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碎片中國·癸巳】煙花如何再絢爛

http://www.infzm.com/content/88273

編者按:在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南方週末記者們也紛紛回到家鄉,回到那些陌生又熟悉的地方。

這群身份獨特的觀察者,敏銳地觸摸少年生活的土地上細微的變化,並記錄著中國這個龐大軀體上一根根毛細血管的微小脈動。

在浙江湖州,投資無門的新痛苦折磨著漸漸富裕起來的人們。在財富渴望與通脹壓力煎熬中的他們,尋找與試探著包括民間借貸、高息集資在內的各種路徑。

而江西高安建安鎮黨委書記卻在四處找錢,他想修路,想讓小鎮找到新的財政支柱從而擺脫對煤的依賴。

在四川打工大縣,農民蜂擁入城,打工給一代農民帶來物質與精神的雙重改變,也帶來被「拔」出土地時的糾結與撕裂。而最茫然的,莫過於四十多歲的第一代民工——城市工廠只歡迎年輕人,而他們卻已無法回到農村。

在河南農村,拿著iPhone的年輕媽媽購買的奶粉卻是早就因含致癌物質而被註銷生產許可證的「毒奶粉」;更多地方,煙花爆竹的銷量正在下降,微信正在成為內地人的時興,一個個家族群橫空出世,而一些上小學的孩子也能熟練地使用iPad刷微博。

幾乎在每個地方,汽車的增長速度都令人吃驚,連大別山深處的小鄉村,也在這個春節堵起了車。

這是我們血脈相連的家鄉,我們清晰地感知到,經濟增長與文明變遷在每一個地方帶來的改變,如此隱秘,如此糾結,卻又如此決絕。

年復一年,南方週末經濟板塊連續在春節之後推出回鄉專題。在無數碎片裡,看見一個龐大、複雜、有溫度的中國。

一門原本是增添快樂與喜慶的生意,卻越來越讓人發愁。安全與環保的雙重壓力,讓瀏陽花炮的前景難再絢爛。這個年關,老闆和官員們都在愁,在想,在做,在期待。

這個年,瀏陽的花炮老闆們過得並不容易。

自從央視「大褲衩」配樓被違規燃放的煙花燒掉後,這個行業逐漸陷入輿論的圍剿。加上2013年初,許多地方出現灰霾,煙花也被當做罪魁之一,不少人在網絡上發起過年不放爆竹煙花運動,連一些地方政府例行的焰火晚會也減少了燃放。

更糟糕的是,春節前夕,河南義昌大橋坍塌,原因被歸咎於一輛裝載煙花爆竹的貨車爆炸。這更是在煙花銷售的最旺季,硬生生地把許多貨憋在了倉庫裡不敢運上路。

自古以來,花炮產業是瀏陽最重要的經濟支柱,支撐著其長時間佔據湖南經濟發達縣級市頭名,並且位列全國百強縣。這些花炮產業大多還停留在分散的小作坊階段,比如在大瑤鎮,有個名頭就叫「十家九炮」——常住人口五萬多,就有大約四萬人從事著花炮及其相關產業,共有七十多家花炮廠以及不知道多少家火藥廠、引線廠和造紙廠。

而現在,煙花的前景前所未有地渺茫起來。

就在這樣的渺茫中,恰逢花炮產業集體更換安全生產許可證的時機,政府於是開始了一場花炮產業的大整合,希望更安全,也希望通過整合做大做強。

於是,這個年,幾家歡喜幾家愁。

換證與開工

元宵節前,陳明家必須做出決定。要麼保住飯碗,要麼轉行。

陳明與兩位親戚一起開花炮廠。三家共用一個安全生產許可證,稅負平分,但各自獨立生產和銷售。「其實是三個廠子共用一張證。」他說。

但是,2013年,市政府鐵心整合花炮廠,這種共用一個證的情況屬于禁止之列。

陳明所在的太平橋鎮有七十多家花炮廠。「今年摸底,有三十多家是共用許可證的情況。」他說。

此前,這種情況其實也不允許。瀏陽市鞭炮煙花管理局局長湯顯華說,儘管政府三令五申,但是查處難度大,取證困難。

整頓的時機出現在2012年,瀏陽花炮廠都在這一年換證。要換新的安全生產證,必須按照最新的安全標準整改。例如廠區內水泥路硬化、火藥房離生產區域距離擴大到一百多米等。

此時,由於土地和資金的問題,很多廠已經無法擴展和改建。

一家年產值近千萬的花炮廠,改造費用要一百多萬。投入改造後,工廠必須擴大產量,才能贏回來。但這時又面臨勞動力不足和市場不好等問題。更為棘手的是,有的廠子沒有土地,無法達到安全生產距離。

如果拿到生產證,還要申請開工許可證。此時,合作生產的廠子有兩個選擇。要麼其他合作者退出,由一個人來做;要麼成立股份制工廠。他們得拿著退出證明或者股份制合同到管理部門,以此證明其「清白」才能拿到開工許可。

陳明家族間出現了分歧,一個親戚要自己做,另外兩家又不願退出。開工在即,三家人陷入尷尬。陳明說,「類似的廠子多數都在觀望,希望政府能像以前一樣網開一面。但這次遇上換證,且新的領導班子好像下了決心。」

直到春節過後,家族的僵持才出現轉機,執意要獨自辦廠的那個親戚決定拿錢退出。「剩下兩個股東是股份制還是繼續有人退出?誰知道呢,元宵之後再看吧。」陳明說。

跑馬圈地者

近幾年,瀏陽市政府一直在推動花炮行業改革,希望通過市場手段減少工廠數量,提升規模和質量。

對於一些人來說,這意味著機會來臨。調整伊始,王宏便馬不停蹄地談了十幾家花炮廠。

王宏經營著一家年產值五千多萬的花炮廠。全市除了幾家產值上億的廠子,他屬於規模較大的。王宏穿梭於太平橋、大瑤、文家市等煙花重鎮,推杯換盞間跑馬圈地。

只要得到有工廠經營不善或換證不利的消息,他便會前去「搭訕」。

不過,目前為止,他只談成一宗買賣。一個年產值3000萬的廠子,2012年只做了1500萬,經營出現問題。賣家找到他,出售一半的產能。他出650萬,擁有了該廠51%的股份。買下後,王野心勃勃地希望將產能擴建至5000萬。他說,「買廠子、改造後,必須擴建才可能將錢賺回來。」

更多的時候,王宏無法說服對方。他看中的一個廠子因為無法擴建,辦不下證,幾乎廢了。王宏希望以60萬的價格買入,改成一條生產線。但廠主不賣,還在努力辦證。

更讓王宏遺憾的是,一個廠子的大股東十年前投資60萬建廠,至今沒有回報,於是找到王宏低價轉讓其40%股份。但另兩名股東各佔30%股份,卻不願意賣。因為無法控股,王不得不放棄收購計劃。

「因為退出機制不完備,導致進來容易,出去難。」王宏說。畢竟廠子是一家人的飯碗,沒人願意輕易扔掉。

政府其實也在努力給予幫助。比如2012年工信委對花炮企業轉行給予補助,按工廠跟工人簽訂勞動合同數量,給予每個合同幾千元補助。

「十二五」期間,瀏陽的花炮廠由九百多家,減少到六百家左右。管理部門認為整合資源、產業升級是花炮行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整合還在繼續著。2010年11月份,103家禮花彈廠已率先整合,但國家安監部門只給瀏陽下發49張安全許可證。這意味著,103家企業必須合併成49家。

王宏還在跟蹤等待著,等那些老闆們絕望時再下手。

交給市場這隻手

發愁的不只是花炮廠的老闆們,管理部門也是一樣。

過去多年,與花炮相關的安全事故,在瀏陽不斷發生,多有死傷。管理部門曾經想過各種辦法,甚至一度打算搞個花炮工業園,結果卻發現:僅僅只是集中生產並不能降低事故,反而容易造成一出事就是大事——可以想像,小作坊即使出事,死傷有限。

他們的新辦法是,通過行業整合,淘汰產能、技術落後的企業,朝生產機械化發展,以此解決勞動力短缺和生產安全的問題。

不過,這個進程緩慢。

例如投入的問題。一個禮花彈生產線,全機械化開發成本最少要2000萬。而且,有些關鍵工序,始終要人工來做。

另外,花炮是傳統手工製造業,行業內的技術開發,多從技術工人中出現,缺乏專業研發團隊和資金的支持,導致整個行業創新力不夠,科技含量不高。市鞭炮煙花管理局曾四處尋找專業人員,但所得不多。

這些問題,管理部門寄望於整合能夠解決。鞭炮煙花管理局局長湯顯華介紹,朝集團化發展,大廠向小廠提供資金和設備支持,利於小廠子朝專業化發展,小廠也節約市場成本,製造的產品直接由大廠銷售。

另一方法是區域性整合,例如一個鄉鎮擅長做鞭炮,則成立一個鞭炮企業聯盟,統一採購和銷售,避免惡性競爭,保證地方品牌。

為了繼續生存下去,各種新的嘗試也在出現,比如使用可降解的環保材料、控制火藥用量、轉型做小孩子玩的禮品煙花等。

早在2000年,瀏陽市政府曾強力推行過一次花炮企業改造,嚴打違法生產。湯顯華當時在鄉鎮工作,他記得每月開會,每天抓人。違法生產者,被掛上牌子,公開示眾,判刑。

「現在的情況,要交給市場這隻手來調整。」湯顯華說。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花炮廠老闆均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663

來自黑色貧民窟的香港電影教父 杜琪㗖 在人生低谷爆發出最絢爛火花

2013-02-25  TWM
 

出身貧民窟的香港導演杜琪㗖,因為拍電影得以擺脫貧窮,但他沒想到,中年一度財務窘迫,交不出租金,也是因為一場電影夢。

沒錢是他的桎梏、惡夢,卻也是讓他電影作品更上層樓的救贖,香港黑幫電影教父有著不為人知的內心轉折,杜琪㗖的人生,本身就是一部劇情峰迴路轉的精采電影。

撰文‧謝富旭 研究員‧楊寶楨在台灣,說起杜琪㗖,大部分人可能不認識。不過,很多台灣人看過周星馳主演的「威龍闖天關」、劉德華主演的「大隻佬」,以及奪下去年金馬獎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以及最佳原著劇本的「奪命金」……,這些膾炙人口的電影,都是出自杜琪㗖之手。

香港影評人稱杜琪㗖是香港風格電影的最後一人,他曾是票房保證、商業賣座電影的指標人物,讓好萊塢片商捧著大筆鈔票請他執導演筒。在風光背後,鮮少人知,杜琪㗖在拍出數十部成功的電視劇與商業電影後,為了追求自己風格的電影,連續幾次吃下票房大敗仗,落得連辦公室租金都一度交不出來的窘況。

「那是香港回歸中國、亞洲金融風暴的時候,香港電影陷入低迷,我自組的銀河影業也差不多在那時成立!」杜琪㗖點燃手上的雪茄,回憶起人生最低潮時的往事。

他,從跑腿小弟做起拍電視劇初露鋒芒 轉戰電影即告捷「我踏入電影圈超過四十年了,你不要以為我以前拍過很多賣座的商業片或電視劇,一定賺很多錢;事實上,之前為了拍電影,一直面臨沉重的財務壓力,我不得不厚著臉皮向金主開口借錢,或拜託他們投資,幫忙公司度過難關。」一九七二年,進入香港無線電視台(TVB)當跑腿小弟算起,杜琪㗖在香港影劇圈闖蕩長達四十一個年頭。他走的是一條師徒制的傳統電影路,從跑龍套小配角、助理導播、監製熬成電視劇導播,再轉向電影導演之路。

與杜琪㗖同是TVB演員訓練班出身的知名演員梁家輝指出,杜琪㗖演過那種衙門當差的,縣太爺一拍驚堂木,他們就拿著大棍子抵著下巴,一起吼「威……武……」倒是杜琪㗖說:「我拍電影並沒有什麼理論基礎,剛開始時,我就跟在師父王天林旁,他叫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甚至日後我開始獨當一面拍電視劇,也是模仿他的手法。」一九八○年代,杜琪㗖拍了幾部大受香港觀眾歡迎的電視劇如「京華春夢」、「射鵰英雄傳」(黃日華主演)、「鹿鼎記」(梁朝偉、劉德華主演),創下高收視率,被當時的電影界名導黃百鳴相中;在黃力邀下,執導當時頗為賣座的「開心鬼第三集」,杜琪㗖在電影界首度出師,票房即告捷。

之後,杜琪㗖與黃百鳴兩人乘勝追擊,接連拍出「七年之癢」、「八星報喜」、「吉星拱照」等市民喜劇,以小成本製作在票房取得亮麗成績。

他,試圖轉型卻走下坡藝術風格票房慘 被評高不成低不就一九九二年,杜琪㗖老片新拍,並找來周星馳主演「審死官」(台灣片名:威龍闖天關),在香港締造五千萬港幣票房歷史新高,使杜琪㗖的票房號召力臻至最高峰。不過,這也是盛極而衰的分水嶺。

接著,他轉換風格,籌拍風格奇異、具末日意味的科幻武俠片,如「東方三俠」、「現代豪俠傳」,也執導史詩型愛情片如「天若有情3」;此外,為了迎合興起的黑社會動作片,也曾拍「至尊無上2永霸天下」以及「無味神探」。儘管在各種類型電影中快速切換,不斷地在自己風格與觀眾胃口之間糅合,但票房卻每況愈下。

這是杜琪㗖企圖從商業電影轉型至個人風格藝術電影的一段尷尬轉換期。香港《電影雙周刊》曾經對這個時期杜琪㗖的處境描寫得相當傳神:「曾經與徐克、林嶺東、吳宇森號稱香港導演四大天王的杜琪㗖,進入了藝術成就不如王家衛、陳可辛;票房不敵王晶甚至李力持、谷德昭的瓶頸!」「面對當時的處境,我必須好好思考下一步要怎麼走。所以休息一年,放空自己,不再接拍任何電影!」杜琪㗖說。

但是,人生並非像電影一樣,跌落谷底,沉潛修煉,就可以練就蓋世神功,重出江湖,東山再起。杜琪㗖休息一年後,於一九九六年成立銀河影業公司。重新出發後,他拍的電影更具個人特色,藝術性更為強烈,票房也更加慘烈!

復出之作 「一個字頭的誕生」,講的是一群古惑仔的故事,但沒有以往香港黑幫電影角色穿著風衣、墨鏡的帥勁,也沒有令人熱血沸騰的英雄氣慨;反而盡是一群混混貪婪、耍狠、恐懼、一堆狗屁倒灶的鳥事。這部電影一九九七年上映,票房淒慘,僅三百萬港幣。杜琪㗖「重出江湖」之作,市場向他潑了一大盆冷水。

不過,他企圖顛覆香港黑社會英雄電影的雄心仍未被澆熄。接下來的「十萬火急」、「暗花」、「非常突然」、「真心英雄」,角色焦慮緊繃、場景深沉陰暗,被視為杜琪㗖開啟黑色電影風格的重要作品。雖然獲得好評,但票房依舊沒有起色,他所創立的銀河影業因此面臨財務吃緊的窘況。

杜琪㗖說,成立銀河影業後所拍的幾部片子,才讓自己覺得像一個真正的導演,但現實的壓力卻也是空前的。連番的票房失利,香港電影金主對他敬而遠之,於是他找了與香港電視圈有頗深淵源、當時擔任年代電視董事長邱復生,希望他資助銀河影業下一部電影。

他,低預算拍出代表作十九天拍完「鎗火」 創造黑幫電影經典「當時去見邱復生,他對我說最多只能投資二五○萬港幣(約新台幣一千萬元),我拿了這筆錢拍了『鎗火』,沒想到,這竟是我電影生涯最重要的轉捩點!」杜琪㗖接著說,用二五○萬港幣拍成一部電影,是他當導演以來預算最少的一部。「我只能找片酬低的二、三線演員,演員NG、多開幾槍、多用火藥錢,都會挨我罵。」「因為預算實在太緊,演員不夠,我叫當時擔任場記(片廠雜務工作者)的林雪下來演一個重要角色,每個工作天給他二千港幣片酬。這部片就在克難的條件下,總計花十九個工作天殺青!」「鎗火」被影評人視為杜琪㗖黑色電影的新巔峰,也是香港黑幫電影展現新風格的里程碑之作。這部電影儘管賣座平平,卻讓杜琪㗖在二○○○年拿下香港金像獎與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並在國外影展嶄露頭角。

「鎗火」不僅讓杜氏黑幫電影大放光芒,再度吸引投資者關愛的眼神,對杜琪㗖的電影人生而言,更是深具意義的作品。他說:「那是我人生最低潮、最沒有錢,卻是爆發力最強的一部作品!」「拍『鎗火』讓我深深體認到,人生不要怕低潮,人在最沒錢時還保有雄心,才能把自己潛在的爆發力釋放出來!」拍「鎗火」的經驗,也讓杜琪㗖摸索多年的藝術與商業電影並存之道有了一些頭緒。他開始了解,電影如果脫離社會現實太遠,往往會不自覺地掉進自己的象牙塔中。能反映現實、又有自己的風格與觀點,才是他要追求的。

杜琪㗖舉「奪命金」的例子說:「原本這部片只是要講一個搶匪的故事,但劇本創作時爆發金融海嘯,我覺得華爾街那班人簡直比搶匪還要凶狠;於是故事一八○度大轉彎,把背景設在銀行的理專以及放高利貸的人物身上。這樣來說故事,更有時代感,更能引起觀眾共鳴!」杜琪㗖說,電影產業不僅有電影,也有產業,拍不出有利潤的電影,就無法形成產業;但如果只一味迎合觀眾口味,追求利潤,電影愈拍愈爛,創作活力喪失,電影終將沒落。

這個體悟,成為銀河影業日後經營的主要精神。

繼「鎗火」後,杜琪㗖找來劉德華主演都會愛情喜劇「孤男寡女」,成為二○○○年香港最賣座電影;著眼於減肥已成為香港全民運動,杜琪㗖○一年拍「瘦身男女」,票房僅次於當年的冠軍「少林足球」。而杜琪㗖個人風格強烈的「暗戰」、「大隻佬」、「PTU」、「大事件」等,不僅個人風格更臻成熟,同時也取得票房的佳績。

許多影評人把杜琪㗖的黑幫電影形容為「黑色電影」,杜琪㗖說,他不懂何謂「黑色電影」,但他電影中塑造出來陰暗、破落的氣氛,主要是童年在香港最大貧民窟、有「黑色城堡」之稱的九龍寨的成長記憶。

他,從社會底層看人性在乖張劇情中 讓觀眾感受深刻寫實香港九龍寨面積不到三萬平方公尺,大約只有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的十分之一,但九龍寨未拆遷時,居住人口高達三至四萬人,是當時全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區域。

九龍寨不僅是龍蛇雜處的超大型貧民窟,也是當時香港毒品加工走私、色情、黑心食品加工的犯罪溫床。儘管香港割讓給英國,但英國政府卻對該地區放任不管,淪為黑幫治理的一座「孤城」。

「我對故鄉九龍寨的記憶就是黑與暗,地板因為陳年汙垢黑麻麻的,每次下大雨,街道就會積水,從各個家庭漂出來的痰盂、便桶在髒水上載浮載沉。走在狹窄的街道,就可以一眼望進各戶人家陰暗的屋內;總之,就是黑。」這個出身貧民窟小孩的電影夢,也是在黑漆漆的電影院展開。「我的父親在一家戲院管倉庫,因為父親的關係,我放學後經常跑去戲院看免費電影,不能坐在位子上,而是透過放映的小窗口看!」杜琪㗖說,小時候就愛看電影,書念得不好,初中畢業就不想讀了。「當時我最大的志願是踢足球當球員,其次是當警察;但初中畢業後,有人介紹我到TVB當跑腿小弟,就這樣在影劇圈待下來了。」年輕的杜琪㗖想當足球員、警察,以及考進TVB,就是想逃離九龍寨那個汙穢黑暗的世界,雖然他後來搬離九龍寨,搬到旺角展開多彩多姿的電影人生;但九龍寨的童年記憶,卻在他步入中年時縈繞不去,他勇敢地直視貧窮的過去,反成為他電影創作的最重要養分。

「雖然住在旺角,我卻不喜歡在旺角取景;我喜歡在清晨、行人車輛稀疏、工業與商業雜混的九龍街頭取景。」或許親身經歷過社會底層生活,使杜琪㗖能在電影圈的理想與現實拉扯中,尋出一條自己獨特的道路。觀眾在他的電影中,即使處在乖張虛構的情節,卻能深深感受到一股寫實,激盪內心深處的人性洗禮。看杜琪㗖的電影,不就等於是看一齣人生精采的戲碼嗎?

杜琪㗖

出生:1955年

現職:銀河影業負責人

學歷:初中畢業

近期作品:「奪命金」、「毒戰」主要得獎紀錄:三次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

三屆金馬獎最佳導演

從只拍商業片到港式電影代表名導

──杜琪㗖轉型三時期

票房巔峰期

1972年 17歲進入TBV當跑腿小弟,2年後進TBV演員訓練班。

1980年 第一部電影「碧水寒山奪命金」,反應冷清,重回電視圈。

1980~1985年 電視劇「射鵰英雄傳」、「鹿鼎記」創下高收視率。

1986年 「開心鬼第三集」票房告捷,大量接拍商業片,屢創佳績。

1992年 「威龍闖天關」打破香港票房紀錄。

低潮轉型期

1993~1994年 在不同類型電影轉換,拍「東方三俠」、「現代豪俠傳」等片,票房平平。

1996~1998年 自組銀河影業,推出「一個字頭的誕生」、「暗花」等,票房慘澹。

1999年 以超低成本拍「鎗火」,首獲香港金像獎與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

2000年 商業電影與藝術電影雙軌進行,「孤男寡女」、「瘦身男女」寫下票房佳績。

風格成熟期

2004年 「大隻佬」獲香港金像獎最佳影片。

2006年 「黑社會」獲香港金像獎最佳導演與最佳影片。

2012年 以金融風暴為背景的「奪命金」獲金馬獎最佳導演。

2013年 以6000萬港幣拍「毒戰」,創下個人拍片最高預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136

Evernote中國區總經理文藝范解讀:生如夏花般絢爛的平台夢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185.html

2007 年夏天,我來到了斯坦福大學,開始了自己的求學之旅。第一個面臨的選擇是要買一個手機套餐,兩個方案中一個是 iPhone 套餐,一個是黑莓套餐,那個時候的 iPhone 還是第一代,看上去圓頭圓腦,用起來略有遲鈍,比起可以在鍵盤上手指亂飛的方方正正的黑莓,並沒有特別突出的地方。那時,商學院裡黑莓仍然是主流,尤其是從紐約華爾街過來的同學們,人手一個,爭先恐後地比著秒回郵件的速度。

之後的幾個月裡,有些同學開始不好好上課了,小道消息傳他們去做 iPhone 上的應用了。

2008 年 7 月 10 日,也就是五年前的前天,蘋果的 App Store 上線,那時候只有 27 頁, 共 500 個應用可供選擇,其中只有 100 多個免費的應用(很幸運,那裡有我們家的印象筆記~Evernote)。

4 天時間,App Store 下載量突破 1000 萬次。人們發現原來手機除了電話,短信,郵件和貪吃蛇遊戲外,還可以有更好玩的東西, 就能享受全世界開發者們的頂尖產品。

從那天開始,同學們的簽名檔陸陸續續地由「發自我的 Blackberry」 換為 「發自我的 iPhone」 。

兩個月之後,App Store 下載量突破 1 億次;一年後,20 億次;五年後,500 億次。

有應用賺到了錢,比如一個月內淨盈利 300 萬美金的 Super Monkey Ball;有應用賺到了人氣,比如半年內就被下載了 500 萬次的 Facebook;有應用賺到了粘性,比如被用戶花至少 57%的時間用在 iPhone 上的印象筆記~Evernote。

當時翹課去做 iPhone 應用的同學們中的一個把自己和另外一個創始人開發的 iPhone 遊戲賣了,賺了一百萬美金。沒人相信,這個入學前只是一個軟件公司的開發工程師,一下子就不用再擔心畢業後再找什麼工作了。我曾經和他在一個學習小組裡,他不太善於和人溝通,更別談領導力,有很多亂七八糟的想法,而且沒有女朋友。

然而在這個平台上,他並不需要這些個技能。大量 iPhone 和 iPad 的忠實用戶每天在系統自帶的 App Store 裡翻來翻去,找尋好玩的遊戲,並且不介意付個幾點 99 美金;兩三個人的團隊也無需要太多對於不同開發平台的瞭解,只需要把幾十頁詳盡明了的 iOS 開發者指南讀透徹,各種細節自然就明白了,需要專注的就是怎麼讓遊戲更好;更重要的是完全不用花心思推廣,App Store 的編輯們每週都會各種頭腦風暴看看什麼能夠吊起用戶的胃口,一眼就抓住用戶,賄賂他們給個好位置的唯一因素就是應用的設計。另外,App Store 覆蓋世界各地的廣度讓開發者們根本不用擔心去哪個國家建立分公司,政策法規推廣合作又是如何和美國不同,有一個好產品就好。當然,iOS 本身硬件和軟件的更新換代更是讓開發者們大顯身手。

五年後的今天,在 App Store 裡,用戶可以眼花繚亂地在 85 萬應用中挑選;這些應用的開發者們很多還只是兩三個人的小團隊,卻能夠吸引全球成百上萬的用戶們;App Store 每週的主題從最棒的旅遊應用,最強大的學習工具,最值得玩的遊戲,樣樣俱全,前兩天還有一個配合電影《超人:鋼鐵之軀》的上映而特意推出的超人專輯。

不光是蘋果,很多公司也想做平台,並且其中一些也做成了。2007 年 5 月 24 日發佈的 Facebook 平台,2008 年 10 月 23 日 Google 發佈的 Android Market, 以及若干等等。最近一家叫 Leap Motion 的感應器甚至在正式發佈產品的一個月就把 App Store 開放給了開發者。

國內最近關於平台的討論越來越多,很多公司專門成立了開放平台部門,但是鮮見有夏花般的開發者們在盡情綻放,大家每天糾結的還是怎麼賺錢,怎麼推廣,怎麼粘住用戶,更怕地是平台去偷偷看自己的數據,照著抄一個出來。到最後奮戰的還是自己一個小團隊。

哦,對了,我那個愛翹課的同學再接再勵,開發了一款基於 Facebook 的應用,並在一年後再度七位數賣了。

一個平台,理應成就眾多夏花的絢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54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