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維納斯雕像引發的斷想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buw.html
最近一個月以來,大盤3次上攻前期高點(3478點)均告失敗,特別是,上周末又一次向下跳空大跌,市場看空陰霾空前彌漫。好些名人專家前些天還信誓旦旦地聲稱,牛市趨勢不可阻擋,行情有的走了!這會兒有的卻說,小牛市已經結束。
每當股市發生大漲或大跌,人們總會紛紛議論,並樂此不疲地預測後市走勢,這次也不例外。有朋友問我:“下周一會怎樣?”
預測後市如何,就好比是在既有的走勢圖的末端再事先添加一條延伸曲線。這不禁讓我聯想到維納斯雕像。
我曾兩次到巴黎盧浮宮參觀,每次都會在斷臂維納斯雕像前佇立,凝視這尊盧浮宮的“鎮館之寶”,聯想人們試圖“複原”維納斯雙臂之事。斷臂維納斯雕像殘缺式的完美震驚世界!但古往今來,總有許多藝術家不遺余力地企圖為她恢複雙臂,追求更加完美,可最終所有的補遺作品都是畫蛇添足,全以失敗而告終,至今無人能將此雕像“複原”。“維納斯雕像斷臂無法複原”似乎成了一條定律。
你想,即便是兩條原來有過的手臂都永遠無法補遺,更何況股市走勢圖末端那條尚未發生的延伸曲線誰能準確無誤地事前添加出來?這實在是因為,不管你添加的依據是什麽,總是逃不脫“以歷史來演繹未來”範疇,而股市永遠是面向未來的,它1000天的歷史不會告訴你1001天的事情。
對於朋友“下周一會怎樣”之問,我只能回答:“等到這天下午3:00,就可準確知道了。”

維納斯雕像(本人2006年攝於巴黎盧浮宮)
What we are reading:《解剖維納斯》:你我的一面鏡!
1 :
GS(14)@2018-02-25 19:07:29記得在美國實習時,當解剖男性生殖器,男實習生看着法醫下刀,忍不住叫了出來:「啊!好痛啊!」這種反應並不只發現於男士身上。我,作為一名女性,在讀《解剖維納斯》初期也有一種讓人看得赤裸的感覺,平常包裹在皮膚下的器官都一一透過蠟像呈現在自己眼前。心理學家對於這種反應有深入解釋——這不是我要探討的範圍,反而我想從維納斯身上探討她對文化及讀者的影響。十八、十九世紀初,醫學院開始為學生提供正確的手術訓練及研究,這是由於當時供醫學院教學用的屍體供不應求,一度出現盜墓者偷屍,以極高價錢賣給醫學院圖利。書中提到有兩位投機的商人看上了這個機會,一共殺了16人,並把他們的屍體賣給一位教授。因此,在1780至1782年,Clemente Susini製作《解剖維納斯》作為醫學院學習解剖學的工具。維納斯時期的社會在宗教推動之下,了解及學習人體結構是極度推崇的。他們覺得如果不了解人體結構,就是等於不了解、欣賞神的創造力及恩典。在全盛時期大約有超過1,000具蠟像作學習用途,其中18具是以人體比例造成,而18具當中,只有維納斯是能一層一層拿開的。不過,我好奇的是:「為甚麼是維納斯呢?」維納斯是古羅馬神話中代表愛情、美及豐饒的女性,幾乎就是理想化的裸女繪畫及雕塑。再看看書裏百多具這種蠟像的圖片就知道,維納斯與她的姊妹們都是按人體比例造成,她的頭髮也是用真髮造成,頸上戴着珍珠項鏈,光澤的肌膚到頸上的珍珠項鏈,讓我誤會他們都是真人來的。維納斯被仔細分成7層,能讓學生按照需要逐層拿開方便研究,到最後可以看到她的子宮裏有個胎兒捲起來。以蠟像封印了年輕女性的美跟吸引力,但同時間透過其身體展示人體構造的奧妙,令人對這些蠟像覺得有趣又有點難受,造成一個諷刺的局面。書裏的圖片的確會讓人難受,甚至惡心,不過,我承着作者Ebenstein的立場及說法,覺得科學不只是向我們展示自然界的奧妙,更向我們展示當時的一些文化觀。科學、藝術、文化、宗教及歷史從來都不可以分割,諷刺的是,今天的我們卻受不了兩百多年前讓大眾了解解剖學的這塊瑰寶。這都歸咎於我們今天把老、病、死這些話題遠遠的隔離在日常生活中。《解剖維納斯》與其說是一本讓你了解解剖學的書,倒不如說是一面鏡子。在她面前,你可以看到你自己對死亡、對屍體、對生命、對解剖的一些潛在觀念。透過維納斯,你可能會感覺到,美可以透過死亡來加強,而並不只限於漂亮的外觀及外貌。李衍蒨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25/20314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