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佩里(Stephen Perry)是有著中英關系“破冰者”之稱的“48家集團”俱樂部(48 Group Club)主席。自從父親傑克·佩里(Jack Perry)60多年前創建了“48家集團”,他的命運就緊緊地與中國相聯。目前,該俱樂部已有600多個會員。在俱樂部官網上,可以看到佩里和胡錦濤、溫家寶、朱镕基等歷任中國領導人和政要的合影,該俱樂部的標誌上也用中文寫著“中英貿易平等互利”。佩里和他的“48家集團”目前主要工作是讓更多的英國政治經濟人士更深入地了解中國的各項政策,包括“一帶一路”的中國國家戰略,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等,都是佩里目前正著力研究的主要項目。
“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斯蒂芬·佩里(Stephen Perry)
9月底的一天,佩里在其倫敦西區有著前後大花園的家中接待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客廳里擺放著一臺三角鋼琴,主墻上懸掛著巨幅世界地圖,佩里書房的書架上整齊地排列著鄧小平、江澤民和習近平的文選著作,甚至還有毛澤東的“紅寶書”以及上世紀60年代出版的中國政治相關書籍。佩里跟隨父母在1972年到中國遊覽的照片被放在書房里醒目的位置,他指著世界地圖上傳統的“絲綢之路”區域對記者說:“你看到了這個區域的未來了嗎?我看到了,那將是世界的未來。”
《第一財經日報》:您認為目前中英關系如何?
佩里:1953年,我父親第一次去中國,從倫敦到香港,經過了7天飛行,從香港到北京也花了3天時間,他看到的是貧窮,同時也看到了中國人民改變國家和生活的決心。因此,他決定打通中國和西方的商務貿易之路,因為他相信,中國終有一天會成為世界的領導力量。
60多年來,“48家集團”幫助無數中英企業開始了最初的商務貿易來往。過去的30多年,中國通過改革和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變化。英國方面就是要抉擇,是否加入到中國以及亞洲國家的發展進程當中,或者仍然視自己為歐洲國家,在一邊觀望。
現在來看,英國選擇了與亞洲共同合作共同發展。因此,現在我們的情況與之前非常不同了。中英關系目前已經進入多元化發展階段,我們看到的核工廠建設、高鐵項目、人民幣海外發行的債券、人民幣作為國際儲蓄貨幣,這些在20年前可能從未想到。
我們現在必須看到50 年之後的中國。我們必須參與其中,就如當年1930年代開始英國參與美國的發展那樣。英國在與新興經濟體共同發展方面有著一定的經驗。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中英之間的關系,特別在經貿和金融方面的關系,是英國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部分,當然還有其他不同的方面。
《第一財經日報》:中英關系起起伏伏,現在一些關鍵的障礙是不是已經消除?
佩里:沒有。一般來說,很多時候英國與中國的關系受到中美關系的影響。如果中美關系有問題的話,英國國內那些對中國抱有偏見的人——因為我們不同的國家體制——總是希望中國能夠接受西方的體系和意識形態,那麽我們就會有一些問題。
在西方,大多數人依然相信西方議會民主制度是唯一能夠帶領人類社會進步的制度。在經濟的良性發展時期,這些人比較能夠保持緘默。但是如果中美關系發生問題,這些聲音就又會聒噪起來。因此,如果中英之間核能和高鐵項目都能順利開展,那麽這些異見相對會比較安靜。
《第一財經日報》:您對習近平主席的印象如何?
佩里:習近平是曾經經歷過文化大革命和上山下鄉的一代人,他在很多行業工作過,對人民的真實生活和想法有一定的了解。他非常強勢,在現階段中國經濟發展轉型的關鍵時刻,特別是與美國之間存在世界第一、二大經濟體的微妙關系,同時也是競爭態勢日趨激烈的時代,中國正需要這樣一位強有力的領導人。
世界上這樣的領導人不多,可能德國總理默克爾是其中一位。大概一、兩百年才會誕生一個這樣的世界性領袖,中國則有三位:毛澤東、鄧小平和習近平。這些領袖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和歷史,對亞當·斯密和馬克思主義都有深入的研究,他們還在一定程度上受過國際化的教育。
《第一財經日報》:你對此次習近平訪英有怎樣的期待?
佩里:在我看來,這次訪問是關於習近平的,他的到來是對英國進行考察。當他離開時,他或許會考慮這樣的問題:這個國家對中國到底重不重要?在“48家集團”俱樂部成立不久的上世紀50、60年代,英國對中國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國家。正因為“48家集團”及其他組織的工作,中國與西方社會不多的經貿往來中,英國一直走在前列,也是西方社會中,對中國最為開放的一個國家,第一個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並交換外交使臣。(編者註:西方大國中第一個同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的國家是法國)
但在過去的15年時間里,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貿易投資國家之一,而英國在世界的經濟地位和重要性則一再下滑。與中國的經貿合作規模也相對較小。不過,中國視英國為歐盟國家中除德國之外最重要的第二大貿易夥伴。
這不是我們私底下開的玩笑,也不是因為彼此間800億英鎊的貿易額,而是因為,不管英國是否意識到,中國新的五年計劃對中國來說極其重要,而英國則可以為中國實施下一個五年計劃提供所需的幫助,在中國的發展轉型中可以充當非常重要的角色。
另一方面,習近平也有可能暗忖:你們這些人讓日不落帝國漸漸走向沒落,你們這個小小島國在世界的地位越來越不起眼,是哪里出了問題?在過去的350年,英國經歷了工業革命,沒有發生過內戰,較好地保持了持續穩定的經濟發展,雖然有蘇格蘭獨立等懸而未決的問題,英國如何在歷史變革中“接地氣”,讓公眾接受並保持和諧社會?可能習近平還想了解英國人是怎麽處理這些棘手的問題。
《第一財經日報》:“48家集團”目前在做些什麽?
佩里:我們現在主要在做的是,讓更多的英國政經人士更多、更深入地了解中國的各項政策。
西方媒體針對中國的報道相對都比較負面,西方對中國問題也總是有很多負面的解讀和理解。媒體總是認為他們對一些事務的理解超過政府政要,但他們往往是錯的。
比如近期發生在滬深股市的大動蕩。有人說,從滬深崩盤可以看出中國政府不知道怎麽去運作他們的股市。他們完全錯了,中國政府非常清楚地知道,在滬港通開通後,大量熱錢和投資者會湧入市場,這曾經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末,當亞洲資本市場開放時,很多投機者湧入,他們在南亞造成了市場混亂。這次他們來到了上海,拉高股指然後重挫。
中國政府預料到這些將會發生,讓他們玩一把,然後斬斷他們的尾巴。我不認為海外資金會再次像這次一樣湧入中國資本市場,不僅僅是海外資金,這里面還有里應外合的一些中國資金玩家。
我們正在等待下一個 “五年計劃”發布,我們正在對“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進行深入的研究,因為我們相信,自貿區今天所試驗的政策,就是五年之後中國將要在全國進行實施的。同時,我們還致力於對“一帶一路”的研究,深入了解這項國策對中國本身以及新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會形成的重大影響。西方社會對中國的了解如饑似渴。
傅仲森(Stephen Phillips),英中貿易協會首席執行官。有著20年從事與中國相關工作的經驗,執掌英中貿易協會近10年,每年多次飛行穿梭於中英之間,對中國的主要城市及各行各業了如指掌。有香港居住身份。
每次見到傅仲森都會問,今年已經第幾次去中國了啊?在他局促的辦公室里,第一財經記者看到兩幅鑲嵌在金色鏡框里的照片非常醒目。一張是傅仲森與李克強握手言歡,一張是他與溫家寶到訪英國時的合影。可以說,傅仲森的職業生涯幾乎都與中國相關。這次雖然沒有如胡錦濤主席及兩位中國總理來時有機會設宴款 待,但由中英雙方企業商業巨頭參與的中英商業論壇,依然讓他對此次中國元首訪英充滿特別的期待和忙得不亦樂乎。
第一財經:這次習主席訪英,你們參與了哪些方面的準備工作?
傅仲森:我們正在積極準備商業論壇,這將給中英兩國商界一個同時聆聽習近平主席和卡梅倫首相講話的機會。於此同時,圍繞習主席訪英,英國方面會展開很多不同行業的商務活動,從創意產業到金融服務,從基礎設施到電子商務。
目前中國方面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具體負責組建代表團,代表團規模大概在150人左右,將包括央企和民營企業,涵蓋中國經濟的各個行業。
第一財經:您對習主席訪英有什麽特別的期待?
傅仲森:此次習近平訪英的意義極其重大並廣泛,絕對不僅僅限於促進中英兩國的經濟發展。對於我來說,此次訪問的意義在於中英全面的雙邊關系。貿易投資是雙邊關系的一部分,應該有很多方面包括在其中,比如文化、教育,社會和政治關系,當然,國事訪問包含了所有的方面。從商業角度來看,會提升英國商界和英國更廣泛的社會各界對現代中國的了解,特別是讓他們更深入了解有什麽商機存在。
第一財經:請您對近年來中英經貿往來作一個簡單評價
傅仲森:我們可以看到,目前的中英經貿關系之深入、多元和良好程度是前所未有的。英國是中資在歐投資規模最大的國家。更令人興奮的是,中資在英國投資領域的廣泛程度,哪怕是跟一年前比,也是有著非常大的提升。從大量在房地產及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資,向更敏感,規模更巨大的方面聚焦,比如核能和高鐵。同時,我們還看到了中資在英國制造業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英國在中國的投資也是與德國齊頭並進,是歐洲在華投資的領軍者。更令人欣喜的是,英國對華出口,也是在所有歐洲國家中表現最好的。這當然和中國經濟的轉型息息相關。隨著中國的消費者更加成熟,更加國際化,這對英國來說非常有利。顯然,習近平主席的到訪,將更加提升人們對中英經貿機遇的關註度,對未來發展的促進意義非常重大。
第一財經: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對中英經貿發展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傅仲森:中國經濟增長確實在放緩,但百分數並不說明所有的問題;我認為更重要的是要看經濟體的大小和GDP增長總量。雖然增長放緩,但經濟總量卻仍然巨大。而且對於商業投資貿易,應該更細致地觀察城市與城市、省與省之間的發展差異以及行業性差異,需要做更深入地工作,來尋找商機、增長空間和發展藍海。
國家主席習近平於10月19日離開北京,開始為期5天的訪英之行。昨日,習近平出席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倫敦騎兵檢閱場舉行的隆重歡迎儀式。
按照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的介紹,此次國事訪問只專訪英國一國,規格極高,堪稱“超級國事訪問”。
隨行的企業家代表團覆蓋了金融、投資、核電、汽車、基建、通訊、文化等多個領域。金融無疑是中英雙方加強合作“炙手可熱”的話題。
倫敦金融城政策與資源委員會主席包默凱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說:“此次習近平主席到訪,倫敦金融城興奮不已。有很多不同的活動和項目宣布,其中包括宣布中國政府將在倫敦發行人民幣政府債券。如此種種,都證明了中英兩國是非常重要的貿易夥伴,倫敦是對中國相關的業務極其重要的金融中心。”
10月20日,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倫敦騎兵檢閱場舉行的隆重歡迎儀式。
倫敦金融城興奮不已
有著近千年歷史的倫敦金融城,近幾年不知不覺發生了很大變化。在這一英里界域里,高高飄揚起了好幾面五星紅旗。這是中資銀行在倫敦駐紮的象征。
中國銀行倫敦分行、中國工商銀行倫敦分行、中國建設銀行倫敦分行,都在倫敦金融城擲下千金購置大樓,開始了歷史性的新征程。
中英金融方面的合作,引起英國金融界的極大關註。在倫敦的中資銀行乘勢發力,亮出新劍。
就在習近平到達倫敦的當天,中國建設銀行倫敦分行正式開業。作為倫敦地區人民幣清算行,建行這兩年在推行離岸人民幣產品和服務方面步伐飛快。10月20日,建行在離岸市場上發行的人民幣債券也將在倫交所上市。
隨行的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期待:“習主席這次訪英能為我們商業銀行在倫敦、在歐洲的市場更好地發展,更快地發展,為我們搭建一個更好的橋梁,使我們一方面服務中國的國家戰略,一方面服務中國企業‘走出去’,另外一個服務於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建設。”
自從2012年倫敦建設人民幣離岸中心啟動之後,在倫敦的各家中資銀行發展非常迅速。不僅紛紛獲準開設分行,在發行人民幣債券等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方面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
近年來,建設銀行在英國的各項業務快速增長,亮點頻出,博得多個“首個”之譽,有力地推動了中英經貿合作及倫敦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
進駐倫敦已經有80多年歷史的中國銀行倫敦分行也是倫敦離岸人民幣建設最重要的主力軍。10月20日,中國銀行人民幣交易中心宣布成立,首個人民幣債券交易指數也同時推出。該交易中心將逐步全面覆蓋歐洲和美洲地區的離岸人民幣、外匯、貴金屬、商品、債券和其他衍生品的報價和交易。
中國銀行副行長高迎欣在成立儀式上表示,中國銀行將繼續致力於倫敦離岸人民幣市場建設,促進兩國金融交流與合作,做好“全球”客戶的“中國”金融顧問和合作夥伴。
中國銀行倫敦分行副行長王燕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介紹說:“對我們行來說,人民幣交易中心的成立,既體現了我們在不同的交易中心不同時區的全球經營和全球交易這樣一個體系,而且可以提升我們全面為客戶提供5天24小時不間斷交易的實力。”
2012年2月9日,隨著中國農業銀行(英國)有限公司在倫敦的隆重開業,工、農、中、建、交五大國有控股商業銀行全部在倫敦開設了子行。
倫敦金融城今年6月發布的最新人民幣業務量數據顯示, 2014年倫敦人民幣總體交易額比2013年增加了143%,日均交易量達615億美元。其中現匯交易額為日均184億美元,為2013年的3倍。
包默凱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目前我們不需要做更多來使市場運作更加有效,各種工具和機制已經建立,現在我們需要的是提高交易量,我們需要更多與中國的交易,讓更多的人意識到用人民幣交易與美元交易一樣方便有益。”
包默凱還希望,更多的英國銀行進入中國市場,金融合作不應該是單方面的,中國市場依然沒有全面開放,當然今後會越來越開放,很多英國的金融機構希望到中國投資,與中國做生意。
按照行程,10月21日下午,習近平和英國首相卡梅倫將一起參加在倫敦金融城市長大樓舉行的中英企業峰會並分別發表演講。
加快倫敦離岸人民幣中心建設
倫敦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功能和定位不容小覷,它是全球外匯、衍生品、貴金屬和商品交易中心,是全球不間斷交易服務的重要一環。而英國一直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對於倫敦而言,發行離岸人民幣國債也是強化其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地位的契機。
倫敦金融城市長葉雅倫此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倫敦占據的全球外匯交易份額接近41%,是最大競爭對手的兩倍。倫敦在外匯方面經驗多,我們希望與中國交流,並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平臺。”
王洪章認為,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特別是離岸人民幣中心建設方面,英國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它不僅是國際金融中心,而且中英兩國金融領域里的共鳴點也越來越多,兩國政府和央行、財政和監管部門,都非常贊同在英國加快金融領域方面的合作,特別是以人民幣離岸中心建設為主要標誌的金融方面的合作。
有知情人士稱,中國央行昨日可能為發行一年期離岸人民幣債券定價。央行首發的一年期50億元離岸人民幣債券初步定價區間約為3.3%,在岸同期限主權債券收益率為2.49%。其聯席全球協調人為中國工商銀行和匯豐控股,除這兩家機構外,聯席主承銷商還包括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渣打銀行。
葉雅倫表示,央行發行離岸人民幣債券是啟程。健全債市收益率曲線是第一步,隨著收益率曲線逐步完善,有意願在國際市場上以人民幣發債的企業也將會有更多參照。
超300億英鎊貿易投資將簽署
除了金融全方位合作之外,《第一財經日報》從英國駐華大使館方面獲悉,在中國領導人訪問期間,中英雙方將簽署超過300億英鎊的貿易投資協議。
此次,中國將與英國簽署涵蓋廣泛行業領域的大量經貿協議,包括創意產業、零售、能源、衛生和科技、金融服務、航空航天和教育領域,以進一步加強英中兩國日益緊密的經濟商業合作聯系。
英國駐華大使吳百納在上周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此次中英雙方將發布約150項聲明,涵蓋政策、經濟等領域。
本次訪問還將為準備進入中國市場的英國企業拓寬出口機會,吸引中國對英國地區的投資。
習近平將在本周後期與卡梅倫一同訪問曼徹斯特,屆時中國將宣布加大對這一地區的投資,推動北方經濟增長區的發展。
卡梅倫對此指出:“這是英中關系非常重要的時刻。兩國的貿易投資在不斷增長,民眾之間的交流也在不斷增加。此次國事訪問將加強兩國在這些方面的交流,同時英中兩國也將借此機會討論如何在重大國際問題上加強合作,例如應對氣候變化和解決貧困等問題。這是加深我們兩國關系的絕好契機。”
習近平此次國事訪問期間,卡梅倫於本周三下午在唐寧街與習近平舉行會談,並將於周四在英國首相官方鄉間別墅契克斯再次舉行會晤。
據悉,在眾多受益行業中,雙方將在零售領域簽署超過10億英鎊的出口協議,這將有助於英國企業擴大在華業務。
除簽署經貿協議外,此次國事訪問還將為英中兩國探討如何加強國際問題合作提供契機,其中包括應對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的威脅。
本周簽署的協議金額將超過去年英中峰會簽署的140億英鎊協議的規模。隨著近期英國一系列空前的部長級代表訪華,包括上月英國財政大臣訪華,英中兩國關系正式進入“黃金時代”。
吳百納表示,通過此次訪問,英方要確認一個事實,即向中國的開放度要超過任何一個歐洲國家:“我們希望這能夠成為一次黃金訪問,令英國成為中國在西方最好的夥伴,並開啟中英兩國合作的黃金十年。”
“在當前這個環境中,如果你還害羞,你就死定了。”
本周二,法國總統獨立候選人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在唐寧街與英國首相特雷莎·梅(Theresa May)會面時,冒著可能會激怒主人的風險誓言稱,要從英國脫歐和美國總統候選人希拉里的敗選中吸取教訓,大膽地捍衛民主和歐洲一體化,打敗極右翼國民陣線領導人瑪麗娜·勒龐(Marine Le Pen)。
被視為黑馬的法國總統候選人馬克龍
“在如今這個環境下,當極端且反全球化的勢力贏得了大選,那麽這可能就是法國反其道而行之的最好時機。”馬克龍補充道。
現年39歲的他,此時訪英是為了法國大選的預選做準備,但卻大膽地用英國脫歐做反面教材,並向梅姨發出了重審管理英法邊境關系的《勒圖凱協議》的警告。
他表示:“關於安全和難民問題,我一直都堅持認為,如果《勒圖凱協議》不是歐盟的一部分,那麽我們就必須從一種非常實用的角度重新考慮它。這並不是說我們要撕毀協議,而是我們要考慮當前的事實——這已經不是一個公平的關系了。我們不得不處理在邊境外等著被接收的龐大人群。”
從雙方會面交談的內容來看,即將確定的法國新政府對於梅姨政府和英國的脫歐談判並不會太友好。
站在唐寧街10號的大門外,馬克龍說他想要“銀行、人才、研究者和學術機構”都在英國脫歐後統統流到法國來,而他的計劃將會包括“一系列吸引研究和眾多領域人才的刺激措施”。
與此同時,這位曾經的法國經濟部長還直言說,如果英國不再對歐盟的金融作出貢獻,那麽他也不會給予倫敦進入法國市場的許可。馬克龍也是歐洲政治家中最嚴厲警告英國在脫歐過渡階段仍然要遵守歐洲法院規則的一位。
“在脫歐流程走完的最後時刻以前,你們都是歐盟的一部分,歐洲法院也都是有決策權。當然,除非它作出了不值得人尊敬的判決。(這一點共識)適用於任何過渡階段以及最後階段。”馬克龍說。
原本梅姨是可以拒絕和馬克龍見面的,但她最終還是選擇與他交談30分鐘,這也顯示出英國認為這位中立的獨立候選人很可能會在今年5月的法國大選中勝出。
大部分歐洲觀察家都認為,法國大選是歐洲包括荷蘭、意大利和德國大選在內最具爭議的。
法國最新民調顯示,盡管勒龐最近也遭到了類似“空餉門”的歐洲議會虛假工作調查,但她目前仍在第一輪大選中保持穩定的領先優勢;而馬克龍的支持率卻滑落至與右翼共和黨候選人菲永差不多的水平。後者因被媒體曝出曾給妻子安排了虛假職位而深陷“空餉門”醜聞。
目前所有的民調都顯示,勒龐將會在第二輪大選中被打敗。但本周的民調還顯示,勒龐和馬克龍以及菲永在相對支持率差距正在縮小,變成了馬克龍VS勒龐為58%VS42%,菲永VS勒龐為56%VS44%。
特朗普定於今年秋天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 這是他上任以來首次訪英,堪稱萬眾矚目的歷史時刻 。
人還沒出發,一則關於他的新聞又在西方媒體上刷屏了 :特朗普堅持要求,到訪時要坐女王的黃金馬車!
讓特朗普心心念念的女王的黃金馬車是 一個集限量版古董+奢華配飾的超豪華座駕 。 馬車上的每一片木頭都是英國各地名勝古跡敲下來的; 坐墊由Sudbury金絲打造;坐墊下面放著蘇格蘭的鎮國之石的一小塊: Stone of Desitiny 命運之石。
國外媒體得知這一消息後迅速跟進,各大報紙起的標題也是一個比一個標題黨!
特朗普要求鍍金歡迎...
特朗普要坐女王的馬車,英國安全部門很頭大...
女王的馬車對於特朗普來說, 太危險了啊!
特朗普想要像普京一樣,上女王的馬車...
按理說,一般情況下,外國國家元首到訪,女王負責接待,通常會乘坐女王的馬車經由林蔭路前往白金漢宮。比如在2015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席訪英時,就與英女王同乘黃金馬車。
此外, 丹麥女王來了,馬車接待
墨西哥總統到訪,馬車接待
普京到訪,敞篷馬車接待
就連韓國前總統樸槿惠,也坐過女王的馬車
既然這黃金馬車接待是標配,一向喜歡各種blingbling金光閃閃的特朗普自然不會放棄 !
不給坐馬車這事兒,據報道是英國方面拒絕的。英國方面表示他們也是有苦衷的, 因為美國總統的安保工作一向是世界上最難的 。
比如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在2011年訪問英國,就很明智地下飛機就坐上了那輛從美國運來的防彈防爆專車,直接低調開進白金漢宮見女王,而不是大張旗鼓的黃金馬車迎接。
不單是奧巴馬,此前美國的其他總統,包括克林頓,老布什和小布什父子,對英國訪問時乘坐的都是這自己的美國的防爆專車。 這輛車可以抵禦機槍掃射,低級別火箭彈等攻擊。 不但能給車內的人提供妥善保護,還能夠高速行駛躲避危險。
為此,英國的安保部門對美國給出了理由:
“你們動不動就要防彈防炸的, 女王的黃金馬車根本扛不住火箭彈或者高能炸藥!萬一被炸,馬車無法提供有效防禦。”
“如果特朗普堅持要乘坐被幾匹馬拉著走的馬車從白金漢宮前的林蔭路經過,風險會大大增加。”
安保部門的人還表示,雖然馬車也會加裝安保設施,比如裝上防彈玻璃,但只能防一點點,防禦效果終究有限,比不上美國總統的專車。
除此以外,英國安保部門還對媒體委婉地表示:由於特朗普在英國的反對者眾多,之前英國就有人發起要阻止特朗普訪英的請願,有180萬人簽名支持。所以
盡管英國方面苦口婆心解釋了一大堆,但是,白宮方面(川普團隊)的答複依舊是“特朗普乘坐馬車前往白金漢宮是此次美國總統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嗯,說人話就是:
特朗普說了,這黃金馬車我坐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