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為國購第一航母 香港買手十年兜踎

 2011-8-18  NM




剛完成五日試航,本週日返回大連 港的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瓦良格號,原來與香港甚有淵源。香港創律集團於九八年用二千萬美元,向烏克蘭買下航母,打造成進軍澳門的賭船。創律的董事向本刊直 認,賭船是幌子,買航母才是真,目的是要西方放下戒心。創律買艦的過程不僅看到中央在港布下的棋子、脈絡,亦看到國家怎樣「善待」昔日立功的創律。

大連港週日非常熱鬧,軍方大放炮仗,慶祝瓦良格號試航完畢,但在香港,當日購艦的創律集團卻很冷清。創律集團有限公司位於銅鑼灣海都大廈天台,風光時有十 三個物業、卅一幅地皮的創律,今日辦公室僅四百平方呎的僭建天台屋。內裡只得桌椅,文件不多,回來取東西的職員對本刊說:「哪隻航空母艦?賣咗好耐啦!你 唔使等,老闆唔會返嚟o架喇,呢度都無乜辦公。」

十年磨劍

本刊接觸到創律董事之一徐增順,他是主席徐增平兄長,居於海都大廈一單位,記者問徐增平有沒有獲邀去大連看試航,徐增順酸溜溜地說:「試航總得去看看。我 弟弟徐增平可能是去了,但我不清楚。」「當年創律買艦,話要搞海上賭場,為何現在變航母?」原來不停說航母一事敏感,不欲多言的徐增順,聽到記者如此問, 馬上得戚地說:「以前計劃用來做賭船是假的,是幌子,其實一開始便是為中國買航母,這麼大的國家,怎能沒有自己的航母?」怎能沒有自己的航母?一直是中央 多年心結。大陸軍隊科技落後,無法生產航母,擁有航母的歐美強國,又擔心中共擴軍,一直不肯賣艦。九十年代尾,中國軍方曾欲透過商人買艦,減低敏感性,人 選之一是海外人脈廣的賴昌星,怎料賴因遠華走私案潛逃海外,軍方於是想到早種香港的棋子徐增平。

曾慶淮撐腰

現年五十九歲的山東人徐增平,八三年從廣州軍區退伍,來港從商,從事電器、地毯及農副產品貿易,生意雖不顯眼,但他跟內地高幹交情非淺。本刊查到他與太太 劉克先(中國女籃前隊員)共同佔有五成股份的中華文化城有限公司,董事之一是曾慶淮(內房股花樣年董事長曾寶寶的父親),曾大有來頭,兄長是國家前副主席 曾慶紅,曾慶淮在港搞中港文化活動,實際上擔當統戰工作。有曾慶淮撐腰,徐增平「忽然」富貴,九七前買了銅鑼灣、北角十二個商住單位,又在大嶼山、坪洲豪 掃卅一塊農地、荒地。奇怪是這些地皮沒甚商業價值,至今亦未曾建過什麼。但中國軍方卻無比信任徐,徐於九七年拿坪洲一塊海濱荒地(九一年買入價只是二千六 百萬元)作抵押,竟向上市公司航天科技公司借到三億三千萬元。航天時任副總裁劉超英,她父親正是當初欲找賴昌星買艦的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原來九七年, 烏克蘭招標出售航母瓦良格號,徐增平在八月於澳門成立創律旅遊娛樂有限公司,將買船一事,包裝成變身賭船的鴻圖大計。創律旅遊大股東達程投資,由華夏證券 持有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股權,華夏股東包括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國家開發投資銀行、中國華能財務等大型國企。

有官、軍脈絡射住,徐再拿着航天借來的巨款,於九八年向烏克蘭買艦。徐一直向外強調買艦絕無軍事成分。「當時隻船係準備做海上賭船,有酒店房、賭廳,公司 請晒建築師畫晒圖則,這些工夫做得好認真,令人相信真係用作商業用途。」一名知情人士說。徐雖然買到母艦,但各國仍質疑賭船之說,徐趁當時澳門醞釀開放賭 權,找澳門立法局議員陳繼杰(前亞姐陳奕詩男友,因廣南騙案潛逃至今),向澳門政府申請搞賭船。另一方面,徐更財大氣粗,年頭買艦,年尾又以二億五千萬元 買入港版「梵爾賽宮」深水灣道三十七號豪宅。豪宅○一年放售時,賬面賺四千萬元。徐增順向本刊說:「四千萬元算什麼?比起要買整條航空母艦簡直微不足道, 如果這房子放到今天,起碼漲多幾個億!」烏克蘭賣艦前拆走所有武器、雷達、甚至引擎;九九年底,母艦被拖離烏克蘭港口,但駛至黑海遭到土耳其以安全為由阻 撓,要中國外交部出面斡旋,擾攘三年,才經新加坡駛到南中國海;但船沒駛入澳門,反而北上大連軍港,創律旅遊的博彩許可證,於母艦抵大連當天,被澳門政府 吊銷,各國才知軍艦變賭船不過是幌子。而徐花了二千萬美元買來連動力都沒有的母艦空殼,連同三年來的過路費、運費、罰息等總開支高達一億美元,也只可說是 慘勝。

十年兜踎

記者問徐增順買艦一事,國家有否出力?「如果沒有國家支持,這艘船很難搞回來。」徐答。究竟母艦最終是送予國家還是售予國家?徐無奈地說:「國家哪有付 錢?錢都是我們出的!」果然,船一抵大連,債主就登門,中央祝福亦用光。曾經豪氣的徐增平和創律就風光不再,徐氏兄弟擔任大股東的八間公司,有三間執笠; 另外根據法院公開的資料,十年來有十三間公司曾向創律和徐增平追債共三億港元,大債主是當日放數的航天科技,○四年曾入稟要求創律和徐增平償還二億二千萬 元,至一○年創律還欠七千萬元。記者向徐增順查詢何以創律欠債纍纍,他說:「你看到的公開資料都無錯,我只能告訴你,每間公司都有自己的困難吧,別人要申 請我們破產有別人的權利,商業社會就是這樣。」你們徐家如此幫國家做事,國家應否報答你們?徐唏噓地道:「我們只要對國家貢獻便行,至於國家怎對待你,是 國家的事,我們實在不好說了。」

第一航母的誕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46

無人貨架並購第一案背後:跑馬圈地 高毛利商品、業態融合成致勝關鍵?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024/165690.shtml

無人貨架並購第一案背後:跑馬圈地 高毛利商品、業態融合成致勝關鍵?
全天候科技 全天候科技

無人貨架並購第一案背後:跑馬圈地 高毛利商品、業態融合成致勝關鍵?

無人零售行業的下半場要開始了?

來源 | 全天候科技(ID:iawtmt)

文 | 徐誌成

光速中國創始合夥人韓彥稱,便利店售賣的生鮮、熟食兩大品類單件利潤約達50%。他認為,無人零售本質上仍是供應鏈、大數據、物流配送的逐步升級,因此不看好單個做無人貨架的企業。

10月23日,猩便利方面對外宣布,已完成對51零食的全資收購,這也是辦公室無人值守貨架領域的首宗收購案。在此次並購後,51零食創始人張淵斐將前往猩便利上海總部任職,參與猩便利在全國的業務擴張,51零食的團隊則繼續留任重慶。

隨著無人零售的井噴式發展,無人值守貨架、無人便利店、自動售賣機開啟了繼共享單車之後的又一輪“彩虹大戰”。

猩便利成立於今年6月份,入局的時間並不算早,但這並沒妨礙其在規模上後來居上。這家公司總部在上海,據媒體最新披露的數據,其無人貨架已覆蓋全國 15 個城市,點位已突破萬個,智能便利店也已在上海開業 8個。

微信圖片_20171024161558

據了解,猩便利曾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就獲得了超億元天使投資,由光速中國領投,美團點評的創始人張濤、王興、葉樹蕻、王慧文也參與其中。

猩便利的團隊是促使光速中國等投資人下註的一個關鍵因素。“猩便利”的核心創始團隊曾在大眾點評、日本羅森和阿里巴巴擔任高管。如今,猩便利已經與阿里巴巴、美團點評、優客工場、中國平安等企業達成合作。

51零食則是一家無人貨架公司,其布局主要集中在重慶和成都地區。51零食創始人張淵斐曾在Uber任職,在之前曾在鏈農負責西南大區的運營,管控的農產品SKU超過3000個。

1

品類選擇成關鍵

金沙江創投合夥人江瀾曾在《為什麽我沒有投無人便利貨架》一文中指出:“無人貨架門檻不夠高,市場上很快會進入很多個玩家,難防守,但從貨架投放來看,現在各家的做法差別不大,商品差異也不大,大家都在齊頭並進向前沖的階段。

在無人便利店跑馬圈地的同時,如何盈利成為創業者和投資人關心的問題。

哈米科技CEO趙文強曾對全天候科技表示,“一個普通的陳列貨架,成本在300到400塊之間,貨品總價約600元,BD成本在100元左右,鋪設一個無人貨架點位的初始成本在1000到1500元之間。”而這其中並不包括倉儲物流、貨物丟失等成本,他說,一個貨架平均一天的銷售額約在150元左右。

微信圖片_20171024161619

“在我國大部分的便利店毛利率為20%左右,實際上的凈利潤只有3-4個點。像全家,7-11這種國際品牌毛利率可能達到25%-30%間,但是凈利潤也不高,這是一個“撿鋼镚”的行業。”陜西嘉品便利總經理潘岷曾對媒體這樣說道。

以每個無人貨架日銷售額150元,凈利3%計算,每個貨架每天的凈利只有4.5元,即便初始成本以1000元計,也需要222天左右才能收回成本。

不過,目前,無人貨架售賣的大部分商品都是以標品為主,想要在短期內實現盈利並不容易。 

此次猩便利對51零食的收購,除了“跑馬圈地”之外,還有一個目標就是擴充生鮮品類。據了解,51零食貨架的生鮮占比達60%-70%,零食占比30%。這將有效的補充猩便利在生鮮品類的短板。

猩便利聯合創始人兼總裁司江華在接受全天候科技等多家媒體的訪談中也表示,“猩便利的店鋪中有60%都是貼有猩便利logo的PB類(Private Brand,自有品牌商品或中間商品牌商品)產品,其中最典型的就有我們自行加工生產的熟食品類,這也是我們跟其它同類競品的差異之一。

而從全家等便利店的運營經驗看,生鮮、熟食作為高客單價高的高頻消費品類,成為線下便利店的主要盈利來源。投資了猩便利的光速中國創始合夥人韓彥告訴全天候科技,“便利店中售賣的生鮮、熟食兩大類產品單件能實現50%左右的利潤。”

不過,生鮮品類的運營難度也是相當高。已經有眾多創業者和投資人希望在生鮮電商、生鮮o2o等方向上有所作為,但目前為止,成功的屈指可數,絕大部分生鮮項目嘗試過後又選擇放棄,甚至有公司因此而倒閉。

在品類選擇上,蘇寧的五人便利店——“Biu”也希望走出差異化。蘇寧的無人店商品主打體育用品,包括運動服、運動背包等品類。蘇寧內部人士告訴全天候科技,蘇寧布局五人便利店希望走“務實路線”,要真正能實現盈利而不是搞噱頭,在他們看來,體育用品這類高毛利的品類更容易實現盈利。

目前來看,布局差異化的高毛利產品正在成為一種趨勢。小e到家引入了網易嚴選的零食商品,而哈米科技則與易果在生鮮供應上達成合作。

2

無人零售業態將走向融合?

 

timg

 

在馬雲提出“新零售”的概念之後,無人貨架、無人便利店迅速成為創業者和資本青睞的焦點。

該領域被披露的項目已經超過30家,企業單筆融資也是動輒過億。目前,無人零售主要有三種形態:自動售賣機、無人便利店、辦公室無人值守貨架。

韓彥表示,“今年新零售的表現,主要體現在從智能貨櫃到無人便利店再到無人貨架以及升級版的便利店。它們的本質上仍然是供應鏈、大數據、物流配送的逐步升級。因此我並不看好單個做無人貨架的企業。

無人零售領域的合並似乎在印證韓彥的觀點。上個月,無人貨架“果小美”與智能貨櫃“番茄便利”完成戰略合並。此次猩便利對51零食的收購。辦公室無人貨架、智能貨櫃、智能便利店正在針對不同的場景相互依存、走向融合。

韓彥認為,辦公室無人貨架雖然無限接近消費者,但因其本身固有的空間限制很難形成一個產品豐富的零售場地。智能便利店則從另一維度有效的補充了無人貨架的短板。猩便利利用辦公室無人貨架和社區新型便利店兩種結合的運營模式,能有效的彌補配送的成本,實現快速的規模化。

司江華也表示,“辦公室無人貨架一方面作為辦公室場景的無人零售渠道,另一方面也能和社區新型便利店的數據打通,包括選品、物流和營銷體系,共同構建猩便利的便利零售體系。”


無人貨架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456

安永:汽車與運輸業成中企海外並購第一行業

安永11日發布《“一帶一路”拓展宏圖,海外投資穩步前行》報告指出,2017年,中國海外投資規模整體出現下滑,由高速增長期進入穩步調整期,投資結構不斷優化。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中國對東盟地區並購投資創歷史新高。

安永預計,2018年隨著中國進一步完善投資政策環境,中企海外投資將保持健康平穩發展,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將成為海外投資重點考量,其中對基建工程、醫療健康等領域有望保持積極的投資態勢,同時“一帶一路”投資將保持發展動能,持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此外,中企的國際化水平和競爭力也將進一步提高,企業對於國際化人才的需求也將迎來新一輪爆發式增長。

中國對海外投資穩步調整

2017年,面對全球投資不確定性增加、國內對跨境資本監管力度加大的大環境,全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1340億美元,同比大幅下降32%。安永中國海外投資業務部全球主管周昭媚指出,2017年中國海外投資所呈現的三大特征,顯示中企海外投資正由高速增長期進入穩步調整期。

“首先,行業結構持續優化,主要投向實體經濟領域;其次,投資形勢趨穩,年底海外投資企穩回升;最後,‘一帶一路’相關投資合作逆勢增長。” 周昭媚說。

在海外並購方面,報告顯示,2017年中企共宣布海外並購投資總額1448億美元,同比下降32%。安永財務交易咨詢華北區主管朱亞明在發布會上表示,在去年中國海外並購金額大幅下降的背景下,中企對汽車與運輸、電力和公用事業、石油和天然氣、生命科學四個行業並購金額卻出現同比增長。可見,雖然去年中企海外投資整體下滑,但與實體經濟密切相關領域的投資依舊保持穩定。

2017年中企對汽車與運輸行業的海外並購達到451億美元,同比驟增504%,創歷史新高。具體行業上,按並購金額計,汽車與運輸行業是中企海外並購第一大行業。在2017年宣布的十大中企海外並購中,交通運輸領域並購交易占到四宗。

據安永預測,未來生命科學海外投資仍有望實現高速增長,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及“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生命科學行業將繼續得到中國企業的關註。

東盟交易引領增長

2017年,中國對歐美並購出現下滑,但對亞洲尤其是東盟國家並購投資金額顯著增加。

報告顯示,中國對東盟並購投資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268%,達341億美元,占2017年宣布的中企海外並購交易總金額近四分之一。

對此,安永國際稅務主管蔡偉年表示,東盟位於“一帶一路”連通東西的貿易要道,近年來經濟穩步發展,憑借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和在基礎設施等領域豐富的投資機遇,東盟正吸引越來越多投資者的關註。目前,中國與東盟的關系不斷改善,今後雙方圍繞“一帶一路”建設等議題有望拓展更廣闊的合作空間。

報告指出,2017年中企在新加坡的並購活動快速增長,讓新加坡成為2017中國海外並購第一大目的地,其中運輸、科技、電信以及生命科學行業最受中國投資者青睞。

此外,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作為“一帶一路”相關的主要國家,同樣蘊含豐富的投資機遇。報告稱,當前兩國紛紛推出多項激勵措施以吸引外資。其中,馬來西亞政府致力於引入新的稅收激勵政策和擴大現有的稅收優惠政策,引導投資進入當地特定領域;印尼政府則通過更新負面清單向外資開放更多行業,例如醫藥原料、電子商務、旅遊等,允許外資在這些行業獨資經營。

美國稅改預計有助赴美投資

美國新的減稅法案已於今年1月開始實施。蔡偉年表示,總體而言,美國聯邦企業所得稅稅率的大幅降低以及部分稅制簡化措施的實施,或將有助於吸引更多中資企業赴美投資。但企業在做投資決策時應謹慎評估稅務影響,並兼顧商業上的考量。

報告指出,受相關稅改政策的影響和刺激,在美已有投資或者投資計劃的中資企業若增加在美國本地資本化支出的比例,也將享受資本化支出費用化所帶來的節稅效果。另一方面,受反稅基侵蝕最低稅 (Base Erosion and Anti-abuse Tax,簡稱“BEAT”) 措施的影響,中資企業在美國投資的超大型企業可能會在關聯方利息、租金、特許權以及服務支付的美國聯邦稅扣除方面受到新稅法的限制。

對於本次稅改給在美中資企業帶來的潛在商業影響,蔡偉年建議企業可在公司層面設立戰略變革部門,以管理和應對企業業務所要面臨的短期和長期變革。他表示:“美國稅改不僅對企業財務造成影響,還將影響到企業戰略、經營模式、人員、資本等多方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1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