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大師趙無極逝世
1 :
GS(14)@2013-04-12 00:32:51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49797&d=2015
【am730訊】大師,一路走好。法籍華裔殿堂級藝術大師趙無極,周二在瑞士家中病逝,終年92歲。趙無極以別樹一格、糅合中西元素的畫風見稱,被譽為「海外最有成就的華裔藝術大師」,作品享譽國際,亦是法蘭西藝術院(Academie des beaux-arts)第二位華裔終身院士,外界把他與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及作曲家周文中,合稱為海外華人「藝術三寶」。台灣的文化部長龍應台形容,趙無極離世「有點像是一個時代的結束」。
趙無極作為走在中西方藝術交融最前端的藝術家,畫作獲全球多間著名博物館爭相收藏,亦受私人收藏家追捧,可惜他晚年受病魔困擾,05年患上腦退化症,並往瑞士定居養病。
去年10月,美國《華爾街日報》邀請他接受訪問,但其妻馬凱(Francoise Marquet)以健康欠佳為由婉拒。趙的兒子趙嘉陵表示,父親上月兩度入院,病重期間家人一直陪伴左右,其家人感謝各界關心。據稱馬凱不理趙嘉陵反對,中止對丈夫的治療。
趙無極作品身價近年屢創新高,名為《10.1.68》的作品,是他最受注目畫作之一,前年10月以6,898萬港元成交,刷新他個人拍賣紀錄。早在05年,他的三聯畫作品《1985年6月至10月作》,亦以1,804萬港元成交,是當時拍賣價格最高的華人油畫;上周於香港舉行的蘇富比「20世紀中國藝術」拍賣會,趙無極1983年創作的《10.03.83》油彩畫布,亦以3,708萬港元成交,遠超原先估計的2,500萬元。(相關新聞見A.4)

2 :
GS(14)@2013-04-12 01:03:46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30411/18224048
【特寫】
趙無極出生於北京一個古老世家,族譜可上溯至宋朝皇族,祖父是名士秀才,父親趙漢是銀行家、收藏家。他的母親一度希望他長大後做銀行家,但他天性叛逆,6歲學書,14歲就決定選擇繪畫作為職業。父親見狀惟有支持,認為他若去管理銀行,銀行必定倒閉。
不願接受中國畫觀念
趙漢曾親自陪同趙無極去杭州應考,使他順利考入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學繪畫。當時杭州藝專人才濟濟,校長是林風眠,老師包括中國第一代油畫大師吳大羽和國畫大師潘天壽。首位獲當選法蘭西藝術院院士的華裔畫家朱德群比他還低一級,中國當代著名畫家吳冠中比他低兩級。
在深厚東方文化背景滋養下長大的趙無極,似乎天生就是「逆子」。在杭州藝專時,導師潘天壽要他臨摹古畫,他不喜歡,就設法逃課,甚至有時從教室的窗子跳出去;他不喜歡黃賓虹大師的畫,還公開放話說「我就看不上他那一口」,氣得老師要開除他,最後是校長林風眠把他「保」了下來。
畢業後,趙留在杭州藝專任教,是學校裏最年輕的教師,但卻一直不願意接受傳統中國畫的觀念,認為中國繪畫從16世紀起,就已失去了創造力,只會抄襲漢朝和宋朝創立的偉大傳統,在重複和臨摹間停滯。趙向往的是西方的繪畫藝術。
林風眠因此勸他出國到國外留學。他選擇了法國,並告訴林風眠,如果自己能夠靠創作生存,就留在那裏。在他之前還沒有一個中國人能做到這點。趙曾說:「雖然我入了法國籍,但我的創作源泉在中國,本身骨子裏的東西還是中國人的,這是最重要的。」
《廣州日報》/人民網
港藝術館藏八幅趙氏作品
趙無極作品是世界藝術品拍賣焦點,他本人連續多年登中國畫家富豪榜首,作品廣為世界著名博物館、美術館等珍藏。香港藝術館1996年曾辦《無極意象——趙無極回顧展》,該館迄今共藏八幅趙氏作品,康文署正研究將趙氏作品重向市民展現。
為北京香山飯店做壁畫
佳士得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品部國際董事張丁元稱,自1994年起,每年都在拍場推出趙無極的作品,今年春拍也包括趙的《水之音》、《24.1.63》,其作品未來價格亦會穩步上升。
趙無極早期酷愛意大利、荷蘭和法國等古典繪畫風格,深受畢加索等西方現代派藝術大師影響,創作主要以人物和風景為主的具像油畫。
中年技巧日臻嫻熟,色彩變艷麗明亮,畫面側重對空間和光線追求,蘊含天、地、水、火等大自然要素。晚年繪畫爐火純青,傳達大自然蓬勃生機,體現中國哲學「天人合一、虛靜忘我」境界。他的作品從自然感受上升為抽象語言,但充滿生命的自然世界讓人生發審美聯想,看到變化的廣袤自然。這是東方傳統為根基的抽象形態繪畫,與西方抽象派畫作明顯有別。
1979年內地改革開放剛開始,北京邀美籍華裔設計師貝聿銘設計香山飯店,貝特邀趙無極為飯店做壁畫,趙抽象的畫作竟不被中方人員理解,一位飯店經理看着那幅如「信手塗鴉」的壁畫,不以為然地稱:「這樣的畫,我也能畫!」但當1999年在北京舉辦《趙無極60年回顧展》時,轟動了整個中國藝術界。
《蘋果》記者
3 :
GS(14)@2013-04-13 16:56:16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30412/18225243
哲人其萎!法籍華裔畫家趙無極前日與世長辭,留下的除了價值連城的畫作,還有一生傳奇。《蘋果》專訪兩位趙無極的好友,憶述與趙鮮為人知的往事;瑣碎之間,呈現一個對藝術執着、重情重義,並且充滿中國傳統士大夫情懷的趙無極。
「我一生之中,他是最坦誠的朋友。無所不談。」有「小雲雀」之稱的歌星顧媚,與趙無極有超過半世紀的深厚友情,趙離世,她並不意外,只感深深的懷念:「他是個完美主義者,一絲不苟。他太愛畫畫,有鋪癮,不畫不行。他總說畫得很慢,越來越慢,好辛苦,他晚年畫不了,因為爬不了梯。」
《蘋果》記者昨致電時,身處加拿大的顧媚正在讀趙無極的六、七十封舊信:「美琴死後我們通信從未間斷,生活工作,他都會在信中說。娶了法國妻子後(他)心情低落,老婆不太喜歡中國人,他許多話無處訴,在信裏寫:『為甚麼女人這麼麻煩。』之類。他是非常坦誠的人,罵和讚都直接,不會『閘住』。」
「為甚麼女人這麼煩」
1958年,離異不久的趙無極到香港玩,對邵氏大型義演《清宮怨》中飾演珍妃的陳美琴(藝名朱纓)一見鍾情,同時結識了陳的閨中密友顧媚。顧說:「我們一起認識他。他是一個感情很豐富的人,對美琴最情深,可惜……我想她不是因趙無極而自殺,兩夫婦感情很好的。她家族遺傳精神病,直到死時,與前夫所生的兒子還在青山病院留醫。」
趙無極對第二任妻子陳美琴與前夫生的兒女視如己出,陳的女兒改姓趙,名「善美」,在巴黎做模特多年,顧說:「我十幾年前去巴黎,他還帶這個女兒和我吃飯,他們感情很好。對老婆之前的子女都這麼好,這個人真是很好、很難得!」這是顧與趙最後一次見面,五年前電話和通信也斷了,直到去年,顧才聽說趙患腦退化症。
香港是趙無極非常留戀的地方,這裏有他與美琴戀愛的美好回憶,七、八十年代多次到訪,都是顧媚接機。他對內地印象不太好,一次給顧寫信說北京香山飯店不喜歡他的畫,掛兩天就取下來了,很生氣。「他說中國政府不重視他,嬲了幾天;這人就是這樣直接,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毫不留情。又說不想去北京,因為妹妹叫所以才去。反而他去台灣比較多。」
大量畫作送贈朋友
退出影藝圈移居加拿大多年的顧媚,已是饒有名氣的水墨畫家,她說繪畫之路受趙無極影響最大:「他信中一直指點我畫畫。」趙每一幅畫一定是十分滿意才拿出來:「他叫我們不好的畫立刻要毀掉,不要留。一些大師的後人不管甚麼垃圾都拿出來賣錢,對畫家聲譽不好。趙無極很仔細想這些。」趙的畫作價值連城,但他不吝嗇送贈朋友:「他很闊佬,水墨、版畫都拿來送朋友,還帶到香港叫我選。又介紹林風眠給我認識,很照顧朋友和後輩。」
《蘋果》記者楊倩
楊凡導演 窮學生獲大師利是
「雖然他的生活非常西方、非常藝術化;他思想非常中國,保持儒家傳統,對人好,中庸之道。」香港導演楊凡1970年首次在巴黎登門拜訪趙無極,當時趙已是舉世知名的畫家,卻欣然接受一個陌生窮學生的來訪:「還請我喝茶、閒聊,當時我只是二十多歲,他已很出名;我離開巴黎時去和他辭行,他還封了『利是』給我。只是見過兩次,他知我是窮學生,給封利是,祝我去英國旅途愉快,我覺得很感動。」
楊凡第三次上巴黎趙府已是二十年後,以攝影師的身份為趙無極拍照;其後在各種不同場合二人都有交流,包括1997年楊在法國巴黎總統府獲受勳儀式(獲法國文學藝術騎士勳章)趙也有參加;趙到香港開畫展楊也有去見他,最後的會面在十年前,楊說:「當時我還送了幾幅張大千大風堂特製畫紙給他,因為他提起會畫些水墨畫。」
「趙作品啟發想像力」
楊凡去年從畫商朋友處獲悉趙無極患病,熟悉的訪客多不再認得,最近一次執筆是把整個畫架變成粉紅色,太太問新畫在哪兒,趙就笑指粉紅畫架。楊說:「他的作品啟發了我很多想像力,這是他給我最深刻的影響。」
《蘋果》記者
【文化籽】棄做趙無極繆斯女神 謝景蘭獨舞紙上
1 :
GS(14)@2017-01-08 19:03:151960年謝景蘭第一批抽象畫在法國展出,已引起藝壇關注。這是她1966年創作的抽象作品《無題》,當時還有點點前夫趙無極影子。
【文化籽:藝文沙龍】「我是從前夫工作中領略到現代形式繪畫,只是待我脫去繆斯女神外衣的那一天,才發現自己不畫畫已無法生活。」──謝景蘭
趙無極三段婚姻都帶給他痛苦,隨他到巴黎的首任妻子謝景蘭愛上別人;續弦的明星妻子陳美琴1972年因病自殺;晚年獨子與第三任法籍妻子對簿公堂。惟前兩段婚姻卻令他化悲憤為力量,創作出最感情澎湃的精品。
每個成功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女人?如果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都想成功呢?謝景蘭(1921-1995)決心以洪荒之力擺脫他男人的光環。她是已故著名抽象畫家趙無極第一任妻子,卻放下繆斯身份,瀟灑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藝術之路。
對於華人來說,謝景蘭(Lalan)的名字跟她的藝術一樣陌生。但是在法國,她與趙無極同樣以抽象畫獨當一面。畫家之外,她還是位作曲家和舞蹈家,喜歡在畫作前翩翩起舞。22年前一場車禍,奪走了這位醉心音樂、舞蹈、繪畫的前衞女藝術家生命,留下了零碎樂譜和約500幅作品存世,其中30幅難得在香港季豐軒展出。「很多人說她作品像趙無極的創作,或直接受趙無極影響,我完全否定。第一,她是離婚後才開始畫畫;第二,趙無極創作會先起稿,蘭蘭卻是直接和大膽的,她作品的爆炸力源自舞蹈。」近年致力把謝景蘭作品帶回中港台的季豐軒老闆季玉年說。我看過73歲的蘭蘭在法國南部畫室,在自己作品前獨舞的錄像,從伶瘦的她自如舞步與倔強的眼神,可以猜想到她年輕時創意有多激盪。
音樂觸發舞蹈 舞蹈牽動繪畫
「每次跟他兒子聊天,都會說母親是個如何有天份的藝術家;但問趙無極他會說,前妻是位音樂家。」上世紀九十年代於法國與趙無極結緣的季玉年,2010年為趙無極出過畫冊,三年籌備期間不時飛往法國與大師近距離相處閒聊,趙無極的獨子趙嘉陵,總不忘捉着她說亡母的故事。「我一直以為她只是位業餘的藝術家,像坊間的有錢太太閒時畫畫打發時間,直至我看到她一本畫冊,和人生履歷表才開始驚訝。」提到這次《謝景蘭作品回顧展》的緣起,季小姐侃侃而談。從音樂觸發舞蹈,舞蹈牽動繪畫,謝景蘭的畫由內在音韻舞姿帶動。早期沉鬱的書法符號抽象,澎湃激烈;七十年代與宋元山水感通的日月山峯,柔和內省;晚期回歸抽象,細膩線條如舞樂律動,動靜交織,柔中帶剛。後來法國政府文化部還頒了藝術文學類騎士勳章給她,以表揚她孕育出結合音樂、舞蹈與繪畫的「綜合藝術」(L'art Synthèse)。
率性前衞才女 玩最潮電子音樂
趙無極生前,從不評價謝景蘭的藝術,甚至連蘭蘭兩個字也不願提,皆因這位妻子愛上別人把他拋棄。她脫下趙無極繆斯之外衣,放下與他16年的婚盟,趙無極卻至死也無法放下這位背叛他的初戀情人。1952年,在一次文藝界聚會上,蘭蘭邂逅了與她一樣酷愛音樂的法國音樂家Marcel Van Thienen,更因他而接觸作曲家Edgar Varèse學習最潮的電子音樂,1965年已開始試用電腦製作音樂,為她自編舞蹈的配樂。無論趙無極幾許挽留,都改變不了一顆變了的心,1958年,蘭蘭正式改嫁Thienen,易名拉蘭(Lalan),對趙無極造成巨大打擊,更因常酗酒被冠以「趙威士忌」。趙無極是第一個進入西方主流美術史的中國藝術家,他甚至領導抽象藝術潮流,與朱德群、吳冠中被藝術界稱為「法國三劍客」。蘭蘭以女性身份打入藝壇,還跟前夫一樣走抽象路線,注定比素人要付上更大努力。有趣的是,有人問過趙嘉陵,更愛父親還是母親的作品?這是一個超級難答的問題。趙嘉陵無奈以「手心手背都是肉」來回應。不過他也研究過二人互相的影響:母親對父親畫風的巨大影響,同時媽媽在第一個時期書法性抽象作品中,深受父親的影響。蘭蘭是個思考性的藝術家,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她甚至為了擺脫「無極光環」,有段時間寧願停止創作,不停讀中國傳統文化的書籍例如莊子思想,且不斷反思。直至反芻文化呈現自己的風格,趙嘉陵形容,那時母親與父親的創作,已經大不同。
作品激情戰慄 1995年遇車禍亡
謝景蘭這位江南才女的前衞,沒有框框可以制衡她,那是來自上一代的基因遺傳。1921年生於中國貴州的謝景蘭,外祖父為著名學者,家境富裕,父親是精通詩琴書畫的典型文人。她七歲遷居上海,隨後定居杭州西湖畔,謝父更買下鋼琴供她彈練。蘭蘭14、15歲就戀上同考進杭州藝專的趙無極,其後更不顧家人反對,從杭州跑到香港結婚;接着那幾年進入動盪的大時代,中國面對中日戰爭,而西方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1948年,於杭州藝專任教的趙無極獲批准到法國留學,二人更留下兒子飄洋過海到法國大開眼界,與Giacometti為鄰,與常玉、抽象藝術代表人物Georges Mathieu、Soulages等藝術家、名詩人Henri Michaux流連為伴,就像活地阿倫《Midnight in Paris》鏡頭中二十年代的巴黎,文化人在音樂與煙霧中交流觀點,印象派過去了,衍生出立體派、野獸派、未來主義、形而上繪畫、超現實主義等,還有後來湧現的抽象藝術浪潮。回憶像碎片,照片中年輕的趙無極與謝景蘭1948年愚人節到埗法國開眼界,面上洋溢夢想,想不到他倆成為法國人了解東方文化的眼。尤其是蘭蘭,她的前衞與敢愛敢恨,都顛覆了傳統中國女性的依附形象。「她的作品是激情的、戰慄的、直接的,其實她沒有接受任何繪畫訓練,但對我而言,她是位非常前衞的新女性先鋒,不幸在她事業處於輝煌時期,1995年遇上車禍就走了。」就在蘭蘭一幅晚期的《無題》風景畫前,季玉年嘆了一口氣說。
謝景蘭是趙無極第一任妻子,性格率性前衞、敢愛敢恨,一生充滿傳奇色彩。
在趙無極的三段婚姻中,他與首任妻子謝景蘭曾是惹人艷羨的一對金童玉女,二人育有獨子趙嘉陵。
舞蹈與繪畫與謝景蘭如影隨行,畫上有舞、舞中有畫,此畫正是她1970年作品《花之舞》。
在謝景蘭的筆下,如同中國漢字般的線條在畫布上隨意揮灑,既有男性的蒼勁,又充滿女性的細膩和溫厚,她1968年創作的《無題》。
73歲的謝景蘭於法國南部自編、自舞於自己的畫作前,連伴奏的電子音樂都出於她的手筆,是位才情橫溢的前衞女藝術家。
謝景蘭到法國不久後於西班牙旅行所攝,1995年蘭蘭外出買餸時開車意外撞柱畢命。
謝景蘭停筆開始新的探索,醉心莊子道家思想的她開始畫較具象的作品,包括這1970年風景畫。
1941年,20歲的趙無極和謝景蘭在香港註冊結婚,當時趙無極還畫了《新婚》的妻子。
沉迷電子音樂的謝景蘭,會以自創的前衞音樂為自己的舞蹈配樂,再以舞蹈牽動繪畫,別樹一幟。
江南才女謝景蘭,日後獨當一面,成名為抽象女畫家Lalan。
季豐軒老闆季玉年與趙家結緣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受趙嘉陵所託,季小姐近年積極推廣謝景蘭畫作,以達成藝術家作品回歸亞洲的遺願。
《吟色舞墨——謝景蘭作品回顧展》日期:即日至1月23日時間:星期一至六(10:00am-6:30pm)地點:中環雪廠街20號地下季豐軒畫廊
記者:鄭天儀攝影:潘志恆編輯:謝慧珊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08/19888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