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3大誤判 還能有一年賺四個股本 的好日子? 宸鴻江朝瑞:走這條路,就是要面對壓力

2013-11-07  TWM
 
 

 

困,幾乎是多數台灣電子業的共同寫照。

但有一個人卻困得比誰都深,他曾經負債15億元,過了14年還債的日子,直到二次創業,把小工廠做到全球觸控面板龍頭,連年營收千億元。

如今,僅僅三年時間,千元股價夢碎,徒留外界如潮水般的質疑。

他是宸鴻董事長,江朝瑞。

撰文.顏雅娟、林宏文 研究員.周岐原今年秋天還沒過完,宸鴻董事長江朝瑞卻提前感受到最酷寒冬天的來臨。

十月二十四日,宸鴻股價又探底,最低來到二一六元,光是今年以來,就大跌超過五七%,不僅創下上市最低紀錄,甚至跌破三年前掛牌承銷價二二○元;宸鴻的市值從最高峰的二二○○億元,跌落到七一七億元。

天生生意人 面臨後天困境七年前,蘋果第一代iPhone在美國舊金山風光發表,身為蘋果玻璃電容式觸控技術供應商的宸鴻,從一家沒沒無名的小公司,搖身一變成為蘋果最重要的御用零組件廠。純正的蘋果血統,為宸鴻的掛牌上市編織出美麗的夢,吸引了五十八萬人抽籤,股價也隨著各代iPhone的推出,一度衝到九八二元;江朝瑞本人更以九億美元身家,榮登《富比世》二○一二年台灣富豪榜第三十六名。

只是,當風光已成往事。今年五月,宸鴻股價跌跌不休,外界都在質疑宸鴻的未來;當時江朝瑞仍舊自信滿滿地對外宣稱:「從整個觸控產業來看,今年還是大爆發(booming)。」面對外資產能過剩的質疑,江朝瑞直接駁斥:「我對(觸控)市場表示樂觀、也深具信心。」然而,在強硬對抗質疑的背後,可能連江朝瑞自己都還在找答案。

但在找到答案之前,令人難堪的數字卻已擺在眼前。宸鴻第三季慘澹的營運成績,不僅提前反映在股價上,在第三季法說會召開的前一周,外資更頻頻看衰:瑞銀證券把目標價砍到一八○元、大和證券只給了一七○元,而美林證券則悲觀地預言:「宸鴻明年將面臨艱難過渡期!」曾在首次創業跌過重重一跤的江朝瑞,如今走到這一步,連他自己都想問,怎麼會又一次陷入了人生困局?

「他就是天生的生意人!」曾與江朝瑞接觸多年的業內人士,一談起江朝瑞就先給他下了這樣的評語。沒有架子、為人海派,都是跑業務出身的江朝瑞,給人的既定印象。在宸鴻大好的時候,甚至不惜斥資一億美元打造豪華遊艇,為的就是招待各方好友。

從輔仁大學企管系畢業後,江朝瑞沒有為別人上過一天班;三十歲前,靠著自創映像管監視器品牌賺到人生第一個億元。但遠赴印尼設廠後,卻接連碰上對手殺價競爭及惡性倒債,讓江朝瑞負債十五億元黯然回到台灣。

不懂技術卻懂得「聚才」

度過出第一次事業低潮,江朝瑞選擇從觸控產業再出發。其實,江朝瑞對自家研發的觸控技術頗有信心,雖然當時觸控技術還未成氣候,市場上連一項具觸控功能的熱門商品也沒有,但江朝瑞仍把握每個機會主動出擊,目的就是要創造舞台,希望讓國際大廠見識宸鴻的技術實力。

江朝瑞最初登門拜訪的對象,是當時手機龍頭諾基亞。距離台灣九千公里遠,位在芬蘭的諾基亞總部,他一共去了三次;江朝瑞曾對本刊回憶說:「其中有一次,那時候芬蘭剛好下雪,我一邊看外面在下雪,一邊在想,等一下要怎麼向他們介紹……。」然而,三次造訪的結果,卻是意外的苦澀,雄霸全球手機的大廠,對江朝瑞描繪的觸控市場願景並不買單。

後來,江朝瑞在麥實創投董事長方國健的推薦下,力邀剛從摩托羅拉中國區總裁位置退休的孫大明擔任總經理,「那時候,江朝瑞一知道Tom(孫大明英文名)退休,立刻飛到北京看他,還將廈門房子給他住。」一位曾在宸鴻擔任副總層級的主管回憶說,當時孫大明都還沒答應要來,江朝瑞就已把辦公桌、電腦全都準備好,「他對人才的重視,可見一斑。」因為會「聚才」,二次創業的江朝瑞才能從一位完全不懂技術的門外漢,躋身蘋果最重要的御用觸控面板廠,成功搶下大單。

誤判一:

沒有他,蘋果仍是蘋果靠著領先技術與經營團隊,宸鴻因吃下蘋果訂單足足過了三年的好日子。二○一○年,宸鴻掛牌時,一共吸引五十八萬人排隊抽籤,上市第一天,一開盤就大漲二八○元,中籤的投資人一張現賺二十八萬元。在股票上市前夕,宸鴻還被商業媒體冠上「沒有他,就沒有iPhone」的讚譽,強調宸鴻無可取代的產業地位。

但在敲鑼掛牌那天,江朝瑞臉上始終沒有露出太多驕傲神情;不久後,江朝瑞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說:「觸控技術其實沒有當股王的本錢,我覺得現在是過熱,很怕投資人受傷!」 果不其然,一二年,江朝瑞最憂心的事情發生了——蘋果叛離。蘋果iPhone 5確定改用內嵌式觸控技術,讓宸鴻頓失重大訂單。

「其實,這(透明玻璃投射式電容)技術算是宸鴻幫蘋果做出來的。」台灣某家玻璃基板員工指出。重情的江朝瑞,或許怎麼也沒料到,一路跟著蘋果打拚的合作默契,竟然沒有他想像中的牢固;傾公司全力支援蘋果的江朝瑞,如今更面對「沒有宸鴻,蘋果依然活得很好」的窘境。

面對外界的質疑,江朝瑞不得不硬打起精神。畢竟,這時的宸鴻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家沒沒無名的觸控代工廠,而是台股績優生,江朝瑞的肩上,多了投資人的殷切期待。

去年五月,宸鴻股東會一開始,江朝瑞就開門見山地說:「『in-cell』(內嵌式觸控面板)的來臨是早晚的事,我們本身都是抱著最壞的打算。」他更對小股東信心喊話:「從上市的第一天到現在,我沒有賣一張股票。」也許江朝瑞自己真的沒有賣股,但他的妻子卻賣了。

原本持有宸鴻一六%,總計三六○○萬股的大股東寶德,從去年到今年二月,連續三次大量轉讓股票,總金額超過一八八億元。

知情人士透露,由於持有寶德股權達二七.六%的最大股東Yield Return投資公司,江朝瑞妻子彭雲陵擁有董事席次,當寶德董事會在討論是否要出脫宸鴻股票時,江朝瑞一度持反對意見,但終究抵不住由私募基金主導董事會的決議,甚至,在寶德董事會做出賣股決定時,還傳出江朝瑞曾私下進場接手。

只是,寶德手上的宸鴻股權高達一六%,即使江朝瑞對外宣稱對寶德沒有控制權,還以從未賣過名下一張股票來自清,卻難逃小股民責難。

誤判二:

過度樂觀 積極擴產

或許當時的江朝瑞真的無心於處理宸鴻股票獲利,因為對他來說,最重要、最急迫的是:如何挽救失去蘋果的宸鴻。

在確定蘋果未來iPhone將轉用內嵌式觸控技術後,江朝瑞喊出「三三三法則」,希望把蘋果占營收比重降至三分之一,並且讓既有客戶及新事業能成為支撐公司的另外二隻腳。確實,去年第四季開始,宸鴻來自蘋果的營收比重已降至四成左右;只是,另外兩隻腳,卻未如預期實現。

為了找來新客戶,江朝瑞想方設法擴大產能規模。觸控業內人士分析,「宸鴻產能一定要開出來,不管是做給投資人看也好、做給客戶看也好,這樣才有可能下單給你。」江朝瑞最冀望出現的客戶,當然是微軟帶動的Win 8新作業系統。去年八月,就在Win 8上市前夕,江朝瑞自信滿滿地說:「微軟Win 8作業系統正在醞釀反撲,而且市場更大。」看好時機,宸鴻更在去年底,大手筆以每股三十一元,總計五十五.八二億元,從友達手中取得達鴻一九.九%股權,達鴻當時是最早通過微軟認證的筆電觸控面板供應商。

此後,宸鴻馬不停蹄地展開一連串的擴張動作,先是宣布達鴻擴建台中四.五代新廠,緊接著,公布與和鑫針對單片式玻璃觸控方案(簡稱OGS)前段產能攜手合作;到了今年初,更在福建平潭新增五.五代新廠。在短短三個月內,就透過具體的投資與合作計畫,積極展現擴產的決心。江朝瑞的樂觀不是沒有原因,「那時候整個市場氛圍的確是這樣,大家都在喊缺貨。」為了確保觸控面板的量,甚至英特爾(Intel)也找上江朝瑞簽合作意向書,直接出馬向宸鴻要產能。

但這樣快速擴產,難道沒有風險?在商場打滾多年的江朝瑞坦言,「客戶常常畫大餅,而且只給預測、不給承諾。」但對站在命運十字路口的江朝瑞而言,此時也只能背水一戰、放手一搏。「機會與風險,本來就是鄰居或兄弟。」他說。

對照宸鴻為了觸控NB大舉擴產,當時群創(原奇美電)高層的態度完全相反,「如果觸控NB做得起來,我們能多賣一點面板,當然樂觀其成;只是,消費者有沒有想要這樣的產品,我們也還在看。」由於觸控筆電賣不動,導致觸控面板報價,從今年初的五十美元,一路下降至三十美元;預估到今年第四季,各家大廠為了出清產能,很可能再把價格往下壓低至二十五美元。

果不其然,今年八月宸鴻宣布下修今年資本支出,原先計畫投資三百億元,現在下修到二五○億元,平潭五.五代廠的投產規畫將更謹慎小心;至於原先積極擴廠的達鴻,由於第三季業績大幅下滑,股價在減資後更跌到十元以下。江朝瑞不得不承認,自己在年初大肆擴充產能,是誤判情勢。

誤判三:

輕忽低價對手與中國客戶

雪上加霜的是,市場上二十多家相繼投入觸控面板的新業者,更讓產能過剩、產品低價化,成了擋不住的潮流。一位外資分析師指出,「宸鴻技術還是不錯的,但觸控NB市場今年都沒做起來,時間一拖長,其他人就趕上來了。」在今年八月初的法說會上,宸鴻財務長劉詩亮坦言:「今年最大的挑戰就是產品快速低價化。」隨著低價手機與電腦開始普及,友達與群創陸續推出整合LCD面板與觸控的一條龍產品,可比獨立觸控廠生產的產品降低兩位數的成本。

在中國方面,觸控大廠歐菲光更是靠著靈活身段打下聯想,以及為數不少的大陸手機市場,祭出比市價低約三成的價格搶單,緊咬宸鴻不放。

一位券商分析師點出,「之前NB廠要求降價,宸鴻不願意,認為技術比別人好,沒想到後來客戶卻一去不回頭。」在低價競爭之下,宸鴻就算有領先的技術、更好的良率,也很難阻擋客戶倒向更低價的觸控面板供應商。

「現在來看,宸鴻應該在年初就直接抓低價。」分析師指出。這樣的說法或許是事後諸葛,但走過上半年大好光景之後,江朝瑞怎麼也沒想到,好日子這麼快就過去了,不到半年時間,從大家搶著要貨、變成市場拚命砍價銷貨。

一位國內小尺寸面板廠副總經理抱怨說:「或許宸鴻是不缺錢也不缺客戶,每次去拜訪都是愛理不理的。」這位副總回憶,前幾年,他曾經跟著公司高層一起與江朝瑞吃飯,席間江朝瑞人非常和善、客氣,但一講到生意,後來都是不了了之,「他們那麼賺錢的公司,根本就不理你。」即將於年底掛牌的觸控IC大廠F–敦泰董事長胡正大說,F–敦泰成功開發出觸控IC後,曾經找遍兩岸許多大客戶,但發現台灣業者並不積極,反倒是大陸觸控面板業者立刻掌握住商機,才會形成目前許多大陸手機與平板業者,大量採用大陸本地零組件供應商的情況。

「台灣面對大陸業者的崛起,不能再抱持著忽略甚至瞧不起的心態了。」出身工研院、台積電的胡正大,相當憂心接下來台灣的競爭實力。

逆境拚翻身 奮力一搏

面對新的變局,儘管宸鴻財務長劉詩亮強調,宸鴻將搬出奈米銀薄膜觸控產品、單片式玻璃觸控方案,藉此收復失土。不過,業內人士分析,即使宸鴻搬出低價化解決方案,奈米銀薄膜觸控要到明年第二季才有可能進入量產;而單片玻璃觸控技術,也因為NB局勢不明,再加上宸鴻本身投產較晚,新產能一開出就會面臨價格戰,讓外界認為宸鴻前途茫茫。

瑞銀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謝宗文更指出:「明年第一季,宸鴻單季每股稅後純益很可能降至一.五七元。」即使宸鴻再也回不到一年賺四個股本的好日子,但據宸鴻員工表示,不管外界如何質疑,江朝瑞仍希望員工不要氣餒,向公司內部打氣說:「別人說我們好的時候,我覺得沒那麼好;但被說差的時候,我也覺得沒那麼差。」一直走在大起大落、充滿驚濤駭浪的競爭浪頭之上,江朝瑞曾說:「拳王不是把別人打昏稱作拳王,是別人打不倒才叫作拳王。」誰能撐住那口氣,就能當上最後霸主。認識江朝瑞的業內人士更直言:「講直接一點,江朝瑞像打不死的蟑螂,一定會再找到其他地方爬起來的。」有第一次創業慘賠的教訓,江朝瑞早學會了與磨難共處,「做生意的壓力是永遠不斷的。吃這行飯、走這條路,就是面對壓力,這是永無止境。」這是江朝瑞過去能從谷底翻身的重要原因。這一次,面對股價創了歷史新低的宸鴻,江朝瑞能否從逆境中翻身,二萬多名小股東都殷切地期盼著。

宸鴻光電

成立時間:2003年5月

負責人:江朝瑞

資本額:5億元

主要業務:觸控感應器、觸控模組、ITO玻璃及保護玻璃相關產品近三年EPS:22.69元(2010年)37.21元(2011年)44.33元(2012年)

江朝瑞

出生:1953年

現職:宸鴻光電創辦人暨董事長經歷:台灣錄霸公司總經理、鈦積創新公司董事長

學歷:輔仁大學企管系

3次誤判改變命運── 宸鴻走入營運困境2010/10/29首日掛牌 收盤價505元2010/05/31 最高價982元抉擇1.跟進蘋果觸控技術的轉向?

誤判:不跟進!堅持用宸鴻貼合專長,搶攻中大尺寸觸控面板。

抉擇2.微軟Win 8會帶來新春天?

誤判:相信!籌資128億元,宸鴻全面擴產,賭觸控NB會全面起飛。

抉擇3.走低價化策略?

誤判:不要!輕忽大陸競爭者崛起,市場產能過剩,宸鴻無力回應產品低價化趨勢。

2013/10/28跌破220元掛牌價

製表:周岐原

好光景不過 3 年

重要關卡頻誤判,讓宸鴻的營運走下坡,營業利益率與股東權益都已大不如前。

連大股東都出脫持股

──寶德賣出持股,進帳188億元2012/02/29 以472元出脫2萬張,進帳94億元2012/07/02 以363元出脫1.6萬張,進帳59億元2013/02/01 以491元出脫7000張,進帳35億元

江朝瑞興衰語錄

論產業

「說我那時候就知道蘋果會用這項技術,是馬後炮,騙人的;我只是選擇不要跟我的客戶ELO競爭。」「說什麼『沒有我們就沒有iPhone』,外界把觸控看得這麼好,讓我很擔心。」

看自己

「二十幾歲覺得自己什麼都會;三十幾歲覺得不會,還能夠學;四十幾歲時,學也學不會;五十歲時還是找會的人來,就拜託人家吧!」「這輩子老天給我一個很好的福氣是,人家恥笑我、辱罵我的時候,我好像聽不太懂,哈哈!人家誇獎我,我也不會飄飄然,活在別人的掌聲中。」

談股價

「股票市場是『money game』,他們是玩虛的,我們是玩實的;他們作空,我們是玩真的。」「說我們好的時候,我覺得沒那麼好;但是被說差的時候,我也覺得沒那麼差。」

整理:周岐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712

說史131223最寒冷的冬天(十四)麥克阿瑟的誤判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12/23/%E8%AA%AA%E5%8F%B2131223%E6%9C%80%E5%AF%92%E5%86%B7%E7%9A%84%E5%86%AC%E5%A4%A9%EF%BC%88%E5%8D%81%E5%9B%9B%EF%BC%89%E9%BA%A5%E5%85%8B%E9%98%BF%E7%91%9F%E7%9A%84%E8%AA%A4%E5%88%A4/

說史131223
最寒冷的冬天(十四)麥克阿瑟的誤判
蕭律師執筆

十月十五日,杜魯門在上任五年半後終於見到麥克阿瑟。此時麥克阿瑟的軍隊正朝鴨綠江挺進,而中國軍隊將在四天後跨過鴨綠江。白宮認為,仁川登陸成功是兩人見面的最佳時機,因為有足夠的政治動機:國會期中選舉即將在十一月初舉行。仁川大捷,杜魯門和他身邊的人都認為有必要分享一點圍繞在麥克阿瑟周圍的光環和榮耀。

會面地點是距東京一千九百哩的威克島。毫無疑問,會談是在互不信任的氣氛中展開。會談其中一個項目,就是中國的意圖。中國和蘇聯出兵干預的可能性有多大?麥克阿瑟不假思索地回答:「可能性非常小。」無論從那個角度來看,這次會議都是虛妄的。他們把聯合國軍隊可能遭受的威脅最小化;至於如何因應威脅,卻隻字未提。***

在即將於戰場上相見的兩支軍隊中,只有中國人知道將會發生什麽事,而美國人對即將來臨的血戰幾乎一無所知。美國對這場戰爭缺乏明確的目標。從一開始,華盛頓和東京對戰爭的態度就迥然不同。麥克阿瑟曾公開聲明,他的第一目標是徹底摧毁北韓。美國在二十世紀裡有過很多軍事誤判,麥克阿瑟“一路打到鴨綠江邊”這項判斷也肯定是錯的。那裡已經插滿中國軍隊的紅旗,只不過他視而不見罷了。

當他的軍隊一路北上,部隊各自為政,通聯不佳,天氣狀況也越來越差。中共軍隊則躲在山上,耐心地等待他們,隨時準備切斷他們撤退的羊腸小徑。正是這位因北韓人的補給線過於脆弱而決定在仁川登陸的將軍,也讓自己部隊的補給線在無法控制的地域裡越拉越長。***

麥克阿瑟有很多錯失,包括狂妄自大,愛慕虛榮,但最大的缺失莫過於他徹底低估了對手。*** 儘管在中國軍隊進攻前已掌握了大量情報,從戰俘口中也挖出不少消息,但情報部長威洛比Charles Willoughby卻對敵人在十二月底的作戰動向幾乎一無所知。在中國軍隊發動進攻一個月之後,麥克阿瑟仍以為司令員是林彪。他認為中國軍力被「大大高估了」,只要「出動五百架戰鬥機,再派出像陳納德Claire Chennault這樣的老將出馬」,打擊對手最脆弱的地方,空中和海上便成了。

事實將證明,對美國空軍力量的過度依賴和渲染,將成為重大的失誤。二戰空戰的勝利蒙蔽了麥克阿瑟的眼睛,他以為中國人會在白天以傳統作戰隊形走到美軍前面,讓美國飛機消滅他們。還有,他相信,即使面對完全不同的敵人,每一場戰爭和下一場並沒有什麼區別。因此,他自然無法區分這兩個完全不同的亞洲敵人。中國人非常清楚自己的薄弱環節,並據此調整了戰術。**** 他們能在敵人眼前神不知鬼不覺地大規模轉移兵力—-夜裡行軍十五哩,不准吸菸,白天蜷伏在人工挖掘的洞穴中。

於是,當麥克阿瑟的部隊大踏步向鴨綠江邊挺進時,中國人已精心準備好一場當代戰爭史上最大規模的伏擊戰。現在,中國人要讓麥克阿瑟向北深入,使其補給線越拉越長。八月底,當雷英夫向毛澤東報告麥克阿瑟可能進攻仁川時,這位中國領袖就向他問了一大堆關於麥克阿瑟以往的戰術風格、個人性格等問題。雷英夫回答,他「以高傲狂妄和剛愎自用著稱」。毛澤東頓時連聲說:「好,好,越狂妄越好,越固執越好。一個高傲自大的敵人是最容易打敗的。」

麥克阿瑟身邊的盡是馬屁精和獻媚者。他很少把失敗的責任歸咎於情報部長威洛比。在司令部裡,職位要求的必備才幹、與任職者現有能力及其獲得評價之間反差最大的,莫過於威洛比。威洛比不僅是麥克阿瑟主要的情報官,也是唯一能影響他的情報官。大多數指揮官都希望盡可能有很多好的情報來源,但麥克阿瑟只關心自己能控制的有限情報;他不希望不同甚至反面的聲音。對他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軍情報告必須和他想做的事相吻合。***這就意味著,威洛比獻給麥克阿瑟的情報都是他樂於看到的貨色。而顯示中國人己經出現的情報,可能妨礙他最想做的事:繼續北上,直達鴨綠江。所有傳到東京司令部的重要情報,都要通過威洛比的一番過濾。威洛比的重要性不在於他的能力缺陷,而在於他反映出麥克阿瑟的心理弱點。麥克阿瑟雖然才華橫溢,但有性格缺陷,他時時刻刻需要有人服侍、奉承。絕大多數軍官對威洛比鄙夷不屑。

十月末,越來越多的情報顯示,中國軍隊己經進入北韓與中國接壤的北部。威洛比開始著手證明,他們根本沒有出現在那裡,即使有,也只是少數志願者。儘管十月底南韓軍和美軍騎八團在元山遭遇中共軍隊的伏擊,但威洛比極力弱化這些鐵證。雖然首批中國戰俘供出了許多情報,但威洛比沒有在簡報中加入明確的警告。所以對日後大批陣亡官兵和被俘者而言,威洛比無異於為虎作倀;他一方面對共產主義和中國瘋狂叫囂,另一方面又把聯合國軍隊引入中國人的口袋陣。

到了十月中下旬,一些諜報員(有些是中國人)報告,中國軍隊正進入北韓。儘管這些情報的品質良莠不齊,但其內容足以引起任何一個情報人員的重視。但所有這一切都影響不了威洛比。中國人不會來!

事實上威洛比不僅阻止戰地情報部門向韓國戰場上的高級指揮官傳送最寶貴、最重要的資訊,他還切斷其他情報來源。他緊盯著中央情報局駐東京辦事處的幾個人,其中一人就是達根。達根是美國第七艦隊中情局工作組負責人,是美國戰略情報局的老牌特工。這小組基地在日本橫須賀。從九月底到十月,他從臺灣同事那裡獲得很多有關中共軍隊動向的特別情報。加入中國軍隊的一部分國民黨軍人仍保有無線電,有時會秘密向台灣報告自己的位置及所在部隊的動向。這些資訊只有一個主題:大隊人馬已經集結在滿洲邊境,上級已決定渡過鴨綠江。當威洛比得知達根手上有這情報後,就威脅他說,除非停止把這類情況彙報給上級,否則就把達根的工作組趕出日本。

就算在第八集團軍內,也不斷湧現大批中國軍隊已進入北韓的情報,北進的美軍士兵正走進一個輪廓越來越清晰的伏擊圈。但這些情報都被威洛比有系統地縮小其意義,甚至公開詆毁這些情報的可靠性。

十一月上旬,隨著雲山之態勢日益明朗,威洛比也只略微調高敵人的兵力為27,000人,而實際上的數目已接近250,000人,而且還在增加中。即使在聯合國軍隊挺進鴨綠江,發動總攻擊的那一天,麥克阿瑟仍覺得中共軍隊不強大,沒有堅固的防禦陣地。威洛比估計中國兵力最多71,000人,實際上當時有300,000大軍正耐心等待聯合國軍隊一步步走進他們的陷阱。

資料來源:
最寒冷的冬天:韓戰真相解密 The Coldest War:America and the Korean War
作者: David Halberstam
譯者:王祖寧、劉演龍
出版者:八旗文化部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226

說史150329冬天(五十六)誤判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3/29/%e8%aa%aa%e5%8f%b2150329%e5%86%ac%e5%a4%a9%ef%bc%88%e4%ba%94%e5%8d%81%e5%85%ad%ef%bc%89%e8%aa%a4%e5%88%a4/

說史150329

最寒冷的冬天(五十六)誤判

蕭律師執筆

 

也許大部份戰爭都是某些錯誤判斷的結果。 ***

在韓戰中,各方在重大決策上都無一例外地作出了誤判。首先,美國把朝鮮半島摒出自己的遠東防禦圈,這鼓勵了共產黨勢力對它採取行動。蘇聯又為金日成進軍南犯開了綠燈,錯判美國會袖手旁觀。美國參戰後,嚴重低估北韓軍的作戰實力,又明顯高估自己第一批作戰部隊的實力,以為可以輕而易舉擊敗金日成。最後,美國貿然做出北上越過北緯三十八度線的決定,輕視了中國人的警告。

 

之後,麥克阿瑟又做出這場戰爭中最大的誤判,命令聯合國軍隊一直打到鴨綠江畔,堅信中國人不會進入北韓,使聯合國軍隊陷入了險境。毛澤東以為共產主義信仰和革命精神肯定會戰勝美國的強大武器與腐朽墮落的資本主義思想。在取得第一輪大勝後,毛澤東急不及待命令中國軍隊乘勝追擊,一路南侵。在這過程中,他們損失慘重。

這段時間裡唯一得益者似乎是史達林。他既擔心「狄托主義」影響毛澤東,又擔心中國與美國成為盟友。因此,當毛澤東決心和美國一戰時,他當然心中狂喜不已。史達林即使工於心計,也誤判以為美國不會參戰,但美國還是出兵了。就算中、美鏖兵,而自己則坐山觀虎鬥正中史太林下懷,但韓戰對蘇聯的長期影響們未可知。首先,中國一定會對蘇聯在最初至關鍵幾個月裡的食言背信而懷恨在心,這種怨恨之情導致中、蘇關係在十年後破裂。更重要的是,中國參戰勢必將美國如何看待國家安全事務帶來深遠的影響。

 

韓戰對美國人的影響在於NSC68號檔案」(美國策動全球冷戰、實施「遏制戰略」的綱領性檔案)得到了充分體現。它大幅提高了五角大廈的影響力,促使美國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重視國家安全事務,進而強化了艾森豪威爾在兩屆總統任職期間始終關註的問題,必須警惕「軍事──工業複合體」的出現。

同時,韓戰讓美國人認識到,共產主義陣營並非鐵板一塊的統一體。於是,像肯楠那樣強調民族主義和老派歷史觀的人的政治影響力逐漸弱化。美國將非常害怕某個國家落入共產陣營之手。這種恐懼是出於國內政治而不是地緣政治的考量。因此美國的亞洲政策被嚴重扭曲,而這種扭曲又反映到美國如何對待一個當時尚未出現的小國──越南。

 

金日成的錯誤更不勝枚舉。他不但沒想到美國會出兵保護南韓,還高估了他的個人感召力及其革命歷程的神秘力量。他天真地以為他的軍隊向南跨越三十八線,二十萬的南韓農民將會揭竿以迎王師。他不但沒有成功統一朝鮮半島,還誘使美國人提高了對南韓的軍事防禦等級。他不但沒有以武力奪回南韓,還刺激了南韓戰後的經濟成長,使它成為北韓難以企及的經濟強國。韓戰結束後五十年,美軍仍駐守南韓。南韓已經成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燈塔。相較之下,北方社會仍停滯不前,政治不開放,經濟上無成就。

 

除了親身經歷這場戰爭者,對許多美國人而言,韓戰始終是歷史的黑洞。停戰的第二年,它變成了一場無人願意回憶和了解的戰爭。

而在中國,情況剛好相反。中國人為這場戰爭而感到自豪。對他們來說,韓戰代表的不僅是一場勝利;它的重要在於這新中國與長期受西方列強壓廹的舊中國徹底決裂。剛誕生的新中國與世界上最強大、剛剛征服日本和德國的美國和整個聯合國軍隊竟打成平手!按中國人的意識形態來說,被他們打敗的是所有帝國主義及其走狗,這場勝利的意義是無法估計的。

在他們心目中,韓戰的勝利全仗自己的力量。蘇聯雖曾應允提供武器支援,但在關鍵時刻食言了,蘇聯人只是口惠而實不至,只躲在一旁看熱鬧。北韓人流於浮誇,過度相信自己的能力,在關鍵時刻便潰不成軍,是中國人拯救了他們。在中國人眼中,無論是在北韓對這場戰爭的歷史紀錄或講述這場戰爭的歷史博物館裡,普遍都不願意稱頌中國軍隊的豐功偉績──北韓不喜歡被人拯救的感覺。

 

中國軍隊戰術的獨創性和戰士的勇敢,在朝鮮半島竟能與美國人平分秋色。戰爭結束後,各人都不得不對這正在東方緩緩冒起的東方大國刮目相看。

 

 

資料來源:

最寒冷的冬天:韓戰真相解密 The Coldest War:America and the Korean War

作者: David Halberstam

譯者:王祖寧、劉演龍

出版者:八旗文化部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520

說史150329冬天(五十六)誤判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3/29/%e8%aa%aa%e5%8f%b2150329%e5%86%ac%e5%a4%a9%ef%bc%88%e4%ba%94%e5%8d%81%e5%85%ad%ef%bc%89%e8%aa%a4%e5%88%a4/

說史150329

最寒冷的冬天(五十六)誤判

蕭律師執筆

 

也許大部份戰爭都是某些錯誤判斷的結果。 ***

在韓戰中,各方在重大決策上都無一例外地作出了誤判。首先,美國把朝鮮半島摒出自己的遠東防禦圈,這鼓勵了共產黨勢力對它採取行動。蘇聯又為金日成進軍南犯開了綠燈,錯判美國會袖手旁觀。美國參戰後,嚴重低估北韓軍的作戰實力,又明顯高估自己第一批作戰部隊的實力,以為可以輕而易舉擊敗金日成。最後,美國貿然做出北上越過北緯三十八度線的決定,輕視了中國人的警告。

 

之後,麥克阿瑟又做出這場戰爭中最大的誤判,命令聯合國軍隊一直打到鴨綠江畔,堅信中國人不會進入北韓,使聯合國軍隊陷入了險境。毛澤東以為共產主義信仰和革命精神肯定會戰勝美國的強大武器與腐朽墮落的資本主義思想。在取得第一輪大勝後,毛澤東急不及待命令中國軍隊乘勝追擊,一路南侵。在這過程中,他們損失慘重。

這段時間裡唯一得益者似乎是史達林。他既擔心「狄托主義」影響毛澤東,又擔心中國與美國成為盟友。因此,當毛澤東決心和美國一戰時,他當然心中狂喜不已。史達林即使工於心計,也誤判以為美國不會參戰,但美國還是出兵了。就算中、美鏖兵,而自己則坐山觀虎鬥正中史太林下懷,但韓戰對蘇聯的長期影響們未可知。首先,中國一定會對蘇聯在最初至關鍵幾個月裡的食言背信而懷恨在心,這種怨恨之情導致中、蘇關係在十年後破裂。更重要的是,中國參戰勢必將美國如何看待國家安全事務帶來深遠的影響。

 

韓戰對美國人的影響在於NSC68號檔案」(美國策動全球冷戰、實施「遏制戰略」的綱領性檔案)得到了充分體現。它大幅提高了五角大廈的影響力,促使美國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重視國家安全事務,進而強化了艾森豪威爾在兩屆總統任職期間始終關註的問題,必須警惕「軍事──工業複合體」的出現。

同時,韓戰讓美國人認識到,共產主義陣營並非鐵板一塊的統一體。於是,像肯楠那樣強調民族主義和老派歷史觀的人的政治影響力逐漸弱化。美國將非常害怕某個國家落入共產陣營之手。這種恐懼是出於國內政治而不是地緣政治的考量。因此美國的亞洲政策被嚴重扭曲,而這種扭曲又反映到美國如何對待一個當時尚未出現的小國──越南。

 

金日成的錯誤更不勝枚舉。他不但沒想到美國會出兵保護南韓,還高估了他的個人感召力及其革命歷程的神秘力量。他天真地以為他的軍隊向南跨越三十八線,二十萬的南韓農民將會揭竿以迎王師。他不但沒有成功統一朝鮮半島,還誘使美國人提高了對南韓的軍事防禦等級。他不但沒有以武力奪回南韓,還刺激了南韓戰後的經濟成長,使它成為北韓難以企及的經濟強國。韓戰結束後五十年,美軍仍駐守南韓。南韓已經成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燈塔。相較之下,北方社會仍停滯不前,政治不開放,經濟上無成就。

 

除了親身經歷這場戰爭者,對許多美國人而言,韓戰始終是歷史的黑洞。停戰的第二年,它變成了一場無人願意回憶和了解的戰爭。

而在中國,情況剛好相反。中國人為這場戰爭而感到自豪。對他們來說,韓戰代表的不僅是一場勝利;它的重要在於這新中國與長期受西方列強壓廹的舊中國徹底決裂。剛誕生的新中國與世界上最強大、剛剛征服日本和德國的美國和整個聯合國軍隊竟打成平手!按中國人的意識形態來說,被他們打敗的是所有帝國主義及其走狗,這場勝利的意義是無法估計的。

在他們心目中,韓戰的勝利全仗自己的力量。蘇聯雖曾應允提供武器支援,但在關鍵時刻食言了,蘇聯人只是口惠而實不至,只躲在一旁看熱鬧。北韓人流於浮誇,過度相信自己的能力,在關鍵時刻便潰不成軍,是中國人拯救了他們。在中國人眼中,無論是在北韓對這場戰爭的歷史紀錄或講述這場戰爭的歷史博物館裡,普遍都不願意稱頌中國軍隊的豐功偉績──北韓不喜歡被人拯救的感覺。

 

中國軍隊戰術的獨創性和戰士的勇敢,在朝鮮半島竟能與美國人平分秋色。戰爭結束後,各人都不得不對這正在東方緩緩冒起的東方大國刮目相看。

 

 

資料來源:

最寒冷的冬天:韓戰真相解密 The Coldest War:America and the Korean War

作者: David Halberstam

譯者:王祖寧、劉演龍

出版者:八旗文化部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521

Edge of chaos 混亂的邊緣⋯⋯談投資的誤判行為 巴黎的價值投資

來源: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5/08/edge-of-chaos.html

巴黎

不知大家有無聽過"量子物理"呢門學問,朋友不用驚,筆者並非是說數學物理,其實我見到Alpha beta都會頭痛,我只係愛聽佢有關於哲學和神學那一面。

你無聽錯,好多量子科學家都話,科學去到尾都係去找那一個無所不能的創造者⋯⋯"Creator"。

我喜歡的其中一個此中能手是Dr quantum ,佢張CD"Meet the real  creator:- you,我時常在睡唔著都拿來聽,然後就好快夢見周公。

Dr Quantum 說,我們天生是不能長期甘服在一種狀態,例如"你越要一個人遁規道距,佢就越搞破壞,但若你越迫他破壞,他又會越變好。

我們就是喜歡一隻腳踏在邪惡,而另一隻腳踏在好之中,並在Edge of Chaos中來回跳舞。

人天生就是因需要新鮮感去創造或破壞,上天就係特登做成我們係咁矛盾,而博士想帶出重點是:

我們應該學習接受自己和別人的陰暗面,因為好壞是沒有絕對,絕對的好就會成為邪惡。

把這種穩定之中的不穩定性格套在投資學問上,亦可了解一些愚蠢行為。例如當投資者能買入一些簡單的股便能賺到很多錢卻屎忽痕,係要找麻煩和複雜股票來煩下自己、輸下錢至安樂。

又或見到別人輸錢的股票時總覺得自己的能力較強並要挑戰下,認為自己可在較別人更不了解情況下例外地賺錢。

人類的痛苦都是由於個人思想和行為的不拹調,心中希望一種結局,但實際行為卻明顯會引致另一種可能結果。

學懂價值投資法後不會自動讓朋友賺錢,你還要克服一種被Programmed了和解釋唔到點解咁蠢的錯誤行為的故態復萌。

因此在善的投資事情上應該要非常自大地固執,但在不了解的股票上便要謙卑地認識不知道,不存任何一絲的不勞而獲妄想,不要貪過癮下註,並在混亂邊緣中跳來跳去。

你或許在別人眼中是個怪人,但因為你已經hack 入了自己預設的行為,並己經從新搭建了一條能達到個人目標的行為模式道路,你就是量子博士先生說的真正自己的Creator,真正掌握回自己的命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835

上外中東研究所主任朱威烈:美國重心移離中東是嚴重戰略誤判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2759.html

上外中東研究所主任朱威烈:美國重心移離中東是嚴重戰略誤判

一財網 楊小剛 2015-11-17 07:24:00

美國戰略重心東移,導致美國在中東建立的主導權影響在下降縮小。這是美國最大的戰略判斷失誤所致。但中東對美國的利益、對全球的利益、對國際和平,都至關緊要。奧巴馬政府的全球戰略調整造成了中東地區的秩序失控,這個誤判後果非常嚴重,客觀上導致地區反恐形勢更趨嚴峻。

10月中旬前後,敘利亞總統顧問夏班女士訪華,北京之行後,到上海造訪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朱威烈送了她一本《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並告訴夏班,中國的很多外交思想在這本書里,她和陪同的敘利亞駐華大使都表示很重視。

朱威烈是上外中東所名譽所長、上海高校智庫上外中東研究中心主任。前幾天,他剛從中東回國,並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中東很多精英人士早在阿拉伯世界動蕩前已經感覺到,改革已成為一種必須,並很看重中國的改革開放經驗。近年伊朗總統魯哈尼、埃及總統塞西都明確提出要學習中國的治國理政經驗。

“中國在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問題上,確實形成了一套寶貴經驗。中東精英人士的需求,實際上表明了西方那套政權更叠、武力幹預、制裁遏制的做法行不通。中國的治國理政不是要向外輸出模式,而是有許多值得借鑒的地方已經受到他們的認同。”朱威烈對本報記者表示。

對於11月13日法國巴黎發生的恐怖襲擊,朱威烈認為這是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境外勢力對各國反恐行動的連續反撲;並認為美國的重心從中東轉向亞太,是一個嚴重的戰略誤判;當前的國際反恐力量必須形成合力,否則反恐預期目標很難實現。

第一財經日報:這次發生在巴黎的恐怖襲擊,至少造成129人被害,350多人受傷。這距離1月發生在巴黎《查理周刊》辦公室被襲擊、造成12人死亡的事件並不久遠。恐怖襲擊為何頻頻在法國發生?

朱威烈:恐怖襲擊並不只是發生在法國。從10月底俄羅斯的客機在埃及西奈半島墜毀,到前幾天黎巴嫩首都南部發生的造成37人死亡的自殺式爆炸襲擊,再到這次巴黎襲擊,目前看都跟is有關。

自從9月底俄羅斯開始針對is開展空襲行動以後,美國領導的反恐聯盟也行動起來,無論是敘利亞境內還是伊拉克境內的is都遭到重創,無力在當地組織反擊。但is畢竟是一個跨國境、跨地區的組織,最近在約旦、黎巴嫩和法國出現的恐怖活動,都是is組織境外分支成員發起的連續反擊。

當然,最近針對法國的幾次襲擊,跟法國近來加大對is的空襲,特別是與當地的《查理周刊》刊登侮辱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有關。自從1月《查理周刊》辦公室被蒙面槍手襲擊、造成12人死亡後,這次被襲擊的音樂廳距離《查理周刊》辦公室也很近,只有500多米。

這個刊物最近還刊登了諷刺俄羅斯客機空難的漫畫,引起俄羅斯政府和民眾的強烈譴責。

從深層次來看,這本刊物出現的這些侮辱性事件,既奚落了俄羅斯,也是對伊斯蘭教的褻瀆。他們對外宣稱是自由,但這是絕對的自由,鼓吹和宣揚絕對自由的概念在國際關系中是有害的,對當前開展的國際反恐更是非常不利。任何一個國家都應該是法治的國家,任何一種自由都是在法制框架內所允許的自由,不能對其他國家或公認的、合法的宗教進行侮辱,這必然會引起對象國民眾或信眾的反感。這種侮辱伊斯蘭教先知的做法,實際上是在播種仇恨,恰恰會被極端組織和恐怖組織所利用。

但是,恐怖襲擊本身是絕不可原諒的,因為受害對象都是無辜平民。現在法國處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中國和整個國際社會都站在法國和法國人民一邊,表示巨大的哀痛和支持,都將加大對is的打擊。我們要註意的是不要把恐怖主義與特定的民族宗教掛鉤,要強調標本兼治,而不應搞雙重標準,違背國際法準則,制造事端,給恐怖分子和極端組織提供用來實施暴恐活動的口實。這在當前國際反恐行動中,是特別應該註意的事情。

日報:在打擊is勢力上,俄羅斯跟美國有什麽不同嗎?

朱威烈:中東反恐已經形成俄羅斯與美國領導的兩元格局,出現對抗與合作並存的新常態。俄羅斯主導的反恐聯盟包括敘利亞、伊拉克和伊朗,已經在開展情報、安全和軍事合作。

今年9月底俄羅斯出兵敘利亞,對is、支持陣線等恐怖勢力實施空中打擊,目前看來成效顯著,不但使持續4年多的敘利亞亂局再次回到政治解決的軌跡,而且導致地區反恐格局發生新的變化。

要說美俄有什麽不同,最大的不同是俄羅斯跟敘利亞是盟國關系,俄羅斯入敘反恐,受到敘利亞主權政府的邀請,從國際法上看,是合法的。而美國組織的反恐聯盟不一樣,不是以聯合國為主導,而是由美國為主導。美國領導的多國空襲動機也不單純反恐,還有想借敘反政府武裝甚至極端組織搞掉巴沙爾·阿薩德領導的敘政權的目的。這是因為俄美兩國對敘利亞當前的主要矛盾認識不同:是巴沙爾還是恐怖主義?這也是敘利亞危機長期得不到解決的重要原因之一。

眼下,是否將敘利亞政府軍納入到打擊is聯盟中來,依然是美方和俄方的大分歧。如果將巴沙爾政權包括進來,那就意味著過去一年多時間美國領導的反恐路線錯了,這是美國很難接受的。正因為此,各域外大國和地區國家還無法在敘利亞問題上形成合力,在當前通過聯合國平臺推動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過程中也將是一大障礙。

美國打擊is堅持不派地面部隊,在伊拉克僅靠缺乏訓練、士氣低落的伊政府軍隊,在敘利亞則堅持不與巴沙爾政府合作。美國在打擊is上的這種“只襲不滅”的態度,一定程度上放任了該組織的蔓延。美國雖已對敘利亞拉卡省進行了多次轟炸,但美國國內也承認這樣的轟炸收效甚微。is不僅沒有走向消亡,反而在策劃組織更多的暴恐活動。俄美的分歧,也導致國際反恐難以形成合力。

日報:在打擊“伊斯蘭國”勢力上,美國為何如此消極?

朱威烈:這跟美國的全球戰略重心轉移有關。奧巴馬的前幾任政府中東政策都很明確,奧巴馬主政以來,把“亞太再平衡”戰略列為美國的戰略重心,在中東許多核心矛盾都沒解決的背景下,美國在中東實際上呈收縮態勢。

美國戰略重點東移,在中東采取的是“依靠代理人”政策,盡量不投入軍力、財力,對敘利亞危機的政治解決、空襲is都處於被動應對,並無明確的戰略計劃和時間表,實際上放棄了地區秩序的主導權。

當前的中東亂局美國難辭其咎。此前美國在中東發動伊拉克戰爭,策劃推動一系列所謂的革命,都是根據其自身的好惡標準,以推翻某個對象國的個人或社會政治制度為目的,卻從不顧及當事國的安全穩定和民眾利益。這種打了就跑、不管戰後滿目瘡痍的國家建設,造成了現在的中東亂局。

比如,美國2011年從伊拉克匆忙撤軍,留下一個按照教派與民族組建起來的權力機構,這實際上打開了一個民族沖突和教派沖突的“潘多拉盒子”。事實上,伊拉克戰後的社會狀況、安全狀況比2003年以前要差。

美國戰略重心東移,導致美國在中東建立的主導權影響在下降縮小。這是美國最大的戰略判斷失誤所致。但中東對美國的利益、對全球的利益、對國際和平,都至關緊要。奧巴馬政府的全球戰略調整造成了中東地區的秩序失控,這個誤判後果非常嚴重,客觀上導致地區反恐形勢更趨嚴峻。目前,中東反恐雙頭格局已經形成,如仍因為一己之私而遲遲形不成國際反恐合力,就很可能使中東亂局持續。

編輯:楊小剛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460

人類誤判心理學:承諾和一致 一念間

http://xueqiu.com/4624725729/22527993
在各種論壇上呆久了,漸漸養成了不爭論的習慣。明白的人點到就明白了,不明白的累得吐血也是對牛彈琴。爭論的結果常常是讓錯誤的一方(有時是自己)更加堅 定地堅持錯誤的觀點,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而即使正確的一方也常常更加偏執地走上另一個極端,直到變成錯誤。有一句老話叫做「屁股決定腦袋」,能客觀 地看待/反思自己的觀點或錯誤談何容易。我一直對此非常奇怪,為什麼高智商的人在這個時候突然像變了一個人,對那麼顯而易見的事實視而不見,直到瞭解了心 理學中「承諾和一致」原則。

心理學家曾在賭馬者身上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賭馬者一旦下了賭注,他們立刻對自己所買的那匹馬的信心 大增。其實這匹馬獲勝的概率一點也沒有改變,馬還是原來那匹馬,賽道還是原來那條賽道,賽場還是原來那個賽場。但在這些賭馬者的眼中,一旦下了賭注之後, 這批馬獲勝的希望就大大地提高了。雖然這種轉變乍見之下有點讓人迷惑不解,但其成因卻與一種常見的社會影響力的武器有著密切的關係。這種武器就是一種要與 我們過去的所作所為保持一致的願望。一旦我們做出了某個決定,或選擇了某種立場,就會面對來自個人和外部的壓力迫使我們的言行與它保持一致。在這種壓力之 下,我們會採取某種行為以證明我們之前所做的決策。讓我們再來看一下賭馬者的實驗。在下注前的半分鐘,他們猶豫不決,對下注的馬屁能否獲勝沒有一點把握; 然而下注之後,他們馬上變得樂觀起來,對下注的馬匹信心十足。令其態度發生根本轉變的一個關鍵因素,是他們所做出的最後決定(在這個例子中是下注)。一旦 選擇了某種立場,必須保持一致的壓力迫使這些人產生要與他們過去的所作所為相一致的想法。他們只能說服自己他們所做出的選擇是正確的,而且毫無疑問,他們 對此的感覺相當地好。

「承諾和一致」原則非常有用,應用也非常廣泛,在這裡只談其中一個很有意思的特徵,那就是這種一致性的自我強化傾向 (希望對此原則有更多瞭解的童鞋建議看《影響力》)。這種內心的變化會「長出自己的腿來」,也就是說,保持一致的壓力會讓人們自動來強化這種內心的變化。 比如說,當一個人將自己看成是一名富於公益精神的公民時,他會說服自己投身公益活動才是一種正確的生活方式;他會開始關注以前不曾注意過的與社區服務有關 的事情;他會花時間去聽以前從未聽過的支持公益行為的辯論,而且覺得這些論點比過去更有說服力。總而言之,因為要與自己的信念保持一致,他會說服自己關心 公益事業的選擇是正確的。而這個用其他原因來證明承諾的正確性的過程之所以重要,就在於其他這些原因是一些新發現的原因。因此,即使當初哪個讓他變得關心 公益事業的原因已不復存在了,這些新發現的原因也足以支持他的信念,使他依然相信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讓我們看幾個例子:

1、並非只有賽 場上的賭馬者才會自欺欺人,讓我們看看莎拉和她的男友蒂姆的故事。對莎拉來說,這場戀愛從來就沒有十全十美過。她想和蒂姆結婚,想要蒂姆停止酗酒,但蒂姆 都不答應,為此他們總是吵架。最後莎拉終於下定決心,結束了這段關係。然後莎拉和其他人定了婚並向親朋好友發出了請柬。然而就在此時,蒂姆打來電話說他很 後悔與莎拉分手,希望兩人能夠言歸於好,並像以前那樣和莎拉生活在一起。又說他願意和莎拉結婚,保證以後再也不喝酒了。莎拉覺得,如果蒂姆真能做到這幾點 的話,他還是有他的優勢的,因此決定解除婚約,取消婚禮,收回請柬,並讓蒂姆搬了回來。不到一個月,蒂姆就告訴莎拉他覺得自己沒有必要停止喝酒。一個月以 後,他又決定他們應該「等一等,先觀察一段時間」,然後再考慮結婚。兩年過去了,蒂姆和莎拉仍像以前一樣生活在一起。蒂姆仍然酗酒,仍然沒有結婚的打算, 但是莎拉卻比前更加忠心了,即使那些讓她選擇蒂姆的條件沒有一條變成現實。她這個選擇蒂姆的決定,客觀地看是很不明智的,但它卻衍生出自己的支持系統,使 莎拉在他身上發現(或者說創造)了不少的優點,儘管在她做出這個巨大承諾之前根本就不能接受這一切。顯然,那些賭馬者並不是唯一對自己所做出的艱難抉擇深 信不疑的人。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時不時地欺騙自己,好讓我們的想法和信仰與我們已經做出的決定或採取的行為保持一致。

2、汽車經銷 商「虛報低價」的詭計。經銷商會給一些顧客開出一個比競爭對手的價格低400塊的好價錢。事實上,他們從來就沒有打算過要以這個價錢成交。他們給出這個價 格的唯一目的,就是讓潛在顧客做出從他們這裡買車的決定。一旦顧客做出了這個決定,銷售員便會採取一系列的行動來讓顧客產生對這輛車的承諾感--填一大堆 的表格,考慮各種各樣的貸款條款。有時候,銷售員還會鼓勵顧客在簽合同之前試開一天,以便對這輛車有更真切的感受,而且還可以給鄰居和同事們看看。這些銷 售員很清楚,在這一段時間裡,這些顧客們會下意識地找出一大堆理由來支持自己所做出的選擇。接著,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有時候是發現了計算過程中的一個 「錯誤」,有時候則是在最後一分鐘老闆不同意做這筆生意,因為「這樣做就賠本了」。也就是說,先給出一個很有誘惑力的價錢,讓顧客做出買車的決定;接著, 在顧客做出決定之後,但還沒有最後成交之前,最初給出的那個誘惑卻被巧妙地拿掉了。在這種情況下,顧客們還會購買這輛車似乎是一件讓人難以相信的事情,但 這個辦法卻屢試不爽。汽車經銷商已經意識到,個人承諾有能力建立起它自己的支持系統,而這套支持系統會為這個承諾提供一套新的理論依據。正是由於這些理論 依據為這個承諾提供了很多堅強有力的支柱,因此,即使汽車經銷商挪走了最初支持這個承諾的那一支柱,這個承諾也不會坍塌。所以,就算顧客吃了一點虧,他們 也不會介意,甚至還會很高興,因為還有那麼多的理由支持自己的選擇呢。他們從來沒有意識到,如果沒有最初的那個承諾,那這些額外的理由可能永遠都不會出 現。

讓我們回到投資上來吧,其實看完上面的例子,童鞋們已經知道我想說什麼了。投資者對自己研究或投資的股票也受一致性傾向的影響:自己 持有的股票,往往會愛上它,偏執的相信它。這是投資的大忌!!!投資成功的原因多種多樣,虧損的原因常常是因為固執地死守一支不值得持有的股票並期待奇蹟 發生,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不能以客觀事實為判斷依據。因此大家也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每個投資論壇的爭論永不停止,有時甚至持續好幾年(比如銀行 股。。。)。尤其當雙方公開了自己的立場後,會產生更強的維持這個立場的壓力,因為他想在別人眼裡顯得前後一致。誰都不想被歸入自相矛盾的行列。所以,為 了保住面子,知道你的立場的人越多,你就越不願意去改變它。

這也是我佩服那些能坦然面對自己錯誤的大師們的原因。當有人問巴菲特在生意上 犯過哪些錯誤時,巴菲特風趣地答道:「那要看你有多長時間聽我說了!」於是,他就曆數自己投資的種種錯誤,滔滔不絕。再回過頭來看看巴菲特每年的致股東 信,其中必有的內容,就是對自己在當年所犯的錯誤做自我檢討。喬治索羅斯認為他自己的優勢在於「有認錯的勇氣」。他說:「對於其他人,犯錯是羞恥之源。對 我而言,認識到我的錯誤是我感到自豪的事。一旦我們意識到不完美的理解是人之常情,那麼就不會因犯錯而感到羞恥,而只是因未能及時糾正錯誤而感到羞恥」。 索羅斯認為,他的真正快樂來自於發現了一個錯誤。他號稱成功「不是來自於猜測正確,而是來自於承認錯誤」。約翰?坦普頓爵士坦陳,他所做的每三筆投資就有 一筆是錯的,他也因此變得特別謙卑。彼得林奇承認,他曾經把40塊錢買進來的股票,在50塊的價位上賣掉,發現它漲到60塊,又趕緊買回。他不覺得承認這 件事傷他的自尊。

芒格曾用一個詞來總結他的成功:「理性」,而我理解所謂理性就是不帶自己的偏好、偏見或執著。為了化解一致性偏見對我們 投資的影響,我們應該訓練自己努力考慮任何有可能證偽自己觀點的證據,尤其是在我們自認為觀點特別出色時更是如此。由於清楚地認識到人類會由於天生的避免 不一致性傾向而犯認知錯誤,我會對那些自己不想聽的關於自己持股的負面消息給一個更大的權重,或者完全就以反對者的立場來參加討論。道家講:「無我,無 慾,無爭,天人合一」,儒家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佛家講「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古希臘哲人說:「認識你自己;人最大的敵 人就是自己;人是自己的牢籠」,其實都是教導大家「破我執」,要認識真理,就要跳出自我。

決定為我的簽名檔加上後半句:向來不憚以最大的惡意來揣測上市公司;不怕以最冷的利刃來解剖自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421

市場集體誤判春季行情 私募規模激增是誘因?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0495.html

市場集體誤判春季行情 私募規模激增是誘因?

一財網 張婧熠 2016-01-18 18:28:00

多名券商分析師均撰文表示,近一年來市場參與主體格局發生明顯變化,尤其私募基金規模激增,由於私募基金的自身特質和操作習慣對市場影響不斷提升,使其成為年初暴跌的重要影響因素

開年以來急跌了兩周後,大盤再次挑戰市場心理底限。1月18日,滬指開盤即跌破前期低點2850點,盤中更下探至2844點,創近兩年來的新低。即便是此前已趨謹慎、預測大盤震蕩加劇的市場觀點,或也未能言中迅速跌破前低的這一擊;而去年12月起就被寄予厚望的春季行情更現爽約,市場集體誤判。

與去年6、7月首次異常波動後深陷沈默不同,一場查缺補漏的“自我反省”迅速推進。多名券商分析師均撰文表示,近一年來市場參與主體格局發生明顯變化,尤其私募基金規模激增,由於私募基金的自身特質和操作習慣對市場影響不斷提升,使其成為年初暴跌的重要影響因素。但亦有分析師認為,在新股發行節奏和規模、註冊制推進、大股東減持拋壓疏導等問題明朗之前,市場或難出現有效反彈。

什麽導致暴跌

呼聲高漲的春季行情,並未如約而至。今年以來的11個交易日,滬指已跌去18%,創業板指跌近20%,連續急跌,讓市場陷入對集體誤判的反思。這一次,私募基金規模激增、市場主體結構調整所帶來的市場風格變遷,被首當其沖推為加劇暴跌的緣由。

海通證券策略分析師荀玉根表示稱,大股東解禁減持、人民幣貶值沖擊、熔斷機制,是市場開年以來連續暴跌的三大元兇;然而A股半年內出現第三次股災,其背後還有著更為深刻的原因。“在我們看來,這與市場參與主體的變化息息相關。絕對收益投資者占比大幅提高,市場一旦出現回撤,止損賣盤導致跌幅迅速擴大。”

荀玉根列舉數據分析稱,2014年9月,基金業協會備案登記的證券類私募基金管理規模約4400億,2015年9月以來,私募基金規模穩定在1.7萬億左右。公募基金專戶產品規模在過去兩年也出現快速增長,從2013年12月的1.22萬億上升到2015年9月的3.26萬億。

此外,《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去年8月生效後,股票型基金股票投資下限從60%提升至80%,大部分基金對應股票倉位的區間明顯擴大,對應投資手法上也更加重視趨勢交易。

杠桿類產品規模也是不容忽視的影響因素。荀玉根表示,在去年首次股災前,場內融資與場外融資額占流通市值高達7.2%,占自由流通市值15%左右。即便是當下,場內融資余額依舊有1 萬億規模,場外融資預計在2000億以上;仍占流通市值的3.5%,占自由流通市值的7%。這與海外平均水平2%有較大的差距。

參與主體變化對市場產生的影響,已引發了策略研究的關註;而影響這一趨勢的變量,並非只有私募基金規模的增長。“以私募基金和專戶為代表的絕對收益投資者增多、杠桿產品多,使得趨勢投資占比高,下跌時強化趨勢。”對於參與主體變化如何影響市場,荀玉根如此總結。

申萬宏源策略分析師王勝認為,私募的平倉線制度、公募的排名制度等對市場交易主體行為也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銷售渠道和持有人對於私募的回撤控制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這使得下跌過程中,私募減倉更加堅決。“下跌時市場可以抽象為一個一致行動人,上漲卻因為風險偏好的不同而難以形成合力。這是私募基金成為市場主要微觀結構主體之後的必然結果。”王勝說。

值得註意的是,在證監會最新一次例行發布會上,已針對私募基金專項檢查發布了相關通報。除打擊違法、處罰糾錯之外,監管層還將從頂層規則上加強系統完善。目前,基金業協會已發布了《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試行)》並公開征求意見,更多相關配套措施將陸續出臺,力促私募基金行業的規範發展。

後市如何演繹

對於半年來A股的第三次暴跌,有分析師也給予了不同的原因分析。

國金證券策略分析師李立峰就指出,市場對於美國在3月中下旬加息的預期升溫,人民幣匯率大幅波動,都是造成權益類市場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此場景很類似與2015年8月中下旬的市場。此外,未來一段時間內,上市公司重要股東“有序減持”的潛在壓力仍然存在;今年新股發行節奏和數量預期不明,註冊制又推進在即,諸多因素都制約著市場的風險偏好。

集體誤判後的反思與問責,其本意是為了校準,再次連續暴跌之時,多維度市場因素剖析之後,A股行情還將如何演繹?

“只有上述疑惑逐一明朗後,市場向上的空間才能被打開。站在當前時點,我們仍建議以防禦操作為主。”基於市場預期仍未完全明確的邏輯推斷,李立峰對後市相對謹慎。王勝也認為,今年初以來股市的“倒春寒”中,市場的力量讓幅度和節奏總是遠超預期,這次甚至讓投資者嗅到了一絲2008年的味道。

“但現在談是2008年條件還不成熟。”王勝同時強調,當前“錢多+資產荒”的大環境未根本扭轉,當市場快速下跌過程,階段性減量博弈不可避免,但企穩後大概率仍將維持在流動性較為寬松的存量博弈中。市場行情會類似2012年至2013年的走勢,仍有結構性機會,對於行情的反正,其表示,前瞻性、可操縱性強的改革政策落地,並一往無前地推進,將是A股市場扭轉頹勢的充分條件。

荀玉根則表示,伴隨熔斷機制暫停、人民幣匯率穩定,引起年初暴跌的利空因素已在逐漸消退。從盤面特征來看,多空力量已在微妙變化,債券市場利率再次下降,也使得權益資產吸引力回升,年初流動性寬松、政策亮點不斷的特征不變,短期市場有望在急跌後開啟蹲後彈行情。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659

新華社述評:穆迪調降中國評級存在三大誤判

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24日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從Aa3調降至A1,同時將評級展望從“負面”上調至“穩定”。穆迪提出調降評級主要有三個理由,即中國實體經濟債務規模將快速增長、相關改革措施難見成效、地方債及企業債將增加政府或有債務。據新華社報道,專家認為,穆迪的觀點存在對中國經濟明顯的誤讀和誤判,評級結果存在偏差。

首先,穆迪在報告中預測,2018年中國政府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將達40%,2020年達到45%。但事實上,2016年中國政府債務占GDP比重為36.7%,與上年相比變化不大。今後,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推進,政府舉債受到嚴格控制,政府債務有望保持合理規模,2018至2020年中國政府債務風險指標與2016年相比預計不會發生大的變化。

中國銀行全球市場部高級交易員李凡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穆迪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只是“一家之言”。今年以來,中國5年期國債信用違約互換(CDS)的基準價格在80個基點左右,而這一指標幾年前曾高達150個基點,這說明國際市場認為中國經濟基本面在改善、信用風險在降低。穆迪公布下調中國評級的消息後,離岸人民幣微跌,總體來說市場反應平穩。

其次,穆迪認為,中國相關改革措施難見成效,中國經濟增速將持續放緩。這一觀點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中國經濟面臨的困難,低估了中國政府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適度擴大總需求的能力。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仍然延續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一季度GDP增長6.9%,同比加快0.2個百分點,充分顯示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效果正在不斷顯現。隨著改革持續深化,中國經濟有望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再次,穆迪在報告中稱,除了政府直接債務,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國有企業等債務水平持續增長會增加政府或有債務。這更是對中國法律和相關法規缺乏必要的了解。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等規定,穆迪的上述觀點不成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財政事務部主任維托爾·加斯帕爾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國際標準來看,中國政府債務水平仍然比較低。同時,中國政府的資產負債表比大多數新興經濟體都要健康,中國政府持有的金融資產遠超負擔的金融債務,中國擁有充足的“財政火力”來管理債務風險。

自去年以來,不少西方機構和媒體多次談及中國債務風險。去年3月,穆迪就曾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中國經濟後來的實際表現卻是“穩中有進”。

穆迪此次在調降中國主權信用評級的同時,上調了中國的評級展望,似乎在顯示其評級的平衡與公允。但業內人士指出,穆迪此舉更多是一個技術層面的變化,在對未來前景持同樣預期的情況下,調低當前評級,展望就會上調。

有分析人士認為,長期以來,西方評級機構對信用咨詢市場具有重大影響,但其評級方法存在缺陷,信譽早已受到質疑。

首先,西方評級機構過分看重制度因素,定性分析比重較大,主觀性較強,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存在一定的歧視性。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研究員程偉力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2007年,新興市場國家獲得的評級通常比負債水平近似的發達國家低8到12個等級。隨著新興市場的蓬勃發展,這一差距有所改善,但截至2015年也僅僅縮小了兩個等級。

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2016年股東大會上,“股神”巴菲特被問及為何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沒有得到3A最高信用評級時說:“這種信用評級根本是錯誤的機制,而且是阻礙不前的機制。”

其次,評級機構過度依賴歷史數據,評級行為高度順周期,難以做出前瞻性的預警。例如,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穆迪評級沒能起到預警作用,仍一直將希臘的A1評級保持到2009年年底。要知道,A1評級是穆迪評級體系中的第五高評級,這說明穆迪評級存在滯後性,缺乏前瞻性。

當然,盡管西方評級機構對中國的信用評級存在偏差,我們不妨本著“兼聽則明”的精神,將這些機構的觀點視為對防範風險的提醒,把風險管控進一步做牢做實。

近年來,中國政府通過一系列措施管控債務風險,包括建立債務風險預警機制、全面構建債務監管體制、實施地方政府債務置換等。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專家加斯帕爾所說:“中國政府已充分認識到債務風險問題,並已采取相應措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483

拒削買債規模字眼 日央行憂市場誤判

1 : GS(14)@2016-12-27 12:02:13

【明報專訊】根據日本央行公布最近一次議息會議紀錄顯示,幾名委員認為,央行政策聲明中不再提及國債購買規模,會令人以為央行在考慮減少購買資產,憂慮可能向市場發出錯誤信息。

早前日本央行公布議息結果,維持將政策利率維持在-0.10%不變,日本央行也繼續維持每年購買80萬億日圓國債的寬鬆指引。同時,日本央行亦以7比2的投票結果,維持10年期國債收益率目標0%左右不變。

維持每年購買80萬億日圓國債寬鬆指引

根據日本央行10月31日至11月1日的會議紀錄指出,多數委員認為,日本經濟風險雖偏向下行,但實現通脹目標的動能仍能持續,但相關動力較7月時有所減弱。同時有委員認為,日本收益率曲線控制平穩,跟市場操作指引一致。

至於購買80萬億日圓債券的國債購買規模目標,有委員提出央行應該在適當時候,淡化購買80萬億日圓國債的目標,但同時也有委員擔心,不再在央行政策聲明中提及國債購買規模,或會令人以為央行考慮減少購買資產,從而向市場發出錯誤信息。

此外,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昨日表示,受惠發達經濟體增長步伐加快,以及新興市場需求改善,日本國內經濟、出口和工業產出都顯著回升,並指日圓過度升值的情况已經得到修正,日本明年要加大對抗通縮的力度,並在現有寬鬆貨幣政策環境下,盡快實現2%的通脹目標。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564&issue=201612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1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