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接近賣殼的股


1. 日東科技(365)

2. 朗力福集團(8037)

兩隻本業都唔係好得,但D高管都開始辭職,似乎都是為賣殼做準備

股價方面,兩隻都好弱

這並不構成任何的買賣建議及呈請,我可能會錯,如果跟賣,你甚至可能虧大錢,請大家留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15

變相賣殼?(edited)


http://main.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123/LTN20080123339_C.pdf

這家玉皇朝,好好地搞漫畫、動畫,又去收購汽車公司,以發行大量低價新股、現金加可換股債券支付。

大量新股使賣方成為大股東,這是逆向收購的精妙之處,可能有大動作,也可見生意難做。

黃先生以前都有家上市公司玉郎集團,後因股災炒期指大敗,失去該公司控制權之餘,又因解困做假數入獄。此後更發生了股權爭奪事件,給胡仙有機可乘,收購之,黃玉郎成功套現兩億,並以此資金創辦玉皇朝,並易名文化傳訊,後胡仙又因金融風暴出售此公司的股權,這家文化傳訊,經常不務正業,搞一此不知所謂的科技業務,年年虧錢。這家公司和看漢科技,九方科技有關係,建議不去碰。

這家玉皇朝,原名環球飲食,經營元綠壽司、水車屋等食店。原大股東因金融風暴出售股權予成龍和楊受成,但其後仍虧損連連,有合股、供股和配股的紀錄,此後兩人又售予現主席黃玉郎,黃玉郎注入其漫畫業務,之後把餐廳業務售回予成龍及楊受成等人,為一個完美的賣殼過程,此次是公司第三次易手。

http://main.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124/LTN20080124394_C.pdf

嘉利美商是一家工業公司,盈利不佳,現在又用二十幾億買兩個礦,以承兌票據及股票及可換股債支付,賣方有擔保盈利,完成後賣方有超過九成的股權,工業生意真難做,低端的企業可能出現賣殼潮,尋寶時機又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37

藝立媒體科技(8192)賣殼實錄

創業板王龐維新的故事,尚未講完。

由於之前誤植龐維新為龐維仁,所以豐裕興業(8029,現嘉利福,前稱嘉利盈,稍後改稱太陽控股,若有機會會再詳述),並不是龐維新的企業。

近來,這家公司公告有新投資,但尚在初步階段。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228/GLN20080228041_C.pdf

所以現述其改組藝立媒體科技的情況。

公司招股書: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21122/GLN20021122015_C.htm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21122/08192/CWP114_c.pdf

2002年上市。這公司是由京華自動化的(493,創始股東其後售予詹議員,後給黃光裕買入,曾稱中國鵬潤,後易名國美電器)創始股東創辦的,主席為其兒子,原本是為他父親想趁科網熱刮一筆,和公司一班董事打本畀個仔搞科網,目標集資一筆,街外錢齊齊搵。

但後來科網爆破,公司虧損600多萬,除創始股東及其子外,其他人見勢色不對以低價轉讓公司後退出。初時經營電子賀卡,上市時經營網上視頻業務。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21122/08192/CWP125_c.pdf
公司主要的收入來自創始股東的入門網站,可謂收入根本來自造數。公司股東不收取太多收入,才取得一定的盈利。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21122/08192/CWP115_c.pdf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21122/08192/CWP116_c.pdf

公司董事為創辦股東妻子、創始股東為其員工、主席當然是創始股東兒子,上市後可以拿人工。連舖頭都租自創始股東的物業,真是要吸乾街外錢。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21122/08192/CWP122_c.pdf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21122/08192/CWP101_c.pdf
上市共只集資兩千多萬,大股東自己套現1,000萬,收回自己前陣子的虧損有餘,公司只能集資一千四百多萬,每股資產淨值3仙多,但集資回來已佔兩仙多。
還要是全配售,那時還要是熊市末期,無人買股票,可見將來是如何啦。

上市後的情況: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21223/GLN20021223013_C.pdf
監察主任、公司祕書辭職。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30327/GLN20030327041_C.pdf
同一人更辭任公司執董。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30402/GLN20030402019_C.pdf
給小額錢債審裁處告,上市費用增加令公司資產淨值只得3.2仙。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30329/GLN20030329014_C.pdf
公司11名股東持有95.57%股權,是因為全配售。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30925/GLN20030925000_C.PDF
公司幫大股東付上市費用,但後來獲矯正。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31217/GLN20031217016_C.pdf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31202/GLN20031202017_C.pdf

原大股東成功套現,每股0.04元,其75%股權,套現1,440萬,其中55%售予Elite Side,其餘20%,Elite Side委託朱太的證券公司(即上市時的包銷商)售出。之前除公司主席外,其媽媽及親信辭職。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40112/GLN20040112020_C.PDF
主席辭職,新大股東入主。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40204/GLN20040204007_C.PDF
最後一名舊人辭職。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41028/GLN20041028000_C.pdf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40920/GLN20040920016_C.PDF
引入兩位新股東,每人認購4,800萬股,配售9,600萬股,每股0.08元。之前換入新股東的親信。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50107/GLN20050107016_C.pdf
由Big 4轉做均富會計師行。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50610/GLN20050610005_C.pdf
原大股東以5萬大元買回上市公司原本的資產,完成賣殼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50802/GLN20050802045_C.pdf
公司易名環球工程。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51130/GLN20051130009_C.pdf
行政總裁辭職。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60213/GLN20060213038_C.pdf
又有舊股東認購股份,作價0.0165元,發行2億股。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60314/GLN20060314031_C.pdf
建議10合1股,並改成16,000股一手,目的非常明顯。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70511/GLN20070511002_C.pdf
獲第三者知會建議收購公司股權。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70608/GLN20070608034_C.pdf
16名股東共持有公司92%股權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70703/GLN20070703058_C.pdf

公司先遷冊至百慕達,票面值由0.08元減至0.01元。
龐維新向Elite Side 以每股0.4元收購其股份,並向其他股東作收購。
其後認購股份1.27億股及可換股債400萬,兩者認購價及換股價股價均為0.01元。
共花527萬元。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71119/GLN20071119048_C.pdf
股價之後暴升,股份1拆20。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204/GLN20080204023_C.pdf
大股東已兌現600,000元的可換股債,換得12億股。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229/GLN20080229055_C.pdf
獨立非執董換人的舉動。

8192的最近股東減持紀錄:






































































































股東名稱作出披露的原因買入/出或涉及的股份數目每股的平均價持有權益的股份數目(請參閱上述*註解)佔巳發行股本之百分比(%)有關事件的日期 (日/月/年)
Almond Global Limited105(L)
1,200,000,000(L)
HKD 0.0019,328,000,000(L)
170.59(L)
04/02/2008
董晶怡105(L)
1,200,000,000(L)
HKD 0.00110,888,000,000(L)
199.12(L)
04/02/2008
龐維新124(L)
1,200,000,000(L)
HKD 0.00110,888,000,000(L)
199.12(L)
04/02/2008
Almond Global Limited103(L)
12,000,000(L)
HKD 0.23310,528,000,000(L)
246.67(L)
17/01/2008
董晶怡103(L)
200,000,000(L)
HKD 0.21010,888,000,000(L)
255.11(L)
17/01/2008
董晶怡103(L)
12,000,000(L)
HKD 0.23311,088,000,000(L)
259.79(L)
17/01/2008
董晶怡103(L)
100,000,000(L)
HKD 0.22011,100,000,000(L)
260.07(L)
17/01/2008
龐維新122(L)
200,000,000(L)
HKD 0.21010,888,000,000(L)
255.11(L)
17/01/2008
龐維新122(L)
12,000,000(L)
HKD 0.23311,088,000,000(L)
259.79(L)
17/01/2008
龐維新122(L)
100,000,000(L)
HKD 0.22011,100,000,000(L)
260.07(L)
17/01/2008


根據紀錄,龐先生已減持3.12億股,套現6,600萬大元,已賺15.5倍,其餘108.88億股已成負成本,情況更優於簡先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70

唔怪之得賣殼-亨達國際控股(111)

公司從事多項金融業務,包括保險、證券買賣、金屬買賣、外匯及企業融資業務。

公司在二零零零年八月以每股1元配售7,475萬股上市,集資7,475萬。

公司上市時的股本為301,350,000股,在二零零一年八月股市低潮配售6,000萬股,每股0.73元,集資約4,380萬,股本變成361,350,000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10822/LTN20010822032_C.doc

二零零一年十月,公司以8,180萬元向大股東收購經紀業務(包括股票、期貨、資產管理、企業融資等),其中5,450萬以現金支付,其餘2,730萬元,以每股0.735元,發行3,712.2萬股支付,股本變成398,472,000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11009/LTN20011009029_C.doc
(點解要以0.735元發股(0.73元加少量手續費是0.735元?點解要5,400萬以現金支付?(上次集資了4,300萬,今次要5,400萬,那1,000萬是甚麼來的?)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0111/LTN20020111013_C.doc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0208/LTN20020208065_C.doc
2002年初,商討和台資的KGI合併,但告吹。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0611/LTN20030611016_C.pdf
2003年,公司收購從事外匯的台資元太20%的股權,作價600萬,以現金支付。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1004/LTN20051004028_C.pdf
2005年10月,注資約600萬現金,從事外匯業務的Fuji-Hantec11.2%,至17.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60630/LTN20060630019_C.pdf
2006年6月,向其餘兩名少數股東,收購從事新西蘭外匯業務的CHI30%股權,作價2,564萬,其中1,000萬以現金支付,其餘以0.68港元,發行2,300萬新股支付,其中有少量回購,股本增至414,130,000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314/LTN20070314072_C.pdf
2007年3月,該公司收購一台灣住宅,供公司高層住宿之用。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411/LTN2007041107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225/LTN20080225255_C.pdf
2007年4月,成立合營,開展哈薩克外匯業務,但最終失效。

http://space.zkiz.com/index.php?uid/38/action/spacelist/php/1
http://space.zkiz.com/?38/viewspace-1371.html
這家公司控股股東出售少於30%股份予賣方,剩下約34%股權,但又要重新商討。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408/LTN20080408483_C.pdf
公司公佈終期業績,在證券業一片大好情況下,公司利潤竟下跌約30%。

公司的應收/應付帳大致相抵,應為客人的保證金。

忽略應收/應付帳,公司的現金扣除其他所有負債有約3.1億,折合每股0.748元。

公司昨天收市每股價格為1.19元,市值約4.928億。

公司的表面P/E:
=1.19/(40,357,000/414,130,000)
= 12.211倍

公司扣除現金的P/E
(1.19-0.748)/(40,357,000/414,130,000)
= 4.54倍

以每股1.19元計,公司的價為:
4.928 - 3.1 = 1.828億元,折合每股0.414元。

總的來說,公司的業績看來有少少造出來的樣子,公司佣金增加的數目和佣金支出相當,以比例計支出增加更快於收入增加,普遍的是按一樣比例增加,所以對這家公司來說,極不尋常。

公司現價像極不便宜,加上倒退,但扣除現金的P/E只得約5倍,但公司有大量現金,雖價略貴,但這種優質的股不是隨時可有,價略貴也應該。

盤子很少,公司董事及關連人士持有約65%,其餘35%約1.5億股,表面上應有大部分(記得配售那6,000萬股嗎?)在強有力的人士之手,加上圖表非常對板,這幾個月,此股急升過後回軟,但已經展開第二度升浪,這次升幅應較上次更大,加上破了幾年大位,新高指日可待。

現價購進雖不便宜,但有勢的股加以有概念,可炒中線,不過慎防回吐急促,以1.03元止損,目標以單日/單周轉向的價格決定。


補記:

昨天仍聲稱在商討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36

兩宗0、2、3賣殼事件(稍改)-大中華科技(8032)、科鑄技術(2302)

這兩天有兩隻股賣殼,股票編號都是有0、2、3,一為大中華科技(8032),一為科鑄技術(230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508/GLN20080508005_C.pdf

昨早,大中華科技(8032)停牌,宣佈有重大控股權變動,或致全面收購發生,應該是賣殼了。

該公司2000年4月科網熱潮以每股1.28元,發行2.02億股上市,2000年6月無端購入一殺蟲劑公司60%權益,該殺蟲劑公司更進軍科網業務,真是好笑。2002年末在股市低潮之下,收購一家健康產品公司80%股權,以現金5,400萬,配售1.36億股,每股0.28元,即可見該公司雖名科技亦不科技。

其後在2006年7月又再2供3,每股一分五,發行約12億股,集資只1,800萬元,可見貨源應已集強者之手。

公司股數超過20億股,其中約65%由大股東持有,街貨約有7億股,公司有370多家證券行持有,持股最多十大股票行約有5.2億股,佔26%,剩下360家證券行只有1.8億股,約佔總股本9%,非常集中。

這家公司在這幾星期不停在十大升/跌幅榜出現,我也不知為甚麼,但現在已經知道了。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509/LTN20080509281_C.pdf科鑄技術(2302)在數星期前連破數次52週新高,都不知有甚麼事,其後徘徊約一個月,今日突然急升約50%,至最高位1.89元停牌,其後公佈導致控制權變更的交易。

該公司由華置(127)主席劉鑾雄的弟弟劉鑾鴻為大股東,在2002年低潮發行5,500萬股,集資只4,000餘萬元。主要從事鑄模業務,這幾年業績因成本上升規模少,公司盈利不停下跌,在2006年投資約3,500萬開設上海新廠,導致上年虧損約400萬。

公 司股本2.2億股,其中31%由劉氏持有,約40%由兩位高管持有,街貨只8,200多萬股,只有63家證券行持有,其中最多那家證券行已持2,900多 萬股,佔約35%街貨,頭10名證券行共持有約7,300萬股,佔上了90%街貨,剩下53名股東只佔900萬股,佔公司股本4.5%,供求如此不平衡, 看來復牌後應該非理性急升。

賣殼需時約七至八個工作天的審查,預料公司在五月下旬才能恢復交易,記得留意復牌日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0

賣殼的最佳模式-佳訊控股(30)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530/LTN20080530371_C.pdf

佳訊控股(30)宣佈,中國水業(1129)董事施先生和另一名林先生購入商台控制人何先生的控股權。

大 股東先購入公司的股票報價業務49%股權、一批地產和股票(「主要業務」),作價2.523億元,而公司錄得出售收益約6,400萬元,其後派發每股 0.5866元股息,之後施林二人才提出全購,全購價0.3992元,所以若股東若接受他們的收購,每股的收購價為0.9858元。

替大 股東算一把帳,他持有245,523,600股,另外他持有約82%股權的商台企業有19,808,000股,即佔16,242,560股,即實益共持有 261,766,160股,以今次套現價計,他共可套現258,049,080元,然後以2.523億元購回主要業務,他賣殼後還有570餘萬元現金,即使計入他們以商台企業名義確保特別股息的擔保的700萬,套現的資金應足夠購回主要業務。

另 外持有的17,901股的eAccess的股權,現價約59,000Yen(4,000港元),又可套現7,200餘萬,物業又約值1,950萬,另外該 報價業務上年盈利2,500餘萬元,尚未計該等未上市的日本流動上網業務的投資,即使未計之,可以計出可套現業務的P/E為:

(252,300,000- 72,000,000 - 19,500,000)/ 25,392,890

= 6.332倍

今次收購的P/E約6倍,尚算合理。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1213/LTN20071213331_C.pdf

根據中期業績所見,約有1.67億現金及9,000萬的銀行貸款及所得稅負債,即淨現金約7,700萬元,另外今次售出業務套現2.523億,及派息近2.739億元,尚餘現金約5,100萬,另外上市公司尚餘一堆機器,及報價業務51%的股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417/LTN20070417074_C.pdf

在新主的眼光來,也可以是一單不錯的買賣。

他們以0.3992元購入公司的股權,以公司股數466,886,000股計,即他們最多要付出186,380,891元,但他們公司的剩餘資產淨值約3.02億計,扣除今次售出的資產為2.70億,即公司剩下資產為:

302,192,921-269,492,982

=32,700,029元

又扣除公司約400萬機器的49%,即公司剩下的資產約3,000萬,可以計得公司的價為:

1.86-0.3

=1.56億元

不過只是計現金的話,價為

=1.86-0.5

=1.36億元

若計其只購入75%股權,又假設只計現金,即價為:

= 1.86 x 0.75 -0.5
= 8,950萬元。

可見價約為8,950萬至1.56億,都尚算合理。

其實何先生有感年事已高,已有積極退出上市公司之意,在2007年4月,以0.58元提出私有化,但最終失敗,於是有此舉行徑。一來他可以退出上市公司,二來可用套現所得購入業務,三來小股東亦有乘機套現,體現公司價值。四來新主也可進行他們的策略,可謂一舉四得。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529/GLN20080529048_C.pdf
另外,中國水業系已擴張成三,一為中國水業(1129)、一為菱控(8009),而董事又購入佳訊(0030),另外菱控(8009)在昨天宣佈進軍水業,水5,500萬,收購一水業公司80%股權,並擔保未來三年其所佔80%盈利不少於480萬、1,040萬及1,040萬元。若想知更多水業系的擴張,可見相關文章。


股票在賣殼後,股本只得4億多股,派息後及完成賣殼後,股價應只約0.3元,可以計出市值只1.4億元,加上大股東將會持約60%股權,街貨只數千萬元,所以這個價錢是非常合適炒作的,不過在賣殼一年後也不能注入業務,所以建議大家在2009年中可以開始留意這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8

賣殼消息 悶市佳音 蘇麗珍












2008-06-06 HKET

今年以來市乏善足陳,抽新股賺快錢的日子亦不再,但在這低迷的日子,就特別多股權易手的活動出現,原因是買家賣方商討比較容易。而炒家在沒有太多炒作概念選擇下,連炒賣殼消息亦不放過。

博軟復牌勁升逾2倍

例如昨日股價急升265.48%的創業板股博軟(08096),就剛有買家以8,625萬元購入81.3%股權,兼且以每股0.23元提全購,但以博軟昨日急升後收0.72元來看,相信小股東都不接受全購。

類似的例子還有先來國際(00933),上月初新買家以7億元購入68%權益,並以0.84337元提全購,全購文件至今仍未寄出,但先來股價最近曾升至2.98元,同樣估計街外股東未必接受全購。

但就算未宣布股權易手,很多時股份已一早炒上,如昨停牌表示主要股東可能售股份的科鑄(02302),股價在最近一個多月,已由1元水平炒上至最高5元以上。

greatsoup:

8096復牌股權非常集中,只得51間股票行有貨,頭3間證券行已佔發行股本90%,這家公司似足8182、8089,若等之回落之後購入及有耐性,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97

賣殼進程啟動-駿科網絡訊息(8081)

前文:

http://blog.zkiz.com/greatsoup/2008/07/06/%E7%9C%8B%E5%BE%97%E6%98%8E%E5%89%87%E7%9C%8B%E5%BE%97%E6%98%8E%EF%BC%8C%E7%9C%8B%E4%B8%8D%E6%98%8E%E5%89%87%E7%9C%8B%E4%B8%8D%E6%98%8E-%E9%A7%BF%E7%A7%91%E7%B6%B2%E7%B5%A1%E8%A8%8A%E6%81%AF808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827/GLN20080827038_C.pdf

公司宣佈,兩大控權股東宣佈出售股權。Aplus Worldwide出售1,250萬股,CL International 出售1,350萬股,共2,600萬股。

出售對象為Merryway、Asia Financing及陳元壽,每股作價0.7元,其中 Merryway、Asia Financing 購入1,040萬股,陳元壽購入520萬股,兩大股東共套現1,620萬。

本次收購一來三者不是一致行動人士,二來又不購入30%股權,相信是避免全面收購。

這次買殼和下述很像,雖然遲了些,但估計無錯。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707/GLN20080707026_C.pd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52

逆向買林賣殼-瑩輝集團(1163)


前文有寫過這股有投資價值: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5199


今日公佈買林,作價3億,以2億承兌票據,1億可換股債,行使價0.25元,可換4億股,賣方會成為大股東。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215/LTN20090215018_C.pdf

 

買燈變造林,可見是賣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63

回etam之問題-瑩輝(1163)賣殼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5863


etam:


湯財兄,阿輝單野,
1/代價中1億元以兩年期零息可換股債為換股準備,兩億係以兩年期零息承兌票據比唔要股票,暗藏殺機?點解唔簡單啲要公仔紙呀?冇信心?



2/當五千萬條數找咗,隻野現金過億,五億股唔算太多,PE兩倍多啲,市值唔夠兩億,大股東一條友好似已經有五成多貨,干干凈凈,買家係唔係貪佢呢個賣相?



3/賣吊燈買林地,兩件野唔拉更,圖用溫總嘅金句“有深層次矛盾”,兩年內阿輝註入非吊燈資產會唔會好頭痕?你估買家手頭上會唔會只有呢件野?


greatsoup:

1. 承兌票據是由銀行做擔保,可以在銀行貼現,而銀行則向債主即上市公司拿錢。

可以這樣解讀:



公司無錢,所以先發行這些東西,令公司不用立刻付錢之餘,賣家又可以快些收到錢,令其不致全部損失。

另外,這亦可以控制批股的時間,如果承兌的話,銀行自然會問你拿錢,當然公司就會批股找數,如果批唔到股,銀行收唔到錢,又可以有殼拿住。

2.
這兩億我懷疑是大股東想吃掉賣樓的錢。間公司應無大問題,我想只是大股東缺水吧。

有頭髮無人想做癩痢,大股東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賺錢機器。

我想他是上年炒股虧了不少,人地迫倉,有財技高手教路,教他先賣掉這層樓,套現有錢後,做好盤數,派多D息,救下他,還少少釘給人,等別人不迫得太緊。

然後用這個無錢賺樹林換走現金,分小份給人之後,自己拿大份,這樣就可以解困了。

變成小股東後,或是供股,或是配股,然賣大部分股票給人,退出套現。

3.


他們只要以可換股債買,且set限制換不到29.99%新股,就不是關連人士,所以自由度根本就是很大。
買殼是肯定的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