅持下來也許就成了。但技術上有一些東西不是說你看不到,看的到,可能是很多元素到了一個可以聚合能夠做成一個商業化運作的時間點(才會成功)。

我相信今天戴穿戴的人未來5年之內每個人至少有6個穿戴或者智能設備。去年全球智能設備的銷售量是手機的兩倍,不再是移動的世界了。未來穿戴已經不僅是穿戴,如果你聾了,智能的耳環可以(幫助人)聽見聲音了,瘸子也都可以走路了。所以技術的發展真是讓人大開眼界,可以想像很多完全不存在的事。這就是0到1的突破和創新,這才是世人認為能夠成功的創新。


創業就是走一條看不清的路

有些創業者說我能夠很堅韌地跑馬拉松,我說創業不是跑馬拉松,是你在一個原始森林里頭不斷地跑卻連路都不知道在哪里。這才是難。當時馬雲做阿里巴巴知道是今天(這樣嗎?),不知道。騰訊當時做QQ的時候知道還有微信嗎?不知道,知道都是瞎扯。(他們)都是憑著巨大的膽商在原始森林里頭不斷探路不斷前行不斷往前跑,沒有終點。

創業即使堅持下來最後成功的概率還是跟出車禍的概率差不多。我們只看到滴滴打車,但死了多少打車滴滴啊,大家聽到58同城,死了多少同城58。無數的企業死下去的時候大家不知道,我們只聽到非常少的一些光環企業。到了互聯網時代,入門門檻越來越低,但是成功的門檻是越來越高。比拼的是什麽呢,還是創業者。


資本是創業路上遇到的貴人

我們非常喜歡連續創業者,就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創業者。同時更加喜歡披著羊皮的狼,胸懷大誌,表面是和氣的,但是內心有殺氣。

我也屬於連續的創業者。我2002年在加拿大創了自己第一家公司,做的是互聯網地圖。那個時候網絡速度非常慢,能把一個地圖在網上跑起來是非常難的一件事。谷歌在三年之後才出了谷歌地球。(谷歌地球)出來的時候就全免費,我當時是一個收費模式,進入了18個國家和地區。但谷歌一出來我就完了。正在我最郁悶的時候,公司反倒被投資圈的人發現了,大家說谷歌地球出來了一定有相似的,發現還有我這家小公司。所以當時一堆投資人找我,包括谷歌投資人、紐約投資人。

我遇到了我真正的一個貴人。在2005年4月份谷歌地球出來後,微軟把我拉過去,早上跟我談技術,下午律師就來收購公司。當時我說什麽叫收購公司啊,不懂。那個時候真是不懂,我就很猶豫,(他們)一看我猶豫,晚上比爾·蓋茨就找我。見到比爾·蓋茨簡直是熱血澎湃,我說幹什麽都可以。最後公司被微軟全資收購,是目前為止微軟唯一收購的一家華人辦的海外企業。

2009年我回國創辦PPTV。孫正義在中國投了三家公司,阿里巴巴、人人網還有PPTV。談投資時只給了我7分鐘時間,我覺得也是運氣,7分鐘時間就搞定了孫正義先生。後來他讓我到東京繼續談,談下了2.5億美金,創下了2010年中國互聯網單筆融資最大的金額。

如果沒有孫正義當時給我的巨額2.5億美金,可能PPTV也活不到現在。所以互聯網的打法實際上除了你的戰略以外,資本非常重要,貴人非常重要。


資本和創業者應該成為合夥制

我認為真正的資本應該成為創業者的合夥人。這樣才能夠在一個萬眾創新的年代、風險極大的時候提高創業者成功的機率。我現在成立知卓資本,不是簡單的投你,而是把創業做成一種合夥制,成為創業者的合夥人。一個成功的創業需要資本、需要導師、需要人才用戶媒體市場等等,非常不容易。一個有經驗的資本投資人,能不能不僅是資本,還包括把剛才說的種種資源帶給創業者,真正對接。這樣去減低創業失敗的風險,提高創業成功的路,這是我成立知卓資本主要想打造的方向。

我們對創業者的要求是這麽幾個,首先你要有信念,第二要有激情四射的魅力,能不能有打仗的兄弟,有快速的自我學習、果斷決策的能力。方向我們知道的比你們還多一點,我們來做你的CFO,做你的戰略師。這樣我們一起來打造一家企業。 \版權聲明:本文述者陶闖,整理田牧,文章僅代表述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