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萬達院線:大而不強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1/0ONDIwXzQ0NTI0OQ.html

如果不是機緣巧合,大連萬達集團(下稱「萬達」)董事長王健林或許不會考慮做院線,也不會有今天國內第一大院線萬達院線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萬達院 線」)。對於萬達在文化產業上的大舉投入——以31億美元併購美國第二大院線AMC公司,業內質疑聲不斷,已經嘗到甜頭的萬達顯然是要在影視文化產業這條 道路上頭也不回地走下去。

逼上梁山

若不是當年上影集團的一念之差或許不會有今天的萬達院線。

2004年前,還在專注於地產業務的萬達沒想過自己會辦院線公司。

知情人士透露,當初,萬達一心想發展城市商業綜合體,為了保證綜合體有多種商業業態,萬達也想把電影院這樣的商業業態引入萬達商業綜合體內,因為電影院不僅不佔用優質地段,即便放在綜合體最偏僻的角落也可以很賺錢,而且還能帶動綜合體的人氣。

「當時萬達只想引入一個好的院線公司。後來,萬達找到了當時國內最大的院線公司之一的上影集團。」上述人士說。

不 過談判並不順利。萬達的想法是,萬達廣場建到哪裡,上影集團的影城就造到哪裡。在上影集團高層看來,萬達一年要造十多個廣場,上影集團就要跟著建設十多家 影城,以一家影城投資2000萬~3000萬計算,一年就要投入2億~3億元以上,而當時全國票房收入才十多億元,這讓上影集團高層為難,最終放棄了此次 合作。

雖然被國內最強的院線公司拒絕,不過萬達集團並不死心,又找到了當初非常看好中國電影市場的華納公司,此時的華納賣掉了在英國的所 有影院,並看中了中國這塊尚未真正被開墾的沃土。雙方一拍即合,2004年年初,華納宣佈與大連萬達集團合作共建「華納萬達國際影院」,雙方先後在大連、 天津等5個城市建立了5家具有五星級水準的多廳影院。不過很快雙方合作不歡而散,知情人士透露,雙方合作生變很可能是政策影響,由於雙方主要合作模式是萬 達出資建設影院,華納協助萬達建設影城並提供一定技術支持,影城還可以使用華納卡通人物。雙方還約定時機成熟後將合資經營,可是過了近兩年,華納未出一分 錢購入影線公司股份,華納這種只出知識產權(主要是卡通形象使用權)、不出錢的做法很難讓萬達接受。華納也有苦衷,由於政策上外資進入我國影院市場有限 制,華納遲遲無法進入實現對影院的收購。雙方合作就此作罷。

經過兩次碰壁後的萬達,此時已經很難找到更好的合作者,此前找的兩家都是國內 以及國外數一數二的院線巨頭。於是萬達一橫心,乾脆自己做院線。2005年,萬達集團出資900萬、萬達集團房地產管理有限公司出資100萬共同成立了北 京萬達電影院線有限公司,正式進入電影文化產業。

捆綁地產

萬達集團進入院線的時機可謂正當時。

2005年開始,中國電影產業實現了輝煌的跨越。從2005年到2011年,中國城市電影票房從20億元暴增至131億元。「萬達院線選擇了中國電影產業高速發展的時期進入,時機非常好。」聯和院線負責人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坦言。

萬達院線借助萬達廣場,給影院聚攏了很高的人氣,這種院線捆綁地產的模式至今讓其他院線羨慕不已。「能夠找到萬達廣場這樣的優質物業開設影城是很多院線夢寐以求的事。至今,院線的爭奪還是主要集中在優質地段的爭奪。」一家院線公司負責人表示。

顯然,為萬達院線發展貢獻最大的還是商業地產。業內研究人士表示,萬達院線公司既做院線業務,還同時做影院業務,能夠同時吃進院線的約5%票房分賬以及影院的約50%分賬,僅此一點,其盈利水平就高於大多數院線公司。

本報獲得的資料顯示,萬達院線營業收入從成立初2006年的6179萬迅速增長到了2010年的6.7億元,淨利潤從2006年540萬元暴增至2010年的1.72億元,房地產支持下的萬達院線實現了從螞蟻到大象的蛻變。

四 年前還默默無聞的萬達院線,在2009年以8.33億元的票房問鼎全國,票房產出佔比全國15%,成為國內第一大院線。2007年~2009年三年內,全 國票房平均增長30%左右,萬達院線的增幅達60%,居全國第一;平均單塊銀幕票房是全國單銀幕平均票房的17倍。廣電總局最新數據顯示,萬達院線去年票 房收入達到17.85億元,領先第二名中影星美院線4億元。

發展困局

事實上,萬達院線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在2009年,萬達院線淨利甚至還虧損了1832萬元。萬達廣場的建設速度已經難以滿足萬達院線的發展速度,萬達院線也開始在萬達廣場之外建設影院,這削弱了萬達院線的優勢。

「但是又不能不走出去。」知情人士透露,「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院線公司對優質地段的爭奪也進入白熱化,萬達院線如果固守萬達廣場將會失去萬達廣場之外的大批優質商業地段的市場。為了搶佔優質地段,萬達院線從2009年開始在萬達廣場以外的區域建設影院。」

北京新影聯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黃群飛告訴記者,近年來,隨著票房高漲,影院租金也不斷上漲,很多院線公司為了爭奪好的地段,哄抬租金,一線城市很多影院租金已經達到影院票房的20%以上,高的甚至有25%左右,給影院的運營成本帶來了很大壓力。

不過,當萬達院線走出萬達廣場時,很多優質地段已經有多家院線入駐。藝恩諮詢相關分析師透露,萬達院線在重慶新開的一家影城,周邊已經有六七家影院,票房面臨很大壓力。

因此,萬達院線也在籌劃開拓三四線城市。雖然,業內對中國電影市場的前景依舊看好,但是短時間內,一二線城市影院過於集中,三四線城市市場並未真正啟動。

為何買AMC?

或許看到國內增長乏力,萬達開始將觸角伸向海外。

5月21日,萬達宣佈收購美國第二大院線AMC,收購金額高達26億美元,加上最高不超過5億美元的運營資金,全部投入金額高達31億美元,成為中國民企海外最大併購。「公司國內市場發展空間限制也可能是萬達發展海外市場的原因之一。」藝恩娛樂諮詢相關分析師表示。

不少業內人士對這樁併購無論從選擇的地點還是公司都不看好。

美加市場去年票房下跌3.8%至102億美元(折合約640億元),對比中國2011年電影票房年增長35%至131億元,美加市場顯然已是強弩末勢。

AMC公司的發展狀況也不盡如人意。目前AMC觀影人數不斷減少,利潤也被現在持有AMC的私募基金不斷擠壓。去年第四季度,AMC淨虧損8300萬美元,而2011財年,AMC淨虧損則更高,達到1.23億美元。

一位院線產業觀察人士表示,由於是一家年代久遠的院線公司,萬達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跟時間對AMC旗下影院進行翻新,加上收購金額如此巨大,很可能造成萬達集團的資金鏈緊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52

【那些「大而不倒」的新能源公司之二】華銳:巨星隕落?

http://www.infzm.com/content/78623

財務告急,減薪、裁員,爭議纏身,昔日風電行業一枝獨秀的帶頭大哥——華銳風電,如今時日艱難。為何幸運之神會偏離它?它能熬過風電寒冬嗎?

「帶頭大哥」之劫

「網站正在更新,敬請期待!」自2012年5月被一個名為F4CK的黑客組織攻擊以來,華銳的官方網站已癱瘓至今。

「間諜門」、「解約門」、「減薪門」……華銳,這家曾經市值900億的風電行業巨頭,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

較之這些花邊新聞,「帶頭大哥」華銳最頭疼的可能就是財務。

一年半沒看風電,看完華銳2010、2011兩年的年報,財務分析師張望(化名)吃了一驚。上市僅十八個月,華銳儼然已從「高帥富」變身「矮窮丑」——市值縮水三分之二。

根據年報,華銳的關鍵財務指標中,2010年的營業收入為203億,2011年則跌至104億,跌幅近一半,而營業利潤的跌幅更高達83%。

頹勢並未遏制。2012年一季度報顯示,與2011年同期比,華銳營業收入下降近七成,淨利潤下降近九成。在上半年的業績預告中,華銳明確警示投資者,其上半年淨利潤還將下跌五成以上。

最驚險的信號來自經營現金流。經營現金流是上市公司健康狀況的關鍵指標之一。2009年,華銳的現金流仍有13.8億,上市前的2010年,現金流猛降至負10億,這是華銳首次出現負現金流。2011年情況惡化,負現金流達到了59億的規模。

「2011年內的負現金流是巨大的風險警示。」財務分析師提示,如果說導致2010年現金流負10億的「罪魁」,是上市後消失的政策性稅費減 免,2011年負59億的原因,一方面是公司生產規模擴大帶來採購支持增加,另一方面則是規模擴張之後的應收賬款收不回來的拖累。對此,華銳在年報中也解 釋為「本期銷售回款速度放緩」。

一直以來,以華銳為代表的風電設備公司,因潔白、高大的風機傳遞著迥異於傳統製造業的形象氣質。但在業界看來,華銳仍是一家典型的設備組裝企業,購買組件組裝成整機出售給下游風電場,是其基本商業模式。

對於大型裝備製造業而言,只有及時付款、回款,才能形成新項目的資金來源。一旦被欠賬所累,靠銀行融資維繫,在拿不到大單的情況下,華銳的商業模式將受到挑戰,而昔日的新能源巨星,則「可能被拖垮」。

財務大營救

為了度過難熬的冬天,2011年10月,華銳發行了55億的公司債。在此之前,華銳已將58億的超募資金全部用於永久性補充公司流動資金。

即便如此,華銳的財務狀況仍不樂觀。2011年年報顯示,當經營性現金流劇增至負59億時,公司總資產卻由286億增加到了348億,增加了62億之多。

一個更不易察覺的細節是,2012年4月,發佈一季度報後幾天,華銳調整了財務制度,將原本按照賬齡計提的壞賬,增加了一項賬齡組合,即區分逾期和未逾期。

修訂後的《財務管理制度》顯示,對應收賬款按組合計提壞賬,「以逾期應收款項的賬齡為信用風險特徵劃分組合,未逾期不計提壞賬準備」。

財務人士表示,作出如此區分將減少壞賬的計提。而比較2011年年報和修訂後的《財務管理制度》會發現,華銳還降低了對按照賬齡計提的壞賬比例。

華銳昔日的核心部件供應商、今日的官司對象美國超導的一位人士指出,因為與華銳的官司,超導曾延發年報,在監管嚴格的美國證券市場,超導收緊了會計準則,「貨款到賬才計入營業收入」,而華銳的做法正好相反。

上述財務師評價說,在經營性現金流負59億的情況下,公司總資產卻增加了62億,這相當於把負現金流變成了賬面利潤,但實際應收賬款並未到賬。由此得來的利潤,建立在賬款一定能回收的假設之下,如果收不到錢,則利潤會在未來體現為虧損。

修改財務制度的做法,被不少業內人士指為「數字遊戲」。不過,多位人士也承認,這一做法並不違反會計原則。

華銳勉強「盈利」背後,政府補貼也出力不小。2011年,華銳獲得的政府補貼從前兩年的3800萬左右,飆升至2億元。這筆補貼出現在年報中的非經 常性損益一項之下。由於政府補貼無需繳稅,也無需成本投入,補貼實際上就變成了公司的淨利潤。以華銳2011年的利潤7.75億計算,僅政府補貼一項,就 佔了利潤的五分之一。

修改壞賬計提方式、大幅提高政府補貼,如此大手筆的財務挽救計劃下,華銳的狀況仍不太樂觀。

中國風能協會公佈的2011年度數據顯示,華銳2011年的風電機組裝機容量,比2010年下降了近33%,在年度新增裝機容量一項的比拚中,華銳已經落敗於老對手金風,屈居第二。

華銳突圍

2011年以來的華銳,算得上霉運連連。

因「間諜門」與昔日密友美國超導鬧翻的華銳,至今仍就偷竊變頻器核心源代碼的知識產權糾紛案,與對方「邊打邊談」。而這樁醜聞已經讓華銳失去了國際 市場上的聲譽,愛爾蘭最大的風電公司Mainstream暫停了華銳為其海上風電提供1GW風力發電設備的供貨項目,轉尋其他廠家。而「解約門」也一度讓 華銳成為畢業生心目中的最差僱主。

不過,對於一向順風順水又突遭冷遇的風電巨頭而言,面子問題遠沒有生存來得緊迫,減薪、裁員,幾乎是降低成本擺脫困境的必然選擇。

一位已離開華銳的人士表示,除瞭解聘應屆畢業生,華銳自2012年4月起,要求各部門負責人約談員工,希望員工「主動辭職」,而這一舉動甚至波及研發等核心部門。此外,2012年春節後,華銳所有部門的部門預算都被削減了35%,4月再度削減5%-10%。

在頻頻控制成本同時,華銳重要部門的管理人士已發生變動。

為了加強國內市場銷售,華銳在已有兩名副總裁劉征奇和陳黨慧負責國內市場的基礎上,又於2012年4月底任命曾任GE風電業務市場經理的李京京任市場副總監。

系列人士變動中,引發最多猜想的是原華銳財務總監魏宇強的辭職。魏宇強辭職之時,正當華銳即將發佈2011年中報,曾任職於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德勤的魏宇強在華銳公司口碑頗好。他的離職,令華銳內部一度有「魏不願在華銳的財報上籤字」的流言。

不過,魏宇強否認了外界猜測。他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這個公司業務很簡單,懂財務的人看年報就可以知道沒有造假空間。公司董事會堅守誠信、透明,我本人也堅持財務人的底線,不做假賬。」

「如果不使用其他財務手法,除非順利拿到大單,否則華銳的2012年中報和年報應該都不會太好看。」財務專家謹慎預測。

在國內風電產能過剩之際,業界一度傳出華銳要自建風場的消息。不過迄今尚未證實有實質性項目出現。

投資下游風場被業界視為另一場豪賭。「華銳希望像政策推動它起家那樣,再次助它鹹魚翻生。」

「幸運」華銳為何難「幸運」?

從2006年建廠起家,到2008年神秘PE新天域入場、2011年初順利上市。華銳的成長史,也正是中國風電行業狂飆突進的縮影。

在風電行業最鼎盛的時期,眾多風機廠商和華銳一起享受了眾多政策紅利。不過,華銳的特殊之處在於,當國家政策鼓勵1.5MW以上大風機時,華銳有。3MW逐漸成主流機型時,華銳也有。海上風機沒人能接時,華銳又及時頂上。華銳每次都能「幸運」地摸準政策脈搏。

擴張與速度,成為彼時風電全行業的關鍵詞。投資不計利潤、僅看規模和技術,一個風電設備商背後,站著數個虎視眈眈、垂涎欲滴的VC/PE。

然而,等到行業遇冷,跑得最快的也是機構投資者。投資界有句話:私募比公募跑得快,散戶比私募跑得快。剩下沒跑的,最後在百度華銳貼吧裡熬成了怨婦。

2008年新天域成為華銳新股東。華銳2010年的年報顯示,2008年華銳的營業收入是51億,淨利潤是6億,現金流是20億,是有公開數據的所有年份中,盈利狀況最好的時期。

「2008年再進來的PE,都是奔著賺IPO差價來的。」投資界人士評價道。華銳也沒有讓股東失望。短短幾年來,股東都獲得了幾百倍的投資回報率。

狂飆突進之下,2009年華銳制定了「三三五一」的發展戰略,即用三年時間進入全球前三,用五年的時間挑戰全球第一。當時,華銳已經實現了中國第一、全球前三的發展目標,並在2010年躋身全球第二。

然而,自上市之後,華銳一直走下坡路。隨著2011年開始,風電調控政策頻出,風電項目審批、核准權限收緊,風電建設速度迅速放緩。

一位華銳內部人士透露,早在2012年5月間,公司就風傳新天域退出的消息。不過,此消息沒有得到證實。

華銳會不會倒下?各方人士均一致搖頭。在他們看來,銀行、政府都會幫忙撐到下一個接盤者,華銳「無論財務數據多爛,都會繼續活下去」。

「華銳上市不久,手上的現金還充裕,資產負債率也沒到危險的地步,」一位新能源分析師笑言,「退一萬步講,廠房、設備都還是值錢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310

柳傳志:在中國做企業要有理想而不理想化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1/2232309.html
中國做企業,除了不拋棄、不放棄,或許還應該加上不抱怨。

11月9日,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在上海的一場演講中表示,在中國做企業要有理想而不理想化。當天,2012創業周暨全球創業周中國站開幕。柳傳志在演講中回顧了聯想創業之初的艱難,他向在座的初創期的中小企業給出的建議是,不要怨天尤人,而是要思考怎麼在紅線之內、允許的範圍內迂迴做好企業。

「我自己很軟弱,但是我從不搖擺」,柳傳志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的這段自我評價引發各界關注。

「中小企業遇到困難,儘量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柳傳志在9日的演講時說。他稱,聯想當初想做自己品牌電腦的時候,相關部門一開始不批准,鑑於當時引進的80多條電腦生產線全部賠本,沒有理由再給批文。後來聯想曲線創業,在香港合資創立「小作坊」生產電腦,當時生產的主板在歐美獲得大量訂單,用業績拿到了批文。

1984年,40歲的柳傳志帶領10名中國計算機科技人員懷揣著20萬元人民幣的啟動資金在北京一處租來的傳達室中開始創業。說到當時的心態,柳傳志說自己「憋得慌」。他說,當時的科技應用、產業化不夠,而他認為,科技研究不能僅限於寫論文、評職稱、提工資。

創業時20萬元不夠用,柳傳志說,自己賣過旱冰鞋、賣過電子手錶,還是聯想式漢卡的金牌銷售員。

他說,創業最大困難除了資金還來自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碰撞,比如1987年曾收到物價局的100萬元的罰單,說漢卡超出了規定的物價範圍,「當時(19)86年我們一年的利潤大概四十幾萬。」據其介紹,當時國家的規定的,買進的原材料加上20%的封頂利潤,超過部分就要罰款,「他沒有考慮人的開發智慧投入。」

柳傳志說,為了求情,當時還堵到物價局領導的家門口,後來請中科院領導出面幫助,罰款減到40萬。

28年後的今天,柳傳志說,聯想在中國做了四件有特殊意義的事:走出了一條大院大所高科技產業化的路;在和國際企業的競爭中搶佔到了領先的地位;高科技企業股份制改造成功;非相關多元化目前來看也相當成功。

談到第二點,聯想收購IMB的PC業務是一個始終讓人津津樂道的話題。柳傳志說,(上世紀90年代初期)聯想和IBM相比就好像小舢板和航空母艦。

如今,在他演講前的11月8日,聯想集團(00992.HK)公佈2012/13財年第二季度(截至9月30日)業績,其中,除稅前溢利創新高達2.04億美元;季度銷售額同比上升11%達87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值得關注的是,在同期全球PC市場銷量同比下降8%的環境下, 聯想的全球PC銷量仍能增長10.3%,全球市場份額再創歷史新高達15.6%。而此前根據一些行業機構的統計,聯想PC份額已經超過惠普成為全球第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72

龔海燕談在線教育:做優質內容,而不做平台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1837.html

為什麼做在線教育?自己就是需求用戶

如同創辦世紀佳緣的初衷,創辦這個網站的想法也來自龔海燕的自身經歷。「2011年世紀佳緣上市路演的時候,我要用英文回答投資者的提問,但我的英文不行,需要公司CFO幫我翻譯,這幾乎浪費了一半的時間。」她回憶,並下決心解決英語口語的難題。

在龔海燕看來,這個「91外教網」同樣具有開創性的意義。與婚戀網站運營模式相似,在經過公司的審核和聘用後,所有外教可在這一平台擔當英文老師,想學英文的人都能自行註冊成為學員,通過網絡付費的方式選擇外教和課程。

龔海燕說。如同9年前她希望單身男女能在網上找到中意的對象,如今,她要改變中國人「啞巴英語」的現狀。她說,三年後,她希望自己能用英語在國外演講。

教育培訓必然有一部分市場讓位給在線教育

龔海燕認為線教育的優勢是天生的,方便快捷且不受地域限制,而統的教育行業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教育資源師資的分佈不均衡,要受到地域、經濟等方面的制約。對於這些問題,用互聯網的方式就比較容易解決。龔海燕說:「傳統教育培訓肯定不會消亡,不可能完全的被替代」。但她認為在線教育是傳統教育培訓的一個重要補充,從長遠來看,傳統教育培訓機構可能會有一部分的市場讓位給在線。這也印證了她在微博中寫到的那句話:「這是一個欣欣向榮的市場,互聯網遲早將滌盪再造傳統教育行業。」

龔海燕認為,跟傳統教育培訓機構比的話,在線教育看上去是節省了教室這一塊的成本,但其實是增加了技術、產品的這些人力的投入,包括帶寬,網絡方面的投入——所以啟動成本,在線教育其實是要高於傳統教育的。但在線教育具備了規模化效應和長尾優勢,使得其後期收益可以在低成本的情況下迅速增長,並且服務可以規模化複製。

和俞敏洪看法一致:做優質內容,而不做平台

在近期i黑馬發表的文章《俞敏洪一篇滿是干貨的演講:反思教育培訓業》中,俞敏洪明確表示,新東方不會做在線教育平台,而會關注在線教育優質內容的輸出,而龔海燕對於在線教育的理解和俞敏洪如出一轍。中國很多在線教育在做平台,如YY、多貝、傳課,而91外教做的是B2C的內容,問及對在線教育模式的看法,她坦言:「平台的前景肯定更大,但是我覺得我沒有能力做平台,感覺做平台還是比較難一些,因為要兩頭找人。」

和同類的教育網站相比,91外教網與51talk的模式很是相近,91外教網做的是垂直細分的口語培訓領域。龔海燕說,自己更尊重老外,51talk是菲律賓老師,91外教選擇的教師都是以英語為母語的,「我們在美國專門有一個團隊,三個美國人幫我們招老師。」除了老師的選擇,龔海燕稱,91外教用的是自己研發的教學平台,視頻的清晰度、穩定性會好些。

做在線教育也注重現金流,三年內盈虧平衡

問到何時能夠實現盈虧平衡的問題,龔海燕說:「三年吧,盈虧平衡,我覺得還是有可能的,因為這個東西還是一開始就會有現金的,我現在也有學生在交錢」。龔海燕認為做事專注就不愁盈利,因為就像新東方開始就只專注於英語培訓,在中國廣闊的市場需求裡,只要在一個垂直領域做到第一,盈利根本就不是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318

CIA首次承認51區存在 對外星人避而不談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3381

在《獨立日》和《X檔案》中多次露面的51區一直是人類隱藏外星人或飛碟的秘密場所,美國軍方長期以來對該基地存在的否認態度也使得其更加神秘。但近期美國中央情報局在一份解密文件中指出,51區是存在的!

儘管這份文件在承認51區存在的同時,並未提及外星飛船或是外星人的消息,但這並不妨礙人們對這神秘區域的探索欲。

CIA在一份長達355頁的最新解密的文件中揭開了51區的神秘面紗,路透社援引文件指出:

確實有一個被稱為51區的航空測試點,其位於拉斯維加斯西北部的80英里處。該基地主要是在20世紀50年代用來測試U-2高空偵察機。此後,包括超音速偵察機A-12、代號為OXCART和F-117等多種絕密飛行器均在此進行了測試。

不過,UFO的愛好者們可能會因此而失望,英國衛報援引該解密文件指出:

因為U-2偵察機的高度很高,當人們看到U-2偵察機反射的光時,自然會把它視為UFO。在20世紀50年代末和60年代的大部分時間裡,有一半的UFO報告可以用U-2偵察機和其他OXCART飛機來解釋。

儘管如此,這些解釋仍難以消除51區的神秘身份。

在眾多關於51區的神秘傳說中的羅斯威爾飛碟墜毀事件就是之一,當時盛傳飛碟在羅斯威爾墜毀之後被運往51區。而CIA在這份文件中並未提及這一事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631

工行加入「大而不倒」銀行名單,將強制提高資本金要求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3166

全球銀行監管機構將中國工商銀行列入了「大而不倒」的系統性重要銀行名單之中,這預示著對工行附加資本金要求將提升,以防止又一輪金融危機降臨。至此,工行和中國銀行的附加資本金要求為1%,後者是去年被加入「大而不倒」名單的。

金融穩定委員會週一公佈了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工行是此次唯一新增的銀行。

去年以來,附加資本金要求降低的銀行包括花旗銀行、德意志銀行和紐約梅隆銀行,與此同時,附加資本金要求增加的有法國農業信貸銀行。

監管機構根據各大銀行可能導致全球金融風險的潛力進行排名,並根據這個名單來要求金融機構增加其資本金,以避免2008年那樣的全球信貸凍結。

「宇宙第一大行」中國工商銀行目前是全球利潤最高的銀行,然而,儘管如此,中國大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上升也值得擔憂。

此外,對於監管機構降低了一些大銀行的資本金要求,市場人士表示有些驚訝,彭博引述業內人士表示,「這是否意味著這些銀行之間的系統性關聯沒有一年前多了?看上去並沒有。我認為監管機構還需要從其他角度對這些銀行進行審查。」

更新後的名單中還有摩根大通(美國資產規模最大的銀行)、匯豐銀行(歐洲市值最高的銀行),這兩家銀行的附加資本金需求是2.5%。

花旗銀行、德意志銀行的附加資本金要求降到了2%。

工行和中國銀行的附加資本金要求為1%,中國銀行是去年被加入「大而不倒」名單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523

魔漫相機「火而不死」之謎全解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08/59319.html

以下為騰訊科技主編龍兵華的分析:

決定系統地寫一下魔漫相機。

原因很簡單。第一,如同墨跡天氣、唱吧、啪啪一樣,它是移動互聯網時代造就的新現象,具有研究意義。第二,大家預測它爆紅後會暴跌,但魔漫最新宣佈的用戶數據是增至1億。

這個數據有多準確?無從考證。但從兩個渠道可以確定它沒有暴跌,而且發展曲線很穩定。一是從微視與魔漫相機在春節期間合作的分享數據,二是APPANNIE的歷史統計數據。

於是可以放心地提出新問題:為什麼一款相機應用能夠火爆,能夠持續?對此,外界雖有諸多報導,但並未很好地解答。通過與魔漫創始人黃光明的深聊,以及對業內朋友的諮詢,希望做一個系統的解讀。

第一:魔漫相機為什麼能夠成為現象級產品?

之所以稱之為「現象」,主要是指其在社交平台(特別是在微信朋友圈)的迅速走紅。這種爆發來得如此之快,以致於那段時間朋友圈裡人人都在發魔漫頭像。

是什麼力量讓大家喜歡它,它刺中了我們哪根神經?追根溯源,可能是因為抓住了我們內心渴求的,但又未被釋放的需求。

按我的理解,這種需求就是人類對藝術化和個性化表達的渴望。圖像、照片,則是很好的表現形式。

遠至古代,人們在山洞中用壁畫來表現自我和傳遞信息;近至現代,各種拍照技術的進步,發展出自拍照、藝術照、大頭照等各式照片;智能手機的普及,更是催生了Camera360、Instegram、啪啪、美圖秀秀等全新的產品形態。

而漫畫對於80往後的人們而言,早已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美國和日本的動畫、好萊塢動漫大片,反覆在我們生活中出現。動漫極其周邊產業的興旺,證明漫畫類產品是一個廣闊的市場。

所以,當魔漫相機用拍照+漫畫的方式,讓漫畫人像變成一款所見即所得的產品時,廣泛的大眾需求基礎,決定了其快速地走紅。黃光明對此的總結是:「做產品首先要滿足大眾需求,如果做得太小眾,就很難有爆發的機會。」

市場是大眾市場,需求亦是剛需,但為什麼一定是魔漫相機?同期還有同類型的產品,為何不是它們爆紅?

總結來說,產品推出的時機,簡單到極致,核心功能突出,都是不可或缺的原因。

首先,時機剛好。魔漫相機推出時,同類產品在功力上尚有差距。魔漫的兩位創始人,黃光明是微軟出身,任曉倩是設計出身,且團隊從事漫畫人像創業已經四五年。更為重要的是,當時微信朋友圈對創新類APP支持力度大,可以直接從朋友圈跳轉到APP下載頁面,這給魔漫相機帶來了巨大的下載量。

首次,產品足夠簡單。黃光明說,魔漫相機在推出之時,可以說是簡單到簡陋。比如,只有數量較少的背景圖,用戶可選擇的餘地不多;只有一種背景顏色,即那種漫畫般的紙黃色。但往往越簡單,越有穿透力。歷史經驗也告訴我們,作為一款全新的APP,如果很難上手,那基本等於自取滅亡。

這種簡單有些是刻意為之,比如關於背景色,黃光明和任曉倩十分堅持,認為這樣才能加深品牌印記。也有一些可能是開發來不及,比如數量很少的背景圖。

最後,核心功能突出。由於功能足夠簡單,即拍照後自動生成漫畫頭像,這讓「魔漫」的概唸得到強化,也讓其紙黃色的背景形成一種獨特的品牌印記。為了強化這一點,黃光明和任曉倩幾經糾結,最終還拿掉了背景圖上的公司標識,目的是要「讓其更純粹」。

第二:為何爆紅後沒有如外界預測般暴跌?

熟悉產業規律的人都知道,一款在社交平台爆紅的產品,往往在沉寂之後迎來用戶量暴跌,呈現出過山車般的曲線。我們已經見過太多這種案例,以致於我們對在社交平台爆紅的產品總是充滿懷疑。

魔漫相機也遭到類似質疑,但黃光明並不擔心。他說,事實證明,在社交平台的瘋狂傳播沉寂之後,魔漫的用戶曲線是平穩向前,後來隨著海外市場的發力,曲線又開始走高。

黃光明的經驗總結是,社交平台只是傳播渠道,產品本身的生命力則是根本,「魔漫相機的崛起主要是靠口碑傳播,也沒有做推廣,因此在社交紅利用盡後,產品的可拓展性和縱深挖掘,才是決定其不會衰退的原因。」

黃光明所謂的產品拓展和縱深,不是指簡單的功能疊加,而是基於用戶需求的優化,以及不侷限於線上的模式開發。

在產品層面,魔漫先後增加了更多的背景,增加了背景顏色;開發了魔漫表情,讓漫畫頭像變成了動畫,還可以變成網絡社交的表情。這是一種產品的縱深。

在合作層面,魔漫和騰訊微視展開了合作。2014年春節期間,用戶可以在微視用魔漫頭像製作更加個性化的短視頻,再通過社交渠道分享。這種跨平台的合作,會為產品特點增值,也是一種縱深。

在線下層面,則更具拓展性。黃光明桌子上有一個印有魔漫人像的杯子。他說,這就一個現成的線下模式,接下來用戶都可以將自己的漫畫印在杯子上,未來可能還印在衣服上,「與傳統印製方式不同的是,我們可以更快更好地生產漫畫人像,這是我們的優勢」。

但也不能因此而忽視社交平台的價值。在這個社交為王的時代,平台的力量往往超乎想像。在平台的選擇技巧上,黃光明認為必須要上大平台,要尋求平台的支持,「儘可能覆蓋主流平台,儘可能讓用戶發現」。

第三,魔漫相機給創業者帶來哪些啟示?

要判斷魔漫相機的未來依然為時尚早。一個剛剛誕生半年多的產品,未來的道路還很漫長。但這並不妨礙我們總結它所帶來的啟示。

首先,細分再細分,簡單為王。

一個常見的論調是,有微信這樣的超級APP存在,創業者還有什麼空間?但魔漫相機的經驗告訴我們,只要產品做得足夠細分,就擁有足夠的爆發力。

魔漫相機是在拍照領域不斷細分,最後細分到漫畫人像這個簡單而專一的功能。它就像一顆釘子,細長但尖銳,能夠瞬間洞穿牆壁。

但爆發的前提是產品核心功能要突出,目標要簡單,不能一上來就堆三四個功能。如果既想做漫畫人像,還想做美化,還想做有聲照片,那就等著和美圖秀秀、啪啪等去拼吧。必死無疑。

其次,細分不等於小眾。

一個更大的困惑在於,太細分了,就變成了一個小眾產品,還有何前途?實際上,細分並不等於小眾,細分只是在大眾需求中的細分,而不是在小眾需求上的細分。這樣的細分,依然有廣泛的用戶基礎。

騰訊微博開放平台副總監、《社交紅利》作者徐志斌打了一個有趣的比方來說明這個道理:在餐飲領域有湘菜粵菜川菜東北菜,有俏江南有麻辣誘惑,往下細分還有麵食,麵食裡細分還有馬華拉麵、山西刀削麵。但你能說這些小麵館都很小眾嗎?事實上它們遍佈全國各地。

最後,產品要有縱深。

縱深就是護城河,就是迂迴地,有縱深的產品才不至於一招鮮,一波死。只有這樣才能在產品經歷大紅大紫後,能夠繼續在社交平台暗流湧動。它可能沒有原來那麼兇猛,但它一直擴散。

黃光明總結的三點產品經驗中,這一點尤顯重要。他說,一個好產品首先是要滿足大眾需求,才可能有相應的用戶基礎;其次要不斷的優化和改進,才能不被用戶中途拋棄;第三是產品一定要有縱深,才能細水長流,才有持久和盈利的空間。


以下為魔漫相機創始人黃光明、任曉倩在黑馬商圈私密交流活動中分享的「不死經驗」。

黃光明口述:

有幾個App火爆起來然後又下去了,那是因為它們的性質是「活動」。而魔漫不是活動,而是一個產品,我們是從產品思路考慮發展,這必然是一個連續性的過程,我們也不會做一件事到此為止的。

至於如何判斷一個App是產品性質還是活動性質?我認為第一要看該App有沒有提供長期的使用價值,第二就是看該產品是否創新,這其中包括技術創新、使用環境創新還有商業模式創新。活動型App像遊戲,在目標完成後就沒有後續的需求了,或者就是某種商業活動的App化,時效性階段性很強;而產品性質的App可以滿足人們在生活中的長期需要,並且有很強的延展性和衍生性。

移動互聯網沒有一個產品可以說自己能長治久安,所以我們會在魔漫相機的基礎功能上不斷挖掘用戶需求、優化用戶體驗、擴大用戶對產品的滿意度,保持驚喜。我們會一直保持持續創新和發展、規劃的能力,不斷創新。

(是不是覺得不解渴?那天,黃光明是邊開車邊給黑馬營同學做的分享。再來看看任曉倩的說法)

任曉倩口述:

我們的數據依然非常好。魔漫的第二場演出是表情革命。我們把靜態的漫畫變成了動態,可以把自己可以變成很萌的動畫表情,在聊天中使用。

創新引起的效果是強大的,新穎,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人們都有好奇心去嘗新。同樣的招式第二次就沒有這樣的效果了。最近,一個美國同行問我,看到中國原創的App在全球崛起,這種創新是不是因為中國創業環境在學習美國的硅谷模式?我說「創新」並不是美國的原創,它是人的本能。創新不是學來的,這個世界很多東西可以複製,唯一不能複製的就是夢想,因為它誕生於每個創業者自己的心中。

魔漫能有今天,我很感謝當初的「堅持」,(黑馬營營歌『堅持』,倡導的就是這種創業精神。)。魔漫做的是個性化服務。個性化是個非常難啃的骨頭,要經得起每個人的挑剔,產品品質要非常精美,還要足夠便捷以至於能快速擴張。很多人曾經問我,你們為什麼一定要做個性化,如果不做個性化,依你們的關係和渠道可以很輕鬆賺到錢。我們始終沒有放棄。我們幾年來做了大量的儲備,使用戶每天都可以更新10個精美主題。堅持給我的回報不是後面的結果,而是證明堅持是對的,這種感覺非常好。我很感謝咱們黑馬營這個大家庭,很多次,我的堅持都是從咱們同學身上得到了激勵。

除了創新和堅持,我還想從操作層面與大家分享下我們是如何做好一個產品的。涉及戰術方面的事情,根據具體情況會有不同的方法,而有時這會是把雙刃劍,對此我有3點體會:

1、飢餓營銷。我們開始是上安卓版,蘋果版是在2個月後才上線的。這對蘋果用戶在等待中造成了很強的飢渴感。使蘋果上線後的第三天就排名免費榜第一。

2、不滿足造成興趣的延續。我們一開始只給用戶很少量的素材,只有10張。因為沒有一次性滿足用戶,引起了用戶持續的興趣和期待。

3、魔漫在產品中沒有使用任何推廣手段。用戶所有的分享行為都是自發的,我們並沒有採用分享一次就可以獲得什麼獎勵的模式。這讓用戶擁有充分的主動性,因為他並不覺得這是在為你企業做了什麼事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334

用專利說話:360為何迎娶酷派而不選魅族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039

用專利說話:360為何迎娶酷派而不選魅族

作者 李俊慧


“為什麽不是魅族?”

  相信這是很多人看到“奇虎360投入4億美元,占股45%,與酷派成立一家合資公司推智能手機”時的第一反應。

  要知道在此之前,周鴻祎與魅族創始人黃章曾在微博上多次“眉來眼去”,談品質、說性格、聊音響,但是,當奇虎360最終決定重新殺入智能手機時,選擇的合作夥伴居然不是魅族,而是酷派。

  很多人不禁要問:酷派,憑什麽?

  說起酷派,很多人可能覺得它有點“土”。要知道美女從不會自稱美女,但酷派卻在品牌中用了個“酷”字,反而讓人覺得不夠時尚或酷。而其英文品牌coolpad的字符數也堪稱手機品牌中“佼佼者”。

  而從市場策略上來看,起步於功能機、活躍在智能機時代的酷派,身上自然留下很多功能機“印記”,比如產品策略熱衷於“機海戰術”,款式眾多但精品稀缺;渠道布局擅長手機賣場和運營商合作,但弱於互聯網平臺營銷。

  那麽,奇虎360到底看上了酷派什麽?酷派又靠什麽讓合資公司的估值在成立之初就已接近10億美金?

  要知道360在合資公司中出的是“真金白銀”,而酷派又拿出什麽“家底”註入了合資公司?

  顯然,除去品牌、人員及技術之外,酷派手上的知識產權應該是其在合資公司占據較大份額或話語權的關鍵所在,那麽,酷派的知識產權實力,尤其是專利實力到底如何?與魅族相比,它領先多少?與HTC進行PK的話,戰鬥力又如何?

  我們以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的統計數據為基礎,從專利數量、專利意識、專利結構、專利傾向及申請時間分布等多個維度,看看酷派的知識產權實力,以及它與HTC和魅族的區別。

比拼專利規模:酷派領先,HTC次之,魅族墊底

  通過上表,我們可以看到,在專利可檢索總量方面,酷派是HTC的1.8倍,是魅族的19.8倍;在發明公布數上,酷派是HTC的2.6倍,是魅族的24.2倍;在發明授權數上,酷派與HTC不相上下,HTC僅比酷派多37件,但酷派是魅族的65.9倍;在實用新型專利數上,酷派是HTC的7倍,是魅族的24.6倍;而在外觀設計專利數上,HTC是酷派的2倍,魅族是酷派的1.5倍。

  看完上述數據,如果你是奇虎360,讓你在酷派和魅族里挑,你會選魅族嗎?

  我想大多數人可能會說“不”,技術積累不是三兩天可以解決的, 但是,營銷上的表面繁榮是燒錢就可“速成”的。更重要的是,奇虎360在智能手機市場,短板不是營銷,而是“硬通貨”——技術和知識產權。

  比拼專利意識:HTC領先,酷派次之,魅族落後

  通過上表,我們可以看到,從公司成立時間上來看,酷派成立最早,但在知識產權保護和部署上,酷派並沒有領先與HTC。

  值得一提的是,酷派在前十年的時間里,並沒有專心做手機,他們涉足的領域包括傳呼機、股票機甚至固定電話。這種“混沌”狀態直到2003年前後才有所改變。

  而體現在專利保護上,他們1999年最早申請的關於傳呼機的發明專利最終並未獲得授權。反倒是他們2003年前後聚焦手機領域時,相關專利授權似乎開始進入“狀態”。

  當然,魅族和HTC在創業之初也不是靠手機起家,魅族最早賣的是MP3,HTC最早幹的“代工”。

  不過,從涉足手機領域的時點來看,酷派要比魅族早的多,而且在2003年之後,酷派對手機業務的專註程度不斷“加碼”,使得酷派在專利積累上要遠強於魅族。

  酷派專利結構:手機為主、周邊織網“多模”是亮點

  通過上述三圖可以看到,在已獲得的授權專利中,在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外觀設計上的布局,酷派的比例依序是:51%、43%、6%,HTC的比例依序為:74%、9%、17%,而魅族的比例依序為4%、15%、81%。

  這或許也從某個層面說明,雖然同為智能手機,酷派的外觀和造型,確實與魅族與較大差距。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恰恰因為酷派具有很多“鈍”的特點或特性,使得其在更具競爭力和防禦能力的發明專利上功底“紮實”。

  此外,酷派所持有的各類專利,不論是發明專利,還是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90%以上都是與手機密切相關的。其已獲得手機專利中,分布在整機、雙卡、多模、天線、殼、卡、電池、充電器及應用程序等諸多領域,可謂編織了具有一定防禦能力的“專利網”。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酷派在多模手機或雙卡手機領域,積累了眾多的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其中,酷派持有的與雙卡、多模相關發明專利,不少於15件,酷派持有的與雙卡、多模相關的實用新型專利,多達24件。

  與OPPO、小米等熱衷於應用程序專利布局的手機廠商不同,酷派似乎不太看重此領域,其已獲得專利與應用程序相關共計16件,遠少於其在多模、雙卡等手機基礎專利領域的布局。

  從專利申請時間上看,2008-2011年是酷派專利保護申請的“高峰期”。在酷派已獲得的 461件發明專利中,有378件是在2008-2011年期間提交申請,占其已獲得專利的82%。

  此外,在專利保護策略上,2008年對酷派也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因為從此之後酷派專利布局的重點從實用新型全面轉向發明專利。在2009-2011年三年期,酷派獲得授權的發明專利都遠高於其實用新型專利。

  而從外觀設計角度來看,在經歷了2006年功能機時代的“機海戰術”之後,酷派新一輪外觀設計高峰出現在2012年,當年酷派獲得了高達22個外觀設計專利。

  相信在經過一輪智能機“機海戰術”鋪貨後,酷派未來可能會效仿蘋果、小米等廠商,轉向“經典機型”或“爆款”,而應該也是子品牌“大神”誕生的重要原因。

  回到文章開頭的那個問題,在與魅族一番“調情”之後,奇虎360最後還是選擇迎娶酷派的原因也就“不言自明”了。

  因為魅族的底細已被摸清,而奇虎360一貫精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157

立院十一月再戰,藍綠傾向「修而不廢」 課不到稅的證所稅 乾脆廢了吧

2015-09-28  TCW

「洪版證所稅」立院攻防 ,朝野都想把它打回原形,對比當年為求「公平正義」強硬實施,昨是今非格外諷刺。

九月十八日,立院朝野上演證所稅攻防大戰。國民黨團除支持「洪版證所稅」,還加碼將未上市(櫃)股票的證所稅率下調,對比三年前同一群藍委,扛著租稅公平大旗,宣告復徵證所稅,如今看來格外諷刺。

被視為台股及稅收魔咒的證所稅,自上路以來引爆朝野極大爭議,短短三年連修四次,這回藍委急著在大選前提出修正案,顯見證所稅立法過程之草率和荒謬。

證所稅朝野協商未達共識,只能等到十一月再戰。券商公會理事長簡鴻文,不滿意「洪版證所稅」,送出折衷方案給藍綠立委,主張將這千分之○.五證所稅「緩衝上路」,被外界解讀為形同「廢除」證所稅。

今年八月底,證所稅催生者、前財政部長劉憶如曾對媒體指出,證所稅的存在「很奇怪」,因其實施以來,實質上沒有課到什麼稅,認為政策不能「先求有、再求好」,證所稅可以被檢討,等於是打臉現任財長張盛和。

台灣沒條件課!

只修不廢,股民憂借屍還魂「證所稅根本是一場鬧劇!」前財政健全小組成員、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所長吳德豐回憶,當年研議證所稅時,馬政府過度菁英決 策,為了公平正義決定硬幹,「財政部找我只有討論怎麼課稅,而不是『應不應該課』。」證所稅錯誤命題的開始,就在於政府不願正視「證交稅隱含證所稅」的問 題,選擇外加課徵證所稅,想要增加稅收,又不願配合調降證交稅,結果證交稅損失近八百億元,簡直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吳德豐認為,稅制要配合經濟及產業發展,台灣沒條件課證所稅,因為資產會在國際間移轉,根本課不到稅,而台股交易量如此頻繁,交易稅應該要低,才能吸引投資台股。

儘管藍綠政治人物有意將證所稅打回原形,但只要證所稅還存在一天,投資人還是「心驚驚」,就怕哪天政治或經濟情勢轉變,證所稅仍有借屍還魂的可能性。

「洪版證所稅還是留了伏筆,萬一未來財政有困難,政府決定將證券交易所得,併到綜所稅裡頭一起課,最高稅率將拉高為四五%,那是多麼可怕的事!」一位不願曝光的股市大戶擔憂的說。

為了安撫股民,證所稅朝野協商時,藍委提出修正動議,將原本核實課稅、稅率一五%的未上市(櫃)股票,比照上市櫃股票,改課千分之○.五的證所稅,做為尋求民意支持的賣點。

就連長期參與證所稅的官員,也難掩神情落寞,直言證所稅在兩黨角力下多次修改,就像一輛四不像的拼裝車,根本上不了路,只能停在路邊,結果路上發生連環大 車禍,又被當成罪魁禍首,「與其吵吵鬧鬧,還不如廢了吧!」而證所稅的支持者,眼見執政黨走向民粹,藍委昨是今非,政策前後反覆,如同炒一盤菜,要多點改 革就加點鹽,要多點妥協又加點糖,只能炒出一盤既不可口又不營養的大雜燴,結果就是失去民心。

權衡公平正義和財政收入,吳德豐認為,證所稅是課不到稅的錯誤政策,體認到「稅制不能包贏」後,執政者既然決定收拾善後,「就要做得漂亮一點,乾脆廢除證所稅!」現制不利經濟!

五次稅改,課稅不順就加稅馬英九總統上任七年來,總共進行五次稅改,因為證所稅開徵造成證交稅鉅額損失,只好再推出富人稅、兩稅合一可扣抵稅額減半、房地合一稅等加稅措施,結果卻是台股動能萎縮,難以吸引境外人才,企業怯於投資,讓台灣經濟逐步惡化。

一位企業主表示,財政部在稅收不足時,想到的總是向領薪階層或股民增稅,從未檢討稅制有何不合理之處,所以企業怯於投資,稅官自然徵不到稅,落入國家財政更加困窘的循環。

台灣稅制有「一高、二低、三缺綠」的問題,所得稅過高壓抑經濟成長,營業稅和財產稅又過低,攸關國家長期產業發展的綠色稅制,卻遲遲沒有建立,財政部對稅制稽徵的「積極不作為」,讓稅收無法增加,近年又不斷加稅,又怎能以「租稅公平」服眾?

「加稅部長」張盛和日前提及,亞太經合會(APEC)會員國都體認到國際經濟情勢的疲弱,紛紛呼籲採取對經濟發展更友善的政策。張盛和強調,證所稅的修正也是呼應國際趨勢,態度不再是鐵板一塊,未來對稅制如何「動態調整」,值得持續關注。

隨著總統大選逼近,兩黨總統參選人更應主打「經濟牌」,在經濟沒有好轉之前,承諾把「加稅放一邊、利字擺中間」,待證所稅表決後,更應一一拆解有害無益的加稅措施,並端出具體的產業及經濟政策,才是爭取選票之道。

馬政府稅改,引發資金外逃骨牌效應

.證所稅

加稅額度: 24億元/年得罪對象: 各大券商、上市櫃公司股東、全國股民不良影響: 900萬股民持股獲利下降、股市成交量下滑、衝擊新創事業IPO家數、證交稅短徵800億元

.富人稅

加稅額度: 99億元/年得罪對象: 年所得淨額1000萬元以上者不良影響: 引發富人逃亡潮,高資產紛紛移往海外.兩稅合一→股東可扣抵稅額減半加稅額度: 505億元/年得罪對象: 獲配股利的個人股東不良影響: 加重股市投資人稅務負擔;兩稅合一股利扣抵減半溯及既往,有違信賴保護原則.房地合一稅 加稅額度: 40億元/首年 得罪對象: 一、2014年1月2日後取得、持有未滿2年出售不動產者 二、2016年1月1日後購入不動產者 不良影響: 房地產交易量急凍,衝擊不動產產業;房屋稅、地價稅、土增稅銳減,衝擊地方政府財源

資料來源:財政部

文 劉永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306

分段工作 重要的先做 善用零碎時間 管理不漏接 創業篇》六角國際董事長王耀輝 出差展店忙而不亂

2015-10-05  TCW

一年出國四十次的王耀輝,善用零碎時間的時間管理術, 養成他有條不紊的生活作息、工作習慣, 也是他在繁忙公務中始終能氣定神閒的祕訣。

景氣寒風逐漸吹到台灣餐飲市場,連龍頭王品集團都開始縮編裁員,但以外帶茶飲料起家的Chatime日出茶太,下半年卻逆勢加碼推出三個新品牌,除「銀座 杏子日式豬排」已開設九家分店,全新自有品牌中式連鎖餐飲「Mrs.Mi」與龍蝦主題旗艦餐廳「Le Catch Lobster」,以及授權品牌牛肉麵「四川段純貞」,都將在第四季接連開幕。

帶領茶飲品牌跨足餐飲市場的六角國際董事長王耀輝,年僅四十五歲,去年集團營收十四.○八億元,其中海外大幅展店,是增加營運動能最大關鍵。

管理時間,利用搭機時間思考策略

出國洽公開會對王耀輝而言,猶如家常便飯,平均一年出國四十次的他,短程如到東南亞一定三天往返;長程的洲際飛行,也在五天內來回,面對長短不一、單點多點,又歷經寒熱帶區域的旅程,王耀輝理出一套以簡馭繁的時間管理智慧。

「即使現在有專業經理人幫忙處理國際業務,但我隨身攜帶的行李也以輕便、不託運為原則,可以直接上機。」王耀輝說,創業初期,他經常是前一晚聯絡上海外代 理商,隔天一大早六點就搭飛機親自拜訪,因此養成他高度機動性的工作習慣,如何充分利用在飛機上的時間就顯得格外重要。

「飛機上的時間是完全屬於自己的,反而可以安靜思考一些事情。」王耀輝的習慣是,一上飛機就將當周所有財經雜誌閱覽一遍,若感到疲倦,就抓住時間補眠,為 避免時差影響精神,他習慣訂晚班出發的飛機,到目的地就直接與同事開會,隔天繼續巡店,第三天晚上就搭機回台,一樣在飛機上睡覺,隔天繼續上班,減低時差 干擾。

因長時間工作已是必然,王耀輝善用零碎時間分段工作、分段休息,並依時差決定處理的工作和區域,再按事情的重要性依先後次序先排定年度、季、月、周、日行事曆。

改變作息,把三○%時間留給家人

而當工作量突然變大時,會先區分每天例行和非例行工作,依時效重要性決定先後順序,盡量不要超時工作。

近日科技業頻傳高階主管猝死的新聞,讓王耀輝感觸良多,原本也出身科技業的他,深刻體會台灣工程師的工作壓力,因此,這半年來,他也開始改變生活作息,把自己三○%的時間留給家人,如果人在國內,晚上六、七點一定會回家吃晚餐,萬不得已,才回公司加班處理公事。

王耀輝有三個小孩,最大十一歲、最小三歲,由於創業初期沒日沒夜地工作,讓他忽略大兒子成長過程,當時最忙碌的時候,只得讓孩子在車上睡覺,他與太太繼續 做事,「早期完全沒有家庭生活,大兒子讀幼兒園時,永遠都是最後一個才回家的學生,甚至忙到忘記兒子小一開學日,讓六歲的他坐了一個多小時的校車,自己找 教室進去。」

王耀輝說,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是他時間管理的哲學,例如陪小孩時他就盡量不滑手機,即使只是陪女兒畫畫,他都會全心投入,「有時候陪伴不見得要去多高級的地方玩,即使在公園裡都能讓孩子開心。」

善用App,在國外也不怕漏接訊息

幾乎每兩周出國一次的王耀輝,非常仰賴即時通訊軟體LINE、WeChat、WhatsApp,目前在公司加入的群組就有十餘個,他樂於利用即時通訊軟體與同事溝通,即使人在國外也不漏接資訊。

「有時候國外代理商採購原物料有問題,在LINE上面溝通,當下解決,可以讓展店速度加快。」王耀輝說,他習慣遇到好的靈感就立刻拍下來,傳給同事參考,並將手機裡的圖片分類儲存,以方便日後找尋。

王耀輝的哲學是,「寧願下錯決策,也不願浪費時間」,他的作法是從錯誤中學習,從學中改到對,在瞬息萬變的時代,以當機立斷的態度面對,他善用零碎時間的時間管理術,養成有條不紊的生活作息與工作習慣,也是王耀輝在繁忙公務中始終能氣定神閒的祕訣。

王耀輝關鍵兩小時的祕訣

1 善用零碎時間分段工作、分段休息。

2 改變工作習慣,盡量不加班,增加親子相處時間。

3 與國際代理商即時線上溝通,縮短公文往返時間。

王耀輝

出生:1970年

現職:六角國際董事長

經歷:帆宣科技業務襄理

學歷:屏東科技大學農業企業管理學系

撰文 / 梁任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5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