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景山河上市夢斷身後事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4/723154.html
近
日,勝景山河「二次上會」,終以首發會後事項申請被否收場。
然而,關於此事的熱議仍在繼續,保薦機構和保薦代表人是否應當承擔責任成為各方關注焦點。
投行人士:保代盡職調查未盡責 招股書存重大遺漏
在勝景山河再次上會之前,很多投行人士認為,對於這樣的公司再次上會只是履行必要的程序,其必將夢斷IPO。
官方核查報告表明,勝景山河招股書未按要求披露其與一主要客戶間的關聯方關係和關聯交易以及三家直銷客戶的採購情況,此外在存貨盤點上也違反了註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的相關規定。
而對於在此之中的保薦代表人責任問題,一家深圳大型券商保薦人認為,保薦代表人在輔導公司上市過程中,未做好合格的盡職調查,導致勝景山河招股書中存在重大遺漏,理應受到處罰。
據《證券法》第192條規定:保薦人出具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的保薦書,或者不履行其他法定職責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證券發行上 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第68條和69條的規定分別列舉了保薦人受處罰的情形,其中包括在發行募集文件中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
在4月6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證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對勝景山河的保薦機構平安證券等中介機構的盡職調查情況進行瞭解,如發現未履行職責,將給予嚴肅處理。
前車之鑑:蘇州恆久保薦機構曾遭嚴厲處罰
同樣是過會後拿到發行批文,募集資金到位,臨掛牌之際遭遇叫停,此前還有立立電子和蘇州恆久,而它們最終被撤銷發行許可的主要原因,都是未如實披露相關信息。
其中,寧波立立電子開了中國證券市場上募集資金到位最終卻被撤銷發行許可的「先河」。
2008年6月,立立電子進行路演,遭到市場質疑,認為其涉嫌採用一系列資產轉移手段,將原本屬於浙大海納的優質資產拿到立立電子中來「第二次上市」。此事引起證監會注意,並隨即叫停上市,展開調查。2009年4月3日,證監會撤銷立立電子IPO核准。
對於立立電子的被否原因,證監會最終的官方調查結果是,立立電子與浙大海納在2002年的股權交易上存在瑕疵,並且部分內容未做到按要求公開披露。
立立電子的保薦機構是中信建投,保薦代表人為宋永?和張鳴溪。雖然在事後並未受到公開處罰,但保薦人在該事件中是否存在責任,引起市場熱議。不少學者和律師認為,立立電子上市撤銷可被認為是保薦人或保薦責任第一案。
而在其後重蹈「立立電子」覆轍的蘇州恆久事件中,保代以及相關中介機構受到了證監會嚴厲處罰。
2010年2月獲得發行許可的蘇州恆久光電在3月18日上市前夕被「叫停」,監管部門要求保薦機構等中介機構就媒體報導的專利權終止問題進行核查,並於去年6月11日再次上會被否。
發審委審核認為,蘇州恆久招股說明書和申報文件中披露的全部5項專利及2項正在申請專利的法律狀態與事實不符。蘇州恆久目前全部產品均使用被終止的4項外觀設計專利,50%的產品使用被終止的1項實用新型專利,總體上看,5項專利被終止對申請人存在不利影響。
與此同時,根據《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的規定,證監會對發行人保薦機構廣發證券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對兩名簽字保薦代表人進行監管談話、出具警示函,並在12個月內不受理其簽名的與證券發行相關的文件。
此外,根據相關規定,證監會也對發行人律師北京市天銀律師事務改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同時,對三名簽字律師進行監管談話、出具警示函,並在12個月內不受理其簽名的與證券發行相關的文件。
黑老大陈坤志身后的“中粮系”身影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15/5NMDAwMDI0NDU5Ng.html
几年来,中粮集团一直否认其旗下全资公司中粮鹏利置业(重庆)有限公司(下称“中粮鹏利”)与当地黑社会组织之间有关系。
但记者持续几年的调查显示,已有的司法材料、官方调查报告,以及中粮鹏利当时与当地黑社会组织签署的一些盖有公章的正式文本,令中粮集团否认中粮鹏利在渝涉黑的说法,显得苍白无力。
异味
国家审计署的一纸公告,将中粮集团旗下公司在渝的一段旧闻挑开,迷雾之后,一股异味隐约升起。
5 月20日,国家审计署公布的2011年第26号“中粮集团有限公司部分所属单位2007年至2009年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审计结果公告称,“2005 年,中粮香港所属中粮鹏利置业(重庆)有限公司委托不具备资质的中介公司参与土地拍卖事项。因司法机关正在立案调查中介公司及拍卖单位存在的行贿受贿行 为,无法办理土地转让手续,66.56亩土地已闲置4年,5830万元投资款存在损失风险。”
该审计公告还披露,“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相关企业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做好项目开发准备,降低损失风险。”
本报记者注意到,尽管这段审计公告中用“委托不具备资质”的字眼提及参与土地拍卖事项的中介公司,但却没有进一步说明这家中介公司的真实背景——重庆黑社会老大陈坤志、龚刚模控制的公司。
此外“委托”一词,也并不能准确表达中粮鹏利在渝拿地的“操作”手法。
这是一个并不古老的故事。
据 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向重庆市政府提交的《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重庆化妆品厂“三工场”拍卖中涉嫌违法情况的紧急报告》(重庆市工商局文【2008】 8号),2005年1月,一位名叫黄亚虎的人受命到重庆成立中粮鹏利置业(重庆)有限公司,准备在重庆开发房地产项目。同年5月30日,中粮鹏利公司成 立,投资总额1.9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为9000万元人民币。中粮鹏利的全资股东是在海外的萨摩亚群岛注册的俊威投资有限公司。中粮鹏利的工商注册资料 称俊威投资有限公司是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粮集团(香港)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以此算来,中粮鹏利系中粮集团的“曾孙”级公司。
重 庆市公安局《关于陶益禄涉嫌商业受贿案调查情况及处置方案的报告》(渝公经侦文【2007】134号)则显示,2005年6月16日,中粮鹏利与重庆奥妮 化妆品公司和重庆广海物流公司签署了一份协议,该协议商定,由奥妮公司和广海物流包干9000万元协助中粮鹏利拍到重庆奥妮化妆品厂“三工场”土地。
据本报记者所获得的上述三方协议影印件,这是一份令人难以理解的协议:中粮鹏利拟以9000万元成本拿到“三工场”的66.56亩土地,奥妮公司和广海物流保证以3500万元的代价竞买到这块土地,另外5500万元作为支付给奥妮公司和广海物流公司的“委托代理费”。
重庆市工商局及重庆市公安局经侦总队资料显示,正在各方积极履行此份“三方协议”时,2005年8月,重庆市黑社会老大陈坤志、龚钢模介入,以广海物流欠高利贷为由,控制了广海物流。
据 陈坤志案起诉书,陈坤志接下来以5万美元买通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的张?|,买通拍卖公司、律师事务所及评估公司,甚至以武力威胁的方式打走其他竞 买者,被赶走者甚至包括重庆市政府旗下大名鼎鼎的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和某有司法机关背景的物业公司负责人,迫使其放弃竞拍。
2006 年4月14日,本报记者在拍卖会现场目睹了这场离奇的拍卖。当天,奥妮化妆品厂“三工场”的66.56亩土地以3670万元的底价起拍,平淡应价几次后, 最终以3710万元成交——拍卖场内外均有几十名身着黑西装的“小平头”坐镇,最终,这场怪味十足的拍卖,如黑道电影一样,了然收场。
据重庆市工商局及重庆市公安局经侦总队资料,拍卖完成后,中粮鹏利如约向广海物流支付了第一笔“委托代理费”1740万元。
中粮鹏利在此后也辗转拿到该宗土地的使用权证。
不过,此场拍卖会中因当地黑道过于张扬,奥妮化妆品公司职工持续几年的上访,引起媒体关注,2009年,包括本报在内的几家国内媒体先后报道此事。同年6月,重庆打黑,陈坤志、龚刚模等涉黑团伙在当地警方的打黑行动中,成为第一批落网的黑社会组织。
余音
2010年1月,陈坤志涉黑团伙案审理,因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故意杀人罪,非法经营罪,行贿罪,高利转贷罪,非法拘禁罪,赌博罪,被合并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3亿2万元。
龚刚模在一个月后,被法院判处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故意杀人罪,非法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罪,贩卖、运输毒品罪,非法经营罪,行贿罪,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开设赌场罪,容留他人吸毒罪等9项罪,处以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当地这两大黑社会团伙的其余成员,以及其保护伞也各自领罪受处。
本报记者注意到,陈坤志案的司法文本,将中粮鹏利在获得奥妮化妆品“三工场”土地中的一些“异常操作”固化下来。
这些被司法文本固化下来的信息,与包括《第一财经日报》、央视《新闻调查》栏目、《南方周末》三家媒体先后报道中粮鹏利在渝拿地后的官方回复相比,有一些差异。
2010年3月,中粮鹏利重庆公司负责人李广泉在一家媒体上以答记者问的形式称,此前当地有些人认为“在获取“三工场”地块过程中,涉嫌与当地不法分子有染”的说法,“内容与事实完全不符”。
李 广泉当时称,“守法经营是中粮鹏利经营的基本原则,中粮鹏利通过合法途径获取土地,包括协议受让、参与公开招拍挂等,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通过任何非法手段获 取土地。对于原重庆化妆品厂所属的‘三工场’地块的工业用地拍卖和住宅用地挂牌,由于一些人员不了解事实真相,对其拍卖程序提出质疑,重庆市政府相关权威 部门已经进行了多次认真的调查,而且政府相关权威部门的意见已经非常明确。”
李广泉当时认为,“2008年7月23日,重庆市工商局经检总 队的调查意见是‘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当事人有串通拍卖事实’。根据重庆市有关领导及维稳办、市政法委等部门的要求,2008年9月3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就 重庆化妆品厂‘三工场’地块司法拍卖是否违规问题,重新组织合议庭复议,最后重庆市高院的书面意见认为‘在本案执行中严格依法,执行程序公开、公正,不存 在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形’。”
遗憾的是,陈坤志案起诉书则显示,“由于重庆化妆品厂厂长陶益禄对拍卖‘三工场’的土地条件不满,导致拍卖无法 进行,陈坤志与中粮公司负责人黄亚虎共谋,利用重庆化妆品厂常年法律顾问陶益珍是陶益禄之妹,正在为该厂代理‘三工场’土地拍卖事宜的便利……”此 外,“2006年初,受黄亚虎的指使,富国律师事务所律师陶益珍、陈士谟要求陶益禄同意拍卖,并同意送给陶益禄25万元。”
陈坤志案还将重庆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副队长谢岗(收受陈坤志30万元),以及重庆市工商局经检总队副队长杜虹飞(收受陈坤志7.98万元),重庆市检察院第一分院副检察长毛建平(收受陈坤志20万元)等事实曝光,其中谢岗与陈坤志同案受审。
杜虹飞是2008年7月23日,重庆市工商局经检总队出具中粮鹏利拿地案调查意见“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当事人有串通拍卖事实”结论的主要当事人。谢岗则在化解土地拍卖案后,将陈坤志从拘留状态“捞出来”的主要当事人。
另一个关键性细节是,据《时代周报》报道,至今年6月2日,中粮鹏利公司已经成了“光杆司令”(本处特指其重庆公司只有他一个人)的李广泉依旧坚持称,黄亚虎是该公司副总经理。
遗憾的是,陈坤志案的多个司法文本显示,中粮鹏利在渝拿地期间,黄亚虎的身份是中粮鹏利公司总经理。
而到目前为止,对开发“三工场”地块的结局仍未可知。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本次国家审计署在出具审计报告时,补充了一句“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相关企业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做好项目开发准备,降低损失风险”。
中 粮鹏利还有多大概率能继续开发这块土地?该公司认为是合法取得的,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是借助非法势力及黑道力量取得的。本报记者从当地积极推进该案的一位当 地政府官员处了解到,地块所在地重庆市江北区政府及相关行政部门的观点是,串通拍卖、涉黑等事实都已经基本上认定了,既然是非法取得的,这块土地就应该执 行“回转”。
所谓回转,就是撤销拍卖结果。
如果撤销拍卖结果,则中粮鹏利将获得自己拍卖时已经缴纳的土地款,但支付给陈坤志控制的广海物流的费用,将兑现为损失。
蘋果身後的巨頭
http://www.21cbh.com/HTML/2012-4-23/4NNDE1XzQyMzE4Nw.html蘋果iPhone、iPad和任天堂Wii遊戲機的傳感器供應商、歐洲最大半導體公司意法半導體(ST),是在10多年前介入傳感器業務的。當時,
針對工廠的投資運營策略,半導體企業一般有兩個選擇:要麼像英特爾、三星那樣每年投資數十億甚至上百億美元開發新工藝,以生產最先進CPU、存儲器產品;
要麼尋找其他可能利用舊工藝的大宗訂單,讓工廠多發揮些效益。而面對意大利南部的一座舊工廠,ST的高層想到,或許可以用傳感器這個不需要前沿工藝的業務
實現更多盈利。
飛機部件嵌入消費電子
1995年的一
天,剛加入ST一個月的Benedetto Vigna先生被老闆問及是否對MEMS傳感器感興趣?「是的。」
Vigna說,「不過,什麼是MEMS?」對此,他的老闆也只能拼出「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微電子機械系統)」幾個字,並告訴他這個產品能夠利用微米級的舊工藝,而不是納米級的先進工藝。
於是高能物理學出身的Vigna自學起相關技術。一年後,鑑於歐洲業界對MEMS研究的不足,Vigna去了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MEMS,並在當地企業做研究。之後他回到ST,領導MEMS項目。
在
ST介入之前,MEMS傳感器已存在了20多年,主要用於飛機、汽車這類用量較小的市場。或許受ST在消費電子市場成功基因的影響(ST是諾基亞主要的元
器件供應商),2001年,Vigna突然有了一個想法:能否把MEMS帶入大宗消費電子市場?不過,要想打開這個市場,他們面臨的挑戰可不小。當時用於
檢測飛機飛行姿態的傳感器有磚頭大小,要賣到3萬美元,功耗很高;用於汽車安全氣囊檢測撞擊的傳感器,比一部智能手機要厚,而且功能簡單,只能檢測兩個方
向的運動。這樣的狀況與消費電子市場對成本、體積、功耗和性價比的苛刻要求相比,還有巨大差距。
Vigna先從相對簡
單的三軸加速度傳感器入手。消費電子市場的敲門磚是價格。2005年3月,當Vigna第一次與正準備給Wii遊戲機遊戲桿引入全新交互方式的任天堂負責
人會面時,對方開門見山地問他:「這是我們需要的價格,你能提供還是不能?」零部件供應商一般不願聽到這個問題,但這就是消費電子市場的現實。Vigna
後來總結說:「在消費電子市場,每當一個重要機會到來之前或每次面對一個重量級客戶,價格問題都會被問及。如果拒絕它,你就等於放棄了一個推動大市場的機
會。」
由於當時的加速度傳感器技術還做不到任天堂要求的價格,只能在技術上另闢蹊徑。彼時,3家日本企業佔據著全球加
速度傳感器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但他們採用的都是傳統壓電技術,這種技術有3個缺陷,例如,溫度變化對傳感器的參數影響很大,這意味著,當傳感器被放入一
部智能手機中,手機開啟後,隨著溫度升高,傳感器的測量會不準確;同時,壓電技術生產起來很難,這讓產品成本居高不下;而且它的製造過程複雜,不適合大宗
消費電子市場瞬間起量的快速供應節奏。
於是,ST著手開發一種完全不同的技術。在加速度傳感器中,有一個振動結構和一
個檢測放大信號的模塊結構,這兩個結構被封裝在一起,就成了一顆傳感器。ST想到了基於目前全球最大用量的CMOS工藝
(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工藝)研發改良了Thelma工藝來製造振動部分,它可以從半導體規模經濟中受惠,成本低廉,也可以像其他半導體產品那樣持續快速
縮小體積、降低成本和功耗。同時,ST還開發了一種名為Smeraldo/TSV的過孔封裝技術,它讓封裝手法變得靈活,可以把產品做得更小更薄。
技
術革新讓ST能夠提供一種價格體系完全不同的傳感器。2007年,一家參與任天堂競標項目的日本企業回顧說,他們沒有獲得本國企業任天堂訂單的原因是ST
給出了「出人意料的價格」。不過,Vigna說,最根本的原因是專利技術,「技術可以改變競爭格局」。如今,ST已在傳感器上積累了600多個專利技術,
其中很多是業界獨有,而固守老技術的3家日本企業市場份額僅剩下20%。
借助半導體行業的摩爾定律——每18個月,芯
片面積下降一半,價格下降一半,加速度傳感器已從Wii遊戲機時代的3美元降到如今的0.3美元,面積已從35平方毫米(5X7)縮減到4平方毫米
(2X2);功耗也從毫安級降到微安級。這不僅支撐起Wii遊戲機在全球100億美元的銷售,也被更廣泛的電子產品,如iPhone、iPad等採納。
不
過,拿下消費電子市場的多種訂單,就要考慮與之相匹配的供應能力。在消費電子市場,一個客戶週一拿到樣片,週五可能就要求給他供貨;一個市場一旦起量,需
求可能在瞬間井噴。如果不能保質保量地快速供貨,客戶就飛了,而一旦失去一個機會,可能就要再等上6到12個月。為了適應這個市場的供應特點,早在
2005年,當業界都還在用6英吋晶圓生產傳感器的振動部分時,ST
就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把晶圓廠從6英吋升級到8英吋,這樣,生產芯片的原材料面積擴大了,可以一次產出更多的芯片。同時,ST還決定在公司內部運營整
個傳感器產業鏈——自己做研發、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和應用算法,從而能更準確無誤地響應客戶快速多變的需求。
而消
費電子市場還有一個特點是快速的更新換代步伐。畢竟,在這個市場中,每種產品的熱銷期都很短暫,一部手機的平均生命週期也只有15個月,你需要不斷推陳出
新。
2010年ST推出三軸陀螺儀,同年上市的蘋果iPhone4就植入了這顆陀螺儀,它讓蘋果手機成為導航儀,可以玩3D遊戲,甚至可以作為建築行業的水平
儀。之後,ST推出壓力傳感器、地磁傳感器(指北功能)和數字硅麥克風。數字硅麥克風比起傳統有振動膜的麥克風尺寸更小,不受溫度、振動等環境因素影響,
因而蘋果等智能手機都採用了這種麥克風。這些傳感器可以相互搭配組合,給消費電子提供更多神奇功能。ST成為產品最豐富,能夠提供功能模塊最多的MEMS
傳感器企業。
在過去5年,
ST的傳感器業務從2006年的區區3000萬美元增長到去年的6.5億美元,增長了20多倍。去年,全球MEMS傳感器業務增長4.2億美元,ST從中
拿到了3億多美元。在加速度傳感器和陀螺儀市場,ST分別佔據50%和60%的市場份額。與此同時,10年前開始領導ST傳感器業務的Vigna先生,也
晉陞為ST副總裁。
業務快速複製法則
首次訪問中國大
陸的Vigna在紙上寫下一個公式: Innovation(創新)= Creativity(創造力)× Resounce(資源)×
Execution(執行力)×
Focus(聚焦)。這是他在過去10年中總結出的業務複製法則,這個法則讓他把在加速度傳感器業務上得到的經驗快速複製到其他傳感器業務的發展上。
在
Vigna剛在ST開展MEMS業務時,領導層給了他很好的支持,但並沒有一次性給他很多資源,這也成了Vigna後來做新項目的一個原則。「如果給你很
多人,那可能任何事你都想做,但這相當於什麼都沒做。而2001年我們只有12到15人,只能聚焦」。起初,這個10多人的小團隊也同時開展了6個項目
——光開關、片上實驗室、加速度傳感器和陀螺儀等。Vigna後來砍掉了其中5個,全部聚焦到加速度傳感器上。
現在,MEMS成長為ST關鍵業務群組後,Vigna在架構上仍然採取小團隊模式,不同團隊朝不同技術方向延伸。每個產品團隊只有10多人,最大規模的情
況下曾經達到35人。每個團隊採取創業公司模式,Vigna並行管理這些團隊。Vigna稱保持這種小團隊的模式很重要,「有時我看到團隊的問題就是心太
大,不能聚焦」。
僅保持小團隊,有時還無法達到好的聚焦和執行力。當你需要一件事快速運轉起來時,需要公司高層的直接
管理。2009年10月,一家重量級客戶(這應該是蘋果公司)需要三軸陀螺儀。第一次接洽時,Vigna說可以在2010年12月前提供。客戶回覆:「太
晚了,我們需要你在2010年1月之前提供。」這縮減了近1年的時間。於是,Vigna取消了其他一些項目,把資源全部投入到這個項目中,他自己也成為這
個項目的經理,加速項目進度。而另一個需要高層介入的典型案例就是ST公司內部運營的設計、製造、封裝、算法等全產業鏈,有效運轉的秘訣也只有一個——由
一個高層做出全部決策。
「人們告訴我們,你們無法在一個結構上實現三軸陀螺儀,我們不予理睬,繼續前行;人們告訴我們,三軸加速度傳感器的半導體製造工藝不能非常穩定,我們不予理睬,繼續前行。」Vigna說。他們就是這樣開創了很多市場上唯一的技術。
今
年,ST針對汽車市場設計三軸陀螺儀,他們選擇的第一個重點應用是汽車信息娛樂系統中的導航。實際上,汽車中最早的傳感器應用機會來自安全系統,但去年,
全球汽車安全用陀螺儀市場只有2000萬片,這是ST一週的產量,因此,考慮到市場佔有率,比安全應用市場大得多的汽車導航自然成為公司的第一創新要點。
第二波浪潮
從
飛機市場到消費電子市場,在過去5年間,MEMS傳感器經歷了兩波增長高潮,第一波是由Wii遊戲機帶來的加速度傳感器需求高潮,它為人機交互增加了一種
創新方式。第二波則來自iPhone、iPad等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帶來的陀螺儀應用高潮,它讓智能手機的應用更富想像性。
在
Wii遊戲機之後,近兩年,傳感器帶來的人機交互創新似乎有些停滯不前了,但Vigna說,「2013年,用戶交互界面的新革命將會發生。」現在ST正與
合作夥伴一起研發,確保在此之前完成整個創新方案的設計和大規模量產。「你可以想像,把一個運動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和陀螺儀)、觸控屏和硅麥克風三類產
品融合在一起的方案,這相當於把運動、觸控和聲音三種人機操控方式結合在一起,將會把我們的體驗提升一個層次」。針對第二波浪潮,Vigna列出了三類完
全不同的應用——相機防抖技術、LBS(基於位置的服務)、遠程監測,他認為每個都是市場未來高增長的推手。
關於相機
防抖技術,市場上攝像頭的像素不斷提升,今年,諾基亞就在巴塞羅那電信展上展示了4000萬像素拍照手機,而陀螺儀可以實現專業級防抖功能,提高圖像質
量。像CPU行業推廣多核概念一樣,ST也推廣雙核陀螺儀產品和概念:其中一個核負責圖像處理,另一個則負責用戶界面、LBS和遊戲。
在
LBS市場,Vigna說,室內導航和增強實景將是未來的一個爆發點。「你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傳感器一直在跟蹤測算你的軌跡,你把手機指向一個商店或一
個咖啡廳,借助增強實景技術,你看到了關於商家的各種信息,然後開始選擇」。Vigna說,不僅消費電子,一些工業應用上的需求也為此提供巨大空間。例如
一個消防員進入火場,他不僅要救火,自身的安全也很重要。傳感器可以跟蹤他的軌跡,瞭解他的行為狀態。
至於遠程監控,
這在健身、醫療和康復領域有無限的想像和發揮空間。例如,帕金森綜合徵的患者表現出運動障礙、震顫和肌肉僵直等症狀,他們的康復訓練就是要通過大量重複簡
單的正常動作,進行姿勢矯正、語言交往等。在患者身上攜帶傳感器,可以監控他們的活動姿態,並把姿態在屏幕中重現進行矯正,甚至可以根據正常軌跡用電機帶
動他們反覆各種康復動作。
「在未來2到5年內,整合了低功耗傳感器、射頻和MCU的微小模塊將會觸發很多需求。」 Vigna說。
瑞
士Sensimed公司與ST合作,在隱形眼鏡中嵌入了這樣的模塊,可以連續檢測青光眼患者的眼內壓(IOP),以量身訂製最佳治療方案。這個技術解決了
患者定期到眼科門診檢測時無法捕捉到眼壓變化規律的缺陷。同時,ST還與全球一流保健機構Mayo醫療中心(Mayo
Clinic)合作開發心血管疾病遠程監測平台。在患者胸部貼個標籤,這個標籤就能通過無線技術為醫療專業人員提供病患的心率、呼吸速度、身體活動信息和
其他測量數據。
「有了傳感器,現在人們的所有軌跡、姿態、行為都可以被跟蹤記錄,可以數字化,可以被處理和分析,並基於處理的結果建立反饋機制。」 Vigna說,「我們正處在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珍稀動物身後事 從物種存留到暴利生意
http://www.infzm.com/content/93623一隻普通老虎的死亡,牽動一個隱秘行業的灰色利益鏈。從動物園到標本加工企業,再到私人買家,價格從兩三萬元可能翻到300萬元以上。
林業部門曖昧的政策,孕育了一個暴利的標本業。而旨在保存物種的標本博物館卻日漸凋零,舉步維艱。標本業,已經距離它的原旨越來越遠。
一隻嚎叫著的狼撲面而來,尚未安上象牙的大象佔據了房間大半空間,表情呆滯的野豬頭掛在牆上,一對小老虎相對而立。推開破敗的鐵門,章照國為來訪者展現的,是一個隱秘而栩栩如生的世界。
歡迎來到「合法」的動物標本市場。對於熱愛收藏的富豪而言,章照國無疑有著可靠與優質的服務。作為獲得國家林業局認證的野生動物標本加工企業負責人,他的珍稀瀕危動物標本都擁有一張合法的身份證:中國野生動物經營利用管理專用標識。
「你可以放心。只要有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範圍內就能自由流通。」章照國說。
這是一個隱秘的生意場,原本應為科研、教學服務的動物標本,搖身一變,成為標本業裡的暴利商品。
標本廠的生意
「華南虎個子小,賣相上可能稍微差點。」2013年8月16日,面對假扮成買主的南方週末記者,章照國積極推介。
也許是因為缺少能打動人的成年老虎,章照國顯得略微著急。在他的公司,老虎標本的種類不少。「這是孟加拉虎,價格差不多。」他指著身邊的標本,同時又推薦了另一件白虎標本。「如果是為了討吉利,白虎也不錯。青龍白虎,道教一直就有這個說法。」
福建省南平刀霞生物(標本)有限公司(即章照國所在企業)上海辦事處的負責人,則在電話裡竭力推薦自己的其它物品。「大象也可以,大像有闢邪的作用。它在陸地上是最大的,有興趣,我帶你去現場看。」
近乎公開地向私人收藏者兜售老虎標本的,非止一家。在福建、安徽等地,接受南方週末記者諮詢時,大多數獲得國家林業局批准的標本加工企業,均明確表示可以銷售。
「我叫老闆給你回覆,到時你告訴他尺寸需要多大就行了。」在安徽寧國的興隆生物標本有限公司,南方週末記者同樣受到了熱情接待。而福建最大的標本企業恆達教學標本有限公司,同樣表示,「我們稍後會派人直接跟你聯繫。」
只有一家公司,明確表達了拒絕。「你是哪個單位的?用於什麼目的?」福建省標本公司工作人員追問道。
這恰好與英國一家獨立環保組織環境調查署(EIA)的中國調查相互驗證。2012年5月至2013年1月間,EIA在中國就虎皮貿易進行了一系列調查,他們同樣輕易就發現了標本業的秘密。
EIA調查發現,在安徽巢湖市的夏峰工藝標本廠,原本被許可用作標本的老虎皮,現在被製成豪華皮毯待售。而河北省北戴河秦皇島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的標本廠,大多數加工的虎皮,並非只供應給科教用途,而是大量賣給富人。僅2012年上半年,該標本廠就賣出了5張虎皮,均以豪華皮毯的形式出售——所有的出售標本,都配有國家的標本收藏證。
「現在國家提倡合理的利用,這只能靠我們合法的標本廠。」對於自己涉及珍稀瀕危動物的生意,章照國充滿了信心。
動物園的套利
原本用於科學研究或教學之目的的標本,孕育了一個巨大的暴利零售市場。
這是一本萬利的生意。知情者說,以虎皮為例,一隻東北虎從動物園受讓時往往只要五六萬元。一旦加工成虎皮標本,即可賣出35萬到60萬元之間的黑市價格。而華南虎的虎皮,由於稀缺,則在60萬元之內;製成成品,將可達到300萬元以上。
「一些灰色企業確實在從事相關的貿易。」溫州金洲動物博物館館長劉明證實。
在灰色的標本產業鏈中,作為標本廠最主要的合法動物屍體提供者,動物園扮演的角色一直受到外界質疑。「動物園是這條利益鏈中最重要的一環。」要求匿名的一名標本廠廠長說。
根據中國現有法律,只有動物園、馬戲團等一些特殊單位才能按國家規定的調撥價格買賣一定數量的野生動物。
當動物死亡時,這條利益鏈便開始啟動。而「除非特殊情況」,動物園無須對動物死亡擔責,只要在動物數量增減表上註明時間和大致原因就可交差。
「自然死亡和走失」因此成了動物園動物最常見的事。「一隻老虎的調撥價有時不到兩三萬。如果有機會讓它『自然死亡』,換來的卻將是高得多的收益。」上述標本廠廠長說。
低進高出,正是一些動物園的生財之道。「明面上,我們給動物園三五萬的價格,但有時還要很大一筆贊助費,才能拿到虎皮。」一名老虎養殖公司的老總透露。贊助費低則十萬元,多則甚至達到五十萬元。
「當然,如果關係和動物園管理層足夠好,那也可以按照最普通的價格進貨,那時,盈利的大頭則是在標本廠。」一名標本廠負責人說。
標本廠不會發愁生意。「是什麼人要這些東西?都是有錢、有地位的人。他們是不會建標本館的。」武漢大學動物標本館館長唐健說。
「標本收藏擺放家中足顯高貴和典雅、餽贈親友更顯尊重與真誠。」秦皇島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標本工作室的宣傳手冊,毫無遮掩地展示了珍稀動物標本之於中國市場的特殊價值。
而動物標本收藏和消費的主力,則早已指向了商人和官員。更多的標本現已成為政商間的送禮佳品。「送標本既顯品位又有份量,比起現金更容易接受。」要求匿名的標本廠廠長說。
要求匿名的標本廠廠長說,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動物標本的銷售極有講究。兩隻老虎可以讓企業「虎虎生威」,梅花鹿則被寓意為「發財有路」,而獅子和大象,作為獸中王者,也深受官員和商人的追捧。
林業部門的「不提倡」
「有標識的標本,特別是珍稀瀕危動物,主要還是用於教學科研。用於個人收藏,我們是不提倡的。我們一直對國家重點保護的動物,提倡博物館收藏。」福建省林業廳野生動物保護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在面對扮成普通購買者的南方週末記者諮詢時說。
但當南方週末記者反覆諮詢,私人購買行為是否違法時,這位工作人員卻始終拒絕明確回答,只是反覆強調,「我們不提倡」。
「主管部門對此曖昧的態度,正是造就中國標本業近年來畸形繁榮的推手。」多名業內人士批評說。
在加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後,中國曾一度嚴格限制老虎相關產品的貿易,1993年全面禁止虎骨貿易。但十年後的2003年,國家林業局與國家工商總局公佈允許將野生動物產品加以標識再利用的試點計劃,將老虎保護重新推向了危險。
根據該項規定,合法人工老虎繁育場所內的老虎死亡後皆須向國家林業局登記。擁有相關許可的企業可以向國家林業局申請,購買這些已登記的動物皮張。一旦這些皮張被加工製成皮毯或標本,許可人可再向國家林業局遞交相關文件與照片,以申請標本收藏證。只要皮張製品配有這類標本收藏證,便可在中國境內販售和流通。
「我們諮詢過林業局,他們都說標本僅供於教育科研使用。但事實上,它們製作的形式,一看就是,供家居裝飾所用。」EIA的工作人員Vicky Lee說。
南方週末記者在章照國的標本廠見到,所有製成品都以工藝品的形式陳列。兩隻幼虎標本,就是安裝在假山之上。
「我們都是把做好的照片傳給他們(指林業部門)。」章照國說。若依他的說法,林業部門對其用途,無疑心知肚明。
「在國外,將死亡的珍稀飼養動物做成標本屬於特例,並且僅限於科研、教育單位。但在中國,林業部門批准的這批企業,卻專門以製作、銷售標本牟利。」EIA老虎項目組負責人Debbie Banks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這與國際通行的,標本僅供科研、教學的用途相違背。
而標本收藏證本身,現在也成了另一門秘密。知情者說,標本收藏證,唯一能證明某證屬於某標本物件的,是證上的照片。標本廠會在申請時,將自行拍攝加工後的物件遞交給林業部門,隨後林業部門會發回一張封塑蓋有印鑑且附帶照片的標本收藏證。
但南方週末記者在金洲自然博物館和刀霞公司均看到,證上的照片尺寸甚至比一隻手指甲還小,從照片中根本無從辨識實物與特許待售的標本是否一致,這為其他皮張借用這張收藏證提供了機會。
「這種情況確實也有反映。」中國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孟智斌說。他聽說的是,有時銷售者會主動詢問收藏人,問要不要標識,如果不要,就可以便宜不少,省下的收藏證便能挪作他用。「但遺憾的是,主管部門一直拿不出足夠的人力物力去監管。」
而國家林業局面對南方週末記者的採訪要求,在截稿前一直未予回覆。
學者的痛心
「標本早已失去原來的意義。」「標本唐」的第四代傳人、福建師範大學標本館老師唐兆和感慨地說,「標本的本質是保存稀缺的物種,而不是提供美觀的擺設。」
作為中國唯一一個從事動物標本製作的家族,「標本唐」鼎盛時期曾一度佔據中國生物學科考隊伍的半壁江山。面對畸形發展的標本業,一些「標本唐」傳人都感到心痛。
「猛獸、猛禽、漂亮的鳥,他們(指標本廠)製作的是工藝品,而不是標本。」武漢大學動物標本館館長唐健說,他也是「標本唐」第五代傳人。
「標本廠只要大的、漂亮的鳥,不要小鳥。新博物館收藏現在也只要大型、漂亮的動物。」唐兆和說,但保存物種的價值,根本不在於顯眼,比如他曾採集過武夷山的6種鳥,比麻雀還小、還難看。
作為科研教學所用的標本,需要註明採集地和時間。「現在很多博物館買的標本,沒有任何產地,都是沒有任何科學價值的標本。」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汪嵩說。
由於產地不規範,「我們高校早已不到這些標本廠蒐集。」唐兆和說。
而更為糟糕的是,在動物標本收藏繁榮背後,真正用於科研教學的高校標本館,卻陷入了集體困境。
武漢大學動物標本館正是其中一例。作為國內創辦最早的動物標本館,1998年以前,它的標本數量和質量都是國內第一。如今它的鳥類標本數量依然傲居全國各館之首,中華鱘、大熊貓、金絲猴、朱鹮、黃腹噪眉……都是館內特藏。其中珍藏的多個鳥類標本的孤本,珍貴程度可媲美國寶。
但現在,他們連標本的保存都舉步維艱。「標本保存要求恆溫恆濕的儲藏環境,但因為缺錢,標本館現在連防腐用的甲醛、福爾馬林、水電費都要精打細算。」唐健說。
標本館內,不少珍貴的標本擠在了一樓相對潮濕的小房間裡。由於空間不足,老虎、獅子的大型標本只能放在爬行綱、兩棲綱的木櫃子頂上;大型的鳥類吊在空中,背上落滿灰塵……
唐健說,由於無法達到儲存條件,之前採集的海獅、長頸鹿等許多標本,都已經出現了長裂等損壞。「這些標本都是當年我爺爺冒著民國戰亂、土匪劫掠的危險,九死一生採集的,如果無法保護,我愧對先人。」
(南方週末實習生羅婷對此文亦有貢獻)
說史130928傑弗遜傳(38) 贏得身前身後名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09/28/%E8%AA%AA%E5%8F%B2130928%E5%82%91%E5%BC%97%E9%81%9C%E5%82%B338-%E8%B4%8F%E5%BE%97%E8%BA%AB%E5%89%8D%E8%BA%AB%E5%BE%8C%E5%90%8D/說史130928
傑弗遜傳(38) 贏得身前身後名
朝日執筆
〈美國簡史番外篇〉:天才傑弗遜和他的對手們(十九)「最終回」
身前事,死後名。The Lives and Deaths of the Genius Jefferson and His Antagonist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上回講到,傑弗遜當了八年總統之後,決定仿照「太祖」華盛頓故事,不再競逐第三個任期。1809年3月4日,他把總統的重擔交付予好兄弟 麥迪遜,從此退隱蒙地沙羅,終身未再涉足華盛頓特區。
傑弗遜在蒙地沙羅過著愉快的退休時光,重拾年青時的各種興趣,也享受著兒孫滿堂的幸福。除了在政治上的貢獻外,他還為美國留下了另一份重要的遺產—維珍尼亞大學。不過快樂的背後,其實也存在著一個不小的「隱憂」,一直困擾著傑弗遜……
早於華盛頓時代,傑弗遜和 漢密爾頓分別成立了民主共和黨和聯邦黨,即所謂的「第一黨系」。阿當斯是聯邦黨首位兼唯一的總統,而傑弗遜則是民主共和黨的首位總統。自從傑弗遜開始,之後他的國務卿 麥迪遜當選並連任總統,再之後麥迪遜的國務卿 門羅又再當選並連任總統。 傑麥門三位民主共和黨人前後「盤踞」總統寶座達二十四年之久,三人「碰巧」又都是維珍尼亞人,故有史家戲稱這一段時期為「維珍尼亞王朝」。***
門羅之後,民主共和黨及其「後身」之一的民主黨仍繼續佔據著總統的位置,而聯邦黨則逐漸「陰乾」,最後消失於無聲無色之中。在這段民主共和黨主導大局的時期,「行政主導」的傾向非常明顯,行政立法關係良好,可謂「合作愉快」。有史家稱這個美國政治史上少有的「一黨獨大」時代為「和諧時期」。
第五任總統門羅曾擔任傑弗遜的秘書,與傑弗遜的私交也非常好。 傑弗遜是知名的建築師,門羅在就任總統之初,就曾經請傑弗遜為他設計和建造一個莊園,以作退休後的歸隱之地。 傑弗遜為門羅在莊園內廣植橡樹,並取名為「橡樹山莊Oak Hill Mansion」。 1825年3月,就在維珍尼亞大學開學的幾乎同一時間,美國第五任總統門羅完成了八年任期,按照前輩們的「傳統」退休了。
門羅卸任總統時,為自己的財政作了一次結算,發現欠債的情況比想像中還要嚴重。「財政困難」似乎已是早期美國總統卸任後的「宿命」了。美國建國之初,華盛頓曾一度拒絕就任首任總統,原因就是當總統開銷極大,而且是一個無薪的「義務職位」。最後邦聯會議決定象徵式地向總統支付薪水,而華盛頓則「捱義氣」當了八年「廉價勞工」。離任之時,他發現這八年的「赤字」還是遠比預算中龐大,遂作出了其任內最後的貢獻— 向國會建議增加總統的薪水。國會採納了華盛頓的建議,之後由阿當斯一直到格蘭Ulysses.S.Grant(南北戰爭中的北軍總司令)共十七任總統,年薪都是二萬五千美元。這在制定的當時也不算一個小數目(剛好與傑弗遜本人因「禁運政策」所造成的損失相約)。然而,這份薪金是全包的。*** 總統的所有公務開銷,包括宴請外賓,修葺白宮,甚至出外公幹的旅費都要自理。這還不算,有時國會因休會或其他原因,以致撥款未能如期批出;又或者各部門財用緊絀,總統作為「最終負責人」,還得自掏腰包墊支,至於還款則往往是遙遙無期。當然,總統的薪酬未能如期支付,也不是罕見的事。
門羅發現自己欠下的債務,幾乎要用整個「橡樹山莊」來抵償,於是去信他的繼任人 小阿當斯總統John Quincy Adams。 他希望美國政府儘快清還他之前的墊支,並請求國會體諒卸任總統的困難,發放特別的「恩恤津貼」。不過,卻得不到政府或國會的任何回應。面對債主臨門,門羅想起向來「疏財仗義」的昔日「大佬」傑弗遜。可是,門羅很快就發現,原來傑弗遜竟然比自己還要窮!
傑弗遜與好友阿當斯其中一個最大的分別,是阿當斯有一個出色的賢內助 阿碧佳。在阿當斯擔任總統期間,阿碧佳為丈夫管理農場和其他生意。她教子有方,持家有道,業務能力超強,堪稱「第一夫人」的典範。 加上阿當斯只做了四年總統,所以卸任時財務狀況仍然相當穩健。傑弗遜就沒有這種幸福了。與他同衾共枕十載的夫人 瑪莎,早於1782年,當傑弗遜還在法國的時候就已經離他而去,他甚至還不能送她最後一程。傑弗遜雖然壯年(三十九歲)喪偶,但一生未再續弦。傑弗遜向來為人「豪邁」,對「兄弟」都很照顧。 缺乏第一夫人打點(禁制其「大佬症」發作),加上他本人又不善管理生活和業務,這大概就是傑弗遜八年任期內,財政狀況大幅惡化的主因。當然,禁運期間所造成的巨大虧蝕對傑弗遜也是一個沉重打擊。
傑弗遜的財務困境,也許還有助解答另一個「歷史之謎」— 何以作為「廢奴主義者」的傑弗遜,名下還一直管有著這麼多的奴隸?
傑弗遜向來堅定主張廢奴,他在《獨立宣言》的原稿中,就曾意圖對「邪惡的奴隸制」予以嚴厲的譴責。傑弗遜觀察奴隸問題的深度,顯然要比當時大多數的「離地中產」更為透徹。與歷史上大多數的奴隸制度不同,美國的奴隸數量龐大,而且全部都是從異地入口的異文異種。因此,奴隸問題同時也是種族問題。*** 即使重獲自由,大多數黑人基於語言文化等因素,也很難融入美國的主流社會。傑弗遜為此提出一個大膽的構想,將解放的黑奴遷徙到別處,讓他們在新土地上重建家園,正如最初到達美洲的「五月花號」一樣。
早於傑弗遜在維珍尼亞主政時,就曾在議會提出過這個「遷移黑奴」的方案。當然,這個前衛的議案,被當時的議會以絕大多數票否決也是意料中事。不過傑弗遜並沒有就此放棄,後來又與麥迪遜及一眾有志的「正義之士」,組織成立「殖民協會」。 協會在非洲西部找了一塊土地,致力贖買黑奴並讓其集體移民到當地。那裏就是今天的 利比利亞Liberia,意為「自由之地」。*** 以今天的眼光看來,這種努力未免顯得幼稚,對整個奴隸制度的影響也是微不足道,但其精神卻可堪敬佩。
然而,與傑弗遜著力「廢奴」顯得相當矛盾的是,根據文獻和檔案的紀錄,傑弗遜一生「持有」過的奴隸超過六百五十個。1801年總統大選後,波士頓的聯邦黨大報《新英格蘭守護者New England Palladium》,即以頭版諷刺當選的傑弗遜是「踐奴隸之肩,而登自由之殿Won the temple of Liberty on the shoulders of slaves!」不過,這些奴隸其實並不是傑弗遜買回來的,他們之中部分是傑弗遜父母和妻子的遺產,其他則是別人向傑弗遜借貸的抵押或償債品。而且,由於傑弗遜長期陷於財困之中,很多所謂在他名下的奴隸,根本早已抵押了給債主。
事實上,傑弗遜在晚年除了若干照顧他生活的「必需」奴隸外,已解放了很多奴隸。而且,他對餘下的奴隸也很好,以至還傳出他與女奴 海明斯Sally Hemings的「緋聞」,從當時到現在都有不少人認為,傑弗遜是海明斯兒女的生父,但亦有人認為傑弗遜的姪子才是「經手人」。真相如何,未有定論,但傑弗遜在遺囑內解放了海明斯兩個兒子的奴隸身份,卻是事實,二人後來也聲稱自己是傑弗遜的兒子。
八年總統生涯期間,傑弗遜欠下了不少債務。他離開白宮時,還得另舉新債以償舊債。他在蒙地沙羅還有些田產和幾間小作坊,賣掉部分還債後,仍欠各家債主近五萬元。1812年展開的英美戰爭期間,傑弗遜得到一個「可悲的減債機會」。1814年,英軍攻入華盛頓,白宮淪陷。整個國會山莊都被戰火摧毀,著名的國會圖書館徹底付諸一炬。
國會圖書館可以說是傑弗遜在任時才正式建立的,藏書的書目由他推薦,首兩任館長也是由傑弗遜指派的。在「華盛頓大火」中,圖書館內三千冊藏書悉為祝融所吞噬,傑弗遜對此痛心疾首。 為了協助重建圖書館,傑弗遜以市價一半的23,950元(在當時「書」是非常昂貴的。),將自己在蒙地沙羅的私人藏書全數賣給國會圖書館。傑弗遜因此清減了近半的債務,而國會圖書館也撿了大便宜。接收了「傑氏藏書」後,國會圖書館的藏書數量比火災時驟增一倍,而且種類更為多樣化。此前圖書館偏重於收藏法律、經濟和歷史,而傑弗遜的收藏中則包括建築、藝術、科學、文學和地理。另外,由於傑弗遜對學習語言也很有興趣,所以他的藏書中還有不少法語、西班牙語、德語、拉丁語、希臘語和俄語的書籍。時至今日,國會圖書館的主樓被命名為「傑弗遜樓 Jefferson Building」,而圖書館網站的聯邦立法資訊系統亦取名為「湯瑪士Thomas」,以示「秉承傑弗遜的精神In the spirit of Thomas Jefferson」!
本來經過這一筆大交易後,傑弗遜的財困也算是稍為舒緩了一點。不過自從1816年「維珍尼亞大學計劃」開始後,他的財務狀況又再度惡化。傑弗遜為維珍尼亞大學勞心勞力之餘,更要為籌措興建大學的經費而操心。他除了四處募捐和到議會游說撥款外,更把自己幾乎所有可以掏得出來的錢,都全部投入到大學的建設中。在最後的日子裏,連年生活拮据加上為大學建設而過度操勞,讓傑弗遜飽受煎熬。 1825年3月7日以八十二歲高齡,參加維珍尼亞大學開學禮後,傑弗遜多年來積累下來的辛勞終於一下子爆發出來。他病倒了,而且相當嚴重。
當門羅得悉昔日大佬傑弗遜積勞成疾,晚年淒涼,非常詫異。他立即將這個消息向全國發送,全國人民都對這位偉大的前任總統寄以極大的同情。美國各地紛紛發起募捐活動,在三個月內己籌集到超過一萬六千元,相當於傑弗遜欠債和醫藥費總和的一半。傑弗遜對此有很點老懷安慰,人民並沒有忘記他,而他建設大學的最後心願也達成了。
不過,傑弗遜的病情似乎毫無起色,風濕和糖尿病讓他的身體日漸虛弱,即使勉強下牀也走不了幾步路,而記憶力也在不斷地衰退。傑弗遜對來探病的好友說:「當我回首一生我所愛的和共同生活過的每一個人,就像看到一個戰場,他們都倒下了!」傑弗遜顯然知道,自己不久也會與這些「戰友」團聚,他開始考慮自己的後事。他希望一切從簡,最好就是直接被安葬在蒙地沙羅宅邸的山腳下,他甚至還親自描繪了墓碑的式樣和寫好墓誌銘。
1826年6月24日,傑弗遜寫下了生平最後一封親筆信,為未能出席在華盛頓舉行的《獨立宣言》五十周年紀念活動,向政府和國會表示歉意……
馬雲身後沈寂的活火山:阿里巴巴繼任CEO陸兆禧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650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3-18 11:59 編輯
馬雲身後沈寂的活火山:阿里巴巴繼任CEO陸兆禧 作者:張書樂
摘要:往期“救火隊員”的身份,賦予了陸兆禧管理阿里的絕對優勢,一方面他有能力協調阿里巴巴系統內各派力量,保證各業務協同合作,另一方面也熟悉阿里規劃的未來發展方向。
阿里巴巴,有一個世界都知道的馬雲,作為繼任CEO的陸兆禧,難免會被外界認為是“馬雲的傀儡”,或最終扮演背黑鍋的那個角色。而熟悉陸兆禧的人,尤其對於阿里的員工來說,老陸是一個靠山一樣的存在,是一個沈寂期的活火山。這樣的比喻,因為內向、安靜、爆發、執著,各種關鍵詞集中在他身上,陸兆禧是多面的。
農村、國際化、大數據和雲計算是阿里巴巴集團未來的三大戰略。陸兆禧,阿里巴巴集團 CEO,他的背後是全球最大互聯網電子商務平臺,還有一個世界都知道的馬雲。
事實上,阿里巴巴第二任CEO不管是誰,都要面臨來自內部和外部的諸多質疑和挑戰。這個體系龐大,機構繁雜的公司,似乎已不再需要更多的創新和突擊,能“守住現有基業,穩住江湖地位”才是第一要務。如此公司的CEO,看起來似乎不必創造非凡業績,只要將阿里的高速增長態勢繼續下去,期間不出現大的問題,就是最大的勝利。幸好,這個人是陸兆禧。
如果說,馬雲是“精神偶像型”CEO,主要任務是務虛,那麽陸兆禧則是“實幹型”CEO,註重務實。過了瘋狂生長時期的阿里,需要從外擴到內斂的平穩轉變,與選用更具備戰略觀,想法更多,更年輕些的人來執掌大位相比,低調穩重的陸兆禧,更有助於阿里的穩定和維持高增長。
從陸兆禧的經歷與個性來看,他是必然被選中的那個。雖然有著“內向安靜”的標簽,但關鍵時刻卻能用霹靂手段屢屢充當挽救危機的“救火員”,陸兆禧本身的多面性,阿里創業和守成的轉型需要,最終成就了陸兆禧,也是一向天馬行空、不按常理出牌的馬雲,為阿里未來發展打出的一張情理之中的安全牌。
為了實現市場化、平臺化、物種化、生態化,阿里自2011年就開始自我“折騰”,不斷進行拆分,從七大事業群到20多個事業部,阿里變相將一家巨無霸企業拆分為一個百花齊放式的集團作戰體系,或許未來還會繼續裂變,最終實現馬雲期望的“小而美”形態。
對現在的阿里而言,原來的淘寶、阿里B2B公司界限已經逐漸弱化甚至消亡,變作提供養料的底層系統,以供養生長其上的諸多物種。最理想化的邏輯是,整個集團將以淘寶的大數據作為建築底層,各個事業群協同作戰。
這種全面提升阿里的文化跟組織,建立更加適應互聯網自下而上多元化和多變的外部環境的生態圈構建,並非一時半會就能完成,需要的更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CEO。無論怎樣,陸兆禧這樣一位執行力極強的“急先鋒”,凝合內部的各方力量,將在這場宏大的自我變革事業中繪就濃墨重彩。
馬雲背後的“活火山”式人物
對於外界來說,陸兆禧最大的新聞價值是他的勵誌效果,而對於他身邊的人來說,陸兆禧是一個極具個性的人。
陸兆禧的第一份工作,他做的風生水起,短短幾年時間,便拾階而上,大堂經理、客房經理、餐廳經理一個個納入囊中,在當時的同行看來,他的前途已經讓人十分羨慕,可有“個性”的陸兆禧卻因為看不慣外籍老板對中國員工高人一等的姿態挺身而出,“辭職前我大罵了他一頓,讓他應該先學習怎麽尊重人”。
沿著時間的河流往前追溯,陸兆禧從廣州大學畢業後,他的第一份工竟然是在一家四星級酒店當服務生。
對於那個時代真正可以叫做天之驕子的大學生來說,這是一個很卑微的工作,但對於學酒店管理專業的他來說,專業對口就好,陸兆禧說:“大學畢業在酒店端盤子,有時心里也不是個滋味。但轉念想想,人生也和那條回家的小路有上下坡一樣吧,總會經過順流逆流,起起伏伏都是免不了的,要以‘順流不驕,逆流不頹’的心態去對待。年輕的時候多吃點苦沒什麽不好,挺一挺就過去了。”
陸兆禧從第一份工作離職時,正是中國互聯網剛剛興起的時代,1997年,陸兆禧和幾個朋友合夥成立了一家網絡通訊公司,主要經營互聯網長途電話業務,一下子從酒店管理縱身跳入了互聯網這個八桿子打不著的新行業,可他卻幹得有滋有味,並擊敗了許多科班出身的對手,從零做起,重新學習,逐漸在圈子里做出了些名氣。
陸兆禧與阿里巴巴的結緣,簡單而具有戲劇性,但又在情理之中。有個性的人和有思想的人見面,總能碰出些火花。
“去和馬雲見見面。”一個在剛剛創辦的阿里巴巴上班的朋友和在創業打拼中的陸兆禧說了這句話,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他坦言,當時連阿里巴巴是幹什麽的都不太明白,但是跟馬雲一番談話之後,“覺得馬雲這個人很不簡單,十分投機”。
投機,這個詞匯是典型的多義詞,在陸兆禧看來,加盟阿里巴巴是人生的投契而不是命運的賭博。陸兆禧的內部員工號是129,即第129位加入阿里巴巴的員工。這讓其成為了阿里巴巴創業的元老。
2000年10月,加入阿里巴巴不久的他被投機的馬雲派到深圳出任華南大區經理,主做B2B銷售業務,據說,這經理職位是個光桿司令。
之後的互聯網,雖然遭遇到了寒冬,阿里巴巴所奉行的電子商務策略卻成為了過冬的利器,乘著“春風”,陸兆禧的職場生涯也可以用一帆風順來形容,2004年12月至2008年3月任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兼任支付寶總裁,陸兆禧硬是帶著8個人,一手創建了支付寶,很快,支付寶成為中國第三方支付平臺巨頭,占有中國市場的半壁江山,市場份額超過50%。2011年2月21日出任阿里巴巴執行總裁同時繼續擔任淘寶網CEO兼總裁及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總裁,任期內,淘寶成交總額攀升了8倍。直到現在坐上阿里巴巴CEO寶座,陸兆禧完成了其人生的華麗轉身,而細細品味,不難發現,這一切,其實完全是一個陸兆禧酒店職場生涯的豪華版重現。
在陸兆禧上位後,鳳凰科技做了關於“您是否看待陸兆禧出任CEO後阿里的發展”的調查,56.3%的網友表示“不看好,仍有很多棘手問題需解決”。很多人也會心存疑慮,認為陸兆禧不過是馬雲的傀儡,或最終扮演背黑鍋的那個角色。這麽想完全可以,但缺乏證據。
而在阿里內部,卻完全是一邊倒的認同,理由很簡單,外界不熟悉陸兆禧,因為他一直被馬雲的光芒所掩蓋,然而對於阿里巴巴的員工來說,老陸是一個靠山一樣的存在,而且還是一個沈寂期的活火山。
有文章稱他是一個安靜的執行官,可就如他當年怒斥老外那樣,他的脾氣並不安靜,也有爆發的時候,有圈內傳說,在當年接受一家媒體采訪談及淘寶盈利問題時,陸兆禧曾拍著桌子怒吼著發誓,“我騙你,老子不姓陸!”
深情“鐵木真”
其實在朋友眼中,陸兆禧是一個很特立獨行的人,不僅僅是安靜中透著火爆,而且還有股子執著。
陸兆禧極度勤奮,每天要處理300多封郵件,有時馬雲勸他休息一下,他不肯。2008年冬天,時任淘寶網總裁的陸兆禧身體透支得很厲害,朋友勸他少花點時間工作,他說:“我不圖名,錢嘛,也夠花了,剩下的就是責任和人情了,為了這個,我可以連身體也不要的。”也正因為如此,馬雲曾說:“陸兆禧把90%的時間都花在了淘寶上,我沒有理由認為我比他更懂淘寶。”
2008年陸兆禧任還不賺錢的淘寶網總裁,正是中國電商大發展的前夜,如果錯過了這班船,也就沒有今天的阿里巴巴。而他謀定而後動,啟動大淘寶戰略,推出種種舉措提高消費者體驗,同時實行開放戰略,聯合商家、第三方合作商、物流等電子商務產業鏈上各個方面的夥伴,更好服務消費者,並推出B2C淘寶商城。在他的領導下,淘寶網鞏固了中國網絡零售領導者地位。
在阿里巴巴社交網站“來往”上面,陸兆禧為自己選擇的頭像是手扶腮幫,隱蔽在黑暗中呈沈思狀。而一旦思考成熟,他就會立刻出手。這或許是他選擇“鐵木真”作為自己在阿里巴巴集團里的綽號的來由。陸兆禧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阿里巴巴集團高層素有起武俠小說里名字的慣例,而《射雕英雄傳》中的鐵木真素來以“深沈而大略,用兵如神”著稱。
根據阿里巴巴集團退市前的一份年報披露,在其2011年B2B公司高管年薪、花紅及股票套現之中,陸兆禧以4757萬元位居第一。可這個有錢的闊佬對自己卻非常嚴苛,一直打單身的陸兆禧很喜歡淘寶,不僅僅是因為業務的需要,還因為生活上的需要,2012年4月以4757.4萬元合計收入居上市公司高管年薪之最的他自詡:“常在淘寶上買一打5元錢一雙的襪子,慢慢穿。襯衣都是沒有品牌的,但一定要整潔,我每個星期自己燙衣服”。
但盡管對自己很摳門,對於員工,陸兆禧卻決不是周扒皮。有一種說法是,馬雲在阿里集團的股份只有7%左右,大部分都分給了員工。在給員工分股權的事情上,阿里集團另一位大股東孫正義堪稱“鐵公雞,一毛不拔”,所以,每次分配股權給員工,都是馬雲和管理層自己掏腰包散發。當然,穿5元一雙襪子的陸兆禧每次都不吝嗇,都會拿出了很多自己的股份分給了員工。
這成就了陸兆禧和員工之間的情感,即使是“鐵木真”也是有感情的,就如射雕中和郭靖那樣惺惺相惜那樣,而這些執著和慷慨,也讓員工們親切的將他稱之為老陸。
霹靂手段“救火員”
俗話說,姜是老的辣,46歲的老陸,處理事情的能力可以說“一個頂倆”,這也是為什麽每次阿里巴巴出狀況,馬雲一定讓老陸去當救火隊長的原因。
許多次“救火”的境況中,陸兆禧“鐵木真”的風範立時呈現。
2011年2月,因阿里巴巴B2B部分供應商欺詐醜聞,CEO衛哲引咎辭職,陸兆禧成了救火的第一人選,別看他送股份那麽大方,但對害群之馬卻絕不手軟。
比起馬雲對衛哲“揮淚斬馬謖”這樣的大招,陸兆禧加大了淘寶打假的力度,運用狠招反腐,但這些招數卻處處對準了自己的老同僚、老合作夥伴的切身利益,比馬雲的大招更加傷人,也容易被反噬,可陸兆禧沒有遲疑,他在整頓完內務後,又一口氣成功完成B2B由香港退市的任務,使股價長期低迷的阿里巴巴平穩著陸,未引起股市和投資人動蕩,並順利配合了後期的大阿里調整。火滅了,消防隊長又有了新任務。
2012年9月,在谷歌公開施壓封殺阿里的手機操作系統雲OS之後,作為首席數據官的陸兆禧轉戰新火場,移動互聯網是阿里巴巴最大也是最新的藍海,必須要重新規劃、厘清雲OS的發展規劃,避免與安卓的沖突,否則失去的就不僅僅是一個手機操作系統,不僅僅是和弘基這樣的手機廠商的合作,而是阿里巴巴在整個移動互聯網的入口,畢竟占據智能機半數以上操作系統市場的安卓一旦認真起來,入口將被立刻減半。
來之能戰、戰之能勝,陸兆禧不負眾望,迅速淡化了此事影響,谷歌沒有繼續敲打阿里巴巴,火苗被熄滅於萌芽。這一連串的救火成績,也成為陸兆禧這個IT“外行”成功從其他幾個IT“內行”中勝出並榮任掌門人的關鍵籌碼,而且他也依靠“救火隊”的角色扮演,無意中成為在幾乎所有阿里巴巴現有業務都做過負責人的“知情人”。
陸版阿里的現在與未來時
馬雲曾提到,“出任阿里巴巴集團CEO是個極具挑戰和艱難的工作,特別是接任我這麽一位創始人CEO的班,陸兆禧身上肩負的職責和各方壓力可想而知。”陸兆禧也表示,“我必將不辱使命,盡心盡力,和所有阿里人一道,踐行‘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個核心使命。
由此可見,陸兆禧還是要秉承馬雲的精神往下走,而陸兆禧往期“救火隊員”的身份,賦予了他管理阿里的絕對優勢,一方面他有能力協調阿里巴巴系統內各派力量,保證各業務協同合作;另一方面對阿里規劃的未來發展領域有所了解。
總結來看,擺在陸兆禧CEO任期內的有這樣四件事:
一是協調並平衡好內部利益關系,理順業務交叉重疊的部分,把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作障礙清除掉,讓現有複雜的組織架構能夠和諧統一,高效運轉。陸兆禧是唯一在阿里巴巴所有主要業務部門都做過的高管,從整體上熟悉這家公司,適合去做平衡和協調的具體工作。
二是化解外部輿論壓力,塑造阿里巴巴的新形象,盡最大努力延續政策支持和社會再認知。馬雲一貫的高調姿態,易造成標靶效應,陸兆禧與馬雲正好相反,形象低調,有這樣一個人來解決阿里的形象問題,或許會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三是隨時妥善解決有可能出現的危機,繼續做好其救火隊員的本行。阿里小的危機如B2B平臺欺詐、被列入惡名市場等,更大一些的如淘寶圍城和支付寶轉移事件,陸兆禧恰好都扮演了及時止損的角色,阿里IPO上市後面臨的事情會更多,陸兆禧需要繼續發揮危機處理方面的豐富經驗。
四是繼續維持現有高增長態勢。上市前後,阿里開始將過去15年的發展成果進行變現,陸兆禧只要將業績潛能爆發的趨勢維持住,不讓任何額外因素打斷這種爆發,就是成功。如何能在不影響現有趨勢的情況下,找到新的增長點以充實財報,是考驗陸兆禧的關鍵點。而在具體的戰術,陸兆禧認為,他目前有三方面的工作要做。第一是阿里的農村戰略,要完成兩步,一是讓農產品以一定市場價格進入城市,二是把城市商品帶到農村;第二是國際化,立足於中國這是第一步,產品出去和商品進來,滿足當地消費和海外的消費;第三是大數據和雲計算,阿里的計算和存儲能力希望在未來能夠開放給更多的創業者和中小企業,有兩個努力的目標方向:讓數據驅動業務和讓數據變成業務。
可以說,戰略思維上,陸兆禧能夠讀懂馬雲並知道如何與他共事,管理風格上,陸兆禧和馬雲能夠形成互補,作為一個內斂型的實踐者,陸兆禧與馬雲的“外拓型”風格,一張一弛,張弛有度,他甚至給自己貼上了“內向安靜”的標簽。在創業和守成的轉型過程中,阿里巴巴需要實現從外擴到內斂的平穩轉變,而這最終成就了陸兆禧,也是一向天馬行空、不按常理出牌的馬雲,為阿里巴巴未來發展打出的一張情理之中的安全牌。
陸兆禧曾經說過:“我們正處於快速變化的時代,壓力和挑戰並存,但我們必須牢記客戶第一的出發點,延續‘平凡人做非凡事’的一貫風格,以開放、透明原則,向全社會分享阿里巴巴集團的資源。”
其實,平凡人做非凡事,過去對馬雲版阿里巴巴並不適用,因為他一直在前臺,一直很活躍很話題,這僅僅適用於過去的陸兆禧,但也適用於現在的陸兆禧版阿里巴巴和未來的陸兆禧。
來源:投資界
|
立遺囑越清楚越好 不怕身後被打臉 遺願不具法律效力 長榮也掀爭產風波
2016-03-07 TWM
|
|
遺囑能交代的事項很多,但只有財產及身分安排具有法律效力; 一份有效遺囑,只有及早面對,深思熟慮,才能將人生最後休止符,畫上圓滿句點。 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遺囑曝光,意外掀開大房、二房爭產風波。大企業家所擁有的法律資源豐富,都難以避免遺囑內容與客觀條件出現矛盾,對財產具一定規模、或相對複雜的人來說,想要確保生前立下的遺囑確實發揮效果,最要緊作法,還是在思慮清晰時,先熟悉遺囑方式與相關法律規定,及早安排。 準備立遺囑前,不妨先了解一下遺囑的功能;從「交代後事」的角度來說,主要功能不外乎三部分,即財產分配、身分安排(如未成年子女監護權),以及精神訓勉。 但若從法律效力的角度來看,「遺囑處理的是財產上的權利及義務,或透過遺囑方式,為未成年子女指定監護人;另外,若有非婚生子女,也可透過遺囑方式認領。」建業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吳志豪表示。 五種法定形式 公證遺囑真偽爭議最少 吳志豪指出,「很多遺囑內容,都與『遺願』有關;像希望後輩可和睦相處、孝順長輩、兄友弟恭等,既不屬財產安排,也不是指定監護人或認領,類似這樣的『精神訓勉』,在法律上就沒有任何拘束力。」只要年滿十六歲、具行為能力,就有資格立遺囑;而依據《民法》規定,遺囑方式共有五種,必須符合其中一種要件與形式,所立的遺囑才具有法律效力。 這五種法定遺囑形式,包括自書、公證、密封、代筆及口授遺囑。從實務上來看,由於遺囑經公證人認證後,就成為效力如同結婚證書或戶籍謄本一般的公文書,具有證據效果,因此在各種遺囑形式中,以公證遺囑的真偽爭議最少。 「要確保遺囑不會被挑戰,找公證人是最好的辦法,但根據客戶經驗,大部分不喜歡找公證人的原因,是擔心遺囑消息走漏、不確定公證人是否可信;特別是法院公證人,洩漏消息風險更高。 在此情況下,建議最好找民間信得過的公證人。」安永圓方國際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闕光威說。 除了確定遺囑方式之外,包括遺囑執行人、保管人及開封儀式,最好都要事前規畫清楚。「立下遺囑後,如果沒有交代遺囑執行人、開封執行程序,就等於沒有人知道遺囑這件事,之後被燒掉或撕毀,也可能發生。」闕光威再三提醒,遺囑執行人雖不是法定要件,但遺囑人往生後,誰要在第一時間發動、公開遺囑?以何種形式公開?誰負責保管遺囑或把遺囑拿出來?都必須仔細交代清楚。 「曾有一個案例,是遺囑人往生後,遺囑執行人召集親屬會議,表明自己曾被告知是遺囑執行人,但手上卻沒有遺囑,問大家知不知道遺囑在哪裡?後來,透過老先生的看護,才發現遺囑原來被鎖在保險箱裡;幸好看護人還在台灣,否則遺囑可能就這樣憑空消失。」闕光威舉例說明。 一般來說,遺囑執行人不會只有一個,當執行、分配過程中出現爭執時,應採多數決方式,因此以三或五人規畫較適當。「但要注意,遺囑執行人可以辭任,安排上最好有順位可遞補。當然,遺囑執行人也可以是保管人;但風險是當執行人被買通,或所託非人、遺囑遭到撕毀時,就完全沒有證據了。」他強調,遺囑執行人一定要是自己最信賴的人。 至此,可以確保遺囑能夠被完整有效地公諸於後人,且較不會發生遺囑真偽的判斷爭議;但若遺囑內容不盡完整,卻還是可能引發遺族彼此之間的爭執。實務上,常見的糾紛往往出現在「長輩生前沒說過的人與錢」。 財產若有爭議 先協商再依特留分分配 舉例來說,要是出現其他意外繼承人主張參與遺產分配,或有家族不清楚的境外資產;此外,遺囑人在去世前若長期意識不清,導致財產先行遭人挪用,也恐會引發繼承人之間爭執。 為了避免這些狀況發生,遺囑的內容就必須完整交代所有「生前不想說清楚」的人與錢,那麼,即使去世之前財產遭到挪用,這些財產也可依法討回,列為待分配的遺產當中。 另外,若有「特別想照顧的人」,遺囑內容也可清楚交代。富邦證券財富管理部協理陳秋蘭舉例,像遺囑人若沒有事先約定好房子所有權,一旦由其他人取得,配偶或小孩很可能就得被迫搬家。「遺囑可先寫好房子留給配偶,避免日後被其他繼承人平分。」這樣的安排,很有可能會與法律保障繼承人基本享有的「特留分」相互衝突;但在實務上,若屆時發生爭議,法院往往會依據遺囑內容,而要求遺族先行協商,以「完成遺願」為前提彼此溝通妥協,萬不得已,才會進行房屋拍賣,再依特留分計算分配。 當然,遺囑人若能在遺囑內容中就妥善考慮特留分問題,交代的每一筆財產分配都能符合特留分對繼承人的基本保障,那麼,上述爭議更能避免。但值得注意的是,財產中若包含不動產或股票等價值會隨市場波動的資產類型,那麼,該等財產的市值計算,會以被繼承人死亡日為基準。 越清楚越好,這是立遺囑的不二法則,除了上述問題之外,「像遺產稅或喪葬費用該由誰繳?最好也都要事先交代詳細,以免日後出現糾紛。」陳秋蘭說,「實務上,就曾出現妹妹墊款、辦完喪事後,自行提領遺產支付,卻被姊姊提告的案例;畢竟像誦經,也不太可能在完成儀式後,立刻開單據,像這種情況也很麻煩。」陳秋蘭提醒,遺囑可寫的東西很多,越詳盡清楚,能避免的身後問題就越多;隨著每個人狀況不同,因應方式也不一樣。 只有及早規畫,深思熟慮,才能將人生最後休止符,畫上圓滿句點。 撰文 / 歐陽善玲 |
料理“身後事”都成連鎖,它如今市值40億美元!10年前差點“死掉”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405/155032.shtml
導讀 : SCI的崛起不禁讓人追問,生命的最後階段也變成商業服務的過程,這合適嗎?
今天
是清明假期的第二天
你們都玩兒的怎麽樣呢?
黑馬哥依然在默默的加班
明天就是清明節了
是寄托對親人哀思之時
那麽今天
黑馬哥要給你們
講一個比較沈重的話題
話題的主角
是一家來自於美國的“身後關懷”行業
說白了就是殯葬業
它就是全美大名鼎鼎的——SCI
SCI是一家葬禮連鎖企業
全稱為Service Corporation International
SCI是一只巨型的“巨無霸”
在北美經營1800多家殯儀館和墓地
20000多名員工
市值40億美元
區域防腐中心
是SCI的商業模式
每一具遺體都要運到這里
做防腐措施後
才會運到殯儀館
而這道工序
很多家屬並不知情
但SCI這樣做會省下大筆開支
SCI的收費標準高於其它獨立企業
據數據顯示,全美範圍
SCI收費標準平均3396美元
比獨立企業高出30%
當下
全美殯葬業年規模達到160億美元
共有25000家企業
其中大部分為家族企業
而SCI的介入
該行業正在進入整合期
說到SCI
不得不說說他過往的成長經歷
這家企業的創始人
名叫羅伯特·沃特里普
究竟為何會經營這門生意
原因是因為“子承父業”
1940年以前
沃特里普的父親
在休斯頓經營殯儀館
而他正是在這里長大
所以他經歷了一切
1960年後
沃特里普20多歲
他便開始收購競爭對手
這種手法他稱為“群聚”
1970年
他讓公司成為
全美首家上市殯葬連鎖企業
SCI最終在15個國家建立業務
包括英國、阿根廷、澳大利亞
1990年
金融界註意到了這個行業
由此爆發了殯儀館競購戰
這使得SCI欠下
40億美元債務

導致SCI
連續3年虧損
最後為了生存
其不得不賣掉大部分資產
而後
轉眼到了2006年
SCI時來運轉
業務再度騰飛
經歷了起起伏伏
沃特里普積累了大量財富
他擁有大片牧場
而兩任布什總統都是沃特里普的朋友
並曾接受他的財務支持
自從艾森豪威爾以來
SCI參與了每一位總統的葬禮
SCI非常樂意展示它最精華的墓園區
這處墓園建於1936年
43年前被SCI買下
至今沿用原來主人之名
“不論逝者出身貴賤,我們都會盡責地指導他們做出恰當的選擇。很多客戶預約時對價格不是那麽在意。”
“針對成套服務的市場推廣,SCI有一種高度集中式的銷售文化。”
在Everest所列最昂貴的殯儀館中
有73家屬於SCI所有
據J.D.Power & Associates市場調查顯示
有95%的SCI客戶
願意向自己的親友推薦SCI
但葬禮消費者聯盟所稱
他們接到針對SCI的投訴超過對手
而SCI公關負責人麗薩·馬歇爾的回答
則十分驕傲自大
“似乎沒什麽好奇怪的,因為我們是最大的,承辦的葬禮最多”。
馬歇爾的回應並不能平息
聯盟執行董事斯洛克姆的不滿
他儼然已將批評SCI變成第二職業

2009年
加州法院接到集體訴訟
稱十多年來
SCI的墓地管理員為將逝者擠進更多墳墓
不惜損壞現有墓穴
而有證據顯示
SCI對顧客遺體表現不敬
還試圖掩蓋過失
這一案件的律師阿維納蒂曾說
“這個案子會讓SCI破產”
原告律師阿維納蒂則認為
這家公司需要的不是收購
而是好好清理一下公司內部
目前
SCI計劃將旗下服務機構
增至2100多家
並計劃將新奧爾良地區的
一家同行劃至門下
並購完成後
SCI的業務量將增加九分之一
市場占有率超過60%
美國人一生大部分時間都飽受高度商業化的磨煉
SCI的崛起不禁讓人追問
生命的最後階段也變成商業服務的過程
這合適嗎?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小正太,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大象”身後的不平等:如何保護“輸家”拯救“全球化”
近日,一頭“大象”再次闖入公共視野。
曾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的布蘭科·米拉諾維奇(Branko Milanovic)以研究不平等問題見長。在他2016年的新書《全球不平等:全球化時代的一種新方式》中,他繪制出1988~2011年間全球收入的分布圖。其中開創性地揭示了這一輪全球化以來的不滿者——高收入國家的中低中產階級——在二十余年以來遭遇了實際收入停滯不前的困境。由於形似大象,又被熱議者取名為“大象圖表”。
米拉諾維奇的這張“大象圖表”為當下新一輪反對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情緒高漲的緣由提供了線索。從英國脫歐、特朗普現象到美歐民眾反對新一輪的貿易協定,背後莫不是高收入國家中低階層為保護自己的“公民身份租”(citizenship rent)而進行的抗爭。
那麽,全球化已遭遇瓶頸了嗎?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家馬丁·沃爾夫在最新的專欄文章中認為,如果以貿易和資本流動來判斷,證據清晰。原因在於,全球化並未能平等分享紅利,尤其是在高收入經濟體內部。
需要看到的是,2008年以來不斷預警的高收入經濟體內部不平等問題在2016年的英美和2017年的歐洲大陸上都將產生深遠的政治影響。西方政治家再次面臨古老的全球化難題——民主、國家主權和全球經濟融合不可兼得。而當相當一部分選民不再相信貿易將令人受益之時,究竟是要放下身段迎合民粹來贏得大選,還是拿出一劑妙方來改善分配和管理全球化?

象征全球收入不平等的“大象圖表”
全球財富增加,收入差距擴大
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開始專註研究不平等問題的米拉諾維奇曾自嘲道,全球不平等問題在當時並不是什麽“顯學”,而且一直也不是,直到近五六年才被普遍重視。
關鍵的觸發點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一方面主流經濟學遭到質疑,另一方面許多受到金融危機重創的普通民眾開始意識到20余年以來自己收入的停滯。
從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伴隨“家庭調查”這一衡量收入及其差異的最有效手段在全球大部分地區的完善,米拉諾維奇得以對全球收入分配數據進行常年追蹤。在早期研究中令他不解的是,20年間,多數國家的收入差距都日益擴大,這與人們預測收入差距時最常用到的“庫茲涅茨曲線”相悖。
在上世紀50年代,諾貝爾經濟學家西蒙·庫茲涅茨提出倒“U”字形的“庫茲涅茨曲線”:即隨著勞動力從生產效率較低的農業部門轉移到生產效率較高的工業部門,人們的平均工資增加、薪資差異拉大;之後,隨著社會發展步入成熟階段、社會富裕水平提高,城鄉差距會縮小,而養老金、失業保險及其他形式的社會轉移支付將會縮小收入差距。
以經合組織(OECD)定義的最富裕國家來看,其收入差距起初符合庫茲涅茨曲線的先升後降規律:在19 世紀末的英國和20 世紀20 年代的美國,收入差距在擴大到極限後出現大幅度、持續縮小,並在20 世紀70 年代末觸底。但從那時起,包括美國、英國等大多數最發達經濟體,社會財富顯著增加,收入差距也迅速擴大。
在2010年,美國的實際人均收入比20世紀80年代增長65%,英國則增長77%。但在同時期,美國的國民收入差距卻日益擴大,基尼系數從0.3上升至0.4,一度更高;英國則從0.3上升至0.37。米拉諾維奇指出,總體而言,從20世紀80 年代中期到2006年,OECD成員國的20個富裕國家中有16個國家的收入差距擴大。
放眼全球,米拉諾維奇看到,全球範圍內收入不平等自2000年以來持續呈現下降趨勢,這其中很大原因歸功於中國的人均收入水平上升。
簡而言之,米拉諾維奇觀察到了經濟財富在全球範圍內20年間的再分配:發展中國家人均收入水平上升,一些大型發展中國家的人均收入水平甚至出現了升至全球平均值的潛力,而OECD老牌富裕國家盡管整體收入上升,內部收入差距卻在不斷增大。這一現象後來被他繪制成為“大象圖表”。
米拉諾維奇發現,自1988~2008年,最富有的1%人群的收入增加了60%,而最貧窮的5%人群收入則毫無變化。同時,20余年中,全球平均收入中位數提升。提升幅度最大的來自中國、印度、印尼和巴西等國中的“新興中產階級”。但高收入國家的中低中產階層,遭遇了實際收入停滯不前的困境。
捍衛自己的“公民身份特權”
米拉諾維奇的“大象圖表”還存在一個關聯理論,即“公民身份租”:即由於高收入國家人均收入增速超過了世界其他國家的水平,因此,大部分情況下,生在哪兒,比做什麽更重要。
比如,米拉諾維奇曾在推特上繪出一張圖表,指出即便最貧窮的丹麥人,也要比最富裕的烏幹達人收入高。米拉諾維奇並總結為,“個人收入,60%取決於他出生在哪兒,20%取決於他的父母是誰,剩下20%才跟個人努力有關。”不過,高收入國家內部正在發生的收入不平等加劇正在蠶食這樣的“公民身份特權”,換句話說,身份含金量正在下降。
英國人能夠選擇“脫歐”以及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和大量歐洲極右翼候選人所受到的廣泛歡迎,可以被視為是高收入國家的中低階層為保護自己的公民身份特權而進行的抵抗。
諾貝爾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在評價“大象圖表”時指出,米拉諾維奇所指出的發達國家中下階層,實際上代表了2008年接受緊縮政策後,發達國家中大部分中產階級的現狀。這就不難解釋,在老牌富裕國家針對全球化的調查中,無一例外的結果是“令人感到非常糟糕”。民調機構YouGov針對“日子過得比以前更好還是更差”的問題中,老牌富裕國家全面淪落:在一項今年年初的調查里,有高達81%的法國人以及65%的英國人和美國人都表示,日子比以前過得更差了。
但實際上,全球化帶來的福利比比皆是。首先,人類的壽命更長了。除了戰亂國家,2000~2015年的人均壽命增幅之高實為少見;其次,全球貧困人口急劇下降,20世紀80年代還有44%的人生活在極度貧困中,而到了2012年,這個數據已經下降至12%。
正在停滯的全球化
正如大部分關註全球化與不平等問題的經濟學家常年所警示的那樣,如果不改變全球化的管理方式,在政治上引起的負面影響將反噬全球化的成果,甚至會造成全球化進程的停滯。
當下這一負面效應已經滲入政策層面,美歐民眾對諸如“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以及“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TTIP)的多邊貿易的反對,令歐美政客集體轉向。從數據上來看也不樂觀:自2008年以來,世界貿易與產值的比例幾乎沒有發生變化,這也成為了二戰以來停滯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段時期。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在報告中指出,從1945~2005年的60年間,全球貨物與服務貿易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增長,外商直接投資扮演了強力的經濟驅動角色。
與此同時,歷史上全球貿易曾經在1974~1978年、1980~1986年、2000~2004年出現停滯或下降,但是此次(2008~2016年)的停滯期最長。此外,外資的流入與全球產值比例依然遠低於2007年的3.3%。同時世界範圍內外資的總額從2007年的19萬億美元峰值跌落到2014年的12萬億美元。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認為,這是由於缺乏自由化進程以及許多小範圍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所催生的,除非全球能夠迅速通過TPP、TTIP等貿易協定,否則貿易停滯有可能延續至2020年。
然而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也在報告中悲觀地提到,“考慮到目前對於自由化的懷疑,以及反對全球化的情緒,全球貿易增速重回6%、FDI年投資額實現每年20萬億美元的目標看起來很遙遠。”
沃爾夫認為,從貿易自由化和資本流動的停滯可以斷定,全球化進程正在停滯。盡管跨境資金流動的降低與這一輪金融危機催生的監管措施相關,不過總體而言,無論是排外情緒、貿易增速放緩還是一系列政治事件,都可以看到,對於全球化的政策支持在下降。沃爾夫提出,“最重要的是,西方民眾中的一些重要群體不再相信增加貿易會讓他們受益。”而實際收入的下降為此類懷疑提供了佐證。
當然,正如世貿組織(WTO)所客觀地指出,80%以上的工作崗位減少都是因為創新和生產率提高,貿易並不是主要的原因。然而,當發達國家中下階層“又焦慮又生氣”時,就已經不存在對貿易進行理性討論的氛圍了。
同樣關註不平等和貧窮議題的諾貝爾經濟學家迪頓(Angus Deaton)指出,如果不能照顧那些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在富裕國家中受到全球化沖擊的人們,“那麽我想我們就處於很可怕的危險之中了。” 迪頓還強調,美國民粹主義類型候選人特朗普以及英國的“脫歐”投票,都是因為“沒有處理好全球化的結果”。
還有猛藥嗎
在米拉諾維奇看來,好的全球化是全世界的中低收入階層過得更好。
諾貝爾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也表示,他不反對全球化,但是反對新自由主義者在全球化中管控進程的方式。也就是,由於擔心反向激勵效應,政策制定者不願出臺保護輸家的福利措施。
另一方面,從政治經濟學角度講,拒絕對收入進行再分配的緣由也可能是由於金權政治,即政客習慣性地忽視中低收入群體的訴求,且富裕階層對政府決策的影響力較其他階層大,因此,遊戲規則從“一人一票”逐步轉向“一元一票”。
然而,在看著全球化停滯,或者重新審視富裕國家中低階層訴求的兩難選擇中,西方政客在橫跨2016~2017年的密集選舉中究竟要如何做出選擇?
目前看起來主流的選擇是,擁抱貿易保護情緒,先贏得選舉。這種選擇不僅在美國大選兩黨候選人身上都得到了高度統一,在2017年將先後面臨大選的德法候選人身上也不例外。德國社民黨領袖、副總理加布里爾在選情壓力之下,也屢屢出言反對TTIP;同樣,法國總統奧朗德也從今年4月起同TTIP拉開距離,他對TTIP的反對甚至比德國更激進。仍然堅持力挺TTIP的,僅有德國總理默克爾。
另一種更加長效的選擇是,政府改革社會福利,幹預抑制收入差距擴大。米拉諾維奇認為,可以通過提高稅收、增加社會轉移支付,對高技能勞動者相對多付出的部分進行再分配來實現。他曾提出,歐洲大陸國家推行了更為積極的再分配政策,收入差距擴大的幅度也遠低於美英等國,而在這方面,10年以來,得益於社會福利項目,諸如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等拉美國家做得不錯。
斯蒂格利茨也在新書《改寫美國經濟規則》中指出,“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經濟疲軟現象是全球化不可避免的後果,如果我們要實現收入平等,就必須犧牲增長。絕對不是這樣的。”他指出,目前美國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只促進財富增長,卻不增加就業。只有收緊對美國最上層1%的人群的政策照顧,削弱金權政治,重新給予中產階級財產安全和就業機會,才能真正為美國鎖定更強勁的增長。
他希望從兩方面對美國實行改革:其一,懲治尋租行為,這意味著整頓美國的金融業,並進行一系列促進投資的稅務改革;其二,改革美國的各類機構,令其更好地為中產階級服務,包括大規模促進公共基礎設施的投資,提供更好質量的公共教育和基礎醫療,一切向羅斯福時代的“新經濟政策”看齊。
斯蒂格利茨的建議具有強烈的歐洲“社會民主黨”氣息。他本人目前也是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的經濟顧問。他的建議是否有助於美國在大選後跳出全球化問題的三重悖論,令人拭目以待。
舊族突襲,新貴抵制,身後跟隨者眾,這就是2016年VR最真實的格局 | 幹貨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20/160422.shtml
舊族突襲,新貴抵制,身後跟隨者眾,這就是2016年VR最真實的格局 | 幹貨
所謂的VR、AR、PC VR、Mobile VR的競爭,不過是大廠們改變格局的角逐。無論是全力以赴的舊族,還是邊走邊看的新貴,無論是全力押註,還是邊走邊看,在2016年底,這出大戲所有的演員,終於全部到場了。
本文由VR價值論(微信ID:vr-value)授權i黑馬發布。
2016年,Facebook、Intel、微軟、HTC、Valve、索尼、三星、AMD以及Unreal,都在發力,他們有一個共性:都是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沒抓住機會以至於失意的公司。
再看看谷歌、蘋果、高通和MTK等,一直邊看邊走,在看到前面大廠發力後,保持跟隨緊逼策略。
而他們的發力點,無論是VR、AR,還是PC VR、Mobile VR的競爭,實際上是大廠們改變格局的角逐,是一場改變自己當前不利市場的持久廝殺。
而VR、AR,就是他們的工具。
那麽,在這一場重構生產力、生產關系、生產資料的角力中,大廠們到底在博弈什麽?究竟誰在搶得先機?
來自AMD圖形事業部技術方案總監楚含進將分享:關於2016,他眼中的大廠格局之爭。
楚含進
AMD圖形事業部技術方案總監
一場失勢巨人與移動新貴之間的戰爭
先來回顧一下各大廠在VR領域的進場順序:
Facebook攜Oculus和三星第一個進場,拉開大幕;
Valve攜HTC隨後開發出 VIVE;
接著索尼攜PS VR入場;
隨後微軟攜Hololens入局,並從AR切入VR,10月,發布了自家的PC VR;
硬件大廠:如Intel(重磅發布Alloy MR方案)、AMD的跟進;
此間,谷歌斷斷續續從cardboard升級到daydream(註:谷歌入局的姿勢明顯是邊走邊看,遠不如當年推Android徹底。roadmap、代碼、商店以及合作夥伴等等都同時推出);
蘋果一直一副風雨欲來的架勢,不過,到現在也不知道究竟在搞什麽鬼;
高通將Vuforia賣給PTC,低調地從聯手微軟和收購NXP等角度,宣布進入更大的智能領域。期間,很多一體機產品用了他們的芯片。
至此,凡是影響世界終端格局的行業大佬基本都入場了。
隨後Unreal虛幻引擎和Unity也開始成為為VR服務的重要角色。但明顯,Unreal力度更大。Unity則更註重移動市場。
跟隨兩大引擎的步伐,遊戲公司紛紛推出VR版遊戲。
而中國的大廠和手機公司都是在吆喝聲和發布會中打打雷,也沒啥雨。國內遊戲公司則一直沒動。
相信諸位也看明白了,以上提到的Facebook、Intel、微軟、HTC、Valve、索尼、三星、AMD以及Unreal有一個共性:這些都是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沒抓住機會以至於失意的公司。
Facebook在移動領域半點便宜也沒占到,移動社交都在iOS或者Android上,技術路線則毫無發言權。
三星手機雖然賣的好,但是芯片和手機軟件也不屬於自己,談不上成功。
Valve的Steam遊戲平臺上出現過手遊嗎?
Unreal在移動平臺也不占優。
再看看谷歌、蘋果、高通和MTK等,一直邊看邊走,在看到前面大廠發力後,保持跟隨緊逼策略。
不難明白了吧。所謂的VR、AR、PC VR、Mobile VR的競爭,實際上是大廠們改變格局的角逐,是一場改變自己當前不利市場的持久廝殺。
落後的巨人們不甘心被新貴們壓迫,新貴們試圖保持既得利益不得不制約以抵擋巨人入場。
這是一場試圖重新構築生產力(新技術平臺)、生產關系(開發者與消費者的管道走向)和生產資料(應用,內容與用戶)的角力。而人工智能、大數據在這個時候提供了強有力的生產工具——VR/AR正是這種生產工具的具體體現。新型生產工具的出現從來就是積累演變的結果,這也是VR/AR需要積累的體現。
回到當前,大家就能理解當下的一些現象和大廠的諸多行為了。
舉個例子:
為什麽Facebook如此激進?Google為何不急不慢?
畢竟守江山者不願意改變。
分析一大堆,談到2016年,爭論其是不是VR元年似乎一點意義也沒有。
有意義的是,經過2016年,大廠的發力點已經體現。
對於我們來說,無論是全力以赴還是邊走邊看,總歸所有演員都到場了,戲要開始了。
這里,要特別提一下,在2016年底才終於入場的微軟。
我覺得微軟經過兩年的改造和開放,滿血複活,這一次比以前更強大,更聰明。
搞了7年的人工智能技術終於在Hololens上得以體現。
但微軟又意識到AR技術離大家的期望還有一段距離,怎麽辦?
於是把Inside-Out 的SLAM作為VR tracking,出個PC VR開放版,售價299美元。這個太厲害了。
還記得,Win10統一了,拉上幫它搞平臺的盟友。你問是誰?Intel啊。
但這一次,微軟留了一手。拉上了Qualcomm(2017 WinHEC宣布Win10支持ARM)。還有幫它出售以及建立生態(Win10 App store + Azure)的盟友,誰呢?DELL、HP、ASUS、LENOVO以及ACER這些傳統兄弟。
這些兄弟體量大,資源多,全指望WinTel給方向。
現在WinTel推出PC VR和MR,正是給這些在移動時代迷失的兄弟,在硬件為主的雲到端開辟了新市場。說不準微軟又會殺個回馬槍把移動市場再撿起來。
換句話說,還是微軟和Intel鐵,像google,facebook這些年輕人還是靠不住!
當然,個人認為,微軟的PC VR以SLAM為定位方式的出現,會成為一個大眾跟隨的事實標準,也會成為VR頭盔形式的分水嶺,雖然技術精度和速度有待提高,但不妨礙持續發展。
國內眾多的頭盔都會以此為標準進行複制。基於Room Scale方式的頭盔會成為特定應用的行業形式。
移動和PC VR在2017年會融合,很多廠家會在兩者之間創新。更多形式的內容會湧現,遊戲開發會有新的模式出現。
VR體驗店的宿命與VR電影的機會
這一部分,說說VR線下體驗店以及VR電影的動向。
VR線下體驗店
個人認為,以體驗店為主的廠家會非常危險。
我本身一直不太看好體驗店。VR“體驗”只是個臨時的產物,本質上大廠驅動的VR是一種更深層次的信息交換技術。
體驗是什麽?是一個沒有標準且短暫的感知方式,怎麽會讓人重複使用呢?
何況現在技術還那麽不成熟,VR/AR技術成熟後的體驗就不是體驗了,而是像當下的電影一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VR到底什麽時候面向To B、To C的問題依舊沒有答案,但是不要忘了,當所有的大廠都開始在此發力,技術成熟也就不晚了。
主宰PC和移動的家夥們,有了各種各樣的武器,需求就會被創造出來。
人的需求屬性有兩種:
● 強需求
移動電話就是強需求的革命,後來的移動互聯是在這個強需求上的再創造,以至於電話功能本身都被削弱了。
● 習慣屬性的改變
如果你周圍所有輔助你生活的工具(記住,工具基本都是大廠創造的)都是以VR/AR為中心創造的,你也會改變的。
人,是很容易改變的,不要以你自己為例子說明,要拿你的下一代和你來對照。
還有一點你要記住,娛樂是真理。這點我們都懂。
VR電影
VR電影會是一種新的媒介(不只是體驗),會推動電影(360度全景視頻僅為VR電影非常初級的形態)技術的革命,這也許是中國電影人的機會。
VR電影很長時間內不會替代電影,而會和電影共存。
以後每個大片估計都會有個VR版,不信咱們走著看吧,就在2017。
技術改變生活,技術要為人類服務。在此向我們的VR/AR創業者致敬,期待2017年,VR/AR會繼續精彩!
[本文由VR價值論(微信ID:vr-value)授權i黑馬發布。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
VR
AR
贊(...)
分享到: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