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掌握智慧型手機與中國市場 導航衝出海嘯 研勤坐三望二搶一

2010-12-27  TWM




生產導航軟體起家的研勤,靠著推出自有品牌導航機,和智慧型手機應用軟體快速崛起,未來更持續耕耘中國市場。儘管有競爭者林立的考驗,研勤未來五年仍可望靠著整合能力,維持成長局面。

撰文.周岐原

二 ○一○年,智慧型手機出貨二.七億支,到了二〇一一年,可望成長至四.四億支,年增長率逼近四成,是少數消費力道持續攀升的電子產品。當各界忙著拆解硬體 結構,逐項分析生產零組件供應商,國內還有一家提供智慧型手機導航應用軟體的公司,也受惠這股大趨勢。此刻,它正準備躍上資本市場舞台。

整合上游資訊商 在台崛起這是研勤科技早期的主要產品,是車用導航軟體,在台灣、新加坡、泰國、香港等東南亞地區,都是市場要角;然後在○八年底,選擇推出自有品牌的導航機搶市。但對研勤而言,最可觀的成長機會,反而來自近年才崛起的智慧型手機。

「光 是一○年前三季,來自iPhone(網路商店軟體下載)的淨利就有一六○○萬元!」研勤科技董事長簡良益說。一六○○萬元,只是手機大廠宏達電獲利的零頭 數字,但對資本額還不到二億元的研勤來說,已接近前三季稅後淨利的一半;而產品搭上智慧型手機的成長列車,讓一○年前三季研勤的營業利益率達到八.六%, 比上櫃資訊服務業的全體平均值,整整高出二%。

「在台灣,用戶下載一次不到十美元。絕對金額很小,但對我們來說,成本差不多是零。」簡良益 一語道破研勤提升獲利的祕訣,就是先將地圖資訊規畫到最完善的地步,然後透過iPhone手機的付費平台,讓用戶持續下載。這種「只須複製,沒有成本」的 模式,讓研勤業績得以快速成長。「一一年開始,Android(Google開發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的付費平台也將逐漸成形,這是我們另一個大機會。」 簡良益頗有自信地說。

然而,導航機以及手機導航軟體市場,早就是TomTom、Garmin等多家業界巨人角力的戰場。屬於「小個子」的研勤,憑什麼殺出「紅海」,還認定自己的產品「規畫最完善」?

「做地圖,交互運用資料庫很重要,我們做到最後,乾脆把圖資公司也整合進來。」原來在推出自有品牌導航機前,研勤先購併提供國內電子地圖的崧圖資訊,將最重要的資訊供應商納為己用。崧圖成為「自己人」後,不僅降低研勤取得資訊的成本,也提高地圖更新速度和精準度。

「現在每個月十日左右,更新資訊就可以上線了。」簡良益說,「其他產品是每季,甚至每半年才更新一次,你說誰比較占優勢?」他強調,資訊商與用戶互動越頻繁,使用者的忠誠度自然越高,這一點,正是研勤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除了切入智慧型手機,研勤還是唯一從軟體跨入硬體的公司。」拓墣產業研究所研究員劉芳欣觀察,整合晶片等硬體配備能力較佳,是研勤主要利基。

回 顧○八年十二月,金融海嘯衝擊全球經濟,台灣進、出口總值創下歷年來最大衰退,市況低迷至極。研勤看準過度競爭的業界,很可能因市場不景氣暫時休兵,在完 成軟、硬體零件整合的前提下,決定逆向操作,從軟體提供者搖身一變,推出自有品牌的導航機。研勤評估,只要嚴格把關庫存及生產成本,勢必能在導航機市場占 有一席之地。

危機入市的行動,果然讓研勤乘機崛起,緊跟在Garmin和神達之後,排行第三的,就是進入市場僅二年的研勤。

積 極布局中國 做出差異化此外,對岸每年上千萬輛汽車的銷售市場,也是研勤摩拳擦掌,積極準備攫取的目標。公司全額轉投資的上海研亞,就是專門對汽車廠及智慧型手機廠搭 售導航軟體。目前除了打入東南汽車供應鏈,比亞迪汽車也在研勤洽談合作之列。簡良益強調,上海研亞除了在成立初期,因為投入建置費用而出現虧損外,○九年 已挹注公司一二○○萬元獲利;到了一○年上半,上海研亞獲利更達到八百多萬元,未來成長動能將相當可觀。

「中國是全球PND(導航機)銷量 唯一持續成長的市場,研勤確實有機會。」劉芳欣說。但她也提醒,仿冒產品猖獗、競爭者林立,都是研勤即將面對的嚴厲挑戰。「導航機從來都是地頭蛇的勢力範 圍,尤其地圖是敏感的戰略資料,當地業者多半具有官方扶植的色彩。」簡良益則說,目前由於地圖資訊取得不易,研勤在中國仍採每年付費使用圖資方式,但為了 與當地業者區隔,研勤接下來一定會做出產品差異化。

創業近十年的研勤科技,最初的九位原始股東,至今都沒人退股。對科技業來說,是比較少見的事。董事長簡良益說:「未來三至五年,將是研勤的高成長期。」這股難得的向心力,或許正來自對研勤的期待。

研勤科技

成立時間:2001年

資本額:1.76億元

董事長:簡良益(兼總經理)前3季稅後EPS:1.73元主要產品:電子地圖軟體、車用導航裝置

做出差異化才能勝出

—— 研勤與中國同業比較代號 名稱 前三季累計營收(億元) 累計營收年成長率(%) 累計營業利益

(億元) 稅後EPS

(元) 收盤價

(新台幣/元,12/20)

AMAP 高德

軟件 18.8 51.3 2.3 0.90 527.76

002405 四維

圖新 8.9 112.5 3.8 0.83 261.91

3632 研勤

科技 3.5 51.6 0.4 1.73 51.00 註:高德為那斯達克掛牌公司、四維為深圳掛牌公司、研勤為興櫃掛牌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93

跑馬拉松健身兼「凍齡」 蔡明忠帶頭衝出佳績

2013-12-23  TCW
 
 

 

十二月十五日,「台北富邦馬拉松」再度鳴槍開跑,吸引了大約七萬人參加,其中,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首次挑戰「半馬」二十一公里,跑出二小時二十七分○六秒,也是國內大型企業負責人第一次參加正式路跑的好成績。

「台北富邦馬拉松」可說是國內各大小馬拉松賽的「鼻祖」之一,主辦單位富邦集團內部更是卯足勁來響應,除了大老闆親自跳下來參加之外,幾個月前,富邦內部就開設「running club(愛跑幫)」的員工集訓課程,當作員工教育訓練的一部分,請專業的路跑教練來教大家如何跑步,鼓勵員工多多參加路跑健身。

而蔡明忠自己當天不僅全程跑完二十一公里,還來不及喘一口氣,媒體採訪就蜂擁而上,他還能立刻氣定神閒地接受採訪,侃侃而談運動健身之道,體力驚人。

蔡明忠說自己從二○○○年決定戒菸開始,就不曾再抽過一根菸;運動也是一樣,從幾年前建立運動習慣開始,就不曾停過,「我感覺自己的年齡就停留在開始運動當時。」蔡明忠用「運動的好處」為時下流行的「凍齡」下了新注解。

路跑運動正夯,蔡明忠領頭衝出好成績的同時,也為企業健康形象做了最佳的示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096

大買家很會賣 一檔中元節衝出十萬名會員 台中地產大亨 變身量販網購新贏家

2014-08-18  TWM
 
 

 

產值高達三百億元的中元節普度商機,一向被通路業視為年度戰役,今年有一家網路量販店異軍突起,一個月會員激增十萬名,狠狠把量販龍頭甩在身後。這家網購新兵「大買家」的幕後推手,是台中地產大亨張異昌。

撰文‧梁任瑋

「到量販店採買人擠人,付錢結帳等排隊,搬貨回家累死人……。」電視廣告裡,藝人歐陽龍全家假日可以盡情出遊,不必在大賣場裡排隊等結帳,搭配琅琅上口的廣告歌曲近日密集播放,「大買家」引起民眾的好奇,這一家大手筆行銷的網路量販店到底是誰?

這家來自台中的區域型量販店「大買家」,其實成立已二十年,但只在台中、高雄開設三家分店,不論從據點、品牌知名度,皆不如擁有七十家分店的家樂福、二十一家門市的大潤發來得大,正因據點有限,營收始終無法大幅突破,直到五年前轉型為網購量販店,業績才突飛猛進,目前在網路上已擁有近百萬名會員,規模不容小覷。

銷售超過兩萬件商品的大買家網路量販店,不僅各種生鮮、日常用品一應俱全,並強調全台二十四小時到貨、印花品保證市場最低價,以今年中元節檔期而言,網路業績成長近三倍,新加入網路會員近十萬人,成長高達一成。

「大買家最主要的競爭對手不是傳統量販店,而是同樣強調整箱購買的PChome 24h購物。」商業發展研究院研究員毛昌涵觀察,雖然大買家的商業模式和PChome都打出二十四小時快速到貨,但大買家特別重視生鮮食品銷售,補足一般購物網站較稀少的品項,更直接擴大消費者的平均購買總價。

宅配生鮮!

統倉物流提高效率近三倍

除了產品區隔化,大買家能在網路銷售上一舉扳倒量販同業的關鍵在於,興建專門為網購服務的「統倉物流中心」。

大買家總經理陳啟城說,透過統倉,總部可清楚掌握庫存量,虛實通路不會造成彼此干擾,客戶網路下單後,貨品可集中由倉庫出貨配送,免去轉運集貨過程,相較於多數量販店以人工在實體架上揀貨作業,效率提升近三倍。

另外,在行銷面上,大買家也第一次投資六千萬元做廣告宣傳,邀請歐陽龍一家代言。陳啟城說,目前近百萬名的會員,大多集中在北北基、台中、高雄三大都會區,男女佔比約四比六,主要年齡層在三十三至四十五歲,相較之下,小資家庭還有很大的開發空間,所以電視廣告訴求「省時、省力、省錢」的三省特色,希望吸引年輕族群。

大買家這波電視廣告,果然讓今年的實體加網路店營業額上看六十億元,其中,網路店在今年更佔三成以上,平均每筆訂單一千三百元。公司預估,一五年網路業績更有機會超過五○%、會員數達一百三十萬名,四年內網購業績就能上看五十億元。

「開一家實體店面至少要投入七億元,這些管銷攤提費用,幾乎佔一家店年營業額的二一%,省下開店成本改走網購,反而能提供低價商品吸引買氣。」陳啟城說。為了走平價路線,大買家十餘年前就與同業大潤發交叉持股聯合採購,降低進貨成本,具有採購優勢,加上自有統倉、宅急便合作配送,因此可以提供消費者新鮮又便宜的好東西。

銀彈充足!

推出精明一街賺進二十億

為什麼只有三家分店的實體量販店,居然敢大手筆投資倉儲與電視廣告?逆勢突圍的背後,源自大買家董事長張異昌的雄厚資金實力。

五十八歲的張異昌,早年從房地產業務出身,他創辦的中陽建設一九八○至一九九○年間在台中推案積極,不僅是台中十大建商之一,關係企業坤福營造也是中部前三大營造廠,每年工程接案量都有百億元水準。甚至,當二○○○年房地產陷入一片不景氣時,坤福營造是台灣少數敢申請股票上市的營建股。

「他個性爽朗鮮明,做生意充滿霸氣。」台中建築業者形容,張異昌為人海派、口才好,說話很有鼓舞性,在業界廣結善緣的程度,少有人能出其右,尤其業務性格強烈的他,對市場敏感度極高。

「當同業賣房子還停留在工地秀的階段,他就砸重金找台北名建築師李祖原到台中規畫建案。」認識張異昌逾二十五年的台中新業建設榮譽董事長穆椿松回憶。

穆椿松說,張異昌腦筋很靈活,擅長走出新的市場路線。事實上,張異昌的事業巔峰之作,是二十五年前在台中市大隆街推出、將辦公室與商店街結合為行人徒步區的「精明一街」。

台中市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魏嘉銘說,「精明一街規畫的台中商務中心與麥克亞瑟兩案,總銷金額高達四十億元,他可以一天就clean(完銷)。」由於當時台中從未出現整體造街的商業不動產,精明一街上一間二十五坪的小店面,就可賣到二、三千萬元,比周邊傳統店面高出一倍以上,業界估計,精明一街一案就讓張異昌賺進二十億元,也讓他擁有充足銀彈。

憑著精明一街的成功經驗,張異昌從建築業轉型到流通業,一九九一年,他與同業在中興大學旁買下三千坪土地,原本已規畫興建辦公大樓,但當時房市有走下坡跡象,加上遠東愛買有意承租那塊地經營量販店,經過評估,張異昌認為百貨量販市場前景可期,九三年,乾脆自創大買家量販店品牌。

多年來,從量販業門外漢拓展到三家據點,大買家努力在夾縫中求生存。「實體賣場終將面對商圈移轉、規模太小與房租成本的壓力,愈來愈難經營。」張異昌曾對朋友說,如果要擴大規模,就必須承租更多店面,但經營實體店面只是幫房東打工,設立虛擬通路才能由自己主導,因此在二○○九年決定經營網路量販店,不過,當時沒有人看好。

網購先鋒!

台灣裝潢網賠上億學到教訓事實上,張異昌並非網購業新兵,早在二○○○年,他就成立國內第一家結合裝潢、家具、室內設計的「台灣裝潢網」,在網路上賣起不同風格的三房兩廳套裝家具,並打出低價策略吸引消費者注意。

張異昌首創網路上賣家具,雖一度造成市場話題,但在十五年前電子商務配套機制尚未成熟時,台灣裝潢網業績不如預期,讓張異昌虧了上億元。他甚至為了增加客源,曾一度親自向建築同業簡報,希望開發建商新成屋交屋客戶。

這位在台中房地產界曾名噪一時的人物,近三、四年卻突然在市場銷聲匿跡,連今年六月兒子娶媳婦都未廣發喜帖給同業,低調地在台中高爾夫球場內的「心之芳庭」舉行。據瞭解,由於早年應酬過多影響健康,張異昌近十年都在調養身體,這兩年才漸漸恢復。

目前,張異昌的事業重心就是大買家,在網購業績不斷成長下,統倉、物流中心也不斷擴張。

去年,大買家甚至投入經濟部推動開發的「台中軟體園區」廠辦案,這塊位於大裡原菸酒公賣局試驗場的土地,面積近一萬五千坪,投資金額高達三十億元,大買家能以一家量販店的力量投入,可見這幾年張異昌的實力有增無減。

「事實上,台中軟體園區的地點不是典型辦公商圈,經濟部一開始招商時,沒有建商看好,但張異昌敢押寶,反映他做生意不喜歡一窩蜂的風格。」穆椿松說。

在台灣量販店業面臨成長瓶頸之際,只有三家分店的大買家反而包袱相對同業小,直接把資源轉移到網路上。有了先前台灣裝潢網的失敗經驗,張異昌為了不重蹈覆轍,下了不少苦功,隨著台灣網購市場愈來愈成熟,終於讓練兵十五年的他等到開花結果。

張異昌

出生:1956年

現職:中陽事業集團創辦人、大買家董事長

經歷:房地產代銷業務員

家庭:已婚,一子一女

大買家量販店

成 立:1993年

負責人:張異昌

資本額:15億元

據 點:實體店面3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202

靜培霖從空少轉型什麼都做的店長 掃街、辦團衝出高人氣 他創造70億業績驚奇

2015-01-26  TWM
 
 

 

好市多一家分店有四百多位員工,店長管理一家店,就像管理一家大型公司,如果沒有豐富的經驗、極高的心理素質,無法繳出漂亮業績,靜培霖憑藉彈性靈活的經營手法,從空服員蛻變為一年創造七十億元的大店長。

撰文‧梁任瑋、黃家慧 攝影.陳俊銘每天,好市多中和店店長靜培霖,就像個陀螺,不停地轉來轉去。

早上八點剛過,剛補完貨的賣場像全新的一般,洗地機剛清理過的地板透出打過蠟的光澤,靜培霖站在中央大走道上瞇著一隻眼,正檢查棧板上的餅乾紙盒是否有如士兵排隊般整齊。

他隨手一摸貨架角落的滅火器把手,發現上頭有灰塵,順手就把它擦乾淨。仔細巡店一圈,再回到辦公室,已經是兩小時後,十點鐘,他又召集副店長開會,討論前一天的管銷費用。

個性目標導向,永遠樂觀正面思考是靜培霖蛻變為好市多店長的關鍵。

從小在高雄長大,身高一八○公分、帥氣的靜培霖,因外型好、口條佳,順利進入國泰航空當空服員。

從零開始學習 搬貨、收銀全都要做一九九六年,台灣好市多將在高雄開設第一家店,前籃球國手、現為台灣好市多副總經理的趙建華原本就是靜培霖的朋友,邀他加入台灣好市多,讓他成為台灣好市多碩果僅存的「黃埔一期」。

很多人不解,是什麼原因,讓他甘願從周遊各國的空服員工作轉行到量販店?捲起袖子面對冰冷的貨架與商品,他才發現「哇,怎麼這麼辛苦!」職銜掛的是收銀台主任,但一般收銀員的工作也要做。剛進公司時,看到總經理張嗣漢,連地板一張紙屑都會主動彎下腰來撿,不管是經理還是副店長,大家都做一樣的事情,「在當下,你會覺得沒有什麼事情是自己不能做的。」靜培霖從零學習、放下身段,「幾乎所有時間都賣給公司,有長達一年時間,眼睛張開就是工作,做夢也是工作!」也因此,他磨出比在航空公司任職時更深厚的耐心。

不服輸的個性,加上柔軟的身段,他的勤快與超高執行力,深受直屬主管、也是現任台灣好市多營運副總經理黃邦守信任,不到一年就轉調商品部主任。

不過,迎接他的卻是更殘酷的考驗。每天凌晨兩三點,別人還在溫暖的被窩中,他就得進賣場補貨,直到近中午才下班。如果前一天業績好,要補更多的貨,就得半夜十二點被徵召上班。

高雄賣場開幕不到三年,台北內湖店接著開幕,靜培霖和其他五位同事北上開疆闢土。時任商品部經理的他,面對的是永遠不足的人手,偏偏補貨、上架又特別耗人力,它也與基層員工一起搬貨,工作量是新人的四、五倍。也許就是這樣的責任感,讓他在一年之內晉升汐止店副店長。

邀婆媽一日遊 提振新賣場業績二○○○年,靜培霖接下好市多汐止店副店長,接踵而來的依舊是重重考驗。

汐止店業績不如預期,會員不夠多,壓力就更大。靜培霖觀察到汐止、基隆一帶,有很多聚落式的社區大樓。他主動帶著行銷部的同事一一拜訪社區管委會、主委,邀請住戶星期天參加「好市多一日遊」。

他安排遊覽車接送,帶婆婆媽媽參觀賣場、介紹特色商品,最後再到美食區圍一圈紅線,桌子擺滿熱狗、披薩,請大家免費吃。這種敦親睦鄰的「吃喝團」招募手法,衝高了不少的會員數。靜培霖說,通常一團四、五十人,一天至少可以收十幾張卡,辦卡率高達三成。

為了努力拉抬業績,靜培霖當時也被張嗣漢交辦了「商業配送」的任務,但困難之處是「如何在汐止開發出真正有大宗採購需求的商業會員」,為此,靜培霖又再度發揮他使命必達的性格。

「當時我就找了一群人組成專案小組,再與採購部配合製作出一本厚厚的型錄,將好市多賣的三千五百種商品分門別類成採購單,直接寄送到過濾好的潛在企業客戶手上。」靜培霖說,商業客戶採購的多半是影印紙、膠帶等文具,但因為沒有配送服務,忠誠度並不高。靜培霖的作法是,「每次只要滿一萬元,就幫你免費送到公司。」如此一來,過去三個月才到好市多採購五千元的企業會員,變成每周都會採購,消費金額也大幅增加。靜培霖花了一年搞定的這套新業務,不僅是台灣量販業的創舉,「商業配送」的業績,目前也占了台灣好市多總營收的一成。

「商業配送」的營運模式成功,證明了靜培霖善於拓展資源的能力,○六年更受到張嗣漢賞識,派任到台中籌備台中店開幕。

台中店,可以說是靜培霖在好市多職場生涯中的轉捩點。當時好市多已在台灣成立十年,第一次赴中台灣開拓市場,好市多台中店所在的文心南路商圈又是量販店一級戰區,只有好市多每年要收一千兩百元會員費,對於靜培霖來說壓力不小。

靜培霖擬定「掃街」的作戰計畫,派遣近五十位行銷專員,以同心圓的距離由內到外拜訪客戶,一周五天、每天掃街八小時,他甚至規定一天要掃完幾條街,「要有效率達標,不能亂槍打鳥。」靜培霖說。

懂得乘勝追擊 熱銷的商品一次推個夠台中是台灣製造業的大本營,掃街遇到的客戶不乏工廠老闆,他帶領的團隊,透過最傳統的行銷模式,未開幕就衝出六萬張新會員卡,足足是其他分店的三倍數量,甚至創下全球六百多家好市多開幕辦卡會員的紀錄,靜培霖回想起八年前那一段用腳走出來的好成績,臉上掩不住自信。

在他的帶領下,台中店開幕第一年就擠進好市多全球獲利前十名的分店,一年業績高達七十億元,僅次於台灣好市多的店王台北內湖店,「因為他很敢去『賭』各種可能性,很有膽識。」張嗣漢形容,好市多不只「以客為尊」,更重要的是,在已經飽和的市場中,激發出會員更多的需求。

「買氣旺的時候,一定要有『Show Hand』的氣勢,得把所有籌碼推出來。」靜培霖提到好市多曾經在台灣熱銷的松露巧克力、葡萄糖胺液時,雙手比出︽賭神︾電影裡梭哈的動作,讓他的企圖心展露無遺。

事實上,他很懂得乘勝追擊,替公司創造驚人業績。他形容,七、八年前台灣人瘋買好市多的松露巧克力,每天早上十點店門一開,就有會員迅速鑽進店內,二十個棧板五分鐘賣完,「遇到這種買氣,在開張前一定要把貨補到最滿。」用對的價格放在對的位置,是好事多的經營理念。好市多中和店藥師張秀霞說,雖然商品部會看業績數字,決定熱銷藥品的擺設位置,「但店長還會私下向第一線的藥師請教,了解目前消費者最關心的話題,作為陳列的參考依據。」重凝聚向心力 對下屬從不大聲斥責在對的時間,放對的商品與對的數量,以中和店的鮭魚銷售量是全台好市多分店銷售冠軍為例,別家店只擺了半個冷藏櫃,但中和店卻是整櫃擺滿,會員想不注意到也難,再加上不停地辦試吃,業績一下子就成長一○○%。「後來其他分店也跟著學,原本只是一家店做成功,後來變十家店都成功。」靜培霖得意地說,這就是好市多團隊合作的企業文化。

在服務業中,店長是一家店的靈魂人物,一位懂得激勵下屬的主管,可以凝聚向心力,更勝於用責罵代替管理。「靜店長從來不會用權威命令下屬,所以其他的幹部也都用這樣的模式帶人。他從不會大聲斥責員工,遇到員工犯錯,也會私下小聲提醒。」已在好市多中和店任職六年的收銀主任李書君說。

靜培霖對於好市多,已經內化到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他不僅穿好市多自有品牌KS的襯衫,愛喝好市多賣的Aberfoyle礦泉水。連提到近日寒流來襲,他立刻從抽屜裡拿出一件羽絨衣,好市多的人氣商品,他隨時可以講出一串非買不可的原因。

從當年的小收銀員,一路晉升至率領四百多人大賣場的店長,問靜培霖祕訣是什麼?他說,「把它當成自己的事業在經營,因為這是一份榮譽感。」或許是這份好市多人血液裡的責任感,造就他的事業版圖,也成為好市多在台屹立不搖的最重要力量。

靜培霖

出生:1969年

現職:COSTCO中和店長經歷:COSTCO台中店長、內湖店副店長、國泰航空空服員學歷:正修工專電機工程系

家庭:已婚

善用5心法 靜培霖抓得住員工的心公開稱讚 員工有好的表現,要即時讚美,例如在開會時,就當場表示肯定,讓其他的同仁都知道。

權力下放 適度授權,讓員工更有成就感。

機會公平 好市多只要有缺額,一定會公告讓員工申請,再經由主管審核,以示公平。

以身作則 凡事帶頭做,即使看到地上有垃圾,也願意立刻彎腰撿。

開放管理 員工情緒問題要立即解決,才不會影響團隊士氣。

靜培霖在好市多的一天

10:00 精準判斷 依據近期銷售數字將熱賣商品大量陳列在最顯眼的端架,讓會員容易尋找,並根據經驗值掌握當日生鮮品生產數量。

14:00 櫃位調整 與商品部討論本周「會員護照」促銷的商品擺放位置,並決定新進商品、受歡迎商品的補貨數量,有效將營業額衝高。

16:00 協調人力 機動調整各部門服務人員,讓會員購物過程順暢,遇到人潮暴增時,也要下場替顧客結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272

無懼房市冷 蔡鎮鴻衝出多一倍的業績 最後10秒追客術 菜鳥拿下銷售王

2015-10-12  TWM

當最難賣的豪宅與店面市場急凍,今年前三季,永慶房屋冠軍業務員蔡鎮鴻卻靠這兩樣產品在大安區突圍,他有什麼心法克服景氣寒冬與業務心魔?

二○一五年房市面臨大幅盤整,交易量萎縮至十四年來新低,市況嚴峻,在高總價產品交易停滯的氛圍下,永慶房屋全國業績冠軍竟由一位新面孔拿下,並在今年前三季已成交逾八億元的交易案,交易量是自己去年的一倍多,其中更包含四件億級物件,跌破同業眼鏡。

今年三十三歲的蔡鎮鴻,五年前才入行,當時也和一般菜鳥一樣,總是摸不清方向,業績時好時壞。直到一年多前,因為一句話扭轉了情勢。

一句話點醒「別窮忙」

重新盤整工作細節

去年七月,蔡鎮鴻從台北市瑞安店被調至忠孝敦化店,有一次和店長高柏原去拜訪屋主,卻忘了帶屋況說明書給屋主填寫,高柏原當面說:「你出門一趟,如果可以 多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多做一件,才不會窮忙。」一語點醒了蔡鎮鴻,原來他業績無法突破的關鍵,是沒有把力氣用在對的地方。「他一直很『谷力』(台語:勤 勞),但講白一點,就像無頭蒼蠅,雖然很積極,卻是事倍功半。」永慶房屋忠孝敦化店店長高柏原描述著一年前的蔡鎮鴻。

自此蔡鎮鴻開始重新設定業績目標,時間管理也做盤整。

每晚清點通話紀錄

確認沒有遺漏事情

蔡鎮鴻拿出手機說,以前他只知道把行程排滿,每天派發一千份宣傳單,但沒有思考為何成交機率低。現在,每天晚上下班後,一定會將今天所有通話紀錄看一遍,平均一天接一百五十通電話的他,等於是提醒自己注意有哪些遺漏的事情。

此外他每個月固定花一周時間密集聯繫客戶,儘管房地產不景氣,今年一至五月他的帶看組數仍高達一三二組,較去年的七十九組高出近一倍,成為他成交豪宅的重要基礎。

但讓蔡鎮鴻逆勢突破銷售紀錄的關鍵,是今年四月成交一戶總價二.三億元的豪宅,是信義計畫區今年以來最高成交總價案件。

這戶豪宅的買方是一位台商,從去年夏天開始就陸續看過二、三十戶知名豪宅,最後一次看屋的過程中,客戶無意中透露,曾看過其他房仲介紹的信義計畫區某戶新成屋,讓蔡鎮鴻靈機一動,原來客戶比較喜歡可以自由規畫格局的毛胚屋。

雖然掌握到明確需求,但困難來了,要看屋的那天剛好是周日,但始終聯繫不上售屋的建設公司到場開門,眼看天色逐漸昏暗,已經等得不耐煩的客戶也坐上計程車走人時,才等到回電,「要是別的業務員可能早就放棄了,但小蔡鍥而不捨地追上計程車請客戶再回頭看屋,就差十秒鐘,路口的綠燈一亮計程車開走,他可能就與成交機會擦身而過了。」高柏原說。

那天,下著毛毛細雨的十秒鐘,蔡鎮鴻逆轉了自己房仲生涯中的成交紀錄,最後以二.三億元成交,消息傳出還引起不少資深房仲打聽到底是何方神聖。

無獨有偶,蔡鎮鴻今年成交的億元級店面與辦公室,也是從未向他買過房子的客戶購買的。這要歸功於他三年多的辛苦經營,平時就與對方保持聯繫,除了三節問候外,會主動傳客戶所關心的房產訊息,不因沒有買賣而忽視對方需求。

對談中了解需求

預先設想客戶難處

曾擔任蔡鎮鴻主管的永慶房屋協理簡國維說,一位好的業務員必須具備強烈賺錢企圖心、積極行動力與足夠抗壓性,這三項元素蔡鎮鴻都兼具,其中抗壓性又特別 高,「有時候客戶會酸他,說自己跟某明星業務員很熟,我為何要跟你一個菜鳥來往?但小蔡只難過一秒鐘就繼續做別的事,不會因此陣亡!」「放棄的下一秒,其 實就是成交的起點。」簡國維說,他一直很看好蔡鎮鴻,因為他擁有超級業務員具備的潛力,就是永遠不讓機會逃走。

採訪當天,蔡鎮鴻剛成交一戶台北市四千多萬元的辦公室,成交的關鍵也是他預先想到客戶有疑慮的事,才讓交易順利完成。

原來,這戶辦公室有許多隔間,買方認為還要花二十萬元拆除費用,在簽約當天向蔡鎮鴻抱怨了一下,沒想到蔡鎮鴻有備而來,「我已請木工師傅估過價,只要四萬元就可搞定。」讓買方驚訝之餘,也感受到他的用心。

「如果我的劍不夠長,就向前跨一步吧!」蔡鎮鴻說,與其被業績追著走,他寧願走在目標前面,不僅可以提前達陣,還可以提早思考,下個月的客戶在哪裡?延伸到客戶服務上,就是與其等客戶開口問,不如提早替客戶想好,靠著這句話,讓他從沒沒無聞晉級為人氣銷售王!

蔡鎮鴻

出生:1982年

現職:永慶房屋忠孝敦化店業務襄理經歷:OSIM按摩椅店長、廚具公司業務員

學歷:東吳大學中文系

家庭:未婚

成績:永慶房屋2015年1至9月全國業績Top 1,總銷金額逾8億元

蔡鎮鴻》業務心法

1. 每天晚上檢視一天的電話紀錄2. 善用科技通訊軟體、團隊合作力量3. 想的比客戶多,例如,提前替客戶丈量車位與估裝潢工程費4. 每個月固定花一周時間密集聯繫客戶

撰文•梁任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592

0.1公分都不能錯 他拚出全球婚紗王 最精準》新名主攻中價位 衝出規模經濟

2016-02-22  TWM

為了創業,黃文仁歷經十一次的嘗試與碰壁;為了打造一件讓客戶不打槍的產品,他連○.一公分的差距,也都不放過。從代工小廠到全球最大婚紗廠,新名企業永遠站在客戶端想需求,為自己打拚出一片白紗王國。

在新莊的一處辦公大樓裡,隱匿著全球第一大婚紗大廠。一進到設計部門,率先入耳的是縫紉機噠噠的運轉聲,只見師傅們專注地埋首苦幹,有人負責打版、剪紙,細微到車花、貼蕾絲、縫珠等,樣樣有專人包辦。新名企業的董娘張毓芸,難掩興奮地推開擺放婚紗的房門,上百件婚紗整齊排列在架上,宛如白雪公主的更衣殿堂般,讓人忍不住就有穿上它的衝動。

新名從代工起家,如今在中國,往南至越南、緬甸等國,共擁有十一家工廠。連知名美國婚紗品牌David's Bridal、西班牙的Pronovias,都是新名的主要客戶。

平均一年要出一千五百至二千款婚紗樣式,除了白紗外,包含伴娘裝、晚禮服等,年產量共六十萬件,全球市占率約一八%,眼前這位穿著樸實,與婚紗似乎沾不上邊的董事長黃文仁,細膩地顧好每個環節,讓客戶好評相傳,經營這二十七年來,儘管面臨景氣低迷,年營收仍能達到新台幣十六億元。

第12次創業 婚紗樣本現曙光「儘管這條路不好走,但我們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實。」黃文仁堅定地說。很難想像細心謹慎的他,在創業這條道路卻跌跌撞撞了十一次,婚紗是他第十二次創業,扶持他的成功金手。

畢業於中國海事專科學校(現為台北海洋技術學院)的黃文仁,持有海上大型貨運航行的執照,承攬海運貨運業務,在一九八五年,人人處在穩定的位階,若想要往上提升,可說是難上加難。

身為家中獨子,母親又認為「行船走馬三分險」,希望他能轉換跑道。為一肩扛起重擔,黃文仁決心創業當貿易商,不論運動器材、燈飾、空運承攬等都曾嘗試過,卻始終因為訂單不足,無法讓公司維持營運而放棄。

一九八八年,當時引領市場的「中視新娘世界」,因內銷需求成長,正打算收掉外銷的禮服工廠,四處碰壁的黃文仁抓緊機會,接下技術工,並將手邊婚紗工廠提供的新樣照片,寄給美國客戶,想不到客戶竟滿意下單,讓黃文仁欣喜若狂。一九八九年創立新名企業,訂單開始一湧而入。

訂單僅一件 也會親自盯流程儘管掌握到商機,黃文仁仍不斷思考市場流行趨勢。他設想,漂亮的衣服價格昂貴,倒不如做出中等價位,反而能帶出規模經濟。一九九二年,黃文仁更領略到設計的重要,開始廣泛搜尋各國元素,每周與設計師討論嘗試新版型,並主導新布料的種類與使用,「黃董是業界認真出名的,三更半夜都還會收到他的電郵,確認婚紗動態。」皇加布業總經理謝曉慧對他是讚譽有加。

但黃文仁謙虛地說,摸索期也讓他嘗盡苦頭。每一項布料的縫紉細節,都不允許一分差錯,為的就是讓白紗能符合完美的個人比例。有一年設計師將最新的婚紗寄出,客戶卻一件也不買單,讓黃文仁傷透腦筋,「當時我靜下心來,一件一件仔細檢查,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原來○.一公分的差距,都可能讓婚紗的線條走樣。

為了彌補那半點缺失,黃文仁仔細地與設計師討論,這才發現,只要稍微提高八分之一寸,就能將身形曲線拉長。

「黃董為了客戶的一件婚紗布料,甚至會親自盯布料到貨的情況。」謝曉慧強調。黃文仁解釋,「新娘一定很急著在婚禮前拿到專屬的婚紗,儘管單單只有一件。」認真考慮顧客的感受,就是黃文仁一貫不變的堅持。

然而現今消費模式改變,網路下單普及,直接衝擊到晚禮服、伴娘裝等低價位產品,「還在思考下一步該怎麼做。

」黃文仁坦言。但憑著他對工作的熱忱,「從心出發,揚名國際」,秉持好的設計、好的品質與好的服務,或許沒有擊倒他的任何可能。

撰文 / 洪依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550

室內設計師研發牙線棒衝出香港

2017-04-06  NM

人愈大,便愈不敢踏出舒適區(comfort zone) ,不讓變化及不確定性打亂生活規律;最好一切十拿九穩,盡在自己控制之內。然而,有從事室內設計三十年的夫婦,在半百接近退休之齡,毅然開設另一盤截然不同的生意。他們花了八成退休金,自行設計及製造牙線工具「線牙樂」(Toothbat)。習慣躲在工作室默默做設計的他們,現在除了要「落手落腳」搬物資到展銷攤位,還要從設計室走出來,「拋頭露面」對無數陌生人推廣產品,究竟是什麼令他們放棄一條舒適的路不走,反而投向一條充滿未知之數的道路﹖鼓勵家人用牙線啟發商機

今年五十二歲的林偉光(Gordon) 跟太太阮鳳玲(Wilma)笑容燦爛,牙齒看起來十分健康,他們指部分是牙線的功勞。不過Gordon的家人卻如一般香港人,抗拒用牙線,「覺得用牙線不方便,尤其你要把兩隻手指塞進大牙的位置,並做一個『C形』的清潔動作。」為了培養家人使用牙線,Gordon萌生研發一件輔助工具的念頭。他以牙刷為原型,打算製造一個可以放牙線的工具,送給家人及朋友。他最初計劃造二百支,但後來發現研發及造模具的費用龐大,生產二百支的平均成本高昂。同時,他認為每個人也需要用牙線,衍生商機,於是他索性決定把其商品化,大規模生產。不過Wilma最初不支持,第一反應直言丈夫「黐線」,但經過Gordon數年的游說,終於打動Wilma。他們在二○一一年着手畫草圖,跟一個有經驗的生產商合作製造產品。經過不斷試驗(trial and error)後,於二○一四年推出第一代Toothbat。他們在收集牙醫及用家意見後,進行改良,並在半年後推出第二代產品。

外形似鬚刨彌補坊間產品不足

Toothbat看起來有點像鬚刨,用家只需把牙線綁着棒柄中間凸出位置,再把牙線伸延至棒頭四臂的坑紋,最後轉動手柄調校牙線緊度便可以使用。記者現場試用,過程只是十多秒,但坊間的牙科用品例如牙線、牙縫刷及牙線叉,隨手拾起已可立刻使用,Toothbat好像不及它們方便﹖Gordon解釋指,牙線、牙縫刷及牙線叉也有不同的限制,例如牙線叉質料較軟,只能用手指力控制清潔食物殘渣,難以移走頑固牙菌膜,「不少人用牙線叉會用到一口血,因為人們初用牙線時,牙縫間已出現牙菌膜,較難放入牙線。而牙線叉張緊力不足,用力壓下去時會很容易因收掣不及,弄傷牙齦而流血。」而牙縫刷的缺點是牙縫要夠闊才可以使用,而且不易清理牙齦及牙肉後面,引致牙周病的細菌及污漬。Toothbat 優點是只需將口微微張開,已可以像牙刷般伸進大牙位置,用手腕力清潔牙縫及牙齦。一支成人用的Toothbat售一百八十港元,而小童用的則售一百六十元,Gordon說定價是根據研發成本及專利費用,雖然價格較高,但其壽命是以年計,「我們有進行耐用測試,手柄轉過一萬四千次後,功能仍然完好,以每日用兩次計,可以用很多年。」

市場營銷最困難

根據衞生署二○一一年口腔健康調查,香港只有大約百分之十的成年人每天使用牙線。本來香港會定期用牙線的人已經不多,還要推廣一件「前無古人」的產品,Gordon坦言市場營銷最困難,「一般產品只要品質好,價格相宜,人們便會去買。但作為一個發明家,當完成一件產品後,人們是不知道這件產品是什麼,需要一個教育的過程,這是不容易的工作。」不過,他們對Toothbat前景仍感到樂觀,「倒過來說,很多人知道用牙線的好處,但用的人不多,未必是他們不想使用,可能是現在的產品不方便,嚇怕了他們。」現時本地銷售佔生意額四成,其餘六成是出口,市場包括美國、日本、澳洲和韓國等。

曾對展覽恐懼

他們現時主要透過展覽,例如是禮品展、醫療用品展等推廣產品,因為可以讓他們直接向公眾介紹產品用法及好處,銷量更比一般零售點好,「展覽只是總共約十天的時間,已相等於一年在店鋪賣出的數量。」記者見過Gordon跟Wilma「夫妻檔」在展覽推銷,兩人介紹產品好處時滔滔不絕,難以想像兩人原本都不擅辭令。Wilma笑言,她一向喜歡在房間默默創作,在群眾面前說話不是自己強項,第一次出席展覽時更會算着什麼時候完結。Gordon更透露,太太曾經對展覽有恐懼,「有時展覽完結,會見到她忽然哭起來。」為節省開支,兩人由設計、推銷、運送物資至布置攤位,皆親力親為,但對於五十出頭的他們而言,體力確是一大考驗。加上他們仍然繼續經營設計公司,時間更顯得不夠用,「另一盤生意不能停,因為是收入來源,亦為Toothbat提供資金。現在似是做兩份工作,白天做設計工程,晚上做牙線棒。」

洗濕個頭

Gordon和Wilma最初研發及生產Toothbat,預計只花費一百五十萬元,但最後連申請專利及生產第二代產品,共花去四百萬元,佔他們退休金八成。雖然沒有小孩令他們財政相對充裕,但他們坦言,如果當初知道要花費幾百萬元,又如此吃力,可能會選擇打退堂鼓。而他們在營運Toothbat時曾多次猶豫是否要停止,但最後也決定繼續,除了因為「洗濕個頭」,還有其他的力量支撐他們走下去,「我們當時向神祈禱,問應否走下去。不久後,我們收到電郵,是德國iF通知我們獲獎。我們從何得到力量繼續﹖除了信仰、獎項、生意額有進展,仲有好大程度上是用家的意見。有不少用家見到我們的產品會說『終於找到啦』,有件產品幫助他們用牙線,他們是如獲至寶,令我們很受鼓勵。如果用家給我們的意見是Toothbat『可有可無』,我們不會有動力繼續走下去﹗」他們希望未來可以盡快找到合作夥伴,分擔市場營銷工作。而他們便重投「老本行」,專注做產品方面的設計。

營業資料(每月平均)

營業額:$37,000人工:$10,900租金:$8,800產品成本及雜費:$15,000盈利:$2,300

開業資料(07/2014)

裝修:$60,000租金:$26,400 #器材:$40,000雜費:$20,000總投資:$146,400# 2按1上

創業錦囊:申請專利

•產品要同時具備三項條件:創造性、新穎性及商業性•可以策略性選擇一些地方申請專利,例如是生產鏈所在的國家、或人口較多的市場•當發明家提出申請後,相關部門會進行檢索,並在全球已經註冊的發明找出相似的產品,要求申請人解釋產品跟當中的分別•一般由專利顧問撰寫答辯報告,回應相關質詢•可以找一些對產品背景有認識的顧問,例如Toothbat涉及機械組件,可找一些有機械工程背景的人擔任專利顧問•香港政府有資助,協助發明人士在其他地方申請專利,金額是二十五萬元

買家意見

•不經常用牙線,因為效果不太好,只能清潔前面的牙齒,角度難清潔後方牙齒•Toothbat顏色突出,設計另類,欣賞這個設計•價格相對偏貴,如果是100元以下會更好 •想買一個方便的工具,令我可以養成用牙線的習慣

•用牙線十年, 如果拉緊牙線,很容易割損手指,尤其是秋天;牙線叉用完即棄,十分不環保•坊間找不到同類產品,自己曾經想過設計一件類似的產品,奈何沒有時間及資金•Toothbat摸上手覺得牙線張力很好,方便移走牙縫間的污漬•產品能用上至少三至四年,價錢算合理

撰文:王敬蓮攝影:廖健昌、梁正平[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505

掌握智慧型手機與中國市場 導航衝出海嘯 研勤坐三望二搶一

1 : GS(14)@2010-12-27 16:42:16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059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287

G.E.M.噴火衝出宇宙

1 : GS(14)@2015-03-01 22:34:12





微博圖片


宇宙巨G.E.M.(鄧紫棋)早前被委任為太空人,昨日她又在微博貼上三張新相,身穿太空服的G.E.M.與經理人張丹和外籍唱片監製齊齊到訪基地,G.E.M.更留言道:「這次美國之行,任務還包括去到沙漠中的『機地』學一下發動火箭。第一次按下按鈕的時候,火噴出來的聲音嚇到我立即縮手,可是我進步神速,第二次操作得不錯,哈哈哈!」似乎距離坐火箭升空的日子不遠了!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301/1905873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092

金秀賢孔孝真衝出亞洲《Producer》巨型海報現康城

1 : GS(14)@2015-04-13 09:02:20

由金秀賢及孔孝真主演的KBS電視劇《Producer》將於下月8日隆重首播,更被視為有望繼去年的《來自星星的你》之後今年必爆的韓劇,除了亞洲各地粉絲嚴陣以待靜候劇集播映外,《Producer》的氣勢已席捲到法國康城,當中一張樓高三層、長約十米的超巨型海報更驚現於康城電視節的展銷會會場正門口,十分搶眼,足證金秀賢及孔孝真有望挾新劇衝出亞洲。


■日前已為新劇開工的金秀賢,被粉絲發現他在櫻花樹下拍攝。


去年一齣《星星》令全城掀起一股韓風,特別是金秀賢和全智賢因劇集帶挈而紅遍亞洲,當中金秀賢事隔年多未推出新作,上月終落實接拍KBS新劇《Producer》,並夥拍「收視女王」孔孝真、韓片《我的野蠻女友》男星車太鉉、舊拍檔IU等演出新劇,劇集未開播已成為焦點,被視為今年必看韓劇。


■身為《Producer》女主角的孔孝真,將在劇中周旋於金秀賢和車太鉉之間。

內地粉絲等半年


為隆重其事,KBS刻意更改其他節目來遷就《Producer》的播映時間,並已鐵定於下月8日起、逢周五和周六於韓國時間晚上9時15分播出,令一眾粉絲都超級期待。不過因為內地廣電總局早前收緊政策,韓劇播出後半年才可於內地播映,對於金秀賢的萬千內地粉絲來說絕對是個噩耗,亦對《Producer》的內地版權費帶來影響。不過KBS似乎對《Producer》寄予厚望,更欲借此劇衝出亞洲,近日KBS更將《Producer》帶到法國康城,當中樓高三層、長約十米的超巨型《Producer》海報就於康城電視節的Palais des Festivals(康城電影宮)的正門口展示,劇中四位主角金秀賢、孔孝真、車太鉉和IU的樣貌都出現於海報上,不過海報上的劇名就改為《THE Producers》,由於海報掛於會場的門外當眼位置,所以十分搶鏡。今年康城電視節將於今日至周四舉行,屬康城電影節電視頻道的官方活動,並會有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電視精英參加,暫時未知KBS方面會否派藝人到當地宣傳新劇,但估計今次《Producer》進軍康城,亦令當地傳媒認識在亞洲各地已紅爆的金秀賢,無疑對金秀賢等人來說是衝出亞洲的踏腳石。



IU偷閒揸牛奶


另外,《Producer》已於本月2日正式在首爾汝矣島開工,日前有粉絲分別拍得金秀賢和有份演出的金鐘國的開工情況,當日金秀賢在櫻花樹下開工,但身邊卻未見有其他演員同場。而金鐘國日前就拍攝拿住咖啡行來行去的戲份,不少網友都批評他的髮型與他不合襯。而IU昨日就更新Instagram,上載多張玩樂照,包括擠牛奶、炮製pizza等照片。撰文:施洛冰



■IU昨日在Instagram上載擠牛奶的照片。

IU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413/191099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5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