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無需苛求市場成熟程度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xqm.html

    元旦假期,有位朋友談起註冊制,他說:當前A股大都是高價垃圾股,註冊制即將實行,屆時股票數量增多,這些垃圾股將非大跌不可!股市走牛得等到註冊制落定之後,所以啊,現在趕緊逃吧!

    朋友一片好心!但註冊制真有這麽可怕嗎?我很是納悶:

    1、股票增多了就一定要下跌?那我們不妨來看看印度股市。印度現有20多個股票交易所,就拿第二大的孟買股票交易所來說吧,大約有6000來只股票,數量超過滬深兩市的一倍多。由此可想而知,印度股票數量有多大!然你看看孟買SENSEX30指數,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期的底點7697點起,漲到如今的26160點,不但早已超過前期歷史最高點21206點的23%,而且長牛大漲了240%,比美股還牛啊!而A股相對應只漲了113%,眼下還躺在其歷史高峰的半山腰呢!印度可說是世界上少有的大牛市場啊!我操!

    你說,股市牛熊與股票數量多少有著必然關系嗎?

    2、註冊制推出,股市就一定要下跌?那我們不妨來看看臺灣股市。臺灣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推行註冊制,大約歷經25年,才從審核制逐步轉變成註冊制,但期間股市卻從1000點猛然漲到了12000點,上漲了12倍!我操!

    你說,註冊制必然會使股市走熊嗎?

    3、現在股價高了,如果推行註冊制,股票發行價一定就會降低?那我們不妨看看馬雲兩次上市的情況。第一次,2007年,阿里巴巴B2B公司在完全實行註冊制的香港上市,以13.5港元高價發行,融資116億港元(17億美元),創出港股融資紀錄;上市當天,開盤價達到30港元,創下了港股2007年新股首日漲幅之最,但後來股價跌破10港元;最後又以退市告終;廣大投資者高位買入,損失慘重!第二次,2014年,阿里巴巴集團又在註冊制最完善的美國上市,這回更厲害,以68美元高價發行,融資大約250億美元;上市當天,以92.7美元高開,但短期沖高之後就跌跌不休,一度破發而跌至57美元!我一個30多年前移居美國的昔日老同學,在該股上市當天以92美元搶入[參見本人小文《搶入BABA》(2014-09-20)、《已經反映在其股價上》(2014-10-14)],現在還套著呢!如此遭遇的投資者肯定還不少吧?馬雲精明透頂,兩次IPO都在牛市頂部高價發行。我想,他下次可能要上火星去IPO了吧?我操!既然註冊制是把發行權交給了市場,那發行價也就隨行就市了,牛市高發,熊市低發,順理成章。

    你說,註冊制能夠壓低發行價嗎?

    4、現在大部分都是垃圾股,如果實行了註冊制,發出來的股票大多數就一定都是優質股了?那我們不妨來看看最先進的美國股市。當今,美國主板市場大約有2000只股票,其他OTC市場大概有18000只股票,而歷次從主板退市的股票多達10000只呢!可見得,美國股市大多數也都是垃圾股。你想,美國股市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A股了!誰向你保證,實行註冊制,大多數股票都將是優質股了?歷史早已揭示,全世界任何地方的股市,大多數股票都是難以長期投資的。

    熱衷於投機的人,以前投機,註冊制實行之後依然可以投機;信奉價值投資的人,以前怎麽做,以後也毅然可以怎麽做。你若一味地過度投機,以前怎麽死的,註冊制以後也會怎麽死。你若始終堅持價值投資,以前怎麽有所成效的,註冊制以後也許更有成效。

    你說,怎麽做股票與註冊制與否又有什麽必然關系嗎?

    ……

   諸如上述與朋友你所言的反例不勝枚舉。那麽,怎麽會這樣的呢?其實,稍有一點現代金融學思想的人都不難理解其原因。本人在小文《小侃“預期收益與風險”》(2012-07-29)說到過:決定資產價值的根本力量在於“預期收益與風險”,而不是“供求關系”。“供給與需求”雖然是商品交易經濟的基本原理,但它並不適應於具有金融屬性的資產定價領域(比如,股市、房市),而“預期收益與風險”才是金融市場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股票是金融資產,所以,即使增多了也未必一定會使股價下跌。這就如同房市,由於人們把房子日益當做金融投資品,所以,哪怕空置房再多,房價就是不怎麽下跌。這點股市與房市道理一樣。

    誠然,註冊制是我國股市一項極其重大的制度建設,是進一步走向市場化的必然,它有利於股市更加健康地發展。關於註冊制,網絡、媒體、報章等已有大量介紹與解釋,本人在此不必再述。由於股市的誠信程度與社會的誠信程度息息相關,所以註冊制不可能一蹴而就。臺灣從審核制過渡到註冊制用了20多年的時間,我國也不可能短期內完成,恐怕需要幾年或甚至十幾年才行吧?鑒於此況,你難道準備等到註冊制差不多健全了再入市嗎?你說,那要等到猴年馬月呢?其實,《註冊制無礙投資的連續性》(2015-12-16),因為投資是一項長期與市場同行的實踐活動,所以無需苛求市場的成熟程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020

基金管理人曾指「受助人苛求太多」

1 : GS(14)@2017-04-14 11:12:44

被指挪用雅虎人權基金的吳弘達曾是傳奇式人物。他50年代於北京地質學院就讀,在共產黨提倡「百花齊放」時,斗膽批評中共,因言獲罪被打成「反革命分子」,並投進勞改營長達19年,直至1979年中共「撥亂反正」才獲釋,後移民美國。他先在柏克萊加州大學任地質學客席教授,後離職投入中國人權活動,成立專研中國勞改問題的勞改基金會,收集整理中共勞改制度證據和歷史。他多次潛回中國內地收集證據,1995年曾被中國安全部門羈留,後驅逐出境。2005年師濤、王小寧案發家人在美國告雅虎,吳成功游說王妻俞陵將案件交他負責。因受害者家屬當年並不知雅虎和解協定內容和獲賠償數目,最終吳從當事人獲賠款中扣去巨額代理費,且還獲雅虎信任,將1,739萬美元的人權基金也交由他名下的勞改基金會代管。


吳弘達去年遇溺身亡

2016年4月26日,吳弘達與中國來的友人在洪都拉斯度假時,意外溺水死亡,終年79歲。其挪用雅虎基金250萬美元在華盛頓西北高尚區所購的房屋辦「勞改紀念館」,去年11月也宣佈「暫時關閉」。吳弘達在去世前不久,曾經接受過美國《紐約時報》的採訪,當時他為自己辯護說,他決定取消雅虎基金原來的使命,是因為「目標受助人苛求太多,不可信任」。《紐約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14/1998988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5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