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懂估值好輸蝕

網誌分類:股票經
網誌日期:2016-02-01

就如玩話事牌(show hand)要知道自己底牌才有勝算一樣,我認為投資股票必須知道公司的內在價值,不然會很蝕底。

然而,股票估價工具(equity valuation tools)五花八門,包括P/E(市盈率)、P/B (市賬率)、PEG(市盈增長率)、EV/EBITDA(企業價值相對除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DCF(discounted cash flow)(現金流折現法)、DDM(dividend discount model)(股利折現模型)……等, 很多時會令投資者眼花瞭亂,無所適從。

因此,投資者需要懂得如何應用不同的估值工具去評估不同類型公司的投資價值。

以我持有的股票所屬板塊為例,簡單來說,我認為最適合的估價工具如下:

板塊 估價工具
銀行股 P/B (市價相對每股賬面資產凈值)
保險股 P/AV (市價相對每股評估價值)
地產股 P/RNAV (市價相對每股重估資產凈值)
科網股 PEG (市盈率相對未來每股盈利增長率)
汽車股 forecast P/E (市價相對預測每股盈利)
澳門博彩股 EV/EBITDA
工業股 forecast P/E

假如公司派息穩定,投資者可以用DDM(請參考我之前的網誌文章--用股利折現模型評估匯豐的內在價值)。

專業投資者或分析員喜歡用DCF,但對於業餘投資者來說,我認為這個模型可能太過複雜,未必適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490

財匯局徵費分帳 業界:細會計行輸蝕

1 : GS(14)@2018-01-28 14:38:17

【明報專訊】核數師的監管權由會計師公會交移至財務匯報局,法案已交由立法會首讀,對於財匯局的支出部分來自於向業界的徵費,立信德豪董事總經理江智蛟指,現時提議的做法是按照每間會計師行核數上市公司客戶數目按比例分帳,在支出大幅上升3倍的情况下,意味安排有利四大,反而為中小股核數、收取審計費較低的中小型行「輸蝕」,負擔或增。

翻查立法會文件,草案建議財匯局的經費分別來自證券交易徵費、上市公司及核數師,江智蛟指四分之一由會計界支付,則9000萬元的預算中2250萬元來自業界,並再按會計師行上市公司審計客戶數目,按比例分帳承擔。翻查資料,目前香港約2000間上市公司當中,約六成是由四大行負責審計工作,即1350萬元由四大支付。

只計上市公司數目 不理市值大小

不過,傳統上四大多為藍籌或大型上市公司審計,收取的費用較一般企業為高,江智蛟指「會否以用審計費,或市值作考量」分帳,仍是業界爭議點所在,據他所知財庫局將不會承擔額外費用,但業界可自行協調所需負責經費安排,包括分帳方式,並向政府提交建議書。

身兼會計師公會副會長的江智蛟亦指,另一個業界的關注點在於財匯局的9000萬元預算是否過高。財匯局擴大職能後需要增聘人手、租辦公室等,相比之下,他指會計師公會開支每年只有約1000多萬元,不過部分委員工作屬自願性質,開支因此較低,但他指財匯局仍未公開預算的分項及細節,望待財匯局盡快公開,讓業界能下判斷。

他指立法會通過二讀後,將會成立委員會處理有關議題。草案如獲得通過,將於明年8月起實施,建議的內容包括財匯局作獨立核數監管機構,負責核數師的調查及記錄事宜,可向核數師失當行為加以處分。此前財匯局的成員由會計師公會、證監會及港交所提名組成,此後將會由行政長官委任所有成員。

其餘在立法會文件中載列的關注事項亦包括,財匯局的權力會否過度集中、罰則水平訂在最高1000萬元是否太高等。早前立法會會計界議員梁繼昌表示,業界關注條例未釐清非本地會計師行如何受財匯局直接監管、港核數師因內地企業底稿涉「國家機密」無法應財匯局要求交出,會否因而受罰等。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318&issue=201801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3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